学术投稿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李海杰;马小敏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发病原因,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以某院2013年3月~9月收治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其抑郁状态分为健康组45例与抑郁组3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家庭观念、分娩方式、生育观念、新生儿Apgar评分和生育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健康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抑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做好产前分娩知识教育,疏导产妇不良情绪,保持家庭和睦关系,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工全漆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减少畸形,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4例(35膝),术后由骨科医护人员给予指导,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0d后利用HSS-KS评估。结果:术后20d,患者安静及行走时疼痛,行走距离,转移能力,肌力及屈曲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拐杖的使用率及内外翻畸形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但关节的稳定性及使用楼梯能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可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出院后仍须继续进行正确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

    作者: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新进展

    糖尿病的主要导致因素是患者的血糖时空超出了正常的水平,是一种全身进行性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种类繁多且病情严重,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治疗技术上,我国对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均已日渐成熟。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推广到社区,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相关致病因素,然后介绍了管理模式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拟泻肺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采用自拟泻肺汤给予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患儿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按照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54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小儿清肺颗粒常规治疗和中药泻肺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体征、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运用自拟泻肺汤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采用小儿清肺颗粒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前,两组患儿总积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积分明显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的治疗中,通过自拟泻肺汤进行口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许德军;赵志勇;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麻醉,观察组则行中医肛俞穴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85.2%,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63.0%,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麻醉方法比较,将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能更好地提高麻醉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痊愈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未痊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时,可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及置问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索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对标本、模型的兴趣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显著增强,整体上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作者:贾建新;闫旭升;李梁;崔成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VBM-Dartel方法对阿兹海默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组织结构分析

    目的:利用MRI图像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两两组间灰质和白质体积改变的特点。方法:利用DARTEL算法对14例AD患者(AD组)、21例MCI患者(MCI组)及23例健康对照组(HC组)的MRI图像(数据均来于于ADNI数据库)进行预处理,再对MCI组、AD组和HC组的全脑灰质和白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灰质变化:与HC组比较,AD组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丘脑、颞中回、尾状核及右侧岛叶、梭状回、前扣带皮层、舌回、内嗅皮层、左侧豆状壳核和顶下小叶等结构灰质体积萎缩。MCI组右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楔前叶、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和豆状壳核等结构的灰质体积萎缩。AD组相较于MCI组在右侧海马、丘脑、楔叶的灰质体积萎缩。白质变化:与HC组比较,AD组双侧Extra-Nuclear、Sub-Gyral、胼胝体、前扣带回和右侧海马旁回白质体积萎缩。MCI组双侧海马旁回、右侧丘脑、Extra-Nuclear和左侧梭状回白质体积萎缩。AD组相较于MCI组在双侧Sub-Gyral、右侧前扣带回、左侧中央后回白质体积萎缩。结论: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学测量能够客观揭示MCI和AD早期阶段的脑灰质和白质结构萎缩,对于AD的早期诊断和监测MCI向AD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方法。

    作者:蔡洁;周珂;熊刚强;陈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某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3例,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3例,予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痊愈19例(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例(43.48%),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相关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消除时间(15.35±4.28)d显著少于对照组(22.83±7.34)d(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仕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手段通常会采用急诊微创手术,并且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手术临床观察工作至关重要。阐述了高血压出血病情的概念,并通过选取患者案例分析患者的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情况。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期合理营养及体重控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控制教育、合理营养对新生儿体重、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单胎头位初产妇609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实验组进行孕期体重控制及合理营养。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结果:实验组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增加≥6发生率、难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能有效控制巨大儿和难产的发生率,从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赵希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大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监测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患者产前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对照组,产后大出血后连续监测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观察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动态观察组D-二聚体的浓度先升高,自产后1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h达到峰值,随着治疗逐渐下降,但8h、2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敏感;随后PLT下降及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产后大出血诊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颜小平;黄波;黄琳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城乡双向转诊的现状及对策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连年攀升,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双向转诊制度是帮助肿瘤患者获得佳的诊疗模式、符合现代医学需要、协助解决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城乡双向转诊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作者:蔡刚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4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40例患者SCL-90各因子与常模比较,间质性肺炎患者的9个因子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躯体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间质性肺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慧;刘巧玲;王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目的:针对血液净化患者展开护理研究,了解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的护理质量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期间不适感以及护理缺陷产生率。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内瘘未一次性完成,观察组仅有4例;透析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适感,观察组仅出现2例;护理缺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缺陷。三项对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减少护理操作中的失误,提升内瘘成功率,减少透析期间不适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江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her-2/neu过表达临床及病理意义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癌her-2/neu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及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4年2月关于“her-2/neu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相关性”的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用RevMan5.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60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根据her-2/neu表达的阳性率, her-2在子宫内膜癌与非癌内膜组[RR=3.61(95%CI:1.99,6.57),P<0.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RR=1.97(95%CI:1.47,2.63),P<0.00001]、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RR=0.51(95%CI:0.27,0.99),P=0.05]以及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组[RR=0.64(95%CI:0.48,0.86),P=0.003]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深度>1/2和浸润深度≤1/2组[RR=0.71(95%CI:0.33,1.56),P=0.4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在子宫内膜癌中过表达,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及组织学中低分化等特征密切相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郎博娟;马金阳;胡余昌;胡海燕;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参多糖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鼠中,海参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120只,在拮抗试验中取60只,随机按6组划分,模型组及实验1~4组就白细胞减少症模型进行建立,实验1~4组取不同剂量海参多糖腹腔注射,模型组取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不特殊处理,后行白细胞计数;预防试验中,取小鼠60只,分组同上,取海参多糖不同剂量对实验1~4组腹腔注射,模型组注射Cy100mg/(kg·d),对照组不特殊处理,对白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取海参多糖25~100mg/(kg·d)注射的实验组在拮抗试验的第6d,脾指数及白细胞变化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取海参多糖25~100mg/(kg·d)注射的实验组在预防试验中,白细胞变化率较模型组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鼠采用海参多糖应用,对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杨杨;石玮;严丹;韦艾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在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肾脏疾病诊断中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50例行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活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取材长度及次数与检测成功率的关系,并研究病理结果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50例患者取材长度位于5~18mm中,穿刺次数1~3次,且成功率均保持100%,LgA肾病、肾小球病变、局灶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狼疮肾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10例、12例、7例、8例,经活检全部检出。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琳;赵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痛疼分级及产程时间,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3年5月1日~2014年7月1日间收治的32例包皮过长或不完全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病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18.8%;对照组中有5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31.2%。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并发症率,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了条件,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