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漆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

林梅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早期系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减少畸形,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4例(35膝),术后由骨科医护人员给予指导,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0d后利用HSS-KS评估。结果:术后20d,患者安静及行走时疼痛,行走距离,转移能力,肌力及屈曲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拐杖的使用率及内外翻畸形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但关节的稳定性及使用楼梯能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可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出院后仍须继续进行正确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板蓝根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

    目的: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总结近几年板蓝根抗病毒成分的进展。方法:对板蓝根的一般化学成分、抗病毒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现有板蓝根生药和现有制剂的疗效研究表明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结论:总结已经取得的抗病毒研究成果,对抗病毒有效成分进行跟踪和系统筛选,为现代化的板蓝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伟;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l3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均以4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血清HBeAg、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疗效显著,且耐药性低,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张育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在产妇生产当中怎样发挥助产士的作用为目标,加快产妇生产的速度为。方法:选用了2012年开始在某院使用孕妇保健卡并且无并发症的孕妇100人,随机将100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个组50人。观察组人员使用助产士来护理,在孕期由助产士给产妇讲孕期保健的常识,婴儿喂养方式、护理方式,生产缓解疼痛的能力等常识。并由专业的助产士帮助产妇。常规组使用的是一般的护理,也就是说产妇并没有使用助产士,待产期间没有和助产人员接触。了解并且记录产妇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的50名产妇自然分娩率已经达到90%,而一般常规组的只有70%;剖宫产、产程以及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都大幅度的比对照组要低出许多,P<0.05,有着统计学的研究价值。可以通过对比得出在产妇在待产开始展开助产士教育课程,并在生产时开始有整体护理能够合理的减轻产妇时间、减小出血量、新生儿死亡等,加快分娩速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作者:谢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疗纠纷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某市近年来医疗纠纷现状及产生原因调查分析,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提出防范产生医疗纠纷的策略。方法:选取某市2010年~2013年间发生的384例经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备案的医疗纠纷,从涉及医院等级、分布科室、解决途径、赔偿金额及患者来源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市医疗纠纷发生在三级医院的比例为70.32%,赔偿金额占总金额的78.00%,主要分布于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等手术科室。来源于市区的患者占52.08%,郊区或市属县的患者占47.92%。结论:医疗纠纷防范的重点单位是三级医院,重点科室是骨科、普外科等手术科室。医疗机构应加强沟通、注重人文关怀,以防范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志刚;郑大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泮托拉唑钠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医疗效果及对人体的安全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认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20人1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天晚间给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对照组每天晚间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服药4周共1个疗程。停药后对40例患者全部进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有无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9.6%,其他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和治愈情况与奥美拉唑基本一致,疗效相当,对消化性溃疡有比较高的治愈率,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付金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孕中期使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单脐动脉的形态和血流信号特征进行观察,与产后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脐血管和脐内静脉血流,其检查意义明显优于产后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两只血管血流情况,从而对畸形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在中期孕检中对单脐动脉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维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通过对1521例孕妊末期正常待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记录其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D-二聚体结果有180例小于0.55mg/L,没有发生产后出血;有605例在0.55~1.80mg/L之间,其中有16例发生产后出血;有479例在1.80~3.60mg/L之间,其中有26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1例发生DIC;有170例在3.60~6.60mg/L之间,其中有17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2例发生DIC;有87例大于6.60mg/L,其中有17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5例发生DIC。结论:孕末期孕妇D-二聚体含量越高,其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就越大,当D-二聚体含量大于6.6mg/L时,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保证孕妇生产时的安全。

    作者:龙宏洋;李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痛疼分级及产程时间,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整个过程非常繁杂,对其技术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关键的还是实用病理学诊断技术。任何一个技术操作流程出现疏忽和失误都会影响终产生的结果。

    作者:邓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目的:针对血液净化患者展开护理研究,了解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的护理质量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期间不适感以及护理缺陷产生率。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内瘘未一次性完成,观察组仅有4例;透析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适感,观察组仅出现2例;护理缺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缺陷。三项对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减少护理操作中的失误,提升内瘘成功率,减少透析期间不适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江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痊愈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未痊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时,可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比较分析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

    目的:比较分析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CD与DSA检查颅内动脉闭塞或下摘编情况,并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做对比分析。结果:TCD与DSA检查诊断一致,动脉数量194支,其中22支TCD检查正常,另外DSA发现36条狭窄动脉TCD检测正常。以DSA结果为标准, TCD敏感性85.03%,特异性98.84%,假阳性率1.46%,TCD误诊漏诊比率15.27%。结论: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均具有可比性,但是互有利弊,二者联合检测效果佳。

    作者:武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为了探究腹腔镜疝修补血清肿发生原因,减少血清肿术后发生率,促进血清肿的吸收,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分析以往患者血清肿发生率,总结查找并发原因,通过改良手术操作及术后进行术区加压,再加上围手术期的积极护理。结果:实施上述治疗护理干预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从2012年的15.03%下降到了2013年的5.01%。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与患者疾病性质有关,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术后的积极预防及治疗护理,能全面有效地预防血清肿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秀银;吴庆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I3K/PTEN/Akt/mTOR通路在浒苔多糖粗提物调节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验证浒苔多糖粗提物上调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其是否通过PI3K/PTEN/Akt/mTOR通路实现。方法:以不同浓度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RAW264.7细胞,干预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mRNA的表达水平;以100nmol/L雷帕霉素、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干预RAW264.7细胞,测定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h,可获得佳增殖率53.47%;RAW264.7细胞分泌IL-6的水平随着浒苔多糖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在24h达到分泌高峰,TNF-α分泌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F=311.63,P<0.001),同时随着干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F=51.80,P<0.001);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24h后,mTOR表达水平增高(F=4.256,P=0.029;F=20.606,P<0.001);较之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组,500μg/mL浒苔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组IL-6水平下降44.58%,TNF-α水平下降65.96%(P均<0.001)。结论:浒苔多糖粗提物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调节其细胞因子释放,可能与PI3K/PTEN/Akt/mTOR通路有关。

    作者:陈洁;吴小南;陈榕芳;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铋量法测柳酸毒扁豆碱滴眼液的含量

    目的:寻求一种相对简易的柳酸毒扁豆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文献,查到一种未公开发表,可用而又相对简易的铋量法。结果:经实验,铋量法是一种相对简易而又可行的方法。结论:铋量法是一种可用于药房制剂和制药企业中间体控制质量的方法。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接受正畸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树脂性黏结剂,观察组采用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比较两组黏结剂的黏结强度、牙面残留情况、釉质脱矿情况。结果:两组的黏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留黏结剂情况方面观察组0分及1分所占总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6、12个月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程度为0级,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具有较好的黏结情况,对牙釉质具有更小的不良影响,综合优势明显。

    作者:毛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危险意识性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两组均给予相对统一的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进行危险意识性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指示性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生活方式的转变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变( P<0.01)。结论:危险意识性健康教育使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并保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了危险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覃尚红;俸献珠;韦金华;黄一鲜;刘文伟;马晓萍;明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在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肾脏疾病诊断中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50例行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活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取材长度及次数与检测成功率的关系,并研究病理结果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50例患者取材长度位于5~18mm中,穿刺次数1~3次,且成功率均保持100%,LgA肾病、肾小球病变、局灶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狼疮肾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10例、12例、7例、8例,经活检全部检出。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琳;赵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熏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160例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中药熏蒸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8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经治疗一疗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肌肉肌力分级评定,评价两组患者产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评价: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及置问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索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对标本、模型的兴趣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显著增强,整体上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作者:贾建新;闫旭升;李梁;崔成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