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银成;杨宾烈;戴海燕;林其德;林建华;童菊芳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女性常见病,绝大部分是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其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大约在8%~54%之间不等.
作者:罗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3年确诊的13例EB病毒感染孕妇的临床表现,以探讨妊娠合并EB病毒感染的特点.
作者:白玉青;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以往妊娠期营养的概念就是补充营养,只要营养充足就万事大吉,甚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妊娠期营养补充得越多越好,以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巨大儿也越来越多.在一些地区,巨大儿的发生率甚至超过10%,妊娠期营养过剩成为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临床营养在产科的应用不仅仅是多吃一点和少吃一点的问题,营养的多少及是否均衡不但会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还会影响到新生儿是否有出生缺陷,甚至还会影响到其成年以后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段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妊娠期营养缺乏或过剩均可导致后代的不良结局.妊娠期营养缺乏近期可导致出生低体重儿、早产、出生先天畸形、围生期死亡[1].尽管人类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还不确定,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及视觉功能障碍[2].妊娠期营养缺乏者的后代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心性肥胖和脂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明显增高[3-5].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能会导致智力发育异常.
作者:张静;吴艳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妊娠期是生命过程中对营养要求为敏感的时期,母体每天的食物补充,除了维持自身机体代谢和消耗所需的营养外,还要保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妊娠期营养的优劣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孕妇的营养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危险性.因此,关注妊娠期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对每位产科医生来说尤为重要.营养物质包括的内容很多,本文着重讨论妊娠期时各类物质吸收和代谢的特点,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李力;易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2002~2006年因各种原因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4例,2005~2006年介入治疗7例,两组病例年龄、孕周、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处理).手术组:常规行子宫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梁翠萍;杨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体重>90kg、分娩巨大儿或畸形儿史、高龄、反复自然流产等为GIGT的高危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群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妊娠期糖筛查试验的普及等,GIGT的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曹云霞;叶明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营养是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的优劣决定人的身体素质,对一生的健康都很重要,特别是生命早期的营养更为重要,孕产妇营养不仅关系到胎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而且与胎儿成年以后慢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果此期严重营养不均衡,造成的长期后果甚至是不可逆和无可弥补的.因此,孕产妇的营养状况正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作者:李光辉;黄醒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卵巢癌是发病率居第4位而致死率排在首位的妇科肿瘤,其发病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1].确诊时,75%的患者已属晚期,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后紫杉类和铂类的联合化疗是晚期卵巢癌患者标准的治疗方式,尽管完全缓解率(CRR)可达50%左右,但只有10%~30%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且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仅18~24个月,高达30%~50%的患者将会出现复发并终死于疾病进展和化疗耐药[2].
作者:赵静;薛圣留;冯泽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本文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玲;靳东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妊娠合并卵巢肿物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对妊娠和分娩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儿生命.
作者:李全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营养物质的急性缺乏或长期特殊营养物质的过剩或缺乏所造成的伤害,真核细胞具备一套复杂的营养感应体系来进行自身保护.
作者:李胜;贺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合理适度的营养对保证孕产妇和胎儿健康,降低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能达到孕产妇和胎儿的佳营养状态一直是围生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妊娠期间,孕产妇和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孕产妇的体质因素和遗传因素,以及对一些营养相关性疾病的易感性不同,达到佳的营养状态并非易事,需要建立对孕产妇和胎儿营养的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方法,探索调整营养供给的佳途径和方法,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作者:尚丽新;李思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妊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化过程,孕妇在妊娠期间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要.某些必需营养元素的缺乏是导致妊娠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者:喻玲;赖微斯;丁依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骶棘韧带固定术(LSSLF)治疗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对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9例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患者行LSSLF,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随访.主观治愈定义为: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客观治愈定义为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5min(55~1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5mL(60~200mL),手术中有1例在分离腹膜时损伤膀胱,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术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d(4~8d),尿管引流2.6(2~7d).术后随访8个月(1~22个月),主观治愈率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结论 对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患者,采用LSSL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惠成;王丹;王延洲;梁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于2006年11月5~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8届FIGO世界妇产科会议(ⅩⅧ FIGO World Congres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数千人.
作者:郝敏;罗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肿瘤普查的广泛开展,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且趋向年轻化,目前,育龄期发病率已占患者总数的10%~15%[1].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手术使年轻的早期患者失去生育能力,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如何保留患者的生育、内分泌功能已成为妇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即在肿瘤根治的同时保存患者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杜雪莲;盛修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缺氧-再供氧对滋养细胞凝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胎盘表达凝血因子异常与重度子(癎)前期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关系.方法 2005年5~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对分离和培养早期妊娠的细胞滋养细胞,在缺氧、缺氧-再供氧条件下,采用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观察各组滋养细胞凝血相关因子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缺氧及缺氧-再供氧培养条件下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1(TFPI-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mRNA表达及上清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2(TFPI-2)的mRNA表达及上清浓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缺氧-再供氧培养条件下的TF和PAI-1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均显著高于缺氧培养条件(P<0.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缺氧条件下mRNA表达及分泌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缺氧-再供氧条件下分泌量却明显降低.结论 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可明显增加TF、TFPI-1及PAI-1的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缺氧-再供氧培养则可使TF、TFPI-1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较缺氧培养增加更加显著.
作者:滕银成;杨宾烈;戴海燕;林其德;林建华;童菊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属于核内激素类受体家族,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它能够结合位于靶基因增强子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反应元件,调节靶基因的转录,从而在细胞分化、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见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它们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侵袭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ARγ蛋白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探讨PPARγ与GTD的关系.
作者:母华欣;戴进;李淑娟;尚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治疗(MNT)对糖代谢异常妊娠期患者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北京妇产医院诊断为糖代谢异常的单胎孕妇106例在产科营养门诊接受医学营养治疗,在进行总热量控制的基础上,使用等食品交换份结合血糖生成指数的方法,把同期未接受该方法而采用传统营养治疗方法的糖代谢异常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体重增长、体重指数(BMI)的增长及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两组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8.49%、13.54%,研究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每周体重增长、BMI增加、每周BMI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新生儿体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妊娠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妊娠期体重增加明显减少,新生儿体重在合适范围,对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的管理有提示作用.
作者:李光辉;黄醒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