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段微;范逢晓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复发, 妊娠
摘要:目的评价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对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复发与生育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81-2005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40岁以下卵巢交界性肿瘤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122例术后生存期、复发率和生育状况.结果 (1)复发率: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复发率8.2%,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复发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2)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没有肿瘤相关死亡,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有1例.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3)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中有29例次成功妊娠.(4)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9.3个月和52.8个月.结论对年轻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虽然会增加复发率,但不影响生存期,且保留了生育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Notch-1和Notch-2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Notch-1和Notch-2在卵巢肿瘤的形成和转化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潜在肿瘤生物学意义.方法 2000-12-2003-06采用人类卵巢肿瘤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检测各类卵巢肿瘤Notch-1和Notch-2的表达和活化情况.结果 Notch-1在50%(3/6)的浆液性囊腺瘤和33.3%(2/6)的粘液性囊腺瘤中有核易位现象;其中,16.7%(1/6)和33.3%(2/6)属于明显易位(++/+++).在交界性肿瘤中的核易位无论是频率(20%;1/5)还是易位的阳性程度均明显减低,而这种趋势在各类卵巢恶性肿瘤中亦可见到.MannWhitnoy U检验显示:Notch-1的核易位在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2普遍存在于各类卵巢上皮肿瘤中;其表达水平和核易位情况与肿瘤的良恶性之间无关.结论 Notch-1的表达异常和核易位出现在卵巢上皮的恶性转化的过程,它可能是卵巢肿瘤恶变风险和不良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王承芳;王晓炜;张朋;孙媛;孔庆友;刘佳;李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MSH2及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判定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2002-09-2003-1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人错配修复基因2(MSH2)、细胞周期调节蛋白-67(Ki-67)在宫颈鳞癌、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hMSH2、Ki-67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hMSH2高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hMSH2表达阳性者Ki-67表达明显高于hMSH2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 hMSH2、Ki-67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hMSH2在宫颈癌中的过表达与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徐又先;濮德敏;姚冬梅;马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将HR-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2004-12-2005-04对301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231例患者,进行HPV 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Ⅱ)和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的检测,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初筛.131例因细胞学异常,或细胞学正常而HPV检测阳性,或细胞学正常HPV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231例样本中,经TCT检测正常者1077例(87.43%),ASCUS 32例(2.60%),ASCUS-H 34例(2.76),LSIL 73例(5.93%),HSIL 15例(1.22%).131例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炎症68例(51.91%),CIN Ⅰ20例(15.27%),CINⅡ18例(13.74%),CINⅢ16例(12.21%),浸润癌4例(4.35%),湿疣5例(3.82%).(2)HPV总感染率34%,HPV阳性者418例,年龄平均(36.93±10.8)岁,HPV阴性者813例,年龄平均(39.68±11.8)岁,HPV阳性组的年龄明显小于HPV阴性组,P<0.01.各病理组HPV感染率分别为:炎症58.82%,CIN Ⅰ 80%,CINⅡ72.22%,CINⅢ100%,浸润癌100%,湿疣60%.(3)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TCT和HPV均(-)者,无高度病变的发生;TCT(-)和HPV(+)者中,≥CINⅡ的检出率11.1%(1/9),TCT异常和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CINⅡ的检出率高40.5%(32/79);仅TCT异常而HPV(-)者13.2%(5/38),且5例均为CINⅡ,无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发生.结论持续的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演进有关;HR-HPV检测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技术,与细胞学联合检测,为佳宫颈癌筛查方案.

    作者:王彤;李亚里;张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脂肪心并发心性猝死1例

    患者38岁,孕2产1.2005-02-27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加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预防感染、补液、对症治疗,病情平稳.术后48h拔导尿管.于3月1日17:42上厕所时突发晕厥,摔倒,立即予去枕平卧,鼻导管吸氧.查体:神清,精神高度紧张,呼吸深快,频率约35/min,面色青紫,口周紫绀,心率100/min,律齐,心音低钝.立即开通静脉通路.于17:50患者神志不清.查体:心率约30/min,心音低钝,考虑肺动脉栓塞,立即予心肺脑复苏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贾和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285例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 2004-10-2005-11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2285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57.1%(1305/2285),21种型别均被检出,感染率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高危型感染41.0%,低危型7.2%,多型感染8.9%.2285例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4岁(11.3%),40~44岁年龄段下降到7.6%,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7.1%,常见型别为HPV16、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人群感染高峰在30~34岁年龄段.

    作者:杨英捷;赵健;李雪倩;廖秦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好发因素包括:母体生殖道和羊膜腔内感染,行为因素如低社会经济水平、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营养不良和孕期性生活,子宫过度膨胀,以及其他产科并发症例如宫颈手术、孕期出血等.这些因素在PPROM和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PTL)中同样存在,却无法解释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结果,提示有不同的病因机制.本文着重讨论胎膜结构和PPROM不同于PTL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健;段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分娩注意事项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在所有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3%[1-2],约占早产的30%~40%.PPROM的主要危害是早产、脐带脱垂、宫内感染及胎儿窘迫等.因此,根据孕周、破膜时间、胎儿情况等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及处理好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减少各种因素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损害,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建平;吴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放置IUD后致子宫异常出血及其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长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节育措施.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有1.56亿妇女使用IUD,其中我国占2/3左右,约1.04亿[1].虽然IUD避孕效果可靠,但也有许多妇女发生带器后的副反应,其中子宫异常出血如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等是放置IUD后的主要副反应,占IUD使用者的半数以上[1].放置IUD后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s),研究发现放置IUD后导致子宫异常出血者宫腔各种微生物感染率高达80.95%[2].说明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与生殖道感染存在相关性.

    作者:史太平;陈芳;李白鸾;马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围产期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随胎膜破裂和分娩时的孕龄而变化,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和处理是以孕龄为基础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保守处理对于新生儿是有益处的,要求既延长孕周又防止围产期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应采取个体化评估原则,通过估计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或者立即分娩.因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求准确诊断PPROM、密切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早期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促胎儿成熟、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

    作者:王谢桐;刘宗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卵巢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综合评价临床应用CIK细胞疗法治疗卵巢癌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5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制成CIK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诱导培养后,CD3+/CD56+效应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CIK细胞回输后患者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阳性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CIK细胞疗法可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孟凡东;隋承光;王晓华;王扬;蒋涛;付立业;姜又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07-2005-12采用TVT-O术式治疗女性SUI的临床资料22例.结果 22例病人均治愈,平均手术时间14min,术中无并发症,无膀胱损伤.术后短期尿潴留3例(13.6%).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1~15个月),至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VT-O术式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不易损伤膀胱,是治疗女性SUI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林仲秋;苏琛辉;陈志辽;张丙忠;林容春;郑芝祥;吴淑卿;唐家龄;叶明;熊小英;陈文英;郑大有;邝以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时宫缩抑制剂的应用

    由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后早产常不可避免,通常要考虑使用宫缩抑制剂来适当延长孕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减少新生儿病率.因此,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是处理未足月胎膜早破的3大措施[1].

    作者:漆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对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复发与生育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81-2005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40岁以下卵巢交界性肿瘤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122例术后生存期、复发率和生育状况.结果 (1)复发率: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复发率8.2%,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复发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2)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没有肿瘤相关死亡,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有1例.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3)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中有29例次成功妊娠.(4)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9.3个月和52.8个月.结论对年轻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虽然会增加复发率,但不影响生存期,且保留了生育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段微;范逢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颈环形电切及锥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99例体会

    我院2003-03-2005-10采用LEEP刀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和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19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199例经宫颈细胞学计算机断层扫描、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病变,其中宫颈糜烂172例(并宫颈息肉10例),宫颈湿疣4例,CIN Ⅰ-Ⅱ19例,CINⅢ3例,原位癌1例.

    作者:张冬梅;刘伟;冯虹;刘岚;王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妇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妇产科抑郁症多与女性的生殖周期相关,包括经前期抑郁、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围绝经期与绝经期抑郁.此外,一些妇产科疾病(如肿瘤,不孕症等)及手术也可导致女性抑郁症的发生.妇产科抑郁症可严重影响女性,特别是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同时可能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及母婴关系产生伤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各国报道产科抑郁症的发病率从8%~51%不等,在妊娠的早、中、晚期其发病率分别为7.4%、12.8%和12%[1].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2],国内为3.8%~16.7%[3-4].Feng等[5]对某社区452例绝经期居民的调查发现,33.8%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感受,5.8%有抑郁症状]妇产科住院癌症患者中至少25%有抑郁症状[6].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妇产科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对妇产科病人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采取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及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王旭梅;陈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生素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合理应用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的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2.0%~3.5%,常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早产,是早产常见的病因,约占早产的30%~40%.PPROM的发生可导致一系列较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宫内感染、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和胎肺发育不良引起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围产儿的死亡率明显增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促胎肺成熟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广谱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孕期,降低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从而改善了母儿的预后.本文就抗生素在PPROM中的合理应用方面做一介绍.

    作者:郝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妊娠及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9-06-01-2005-12-30因子宫肌瘤行UAE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了解治疗后妊娠情况及结局.结果694例中有34例35次自然受孕.其中613例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有18例19次意外受孕,其中人工流产10例,药物流产8例9次,自然流产1例.81例有生育要求者受孕者16例次,均为宫内妊娠.有4名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取其新鲜绒毛组织作染色体检查均正常.其中足月分娩8例,5例剖宫产,3例顺产.目前仍在正常妊娠中5例,分别为孕70d、18+周、28+周,30+周和33+周,2例在孕16~18周抽羊水作染色体检查未发现异常,2例孕30周后行彩色超声检查未见胎儿畸形.1例自然流产,2例分别在妊娠3个月和7个月时复诊1次后失访.8名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体格检查及筛查实验(地中海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丙酮酸尿症)均未发现异常,现年龄为3-33个月.结论子宫肌瘤UAE治疗后可以正常受孕和分娩,自然受孕的时间一般在治疗后1~2年内.

    作者:刘萍;陈春林;高绿芬;曾北蓝;马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努力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又称足月前胎膜早破或早产胎膜早破,它是指胎膜早破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不足37孕周者,据丰有吉(2002年)报道,发生率为2.0%~3.5%,临床观察越近足月发病率越高,发生在34孕周前者约占19%,34孕周后者占81%.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缺少根本性有效预防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胎膜早破的发生诱因,增加孕期保健,努力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以期保障母儿的安全.

    作者:王德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保留卵巢的附件扭转手术及相关问题探讨

    附件扭转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传统治疗方法是将扭转的附件切除以避免卵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然而这对于青少年乃至大多数育龄妇女是较残酷的.近年来有关保守治疗附件扭转的文章屡见报道[1,2].其治疗方法包括附件扭转复位术、附件扭转复位后固定术、超声引导下囊肿抽吸术、手法复位等.上述保守治疗方法虽保留了卵巢,但均不能解决卵巢静脉血栓脱落的问题.我们首次采用先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再将扭转的附件复位并将卵巢囊肿核除的方法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2例,成功地保留了患侧卵巢.经随访证实被保留的卵巢血流及功能正常.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巨;于月新;孙静莉;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卵巢放线菌感染1例分析

    放线菌病是一种很少见的慢性、化脓性和肉芽肿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盆腔放线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志清;徐惠成;王丹;陈勇;袁吉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