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霞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在对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某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的米非司酮片联合依沙吖啶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使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的方式对产妇实施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妇均能够进行中期妊娠引产,但观察组产妇在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妇进行引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的形式能够较好的提升引产成功率并减少出血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燕;李艺平;施建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23例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病毒学应答、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第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分别为57.1%、64.2%、64.2%、57.1%。对照组患者RVR、EVR、ETVR、SVR24分别为54.5%、68.2%、63.6%、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8.9%、24.1%、51.7%、3.4%,对照组为65.2%、26.1%、56.5%、4.3%,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需要严密监控患者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作者:夏爱丹;朱淼勇;王金乐;黄瑛;陈斌斌;李盈盈;朱永林;谢炳寿;俞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针对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控制血压,观察组患者首先对病人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分层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对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危险性分层的患者比例。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经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中极高危和高危的例数明显减少,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其效果更加明显,对于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悠扬;陈皓;姜文兵;张怀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AS、TVS独用及合用对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诊断实效性评价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 EP 患者103例,对其予以经阴道彩多普勒超声(TVS)和经腹部彩多普勒超声(TAS)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确认诊断的符合率以及误漏诊率,比较TAS、TVS独用及合用的诊断效果,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结果:103例EP患者,经过TAS检查出75例,诊断符合率72.8%,误诊漏诊28例,占27.2%;经 TVS检查出81例诊断符合率78.6%,误诊漏诊22例,占21.4%,TAS与TVS诊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与 TVS联合使用检查出98例,诊断符合率为95.1%,误诊漏诊5例,占4.9%。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AS与TVS联合联合使用诊断EP,可实现优势互补,明显提高早期EP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前茜;卢苇;黄蓉;冯瑞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治疗老年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某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 A组(60~70岁)和B组(>70岁)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各项指标。结果:A组患者和 B组患者中都有19例患者手术成功,各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治疗老年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邹永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某院行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吸入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为11.4±3.5min,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明显好于对照组(18.0±5.3min和22.2%),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诱导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血压值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吸入诱导与维持麻醉能起到与静脉复合麻醉同样的麻醉效果,且能够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规范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一社区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420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00名患有各类慢性疾病,患病率为47.62%,其中,以高血压患病人数多,占38.10%,其次为糖尿病、冠心病与脑血管疾病,不同性别老年患者在不同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无比较差异;多数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但普遍存在着药物联合应用情况;80%的患者表示愿意定期参加有偿药学服务,60%的患者期望得到社区药物服务。结论:因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疾病,而其用药品种又比较多,故社区医务人员必须在准确了解这类患者用药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规范患者用药。
作者:班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甘露醇是一种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约为182,是尿素的3倍,进入人体后不被细胞所吸收,且性质无毒且作用稳定,因此常被当成一种高渗透压性脱水剂而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脑出血中应用极为广泛,其迅速降低颅内压为临床手术争取保命时间。而近常常有报道称应用甘露醇导致了急性肾功能衰竭,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我们不能片面地纠结其不良反应,要理性地看待此问题,所谓是药三分毒,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其剂量与用法。结合作者在临床上的用药经验,就甘露醇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作简要叙述。
作者:曹伟强;苏金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对220例(302条患肢)曲张的大隐静脉施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作小切口行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对大隐静脉主干及其曲张的分支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结果:单侧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5 min。住院4~9 d,平均7.5 d 。198例(280条患肢)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2个月,下肢迂曲曲张静脉消失,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无复发。结论: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作者:王毅;徐建敏;潘忠良;朱冠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某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RDS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进行通气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通气,对两组呼吸机设置、血气分析结果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2.6%低于观察组2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1.7±3.7)mmHg,对照组 PaCO2为(41.31±3.11)mmH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显著减低 VALI发生率,并且不增加CLD、PDA、IVH 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冬妹;刘晓燕;冯奔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与宫颈电锥切整形术联用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共5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50)患者予以宫颈电锥切整形术治疗,实验组(n=250)予以保妇康栓与宫颈电锥切整形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6,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6%,明显低于对照组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86,P<0.05)。结论:保妇康栓与宫颈电锥切整形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
作者:李红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某院收治牙周病患者68例共100颗患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50颗患牙,对照组患者不给任何药物,只是进行常规的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总满意率分别为98.0%、9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总满意率分别为76.0%、70.6%,观察组患者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用于治疗牙周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姜元新;孙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 NSTE-ACS患者共86例,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在手术前每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PCI)[1],实验组中加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 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 PCI 前 TIMI 血流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CI 后两组的TIMI血流0级、1级均有1名患者,但是实验组的TIMI血流2级人数少于对照组,TIMI 血流3级人数多于对照组。在手术中对照组出现术中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血管栓塞的人数均多于实验组。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沙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制定护理临床路径表,并组织实施,对比实施前后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的平均住院费用、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儿平均住院费用下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使护患关系和谐,可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顺应了医院、患者和社会的需求,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路晓辉;杨文琪;宋庆林;李文永;裴智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表现及探寻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上确诊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130例患儿先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加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1月,后续用布地奈德吸入维持治疗1年。结果:所有1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治疗10d后咳嗽均减轻,治疗1个月后咳嗽全部消失。结论: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以慢性咳嗽为唯一症状而无喘息表现,其本质为哮喘,是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因此采用治疗儿童哮喘的方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宏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应用在治疗妊娠期并发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舒适护理后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护理优势。
作者:彭田红;蔡敏;李淑柳;朱带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的患儿中,以抽签的方法随机选择70例患儿,所有患儿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对其中35例患儿(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其余35例患儿(对照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进行观察对比,主要通过小儿手术室的应用效果,通过数字评价表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非常满意度为45.7%,总满意度为91.4%,两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状况查看,轻度疼痛着19例,重度疼痛者2例,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小儿手术室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尹丽环;徐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娩期羊水浑浊与新生儿 NBNA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羊水污染且母体无妊娠合并症的单胎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归入 A组;将同期分娩的100例单胎健康足月新生儿纳入B组,均于产后予以新生儿阿氏(Apgar)评估及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估,评估医师固定。比对两组新生儿评估结果差异。结果:(1)A组新生儿多以剖宫产分娩为主,羊水污染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P<0.05);除分娩方式存在差异外,A、B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2)产后2~3d、12~14d时,A组患儿 NBNA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且羊水污染程度越高 NBNA评分越低;产后26~28天时,A组除羊水污染Ⅰ度者 NBNA评分同B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Ⅱ、Ⅲ度污染者均明显低于B组,且Ⅲ度低于Ⅱ度(P<0.05)。结论:羊水污染是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应重点留意羊水污染患儿体征变化及神经发育情况,予以早期临床干预措施。
作者:杨冰心;赵风清;吴明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需进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的修复。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2.72±1.43)年。通过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80例施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患者中,8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上颌窦炎等相关并发症。全部植入的103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均顺利完成义齿种植修复,至今仍未出现种植体脱落状况,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