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沙莉莉

关键词:替罗非班, 围术期,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 NSTE-ACS患者共86例,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在手术前每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PCI)[1],实验组中加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 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 PCI 前 TIMI 血流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CI 后两组的TIMI血流0级、1级均有1名患者,但是实验组的TIMI血流2级人数少于对照组,TIMI 血流3级人数多于对照组。在手术中对照组出现术中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血管栓塞的人数均多于实验组。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真空冷冻干燥法对林蛙油活性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不同条件对林蛙油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林蛙油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法对林蛙油进行干燥,采用相同真空度、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对其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在不同的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林蛙油活性稳定性不同,以酸价尤为显著。结论:对林蛙油真空冷冻干燥应采用快速冷冻,快速提供升华热的方法。

    作者:赵丽娜;吕集;杜鹤;刘娜;燕俊青;杜景新;焉再华;张士俊;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3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表现及探寻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上确诊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130例患儿先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加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1月,后续用布地奈德吸入维持治疗1年。结果:所有1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治疗10d后咳嗽均减轻,治疗1个月后咳嗽全部消失。结论: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以慢性咳嗽为唯一症状而无喘息表现,其本质为哮喘,是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因此采用治疗儿童哮喘的方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宏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封闭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SD)在治疗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并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来某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换药法,护理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40d 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0d后,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1/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1%(31/4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c2=8.5317,P<0.01);在治疗过程中,护理组发生感染率为2.33%(1/43),对照组发生感染率为34.88%(15/43),两组之间感染率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c2=15.05,P<0.01)。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时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地减少感染,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温丽贞;王湖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长期疗效

    目的::观察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院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的单双号,将患者分成 A 组与 B 组,每组35例患者,A 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DMARDs类药物口服,B组患者单纯使用DMARDs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到第12周时,DAS28评分相比B组明显更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改善患者的部分不良症状作用明显,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作者:丁蓓蓓;朱小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出院后继续护理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出院后继续护理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出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继续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功能指标、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行为等。结果:实验组血压、血脂、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随访满意度等指标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继续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其血压和体重水平,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李红斌;林少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童维生素A缺乏对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维生素A缺乏对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某县幼儿园的113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并检测维生素 A。结果:患病儿童维生素 A缺乏与未患病儿童维生素 A缺乏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维生素 A缺乏会导致儿童出现急性感染性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患儿的饮食,多食胡萝卜、动物肝脏、蛋、牛奶以及水果等可以改善儿童维生素 A缺乏的情况。儿童尽早注意调整饮食通过服用鱼肝油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有效的预防及治疗维生素 A缺乏,经济有效,增加儿童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田广丰;洪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助产技术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助产技术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7月某院产科接收的184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92例。常规组采取一般性助产方式,研究组采取“一对一”助产方式,对两组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的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的平均产程和产后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其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充分重视并科学应用助产技术,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作者:吴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对提高书写护理文书效率的研究

    目的::介绍某院在临床工作中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对提高书写护理文书效率的经验体会。方法:比较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联合信息系统使用与传统方法测量生命体征后再人工录入数据方法在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效率、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比较得出,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与信息系统联合使用强于传统测量方法,体现在:(1)运用信息化系统,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缩短护理文书书写时间,节省人力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桂美;邱霞;贾春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清TK 1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健康人群中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检测某院68例胃癌、162例肺癌、65例结肠癌、28例良性肿瘤、109例红斑狼疮、15癌前病变及600例健康人群的TK1水平,分别比较上述几组的水平差异,并观察临床分型、病理类型、转移等因素对其水平影响。结果:胃癌、肺癌、结肠癌患者TK1值分别为(3.53±1.31)pmol/L、(2.11±0.84)pmol/L、(2.49±1.23)pmol/L与健康人群(0.80±0.20)pmol/L比较显著较高(P<0.05);随分期增高TK1水平也呈递增趋势,且大细胞癌水平高于腺癌及鳞癌,发生转移的TK1水平较高,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在胃癌、肺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昕;冯正富;赖志伟;江艳琴;徐淼玲;周学付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治进展探讨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旨在为 CSP 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与参考。

    作者:邬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各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予早期手法复位,余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VAS评分及 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杰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应用于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15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改善,并以观察组的效果更优,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均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offa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分析 Hoffa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10例 Hoffa骨折患者的病历治疗,10例患者均进行却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治疗,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例 Hoffa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骨折均愈合,8例(80%)为优良,1例(10%)为可,10例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关节僵直以及内固定松动现象的发生。结论:Hoffa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骨折端解剖复位以及坚强稳定的内固定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加强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将会有着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少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建立新生儿转运网在临床的实践意义

    目的::探讨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在高危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方法:某院新生儿科与惠州市的基层医院建立网络联系,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共转诊新生儿1004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转运高危新生儿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转诊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为主,其中家长放弃治疗24例,其中死亡10例。结论: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使危重新生儿在抢救治疗中能尽早期得到专业救护,及时有效成功转运可以减少危重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是新生儿危重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秀敏;赵洁;龙艳明;吴琴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63例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2013年~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 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6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3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途径致 ADR发生率高,占82.54%;抗菌药物致 ADR发生率高,占68.25%,以头孢菌素类多见;常见 ADR临床表现为皮肤级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某院 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作者:秦梦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卵巢巧克力囊肿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44例卵巢其他良性包块患者及27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组、不同年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值。结果:巧克力囊肿组患者血清AMH 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卵巢其他良性包块组血清AMH 值明显低于不孕组;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AMH 值越低。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病变可损害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年龄是影响卵巢储备功能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卵巢储备功能越低。

    作者:温彩龙;曾柳华;魏伟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环境干预、药物干预,通过 PSQI 评分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 PSQ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2、4周后,干预组 PSQI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心内科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马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23例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病毒学应答、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第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分别为57.1%、64.2%、64.2%、57.1%。对照组患者RVR、EVR、ETVR、SVR24分别为54.5%、68.2%、63.6%、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8.9%、24.1%、51.7%、3.4%,对照组为65.2%、26.1%、56.5%、4.3%,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需要严密监控患者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作者:夏爱丹;朱淼勇;王金乐;黄瑛;陈斌斌;李盈盈;朱永林;谢炳寿;俞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头颈部癌中B MI 1表达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癌中晚期患者治疗仍不尽如意,其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干细胞(CSCs)能够维持肿瘤的转移、复发、抵抗放化疗。BMI1重要的功能即CSCs的生物标志物,所以对于这一标志物的研究使我们更好理解CSCs在头颈部癌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磊;陶树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某院68例缺铁性贫血者为A组,68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仪作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仪作血红蛋白电泳分析,作贫血基因检测与血清铁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样本的血红白带含量(HCG)、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A组与B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显示,A组RDW高于B组,而MCHC、MCV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H 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血红蛋白含量在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检测方便、简单、快捷,可快速判断不同贫血患者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