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海燕
颅面部由眼、鼻、口、耳等器官组成,这些器官既包含有与人体感知外部世界密切相关的视、嗅、听等功能,又承担着通过语言和面部表情与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功能.颅面部发育异常时上述器官出现畸形,不仅会影响这些器官功能,而且还会对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通过超声检查观察颅面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对畸形做出产前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龙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的胎儿有先天性畸形或异常,包括胎儿的结构、代谢、功能及智力等方面.出生缺陷的种类繁多,几乎胎儿所有的系统和器官均可累及.超声诊断的基础是胎儿形态学上的改变,形态改变较大的(如多基因缺陷)超声检出率高;形态改变微小的(如染色体异常)则容易漏诊;形态无改变的(如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缺陷)超声不能作出诊断.目前,全世界每年分娩出生缺陷儿约500多万,而我国每年分娩的出生缺陷儿达100万之巨,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它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产前超声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出生缺陷的种类及超声诊断特点概述如下.
作者:吴钟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指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在FGR的诊断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超声等手段对FGR作出早期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终止妊娠,可以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改善FGR的预后.
作者:陈惠池;付凌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胎儿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种类繁多,受累部位涉及胎儿头颅骨、躯干骨、四肢及手、足等.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普及与诊断水平的提高,通过产前超声检查使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得以提高,超声检查能够对宫内严重的、致死性骨骼畸形进行较为确切的形态学诊断,为减少重残障儿分娩率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太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率为0.4%~0.5%,正确诊断各种类型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对胎儿预后的评价、分娩时机的选择、临床及早采取措施及新生儿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韦德华;耿正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超声可探查出胎儿脑内多种先天性异常,它不仅可以诊断开放性的中枢神经管畸形(如无脑儿等),还可以探查出胎儿多种脑内异常.以下仅介绍除神经管开放畸形外,可以经超声诊断的胎儿主要脑内异常病变.
作者:陈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联体双胎(conjoined twins)是十分罕见的先天畸形,对母儿的危害极大.联体双胎系单卵单羊膜腔双胎受精卵分裂为两个胚胎发生在受精的第13天以后,胚盘上的两个生发中心未能完全分开,两个胚胎共享中间区域,导致双胎的身体部分融合而形成联体畸形.其发生率约为0.1/万~0.2/万妊娠,在单卵双胎中的发生率约为1%.多见于多胎或双胎家族中,女性联体双胎较男性多见,两者发生比例约为3∶ 1.联体双胎常合并畸形,约60%发生死产[1].
作者:孙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40岁,住院号02081.因发现子宫肌瘤2年于2004年7月19日入院.患者婚后10年同居未孕,2年前体检发现子宫肌瘤.月经规律,无痛经.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7cm×5cm×6cm,后壁突出约3cm×3cm×3cm,质硬.
作者:王丽英;李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 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超声筛查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综合征)是常见的常染色体畸形,35岁以上孕妇发生率为1/300,35岁以下为1/800,是能够通过产前羊水或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诊断的一种疾病.但由于羊水或绒毛检查属于存在一定风险性的介入性方法,不可能应用于所有孕妇.因此,首先通过其他安全有效的手段筛选出高危妊娠者进行羊水或绒毛检查,才能保证大程度地检出21-三体综合征胎儿.超声检查能够直观显示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一种筛查手段,也是染色体异常胎儿筛查的热点研究领域.
作者: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我院选择2002年7~12月对无病理妊娠及妊娠合并症,足月妊娠正常分娩的产妇109例及其新生儿109例,观察脐带形态对新生儿状态的影响.
作者:肖红新;张炎红;曹云庚;任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702例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结果 702例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分别是脐带因素占48.15%,胎盘因素占18.38%,羊水因素占11.40%,母体因素占3.99%,胎儿因素占2.71%,产力因素占6.13%,原因不明占9.26%.分娩方式对胎儿窘迫发生率有较大影响,以臀位助产发生率高([WTBX]P[WTBZ]<0.01).结论胎儿窘迫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对胎婴儿影响较大,故及时恰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孙芳;陈凤华;李穗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胎儿生长受限( FGR)是导致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003年1~8月我们通过FGR孕鼠模型,探讨了一氧化氮(NO)与被动吸烟法对FGR的影响.
作者:孟斐;陈惠池;李淑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调查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2家医院在TTV ORF1 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46 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和34 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清、宫颈分泌物中TTV- DNA.结果在46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分泌物中TTV-DNA阳性率分别为34.8%、32.6%,而普通体检人群血清、分泌物TTV- DNA 阳性率为6.3%、3.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WTBX]P[WTBZ]﹤0.01).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是TTV 感染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TTV 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李翠玲;阿也提·司马义;孔滢;昆多孜·乌赛那洪;李霞;吴成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糖耐量异常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4年8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66例糖耐量异常的孕产妇根据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和胎心监护的变化,以及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孕妇在应用地塞米松3餐后2h血糖及尿糖均有明显升高([WTBX]P[WTBZ]<0.01),尿酮体于晚餐后及21时增多([WTBX]P[WTBZ]<0.01).应用地塞米松期间12例出现胎心监护改变,停药后全部恢复正常.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50.00%)高于对照组(20.59%)(P<0.05).结论地塞米松导致的糖代谢紊乱,可能对糖耐量异常孕产妇及围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应用时必须加强监护.
作者:孟叙民;张岩;刘静芳;赵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403例足月孕妇随机分为联合1组(160例)、联合2组(83例)和对照组(160例).各组在宫口开大7~8cm时分别应用胎心电子外监护、孕妇母体心率监测和胎儿头皮电极内监护直至分娩.记录3组的真性图形、重合图形、自然分娩率、阴道手术率、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联合Ⅰ组、联合Ⅱ组重合图形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联合1组和联合2组间真性图形和重合图形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因没有对母亲心率进行同步监测,所以无重合图形出现;联合1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96.9% vs 86.3%,P<0.01),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联合应用连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孕妇母体心率监测是一种无创和简易的监护手段,能避免内监护造成的损伤并能有效地发现重合图形.
作者:郭晓辉;杨斌;陈美一;陈小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河南省61所县市级医院1997~2003年4214例出生缺陷儿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各种畸形的发生顺位,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悦淑;孙利环;王兴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 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二维超声是检测胎儿先天缺陷及监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科是目前三维超声应用范围较广泛的领域.
作者:黄晓微;常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以往认为胎儿肿瘤发生率低,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与普及,胎儿肿瘤在产前诊断中并不少见.综合国内文献报道超声诊断233例胎儿肿瘤,其中淋巴水囊瘤132例,占56.7%,畸胎瘤32例(13.7%),心脏肿瘤28例(12.0%),脑膜脑瘤18例(7.7%),肺囊腺瘤11例, 肾母细胞瘤5例[1,2].自1995年1月至2005年 4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40000人次,宫内诊断胎儿畸形934例,其中胎儿肿瘤为158例,占胎儿畸形的16.9%,占胎儿检查总数的0.4%.按发生率高低排列及占肿瘤总数百分比分别为:胎儿脉络丛囊肿56例(35.4%);淋巴水囊瘤53例(33.5%);胎儿畸胎瘤16例(10.1%);胎儿肺囊腺瘤 11例(7.0%);胎盘与脐带肿瘤9例(5.7%);胎儿心脏肿瘤6例(3.8%);肾脏肿瘤5例(3.2%);胎儿卵巢肿瘤2例(1.3%).排名前3位的肿瘤与文献报道一致.
作者:陈欣林;陈佩文;陈常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对146例经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肌瘤电切手术.其中0型40例,Ⅰ型55例,Ⅱ型51例.术前排除恶性病变.术中超声全程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 1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0型、Ⅰ型黏膜下肌瘤均一次切净,Ⅱ型中有11例未能全部切除,切除范围≥70%.手术满意率达96.6%,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行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2个月后子宫平均缩小25.3%,大肌瘤平均缩小34.6%.14例有生育要求者,10例妊娠(71.4%),其中8例已足月分娩.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佳方法.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晓雷;秦玉静;于景荣;于丽霞;李枫;徐琳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行卵巢移位术术后卵巢的功能状况.方法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等2家医院收治43例年龄26~40岁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其中22例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行卵巢移位术为观察组,21例行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为对照组. 术后应用血FSH、LH、E2 及Kuppermann评分进行卵巢功能测定,随访1~4年.结果观察组术后4年内卵巢功能基本正常,对照组术后1个月卵巢功能丧失.两组记录生存质量的改良Kuppermann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复发率和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时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功能.
作者:潘淑媛;苏玛;王沂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