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诊治分析

王海波;范敏;周艾琳;苏红华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肺栓塞, 诊治
摘要: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发生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和处理

    1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概念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系因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所致,是月经失调中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长期无排卵月经、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多囊卵巢及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以往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腺囊型增生、腺瘤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ist,ISGP)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简单型增生(simple hyperplasia,SH)、复杂型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和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三大类.细胞不典型可发生于简单型增生或复杂型增生中,一旦腺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则划入不典型增生范畴,分别成为简单不典型增生(simple atypical hyperplasia,SAH)、复杂不典型增生(complex atypical hyperplasia,CAH).临床资料表明AH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SH和CH.因此,目前认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作者:曹斌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1年5月起将无痛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门诊的多种手术操作中,均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张丽洁;王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相关检查及其意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其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与卵巢功能相关的一些辅助检查.

    作者:周灿权;钟依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丘脑性闭经14例分析

    下丘脑性闭经(hypothalamic amenorrhea,HA)是常见的一种闭经形式,约占继发性闭经的48%[1].其病因复杂,本文即是对14例HA患者的病因和内分泌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陆湘;汪玉宝;高敏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输卵管妊娠葡萄胎1例

    患者37岁,病历号114236.因停经40d,下腹疼痛7d,加重3h,于2002年11月12日急诊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痛经史10余年,G2P1,末次月经2002年10月1日,入院前1周出现左下腹胀痛,持续性,伴阴道少量出血,未治疗.入院前3h突发左下腹撕裂样疼痛,伴头晕、恶心、胸闷,来我院急诊就诊.B超提示:(1)盆腔积液.(2)子宫肌瘤.(3)左附件包块(异位妊娠不除外).血HCG 75000IU/L,急诊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5℃,P 96/min,R 20/min,BP 10.6/6.0kPa,重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反跳痛,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阴道内有少量暗红血液,宫颈略着色,举痛明显.子宫稍增大,漂浮感,质软,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包块.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5mL,血常规:WBC 6.2×109/L,RBC 2.66×1012/L,Hb 76g/L.诊断为:(1)异位妊娠破裂.(2)失血性休克.(3)中度失血性贫血.立即在抗休克的同时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内出血及血凝块共约2000mL,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于子宫左侧前壁近宫角处可见一苍白色哑铃形肿物.肿物长、短径分别为3cm及2cm.左输卵管峡部有一直径约1cm破裂口,破口处可见绒毛及蜕膜样组织堵塞,无活动性出血,左卵巢及右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遂行左输卵管切除术及子宫前壁肿物挖除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输血800mL,术毕剖视切除标本:(左)输卵管长约6.5cm,断端增粗,直径2.5cm,管腔扩张,其内可见凝血块及水泡状组织,其中水泡大的如黄豆粒,小的如小米及针尖大,送病理.术后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病理回报(病理号02-1251):(1)异位妊娠-左侧输卵管水泡状胎块(滋养叶上皮细胞轻-中度增生),妊娠破裂.(2)子宫前壁挖除物符合子宫腺肌病,如期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作者:刘清华;周奕琳;李秋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时对母儿健康危害较大,尤其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则孕产妇死亡率高且围产儿死亡率亦高达35%[1].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玉英;翁剑蓉;江明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近年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在细胞骨架成分、上皮粘蛋白、雌孕激素受体及免疫活性细胞表达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使大量具有存活能力的内膜细胞得以在盆腔内粘附、种植、增殖[1],形成EMS.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Bcl-2/Bax在EM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性激素受体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作者:姜桦;曹斌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纵隔子宫合并胎盘早剥1例

    患者34岁,住院号021856.孕2产0,因妊娠28+5周,持续性脐周疼痛2h,腹泻3次,于2002年11月14日14时入院.

    作者:周红娟;戴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血清铬含量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血清铬含量的测定,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是否缺铬.方法 2000~2001年,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正常孕妇47例,以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两组孕妇血清铬含量.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铬含量较正常孕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建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适量补铬.

    作者:蒋鉴芬;王彦林;邵玉芬;黄宗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各种物理疗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价值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针对子宫内膜的去除性治疗技术已开始广泛运用,其中通过物理疗法使子宫内膜发生局部组织蛋白凝固变性、坏死脱落,局部瘢痕形成而达到子宫内膜去除的方法越来越多,称之为子宫内膜物理治疗.

    作者:闻安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97例受孕妇女的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受孕妇女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间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的9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ART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ART者发生流产率23.71%(23/97),异位妊娠6.19%(6/97),多胎24.64%(17/69),早产17.65%(12/68),分娩方式以选择性剖宫产者较多,占58.82%(40/68).新生儿结局良好,低体重儿比例高,占29.76%(25/84).结论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受孕的妇女病理妊娠发生率增高,为高危孕妇,故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监护.

    作者:程玲慧;曹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及其病理生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分为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以后者多见,并以青春期和绝经前期多发.

    作者:朱楣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晚期合并胰尾蔓状血管瘤破裂1例

    患者,28岁,住院号:236359.因停经8个月,突发性腹痛6h,于2003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12月2日,预产期2003年9月16日.6h前进食后突发性上腹痛呈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伴头晕、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等.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呈休克病容;血压为8/5kPa,呼吸稍急促,心肺无异常;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腹肌紧张如板状,满腹压痛及反跳痛,叩诊:腹壁两侧呈浊音,肠鸣音弱.产科情况:宫底触诊不清,胎位不清,胎心听不到.入院诊断:(1)失血性休克原因待查.(2)胎盘早剥?(3)宫内孕34+2周.(4)死胎.(5)孕2产1.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腔即有大量血性液体溢出,见子宫壁苍白,无紫蓝色淤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一女死婴,胎盘无早剥现象;子宫外观无异常出血,双侧附件正常.术中即请外科会诊,向上延长切口探查腹腔其它脏器,见左上腹脾门处有积血块约1000g,取出血块后,见胰尾部及脾门间约10cm×8cm包块,质中,基底部与胰被膜合为一体,表面出血不止.行脾脏、胰尾部及包块切除术,术毕血止.术后10d治愈出院,术后样本送病检(病理号030872),病检报告:(1)胰尾部被膜下部蔓状血管瘤破裂.(2)脾、胰腺部及凝血块内未见恶性肿瘤成分.

    作者:李华玲;张聚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诊治分析

    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发生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波;范敏;周艾琳;苏红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叶酸及其在产科的应用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参与核酸、氨基酸、蛋白质及磷脂的代谢与细胞分化、倍增及其功能密切相关.孕妇由于核酸需要量增加及较非孕妇女生理功能出现很大变化等原因,如妊娠早期缺乏叶酸,可导致受精卵着床、细胞分化受阻、胎盘滋养层发育障碍,进而致胚胎发育迟缓、胎停育、流产、神经管缺损、早产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戴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VCE取材 TBS报告对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VCE取材[取材顺序:阴道侧壁上1/3(V)、宫颈鳞-柱细胞交界处(C)、宫颈管(E)]、TBS描述性报告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6月至2003年5月对4840例门诊患者进行妇科细胞学检查,行VCE取材、TBS描述性报告与以往单纯宫颈刮片、巴氏5级报告对比,并对部分报告异常的患者跟踪随访.结果 4840例患者检出子宫颈鳞癌50例(占1.03%)、腺癌15例(占0.31%,包括宫颈腺癌10例、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癌1例),检出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0例(占0.62%)、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3例(占0.89%)、不典型鳞状细胞性质未定45例(占0.93%)、不典型腺细胞性质未定6例(占0.12%)、炎症3653例(占75.48%)、正常998例(占20.62%).结论 VCE取材、TBS描述性报告与单纯宫颈刮片、巴氏5级报告对比,此方法除了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之外,对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诊断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韩淑梅;冯丽华;文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失败与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失败者是否存在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2000年3~12月,以17例药物流产后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5例药物流产成功的妇女为对照组,收集其蜕膜组织和外周血,提取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产物测序.结果对照组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无突变存在,继续妊娠者中8例在相当于第866遗传密码子处见一同义突变位点(CAA→CAG).结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失败者孕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一同义突变位点.

    作者:刘岚;刘银坤;程利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外科治疗

    近年来人们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不断寻求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英国每年年龄介于30~49岁的妇女约有1/20以月经过多为主诉就诊,大多数治疗方法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而55岁的妇女中约20%主要因为功血行子宫切除[1].为了避免手术造成的卵巢血运损伤、机体创伤、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切除给不孕妇女带来的痛苦,人们采用子宫内膜去除术及热凝的方法去除子宫内膜,达到治疗目的,避免子宫切除.继而第1代、第2代子宫内膜去除术相应产生.

    作者:曲文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中宫腔积液25例分析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宫腔积液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2年内在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IVF/ICSI-ET)的462对不育夫妇527个治疗周期进行分析,判断宫腔积液与不孕原因、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之间关系.结果宫腔积液在ART周期中发生率为4.74%.在输卵管因素中B超下可见输卵管积液患者发生宫腔积液(17.02%)明显高于B超下未见输卵管积液患者(3.18%),P<0.01,经积极处理,宫腔积液者与无宫腔积液者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超下可见输卵管积液患者ART周期中宫腔积液发生率增高,且在ART周期宫腔积液经积极处理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刘冬娥;李艳萍;吕祁峰;马燕琳;周庆娥;邓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妊娠2例分析

    例1.患者42岁,住院号3195.因月经紊乱4年,药物治疗无效,于2002年3月于我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患者要求行宫腔镜下部分子宫内膜电切术(切至宫颈内口),切除物术后病理送检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患者术后1年内每月有点滴状月经,1年后经量增多,多时每天约40mL,经期3d.末次月经2003年5月3日,于2003年6月23日,在我院B超拟诊早孕,孕囊位于子宫下部,在B超监护下行人流术,经过顺利.

    作者:吕爱群;钱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