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4例分析

蔡洁;李成学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 中期妊娠, 中央性前置胎盘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河南省安钢职工总医院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4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醇终止妊娠,引产后24h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酣、复方丹参促进子宫侧枝循环建立.结果 4例患者术毕阴道出血即停止,术后平均3.5h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平均33d恢复月经.现2例已足月分娩,1例已妊娠24周,另1例正在观察中.结论介入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疗效可靠,能保留生育功能,有促进引产作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例分析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不常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其合并肾病综合征则更为少见,极易造成临床上的漏诊误诊.我院2003年4~6月收治一典型病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对这种少见疾病的重视.

    作者:彭文;曹伟丽;汤春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对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1979年10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13例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例病期晚,无法做根治性切除术,仅腹壁下动脉插管行区域灌注化疗及免疫治疗.12例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总的5年存活率为23.0%.其中病灶≤2cm 7例,平均生存期62.3个月;病灶>2cm 5例,平均生存期31.8个月.病灶浸润深度0.76~<1.50mm 2例,平均生存期84.5个月;浸润深度1.5~<4.0mm 3例,平均生存期68.7个月;浸润深度≥4.0mm 7例,平均生存期31.4个月.结论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但早期确诊并采用以手术为主,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及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邱荣兰;杜俊瑶;王伊洵;赫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原发性卵巢绒癌 1 例

    患者43岁,孕2产1,住院号34744.因腹痛半年,发现盆腔肿块20余天入院.平素月经正常,半年前无诱因间断下腹坠痛,自行缓解,且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有血块.

    作者:张滢;高静;李永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2例

    例1.46岁,已婚已育,因腹胀1月余于2001年3月10日入我院消化科.发病后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作者:张莺;金志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4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河南省安钢职工总医院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4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醇终止妊娠,引产后24h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酣、复方丹参促进子宫侧枝循环建立.结果 4例患者术毕阴道出血即停止,术后平均3.5h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平均33d恢复月经.现2例已足月分娩,1例已妊娠24周,另1例正在观察中.结论介入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疗效可靠,能保留生育功能,有促进引产作用.

    作者:蔡洁;李成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管内平滑肌瘤伴玻璃样变性1例

    患者44岁,住院号467154.7个月前查体发现盆腔包块约孕5个月大,活动欠佳,无压痛,于2003年3月21日入院.7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3个月前行右心房血栓取出术,术后血栓病理报告示:平滑肌瘤样组织.

    作者:黄雪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经腹及阴道联合二维超声诊断附件良性包块的评价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联合二维超声诊断附件良性包块的价值.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97例附件良性包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及经阴道联合二维超声诊断卵巢良性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附件炎性包块的符合率分别为82.87%、86.44%、63.64%.结论经腹及阴道联合二维超声对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瘤、良性畸胎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和附件脓肿诊断率较高,对卵泡膜细胞瘤、输卵管卵巢囊肿缺乏特异性,进一步提高诊断率需结合临床表现.

    作者:于丽;马茹;肖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34例新生儿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佛山市第一医院对134例孕28~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单活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潜伏期≤24h及>24h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潜伏期≤24h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明显高出潜伏期>24h组(P<0.01),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24h较潜伏期≤24h组高(P<0.01).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作者:简艳红;林铁成;李光仪;张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GnRH-a与内美通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通常有药物及手术两种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又分为保守性和根治性手术,其方法近年来也从传统开腹手术逐渐演变到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主.

    作者:陈递林;徐洪斌;陈美一;马利国;徐宏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阴硬化性苔癣的诊治

    1 概述硬化性苔癣(lichen sclerosus,LS)是以皮肤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

    作者:周欣;陆景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黏附分子CD44V6与唾液酸化Lewis-X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与唾液酸化Lewis-X(SLeX)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与SLeX在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8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D44V6与SLeX均呈阴性表达.82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与SLe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53/82)及63.4%(52/82).CD44V6与SLeX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关(P<0.01或P<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 CD44V6与SLeX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及判断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王祥珍;孙显斌;许燕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卵巢少见类型畸胎瘤6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66例卵巢特殊类型畸胎瘤分析总结,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研究探讨1951年1月至200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66例卵巢特殊类型畸胎瘤临床与病理特点并随访观察总结.结果 8例成熟型实性畸胎瘤、23例卵巢甲状腺肿及1例卵巢类癌预后良好,卵巢甲状腺类癌、恶性卵巢甲状腺肿各1例,术后3年无瘤健在.在17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变中,2例(临床Ⅰ期,鳞癌Ⅰ级)预后良好,余15例(临床Ⅱ~Ⅲ期,鳞癌Ⅱ级)死亡,在15例未成熟型畸胎瘤中,7例(临床Ⅰ期,病理Ⅰ级)愈后良好,余8例(临床Ⅱ~Ⅲ期,病理Ⅱ~Ⅲ级)死亡.结论充分认识特殊类型畸胎瘤的生物学特性,改进治疗对策,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田扬顺;张惠琴;黄高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阴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外阴炎和阴道炎是妇产科临床面临多的疾病之一.外阴部暴露于外,又与尿道、阴道、肛门毗邻,局部经常湿润,细菌容易繁殖,并与外界接触较多易受各种物理及化学性刺激,因此外阴易发生炎症,且可与阴道炎同时存在.外阴炎由多种病因致病,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等是其代表性疾病.病毒性外阴炎(疱疹、湿疣)则属于性传播疾病.

    作者:石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始基子宫平滑肌瘤1例

    患者36岁,住院号117534.因尿痛10d,发现盆腔肿块1d入院.患者原发闭经,10多年前曾行阴道成形术.查体:体型呈女性体型,乳房发育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长约3~4cm,见盲端,未见宫颈,宫体未触及.

    作者:姚华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18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7例经阴道分娩,均有阴道侧切伤、会阴撕裂伤,1例剖宫产分娩无阴道分娩及人工流产史;16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分别误诊为肛周纤维瘤、肛周皮脂囊肿;18例中有4例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除1例多病灶患者术后30个月复发外,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作出诊断,部分病例累及肛门括约肌者应慎重,以防误诊;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段,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复发.

    作者:于飞;汤春辉;史锦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阴侵蚀性血管黏液瘤 2 例

    例1.患者22岁,未婚.住院号272258.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阴道口脱出一肿块.肿块约小指头大小,质地软,无不适.近1年来,该肿块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发病以来无不适,无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于1998年8月18日收住我院.

    作者:张学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66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黏膜下肌瘤约占肌瘤发病率的1%.它对患者的月经和生育能力有较大影响,是妇女失血性贫血和不孕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技术,促进其在临床上的推广普及,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女性患者服务.

    作者:陈志辽;陈湘云;陈勍;张睿;梁玉萍;罗启东;林仲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内荷包螺旋缝合法在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

    1997~2003年间,我院因诊断卵巢良性肿瘤行囊肿剔除术38例.年龄18~38岁.肿瘤直径7~15cm.本组病例在卵巢囊肿完整剔除术后,采用内荷包螺旋缝合法缝合创腔,效果良好.

    作者:孟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阴发育异常

    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异常,早在17世纪末就已引起人们注意.常见的为轻度子宫畸形,但对生育影响不大.

    作者:李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2例

    例1.患者47岁,孕2产1.5年前于体检中发现子宫肌瘤,未予治疗,近1年来自觉肌瘤迅速长大而要求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体前壁宫底部突出一手拳大、质软之肿块,疑为子宫肌瘤恶性变行全子宫、双附件及部分大网膜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11cm×8cm×4cm大,宫壁厚2cm,宫底前壁肌壁间见一6.5cm×6.5cm×5.0cm卵圆形肿瘤,边界清楚,质软而韧,剖面实性,淡黄白色,油腻感,无出血坏死.双侧附件形态正常,大网膜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陈丽慧;刘庆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