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玫;孔伟琴;焦新爱
为了提高导致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不同病因的诊断率,我们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莉;董铁军;王丽云;肖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孕晚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主.ICP主要危害胎儿,由于缺氧常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死胎,目前ICP引起胎儿缺氧的原因及发病原理日益受到重视.有关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素(endothelin,ET)在ICP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Kublickiene等[1]发现NO和ET在调节子宫肌张力及子宫血流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ICP母儿血清中NO及ET的水平,探讨NO及ET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
作者:李海燕;万丹;路会侠;李云秀;张静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我们对2000年8月至2002年11月近3年来发生的4例剖宫产后子宫峡部妊娠并绒毛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与宫颈妊娠的鉴别诊断及如何处理等.
作者:李家福;王细文;罗新;罗山富;李萍;金巧英;邬东平;陈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28岁.住院号6946.孕2产0,停经29+3周.因自觉胎动消失3d后B超提示宫内死胎,于2003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身体健康,停经40d出现早孕反应,停经约5个月自觉胎动.孕期否认服药史及有害物质接触史,定期产检无异常,无腹痛、无阴道流血.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产科检查:宫高27cm,腹围95cm,臀位,未闻及胎心音,内诊宫颈评分不成熟,宫口未开.
作者:李玉玫;孔伟琴;焦新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分析,了解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抽取1983年3月至2003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342例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期孕妇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制备中期细胞染色体,用C、G、Q、R带等多种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在342例孕妇羊水中发现23例染色体异常,占6.7%,其中数目异常5例(21.8%),嵌合体3例(13.0%),结构异常15例(65.2%).结论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终仍需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来确诊.
作者:孟跃进;黄飞飞;王兆才;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卵巢过度刺激反应逐渐增多,有的可并发急性卵巢蒂扭转,如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导致卵巢坏死,功能丧失.卵巢过度刺激反应并发蒂扭转较少见.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8例卵巢过度刺激反应并发蒂扭转.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小环;胡燕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在妇女妊娠期间,肥胖是导致众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肥胖妇女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发生异常的机会增多,如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流产、难产等.同时,其对胎婴儿也存在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如造成巨大儿、新生儿一过性无症状低血糖、胎儿宫内死亡等.因此应加强肥胖孕妇的产前系统管理及营养指导,同时对肥胖妇女要更加重视分娩过程及新生儿监护等.
作者:乔福元;龚洵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肥胖(obesity)是指体内摄取的热量大于机体所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则以脂肪形式储存于机体内,使体重过度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衡疾病.
作者:吕淑兰;曹缵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肥胖患者手术暴露相对困难,出血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危险增加,容易出现切口感染、裂开等.另外,肥胖者外表看来很健康,但实际上是伴有代谢紊乱的病态,其代偿功能的潜力小,遇有手术应激时,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假性糖尿病等.
作者:李长忠;汤春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IR)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3年2~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9例14~19岁的青春期PCOS患者,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卵巢体积、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睾酮(T),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根据空腹血糖/胰岛素之比(GIR)将其分为IR组15例和非IR组14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均正常,两组间卵巢体积、LH/FSH比值、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R组BMI、WHR、曲线下葡萄糖面积(AUC葡萄糖)和曲线下胰岛素面积(AUC胰岛素)均高于非IR组(P<0.05),而非IR组LH水平高于IR组(P<0.05);IR组IGT患者占40.0%,高于非IR组的7.1%,相关分析则显示GIR与BMI、WHR、空腹胰岛素水平、AUC葡萄糖和AUC胰岛素呈负相关.结论肥胖和BMI正常者青春期PCOS均存在IR,表现IR的青春期PCOS患者更易发生IGT,要重视青春期PCOS患者IR的评估以及IGT的筛选.
作者:陆湘;张炜;薛晓红;汪玉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肥胖与一些特定的癌症有相关性,肥胖已成为一些癌症的高危因素,增加某些癌症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
作者:岳天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调控机体能量代谢.我们通过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瘦素的表达及其与母血血清、脐血血清瘦素水平和胎儿体重的相关性,以探讨胎盘瘦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胎儿宫内发育的关系.
作者:匡军秀;曹来英;周小玲;林爱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71岁.住院号258384.无意中触到下腹肿物半年.肿物由手拳大小逐渐长到如孕4个月大小.自觉憋胀不适,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患者17岁月经初潮,周期3~4个月,经期7~8d.孕5产3,足月顺产.
作者:何春年;霍俊爱;徐翠清;孙春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严重程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各个环节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7例已明确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患者共139周期IVF-ET与同期输卵管因素不育患者139例进行的139周期IVF-ET的控制性超排卵(COH)治疗、受精率、卵裂率、每周期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进行IVF治疗时使用促性腺激素的总量增加而获卵数减少.重度患者雌二醇(E2)峰值下降,流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患者IVF-ET治疗时随着病情加重,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下降,重度患者流产率增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了卵子与胚胎的发育.
作者:林芸;周灿权;庄广伦;梁晓燕;闻安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肥胖(obesity)指人体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过多,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激素内环境异常,共同作用引起的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症发生率迅速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对全身各系统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女性,肥胖可导致月经失调、不孕、流产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此与肥胖引起生殖内分泌紊乱有关.
作者:林金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特点、筛查的必要性及早期诊断.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因宫颈涂片异常或临床检查可疑宫颈病变者934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绝经与否分为未绝经组和绝经组,对患者行宫颈涂片、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果未绝经组及绝经组宫颈异常涂片的检出率分别为68.26%(400/586)及85.31%(273/320),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别为24.34%(138/567)及15.06%(50/332),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IN Ⅲ的检出率分别为8.99%(51/567)及8.73%(29/332).未绝经组与绝经组涂片及组织病理学提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共138例,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2.22%(56/90)和43.75%(21/48),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为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阻遏疾病进展为宫颈癌,在绝经后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必要的.
作者:王丽娜;耿力;郭艳利;周羡梅;沈晓野;姚艳君;范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绝大多数的妇女都会因妊娠而肥胖,称作母性肥胖综合征(maternal obesity syndrome),主要是由妊娠时下丘脑功能紊乱引起脂肪代谢障碍所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孕妇在产前已经出现肥胖.本文将深入阐述肥胖孕产妇在分娩期内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作者:陈惠池;张惠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本文报告1例17岁少女卵巢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膀胱并发症,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治过程.
作者:张璐芳;韩劲松;郭红燕;韩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32岁,住院号320782.单纯型法乐四联症.孕3产2.因剖宫产术后6年,妊娠34+6周,双胎,于2003年6月5日入院.10年前患者妊娠35周时剖宫产一女婴,体重1900g,出生10d死亡,具体原因不详.
作者:万淑梅;余艳红;苏桂栋;沈立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44岁.住院号453998.因阵发性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伴下坠感1年,加重1个月,伴尿频、大便次数增加,于1999年10月9日住院.患者入院1年前出现下腹部不适,逐渐出现腰部、骶部疼痛及下坠感,大便无明显异常.入院1个月前,下腹、腰、骶部疼痛加重并呈持续性,大、小便次数增加,性状无明显改变.
作者:胡旻昱;史秦峰;杨江涛;晏培松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