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张端莲
目的:构建ASAP3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和PCR方法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克隆ASAP3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载体的正确性.结果: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证明ASAP3基因正确克隆至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结论:成功构建ASAP3的真核表达载体p ASAP3.
作者:郭凯文;邱文洪;邓小月;艾永循;徐楚娟;陈朝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从概率论角度证明Dost面积律.方法:采用非模型依赖方法,将药物在给药部位与体内的驻留时间视为非负独立连续型随机变量,应用概率密度函数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Laplace 变换作为工具.结果:结果与文献应用线性系统理论推导的结果相一致.结论:用概率论证明Dost面积律是正确的.
作者:李进文;曾平;陈召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优化三唑类伏立康唑关键中间体以6-(1-溴乙基)-4氯-5-氟嘧啶的合成工艺.方法:6-乙基-5氟-4-羟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溴代合成,采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工艺优化后反应温和易控,解决毒性大的问题,更绿色环保.结论:经过工艺优化后,原来的低沸点的溶剂换为高沸点的甲苯整个操作过程更加合理,反应中的催化剂改变,使收率高于文献报道.
作者:张峰;江正祥;王明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为避免出现检验结论因检查项下供试品取用量不同而不同的情况.方法:对少数药品质量标准检查项下供试品取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修订建议.结论:药品质量标准需要不断完善.
作者:谈大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在治疗脑外伤患者过程中的肾毒性.方法:观察298例脑外伤患者使用甘露醇治疗后尿量、尿常规、尿素氮、肌酐等变化,确定急性肾衰及用药时间和剂量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10例患者在用甘露醇过程中发生了急性肾衰,发生率为4.0%,发生时间于用药后3~7天.结论: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与用药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发现肾衰先兆后,及时减量或停药后可避免急性肾衰的发生.
作者:刘杰;刘驰;陈平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总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在24 h内行头颅MRI或CT检查,记录影像学异常病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比例为22.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于30 分钟发生脑梗死者占33.5%,发作3次以上脑梗死发生率为60%;有脑卒中原发病发生脑梗死患者占63.6%.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与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和原发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李伟周;陈石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药、推拿、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有效性.方法:对符合中医诊断为运动性滑膜炎的24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20~36岁,左膝关节损伤12例,右膝关节损伤12例,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4周治疗为一疗程,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果:治疗观察24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4例,无效0例.结论:采用中医药、推拿、针刺综合治疗膝关节运动性滑膜炎,比单纯中医骨伤治疗效果好,能及时消除膝关节肿胀,疼痛,改善症状疗效明显,有利于运动员早日康复.
作者:杨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方法:应用密切值法对潍坊市六地区2008年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秩和比(RSR)法进行分档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保持了密切值法计算简便准确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应用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档分析,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作者:房刚;黎景雪;王培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mecA基因后产生的一种高耐药性菌株,MRSA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就MRSA的相关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冷凤;方琴;杜培源;刘辉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刘驰;刘杰;郑自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过程,通常采用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来描述,对于伯努利方程的推导,通常采用功能原理的关系.而对于伯努利方程的理解,许多参考材料有误.通过引人热力学焓,给出了伯努利方程的正确解释,用焓的观点,解释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作者:刘慧;李海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STR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市四大三级甲医院的骨肉瘤20例及良性骨软骨瘤5例,将实验分为骨肉瘤组(n=20)和良性骨软骨瘤组(n=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组织中SSTR2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SSTR2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SSTR2在骨肉瘤组织中低表达,SSTR2在良性骨软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SSTR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良性骨软骨瘤组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STR2的表达缺失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吴大清;张端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荧光猝灭法快速测定芦荟大黄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学.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荧光剂,芦荟大黄素为荧光猝灭剂,研究激发波长280nm下的荧光光谱.结果:芦荟大黄素和B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其结合常数K30℃=6.024×104 L·mol-1和K37℃=5.104×104 L·mol-1;结合分子数n30℃=0.9776和n37℃=1.0548;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同时建立了预测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芦荟大黄素浓度与BSA浓度动态变化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全程规律.结论:不同蛋白质浓度与药物浓度条件下血浆蛋白结合率处于动态变化中,血浆蛋白结合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作者:陈瑛;王平;陈小睿;曾勇;孟宪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方法在药物分析学中应用比较成熟的领域,近几年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试验设计,但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改进关联分析方法来进行药物分析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现有几种常用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一种既考虑因素序列关联度存在负值又兼顾序列差异性的综合算法.结果: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改进后的关联分析方法能够如实地反映药物分析数据中的客观事实.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改进关联分析方法能够为药物分析领域的试验设计提一种更为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社会、经济、工程、教育等其他各个领域.
作者:孙继佳;邵建华;苏式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评价缬沙坦联用吲哒帕胺对中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稳定性,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 78.5%和 66%.缬沙坦、吲哒帕胺联用使降压效果增强,且作用平稳.
作者:李晓华;陈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认真做好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与护理关系.方法:将食管癌手术病人24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3例,对照组1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为25.2%,对照组为44.2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防止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梅英;杜成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回顾研究了某院近13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要健全精神科病房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此预防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杀行为.
作者:陈喜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灰色系统一阶一个变量的微分方程型模型(GM(1,1)模型)预测隐性梅毒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广西南宁市2004~2010年隐性梅毒年发病率数据进行建模拟合,并进行外推预测.结果:建立的广西南宁市隐性梅毒年发病率GM(1,1)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C≈0.311,P=1),可用于外推预测.结论:灰色系统一阶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和预测隐性梅毒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将其应用于隐性梅毒发病预测是可行的.
作者:梁红慧;农初师;黄夏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设计了6个可能具有阿片κ受体亚型或次亚型作用的哌啶类衍生物.其中化合物4-(噻唑-2-基)哌啶和3-(3 -丙基-1,2,4-恶二唑-5-基)哌啶已被成功合成,总收率分别为26.2%和60%.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进行了LC-MS、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作者:覃宇;张宝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燥工艺对玄参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工艺干燥的玄参中安格洛苷-C的含量.方法:将鲜玄参分别采用自然晾晒和微波真空干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工艺干燥玄参中安格洛苷-C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6nm,柱温:25℃.结果:两种干燥方法玄参中安格洛苷-C与其它的成分能达到很好的分离,微波真空干燥玄参的安格洛苷-C含量高于自然晾晒干燥玄参的含量.结论: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用于中药玄参的干燥,不仅工艺简单、干燥时间短,而且安格洛苷-C有效成分有较高的保留.
作者:洪伟;梁晨;聂诗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