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郭谦;郑奇辉;吴中海

关键词: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面神经后核内侧区, 呼吸节律, 吸气神经元, 脑片
摘要:目的:探讨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延髓脑片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mNRF,并完整保留舌下神经根,以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和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待放电活动稳定后,在灌流液中分别单独给予该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APDC和特异性拮抗剂EGLU,并分别观察其对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给予受体激动剂APDC后,吸气神经元的吸气时程(TI)缩短,放电的积分幅度(IA)减小,单位放电频率(PFn)变慢,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程(TE)延长.给予其拮抗剂EGLU 后,吸气神经元的TE和RC缩短,PFn明显增加,IA和TI无明显变化.结论: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离体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有调节作用,其可以通过作用吸气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控.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高辛个体化给药方案计算机程序研究

    目的:开发地高辛个体化给药方案血药浓度数据处理程序,确定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方法:采用VB6.0开发程序,在WIN98操作系统上运行;对经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的血药浓度数据运用该程序处理.结果:该程序具有估算药动学参数、建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管理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预测血药浓度趋势等功能;确定地高辛的理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0.58~2.01ng/ml.结论:该程序是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非常实用的工具.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并建立理想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并对血药浓度趋势预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小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药研究中高维列联表资料的分析及SPSS实现

    目的:探讨医学研究中高维列联表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结合医药科研中的实例阐述Mantel Haenszel分层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医药研究中高维列联表资料的原理和步骤,并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Mantel Haenszel分层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都是处理高维列联表资料的有效方法,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条件.

    作者:李新;关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2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在172例双胎中,其超声图像特点为:首诊孕周≤7孕周均可通过孕囊记数的方法诊断绒毛膜性,诊断符合率为100%,但很难确定羊膜囊性.首诊孕周为8~10孕周可通过记数来判断绒毛膜性和羊膜性,其诊断符合率为100%.首诊孕周为11~14孕周、14~28孕周及>28孕周可通过胎盘的记数、双胎峰征(A)字征、T字征及分隔膜的有无和厚度来判断绒毛膜性,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3.8%、51.9%(P分别>0.05、>0.05、<0.05).结论:8~10孕周和11~14孕周是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佳时期.

    作者:薛敏;曲侠;胡海云;张雁;张晶莉;张习武;王宏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延髓脑片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mNRF,并完整保留舌下神经根,以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和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待放电活动稳定后,在灌流液中分别单独给予该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APDC和特异性拮抗剂EGLU,并分别观察其对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给予受体激动剂APDC后,吸气神经元的吸气时程(TI)缩短,放电的积分幅度(IA)减小,单位放电频率(PFn)变慢,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程(TE)延长.给予其拮抗剂EGLU 后,吸气神经元的TE和RC缩短,PFn明显增加,IA和TI无明显变化.结论: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离体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放电活动有调节作用,其可以通过作用吸气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控.

    作者:郭谦;郑奇辉;吴中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灰色新息模型的南宁市梅毒发病中长期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灰色系统新息模型持续预测梅毒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灰色新息模型对广西南宁市2005~2009年、2005~2010年梅毒年发病率数据进行建模拟合,并进行外推预测研究.结果:建立的广西南宁市2005~2009年及2005~2010年梅毒年发病率GM(1,1)新息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C≈0.3652,P=1;C≈0.2812,P=1),可用于外推预测.结论:灰色系统一阶新息GM(1,1)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和预测梅毒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将其应用于梅毒发病持续预测是可行的.

    作者:梁红慧;杨力;郭亮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国际疾病分类的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研究

    国际疾病分类中的不确定性包括随机、模糊、灰色、中介等多种内容,它们常常同时存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并且与确定性组成一个确定不确定系统.应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国际疾病分类中的不确定性作系统的研究和处理.

    作者:哈丽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逻辑斯谛曲线的五个阶段

    用四个关键的点将逻辑斯谛曲线分为五个阶段,并指出在应用中,这五个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

    作者:孙桂秋;凌高宏;黄爱武;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TCT、阴道镜和LEEP在慢性宫颈炎诊治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TCT、阴道镜和LEEP在慢性宫颈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TCT为NILM 129例和阴道镜下活检为慢性宫颈炎404例行LEE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CT为NILM 129例,9例术后升级,TCT阴性预测值93.02%.阴道镜下活检为慢性宫颈炎404例,术后升级4例,术前后断符合为400例(99.01%).TCT与阴道镜活检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和LEEP术后病理符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TCT是筛查宫颈癌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阴道镜下活检准确率高,可以避免宫颈癌的漏诊.

    作者:阳艳;段洁;郎雁;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环术中的作用.方法:128例绝经后取环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在术前术中给予丙泊酚,B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观察宫颈软化程度、取环的效果、出血量及术中疼痛情况.结果:两组取环成功率达100%,B组顺利取环率较高、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杏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室模型药物体内释放(溶出)速率估计的半参数随机模型

    目的:为药物体内释放(溶出)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半参数随机模型.方法:在生物药剂学意义上,同一药物的受试制剂(test preparation,TP)与参比制剂(reference preparation,RP)的纯吸收及处置过程相同,所需时间相等.将TP总驻留时间(Th)视为TP体内释放(溶出)时间(Tf)与RP总驻留时间(Tg)之和,Tf与Tg相互独立,Th、Tf及Tg均为非负且连续型随机变量.对TP:假设Tf概率分布未知,故Th亦服从由一次血管外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数值方法求得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的数值解的某一未知概率分布(非参数模型).对RP:由于无释放(溶出)过程或释放(溶出)过程可忽略不计(相对于TP),故假设药动学呈一室模型分布、一级吸收(速率常数为Ka)与一级消除(速率常数为K)特征,即吸收时间与消除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则Tg的PDF为{Ka K /(Ka - K){[exp(-Kt) - exp(-Ka t)]}(参数模型).根据卷积公式,得卷积型Volterra积分方程,运用数值反卷积分法求解,得到TP体内各时间段平均释放(溶出)速率值.结果:半参数随机模型可估计出TP体内释放(溶出)速率、TP的PDF之数值解及RP的PDF的函数结构与参数估计值.结论:半参数随机模型可用于体内药物释放(溶出)与(或)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进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镇静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镇静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QT离散度( QTd),校正后离散度(QTcd)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AMI溶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胸痛时给予镇痛剂镇痛治疗,治疗组即在常规处理溶栓过程中静脉镇静抗焦虑治疗,术后继续给予口服3天,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QTd、QTcd.结果:治疗组QTd、QTcd较对照组缩短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AMI患者抗焦虑治疗与溶栓治疗后QTd、QTcd具有相关性.

    作者:郭璠;杨波;谢彬;杨国康;黄仲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迭代法求取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的参数

    提出给一种新的求取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法首先用残差法求取参数的初值,再使用迭代法求取参数的准确值.本法原理和计算较非线性小二乘法更为简单方便,且例子的计算结果优于参数法和非线性小二乘拟合法.

    作者:李可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AMAM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研究进展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度枝化、结构可控、单分散等特点,其中聚酰胺-胺型大分子(Polyamidoamine,PAMAM)由于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已在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就PAMAM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赛群;彭剑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7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76例ADR 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76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6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首位,占48.9%,其次循环系统用药占13.6%;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所占比例大,占55.7%.结论:强化ADR认识,加强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孔鑫;郝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管中的弹性波与脉搏波弹性腔模型

    通过对动脉中弹性波以及脉搏波弹性腔模型的讨论,给脉象的分析增加了客观化的指标.中医的脉象与心血管系统血液的脉动流和脉搏波的传播规律密切相关,研究脉搏波在动脉中的传播规律,尤其是研究桡动脉处脉搏波的相关生理信息和参数,对中医四诊中脉诊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邵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28例,死亡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2例,其中颅内积气14例,血肿复发8例,继发性颅内出血4例,脑脊液漏3例,症状性癫痫3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作者:肖恺;王焕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于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和数学建模三个方面提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上应做的一些改革,并就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在本校进行了试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重症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本组62例开颅术后重症颅内感染病例均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引流6~18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61例,死亡1例.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一平;徐庆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用STATA软件拟合含时间相依协变量的Cox模型

    目的:介绍含有时间相依协变量的Cox比例危险模型的简明理论极其STATA软件实现.方法:使用一个艾滋病治疗的例子,说明如何以STATA软件实现含有时间相依协变量的Cox比例危险模型,并解释其含义.结果:所设置的时间相依协变量(tvc(age))的检验P=0.693,而不包含时间作用的自变量age的检验P=0.008,提示该变量与时间不存在相依性,可以使用Cox模型的简单形式.结论:考虑是否含有时间相依协变量是正确拟合Cox比例危险模型的重要一环,在工作实践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而STATA软件能够方便灵活的拟合这种含有时间相依协变量的Cox模型.

    作者:陶庄;卢双;李芳;郭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狗皮膏中铅体外吸收数据的灰色GM(1,1)拟合研究

    目的:对传统制剂狗皮膏中铅透皮吸收数据进行灰色GM(1,1)模型拟合并与相关模型进行比较.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通过累加生成建立透皮吸收数据的灰色GM(1,1)模型.结果:以平均相对误差和灰色绝对关联度为评价标准进行拟合精度的比较,以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作预测精度的比较.结论:灰色GM(1,1)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可进行短期预测.

    作者:曾勇;王平;马熙;孟宪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