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状结肠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

孟丽娟;李晨阳;朱宏;焦键

关键词:乙状结肠, 异位妊娠, 腹腔镜, 实验室检查, 盆腔积液, 附件, 妇科检查, 肌紧张, 子宫, 着色, 住院, 阴道, 已婚, 心肺, 外阴, 体检, 患者, 宫颈, 腹痛
摘要:患者24岁,住院号0104437 ,因停经50天、腹痛8 天于2001年5 月25日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下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畅,无血迹,宫颈光滑,紫蓝着色,有举摆痛,子宫前位,正常大,漂浮感,左附件略增厚,未触及胞块,双侧附件区均有压痛.实验室检查: Hb 135g/L ,WBC 10.7×109 /L.尿hCG(+) .B超提示:盆腔积液.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相关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人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出卵巢癌相关基因以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研究卵巢癌组织样本和正常卵巢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178条,表达上调基因有40条,下调基因138条,有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54条,涉及到11大类基因.结论卵巢癌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是多种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有关卵巢癌特异性相关基因及其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丽娜;王汉平;谢健晋;毛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HIV携带并妊娠4例

    1 临床资料例1.26岁,孕1产0.1998年1月23日因腹痛、自感无胎动5小时入院.末次月经1997年4月16日.夫妻均有静脉吸毒史.产科检查:宫高27cm,腹围90cm,先露头已衔接,胎心120/min,胎膜未破,宫口开2cm.B超示胎动少,胎盘Ⅲ级Ⅱ度,羊水正常.NST评分6分.配偶双方血HIV均为阳性.诊断:HIV携带并妊娠.用0.2%洗必泰液冲洗阴道,3小时1次,共3次.于入院当日顺娩一男婴重2500g,外观无畸形,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8分.断脐后婴儿端脐血检测HIV阳性.出院后婴儿一直腹泻、发热、营养不良,儿科诊断为AIDS,治疗无效于出生后9个月死亡.

    作者:卫明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约75%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可以用手术和放疗治愈.但仍有许多病人发生转移或复发需继续治疗.多年来孕激素治疗疗效有限(15%),且存活期短,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妇科肿瘤工作者不断探索应用化疗药物治疗.

    作者:李联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年轻未育妇女子宫内膜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诊断和保守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机制是长期受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作用而发生的子宫内膜增生,它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成为癌.

    作者:连利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13例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以往的主要治疗是全身化疗或手术治疗.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三维适形放射技术以其定位准确,可大剂量集中照射病灶区的特点,给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2001年1月至2001年8月,本中心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13例,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荣;贾明轩;徐兆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传统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学因素.临床病理因素中病理分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分期、腹腔细胞学、脉管浸润等均为影响淋巴结转移、复发及生存的主要因素.各临床病理因素间常相互影响,且各作者报道的影响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也不尽相同.与预后有关的生物学指标,多是近来发现的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类固醇受体、生长因子、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与细胞增殖有关的一些指标.

    作者:薛凤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治疗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并非新概念.早1957年Meissner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外源性雌激素持续作用可致子宫内膜癌.临床发现外源性或内源性无抵抗的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过度刺激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分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卵泡膜细胞瘤和颗粒细胞瘤、HRT使用无抵抗雌激素、他莫昔芬治疗等均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危险.无抵抗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活跃,DNA复制错误数量增加,致恶性表现型的基因突变增加[1].同理外源性孕激素因抑制雌激素的增生作用而起治疗作用,早由Kistner在1959年用于子宫内膜病灶的逆转.

    作者:朱颖军;高企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残角子宫伴附件缺如1例

    患者19岁,未婚,住院号302971,15岁月经来潮,既往月经规律.近3月余月经期下腹痛且逐月加重.此次月经第3天突然下腹痛难忍,于2001年7月7日急诊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下腹压痛、反跳痛呈阳性.B超示:双宫颈、双子宫;右侧子宫4.7cm ×4.8cm×4.3cm;左侧宫腔积血,大小为6.6cm×4.9cm×4.5cm;双侧附件与肠管粘连.右侧卵巢为4.8cm×3.2cm,左侧卵巢为2.7cm×2.6cm.

    作者:刘嘉琦;韩世愈;吴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分析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新途径.方法对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人50例,连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3~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阴道B超测量内膜厚度、刮宫组织病理检查,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前、后分别为子宫内膜厚度(5.80±0.96)mm及(1.43±0.38)mm,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腺上皮呈增生早期改变,腺体分泌活动受抑制;间质致密,水肿消失,内膜腺体未见早期分泌相,间质细胞有丝分裂像亦不多见,上皮与间质均未见到异型细胞.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停药后27~65d(平均48d)月经恢复;7例绝经,2年治愈率86%.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振国;吕秋兰;朱虹;赫朝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推迟的趋势.宫腔镜检查直接检视和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筛查高危人群,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先兆的佳方法.

    作者:夏恩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剥除术与乙醇硬化法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我们对37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施以无水乙醇硬化疗法,并将其治后复发率、妊娠率及痛经缓解率与同期行腹腔镜囊肿剥离的19例巧克力囊肿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富丽;赵福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关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很大进展,如手术病理分期的施行,中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及合理的放射治疗等.这些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在治疗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许多治疗原则与模式尚未统一,有些分歧较大,有待解决.

    作者:高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野生型p53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作用,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株CaOV3;应用生化染色、免疫组化、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外源基因的转染率及表达效果;应用细胞计数、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TUNEL技术(TDT-mediated dUTP-biotin end labeling),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的情况.结果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转染卵巢癌细胞株CaOV3,转染后的CaOV3细胞内可以检测到p53基因的cDNA及p53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的CaOV3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63%的细胞生长停滞于G0/G1期,40%~50%的细胞TUNEL呈阳性.结论野生型p53基因的导入,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基因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作者:张毅;李叶;孟庆伟;唐蔚青;李红霞;闫春华;黎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破裂39例临床分析

    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病率的增加,卵巢EM囊肿破裂也逐渐被认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腹症.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卵巢EM囊肿破裂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稚晖;邹淑玉;朱荫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35000个新病例,2000年有6500人死于该病.我国虽缺乏大规模的统计学资料,但上升之势已见端倪.

    作者:高庆蕾;马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基因的研究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研究进展,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探索逐步深入,为今后进一步解释其发生发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与子宫内膜癌有关的癌基因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魏丽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A125对子宫内膜癌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值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化学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血清CA125水平.结果良性子宫病变和44例手术分期为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19.4%和27.3%,两者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分期为Ⅰ期和10例晚期病人(Ⅲ期 +Ⅳ期)血清CA125的阳性率各为27.3 %和7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0例Ⅰa期 +Ⅰb期和14例Ⅰc期病人血清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20%和47.8%,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级中30例G1、20例G2、5例G3血清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20%、45%、80%,三者相比,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A125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缺乏敏感性,对早期内膜癌患者预测手术分期,Ⅰc期无明显的参考价值,但与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对预测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靳立功;李光仪;简艳红;陈蔚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滴虫性阴道炎的特殊临床表现6例分析

    滴虫性阴道炎临床一般表现众所周知,但有一些临床表现比较特殊.本文报道6例具有特殊表现的滴虫性阴道炎,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孙嘉珍;徐永萍;郭文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状结肠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

    患者24岁,住院号0104437 ,因停经50天、腹痛8 天于2001年5 月25日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下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畅,无血迹,宫颈光滑,紫蓝着色,有举摆痛,子宫前位,正常大,漂浮感,左附件略增厚,未触及胞块,双侧附件区均有压痛.实验室检查: Hb 135g/L ,WBC 10.7×109 /L.尿hCG(+) .B超提示:盆腔积液.

    作者:孟丽娟;李晨阳;朱宏;焦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40例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经临床及B超确诊为卵巢囊肿40例,年龄23~52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痛经14例,反复腹痛16例,继发不孕2例,月经紊乱6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妇检发现2例.囊肿直径44~110mm,平均51.9mm.抽液量为30~300mL,抽出液为巧克力样液体16例,淡黄色清亮液体24例.抽出囊液常规送病理检查均为良性.

    作者:罗萍香;李穗湘;肖庆嫦;黄艳萍;刘志玲;黄国儒;胡艳妍;陈改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