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有静;刘杰男;王一沙;崔健君
我院1990年12月至1999年12月,诊治子宫肌瘤2130例,发生红色变性者24例,占1.12% .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6例,产褥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例,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6例.发病年龄为32~48岁.临床表现:患者主诉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同时有高热表现者20例;月 经不规则,有阴道出血者12例;轻度恶心呕吐,微热者4例.24例腹部检查均为腹痛拒按, 压痛、反跳痛明显,子宫迅速增大变软或质地较硬.
作者:王贵芳;赵秀兰;李吉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约 25~30h,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出血剥脱,内源性 前列腺素释放使宫颈软化、扩张(即宫颈成熟),类似于自然分娩生理过程的宫颈形态变化. 该药单用或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合用对于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肯定.在中期妊娠引产中也获得广 泛应用.而对于晚期妊娠引产的研究,则只在近十年,目前还处于临床探索阶段.
作者:王晨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离仪分离孕妇血中胎儿细胞的效率.方法孕妇血采自孕龄为21~40周,初孕的孕男性单胎正常孕妇16例.脐血来 自胎龄38~40周的男性新生儿10例.标本根据CD71抗体的效价标记磁珠后放在磁场中进行磁 珠细胞分离.分离后的脐血标本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离效率,孕妇血标本经套式PCR方法 鉴定男性SRY基因片段.根据CD71-FITC抗体效价标记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 胞仪检测和分离脐血中的胎儿细胞.结果利用磁珠细胞分离仪分离孕妇血 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经套式PCR技术寻找男性胎儿SRY基因片段.经第一次扩增有效率87.5 %,第二次扩增有效率100.0%.脐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分离前占53.2%~74.9%;分离后, 流式细胞仪富集为99.2%~99.8%,免疫磁珠细胞分离仪富集为97.3%~99.4%.结论 免疫磁珠细胞分离仪可富集到98.3%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经套式PCR技术在分离后 的孕妇血中可确定100%的男性胎儿SRY基因片段.该项技术简单,价廉,高效更适用于临床 .
作者:陈小蔓;黄艳仪;胡冬贵;曾耀英;孙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宫颈成熟是自然临产前的生理过程,通过宫颈变软、缩短、抗张能力下降等变化,使分 娩顺利完成,因此宫颈成熟也是引产成功的前提条件.临床上对具备引产医学指征的晚期妊 娠妇女,排除引产禁忌证后,通常先评价宫颈成熟度,若宫颈不成熟,则首先促宫颈成熟, 然后引产.
作者:胡娅莉;王志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5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通过术时DSA造影及术后D SA片观察子宫肌瘤DSA影像学特点.结果 156例子宫肌瘤的血供均来自子宫 动脉,共分3种类型:①Ⅰ型: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占53.2%(83/156);②Ⅱ型:双侧 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占34.6%(54/156);③Ⅲ型: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占12.2%(19/ 156).子宫肌瘤的血管网分两层,一层存在于子宫肌瘤的表面形成粗大的血管网,另一层在 子宫肌瘤的内部形成致密的毛细血管网.结论子宫肌瘤属富血管性肿瘤, 其血供来源于子宫动脉,由内外两层血管网组成.
作者:曾北蓝;陈春林;余莉萍;刘萍;吕军;马奔;王锦江;刘佩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14岁,因痛经1年,加重5天,于2000年5月15日入院.患者12岁月经初潮,周期2~ 4/30天,量、色基本正常,近一年来经期腹痛渐加重,伴肛门下坠感.本次入院前5天开始 出现下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且渐加重.入院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下腹偏左侧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外阴发育正常.肛 查:子宫中位偏右,左侧似有一包块,类椭圆形,囊实性,触痛明显.B超检查:盆腔内可见两个子宫体,左侧宫体3.6cm× 6.4cm×2.6cm,肌层回声均质,宫腔内见一液性暗区,内有 均匀细点状回声,宫腔下方有一类椭圆形囊性包块10.3cm×10.5cm×7.6cm,与宫腔相连, 内散在均匀点状回声.右侧子宫体前倾位,4.6cm×3.4cm×2.4cm,肌层回声均质,内膜呈 线状回声,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同时做肾脏B超,发现左肾缺如,右肾轻度增大,无肾盂、输尿管扩张.入院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子宫疤痕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其中以剖 宫产术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也随之增 加.因此,有关疤痕子宫的再次妊娠及其阴道试产、引产、催产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越来越 受到产科界同仁们的关注.现在本文就围绕这种病理性妊娠及其与引产、催产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刘杰;王敬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 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3例PCOS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并与20 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作对照.结果 PCOS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19.72±18. 11)μg/L,对照组(8.06±3.2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498,P《0 .05);PCOS组空腹胰岛素水平(11.78±8.03)mIU/L,明显高于对照组[(7.95±2.24) mI U/L],差异有显著性(t=3.163,P《 0.05),PCOS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呈正相关 .结论瘦素和胰岛素可能共同参与PCOS的病理过程,检测血中瘦素水平, 对于PCOS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杨雪峰;任芬若;封全灵;唐林;贾莉婷;刘东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引产和催产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药物性与非药物性两类,非药物性主要是指用机械性措施促进产程进展.本文就目前临床公认有效,且较安全的非药物性促产程进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同道们选择和参考.
作者:李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第次对其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的908个周期的资料. 结果按患者进行IVF-ET周期治疗的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及以上分4组,其种植率分别为17.6%、17.5%、8.7%、 4.6%,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1%、40.2%、 21.1%、 17.2%.进行IVF-ET周期第3次及以上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周期第1次、第2次低,经χ 2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随患者进行IVF-ET周 期第次的增加,IVF-ET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逐渐下降,尤其是第3周期以上者更为明显.
作者:钟依平;周灿权;庄广伦;梁晓燕;李洁;方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E-钙调素和P-钙调素在孕1~12天小鼠子宫、滋养细胞等组 织的表达特点,探讨两种钙调素在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发育以及早孕调节的相关性.方法选用清洁级昆明种属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E-钙调素及 P-钙调素在1~12天孕龄小鼠子宫和滋养细胞的表达,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 E-钙调素和P-钙调素广泛分布在早孕子宫肌层和内膜,但不同孕龄间的PU值差异显 著(P《0.05或《0.01);在胚胎组织中,孕第4天起E-钙调素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 胞滋养层,自第7天起开始在合体滋养层强表达;孕1~8天内层细胞滋养层和外层合体滋养 层均见P-钙调素强表达,自孕9天起表达强度降低.结论两种钙调素在早 孕小鼠子宫和胚胎组织中均呈特异性规律表达,推断钙调素与早孕胚胎发育、孕卵着床及早孕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王少为;李荷莲;史文静;陈玉丙;韩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收集9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CO)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诊断、处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何晓音;杨振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15年间收治的6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后同侧重复性输卵 管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国光;朱玲;刘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29岁,住院号153621.因孕42周,孕2产0,伴轻度妊高征于2000年12月15日入院. 入院后给予解痉、降压治疗5天,疗效不满意,也无宫缩发动.于12月2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 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程顺利,术后发现阴道流血800mL,不凝.实验室检查:血小板80 ×109/L,纤维蛋白原0.492g/L(正常值2.0~4.0g/L),凝血酶原时间21.4s(参考值15s), 凝血活酶时间90.8s(参考值30~50s),D-二聚体阳性,3P试验阳性,确诊为产后DIC.给予 输入新鲜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宫缩剂及预防休克等治疗,但阴道仍间歇性流血,每次 约50~120mL,给予小剂量肝素,用药1小时后阴道流血又开始增多,术后4小时内,阴道流 血约2600mL.术后5小时,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四肢冷,肘部静脉抽血处渗血,尿量 减少、色深,病情趋于恶化.为阻断出血源,在抗休克的同时,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止血. 采用Seldinger's法经皮行双侧股动脉穿刺,用口径6 Fcobra导管插入髂总动脉,注入Utrav ist-370血管造影剂,显示两侧髂内动脉,同时见子宫动脉供血丰富,以右侧较为明显,有 小血管网形成.
作者:李小薇;蔡公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和脐血流指标与胎儿缺氧和酸中毒的关系.方法妊娠晚期孕妇547例,分娩前1周内检测脐血流,记录S/D比值(收缩期末 大的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大的血流速度),临产前1天或临产后行胎心监护.分娩后记录 新生儿Apgar评分,抽取脐带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测定乳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 HTH〗结果 547例产妇均行血气分析, 407例检测乳酸和SOD值,285例检测脐血流 ;239例行产前胎心监护, 317例行产时胎心监护.经阴道分娩组NST无反应者的pH明显升高 (P《0.01),PCO2和乳酸明显降低(P《0.05);剖宫产组NST有反应与NST 无反应之间的HCO3-、TCO2有显著差异(P《0.05).产时监护阴性与阳性者的PO 2、HCO3-、TCO2、ABE和乳酸均有显著差异(P《0.05).S/D比值与P O2密切相关(P《0.01).S/D《2.6者和S/D≥2.6者两组其SOD值有显著差异(P 《0.05).Apgar评分》7分和Apgar评分≤7分两组其HCO3-、TCO2、ABE ( P《0.01),pH、PCO2、乳酸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临产前胎心监护发现胎动减少或无胎心加速时,提示胎儿缺氧存在,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 尚需一定时间,如及时终止妊娠则不发展为酸中毒;临产后OCT或CST出现重度变异减速或晚 期减速提示缺氧酸中毒的存在.S/D比值以2.6为标准能预测子宫胎盘血流动力学改变,提示胎儿慢性缺氧.
作者:刘卫红;李笑天;潘明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妊娠糖尿病(GDM)治疗中胰岛素、饮食以及开始治疗时间早晚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者109例,其中采用 饮食加胰岛素治疗22例,单纯饮食控制87例.单纯饮食控制的87例又分为34周前开始饮食控 制组60例,34周后开始饮食控制组27例.结果治疗前后孕妇血糖下降程度 ,单纯饮食控制组低于应用胰岛素组,差异显著(P《0.05).围生儿结局显示:巨大儿发 生率、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三组为34周后饮食控制组》34周前饮食控制组》胰岛素治疗组.结论 GDM要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应用胰岛素正规治疗对降低围生儿病率、巨大儿发生率以及控制孕妇血糖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冬岩;吴连方;李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分娩过程中,采用适当的阴道助产方法,对于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是安全而 有效的手段.阴道助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产钳助产术,另一种是胎头吸引助产术. 这两种助产方法所需条件基本相同,但又有各自的优缺点,怎样选择正确的助产方法,达到使产妇经阴道安全分娩,减少新生儿损伤的目的,是产科医生的必备技能.
作者:钟玲;杨锡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临床医学和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催产与引产的并发症及围生期病死率较前明显下降 .目前其临床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及胎儿窘迫.
作者:苟文丽;朱秋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催产素又名缩宫素,是脑垂体后叶激素的一个主要成分,临床所用制剂是从动物猪、牛 、羊的脑垂体后叶中提取或化学合成而得.从动物脑垂体提取的催产素虽然较纯,但仍含微 量加压素,人工合成的催产素称合成催产素,不含加压素.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故临床上广泛用于引产和催产.
作者:王德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29岁,住院号17884.孕3产0,孕周34+3周,因停经8个月,恶心、呕吐,伴 上腹不适2天,于2001年7月23日来院.住院前2天无诱因上腹不适,恶心、频繁呕吐,食欲减退,口渴,乏力伴腹泻,否认既往肝炎史.查体:T 36℃,P 78/min,BP 13.3/10.7kPa( 100/80mmHg).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无水肿,心肺正常,腹软,上腹正 中有轻压痛,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子宫高度27cm,腹围84cm,胎心146/min.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24.3×109/L,血小板324×109/L,出血时间2min,凝血时间3min,尿胆红素阴 性.丙氨酸转氨酶473U/L,碱性磷酸酶210U/L,总胆红素83μmol/L,直接胆红素40μmol/L ,总蛋白45.7g/L,白蛋白25.0g/L.试管法凝血时间24min,凝血酶原时间18s(对照13s). 纤维蛋白原2.58g/L,3P试验阳性.空腹血糖2.56mmol/L.肾功能及血离子正常.
作者:娄丽杰;周卫卫;韩荣贵;安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