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红;刘莉
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简称特殊肌瘤),是指富于细胞性、奇异性、透明性子宫肌瘤、血管性平滑肌瘤、淋巴性平滑肌瘤以及脂肪平滑肌瘤等[1,2],易与子宫肉瘤相混淆,但其临床表现为良性,国内少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特殊肌瘤23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其诊断及处理问题.
作者:文巧英;朱荫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2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吸入外,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华江;陆杏仁;成卫军;张波;郑红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围产期用药不仅要考虑产妇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及其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而且还要注意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负面影响.围产期用药,由于药物必定要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新生儿,而新生儿的降解、排泄药物的功能又多不健全,药物排泄失活的周期较长,故产妇用药绝对异于未孕时.现今对分娩期用药药效学的评估多还停滞在产妇水平.临床医护人员真正把着手点放在产妇,着眼点放在胎儿、新生儿基点的研究和报道尚属鲜见.殊不知因此带给胎儿、新生儿的负面影响,多需新生儿凭借自己的代偿功能慢慢地予以消除;那些产生了严重后果(如呼吸功能不全等)的病例也多以治疗(复苏)成功的结果了事.至于对这些病例的远期影响(如脑功能发育不良、智商下降等)则很少有跟踪报道.本文的目的是与广大产科同道,在关注各科用药对产妇产生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亦关注一下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倘能关注再远一点,即对新生儿其后的成长发育所带来的影响,并将这些可以预见到的不良后果,予以预防或减少至小的程度定会更好!
作者:孟凌新;崔健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70年Scott将静脉自控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1];1979年Revil提出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1988年Lysak和Gambling等报道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应用于分娩镇痛[2].目前认为硬膜外PCA分娩镇痛是为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其优点是病人自控灵活、镇痛及时有效、可减少药物用量,产妇活动自如.PCA方法迎合了病人的心理,在解决疼痛的同时进行了心理治疗,基本符合理想分娩镇痛的标准,现将PC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佘守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年8月~1998年12月应用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20例,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8月~1998年12月妇科门诊治疗前庭大腺囊肿20例,其中合并感染者8例,均为单侧,右侧15例,左侧5例.年龄21~40岁,平均31.5岁.病程1~38个月,反复发作6例,均为已婚妇女.囊肿直径小2cm,大7.5cm.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联合给予低质量浓度麻醉药及镇痛药(联合法)和单纯硬膜外腔阻滞的方法(单纯法)分别对30例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及新生儿等的影响,并与50例正常未干预组产妇比较.结果联合组效果较好,单纯组镇痛作用欠佳且增加阴道分娩的助产率.结论联合法分娩镇痛比单纯法效果好,副反应少,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有应用价值.
作者:柏学民;李秀林;罗剑琴;赵勇东;周桂霞;王志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27岁,孕1产0,住院号221928,因停经8个月余,恶心呕吐7个月、水肿3个月于1997年4月26日入院.末次月经1997年8月21日,停经40天开始恶心呕吐、厌食,逐渐加重,当地医院按孕吐、贫血治疗无好转,故于孕35周时转入我院.查体:T37.9℃,P110/min,R36/min,BP20/13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min.腹部高度膨隆,腹壁水肿,宫底位于脐与剑突之间,先露为头,浮动,胎心率150/min.实验室检查:RBC 1.76×1012/L,Hb 52g/L,PLT 218×109/L;肝功能:ALT 2083.75nmol·s-1/L,血浆总蛋白49g/L,白蛋白25.8g/L,球蛋白23.2g/L.入院诊断:宫内孕35+3周,孕1产0,ROA,贫血,低蛋白血症,妊高征.
作者:薛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分娩镇痛有多种方法,其中硬膜外阻滞由于具有镇痛效果确实、对循环动力学影响较小、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抑制作用、可控性大以及能取得产妇的主动配合等优点,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1,2].但有时候仍存在镇痛不全,尤其是对子宫收缩和产程是否有影响,以及手术产率等问题分歧较大,为了使硬膜外阻滞术更有效、更安全、更合理地应用于分娩镇痛,以下就其实施方法、对产妇的生理影响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谭冠先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研讨会于近期在英国的伦敦召开,为了让广大的妇产科医生对这一综合征有一定的了解,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作者:伦敦皇家医学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妊娠及产褥期血栓性静脉炎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病情复杂多变、且感染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脑脓肿或肺血栓栓塞(PTE)[1],从而引起脓毒血症致猝死,严重危及孕产妇生命,故需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诊治血栓性静脉炎1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英;江明礼;李双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28岁,孕2产1,住院号34272,因停经38天,阴道出血半个月,腹痛1小时,于1999年4月25日23时40分急诊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3月17日,无明显早孕反应.
作者:谢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次和持续少量吗啡注入硬膜外腔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缩复、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244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22例,Ⅰ组术毕单次量吗啡、甲氧氯普胺、新斯的明、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硬膜外腔,Ⅱ组术毕与硬膜外导管连接设置好的PCEA装置.结果子宫缩复率分别为77.04%、90.98%(P<0.05).两组出血量≥500ml者分别占17.21%和3.27%.催产素追加率分别为13.93%和1.63%,大追加剂量60IU~80IU.组间比较P<0.01,差异显著.结论单次注射吗啡,抑制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出血量及催产素追加率.PCEA为持续给药,使吗啡和局麻药协同,降低两药副反应,符合药代动力学给药规律和个体化用药原则,对子宫缩复无影响.
作者:安光华;李筱梅;安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日趋精细,不仅要求解除病人痛苦,还要尽可能保留脏器完整及生理功能[1].应用宫腔镜电切术经宫颈切除子宫内膜、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内突型肌壁间肌瘤、子宫纵隔等宫腔良性疾病,代替开腹子宫切除[2],具有诸多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泽珍;林怡生;唐文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24岁,住院号046304.因剖宫产术后2个月,阴道流水50天,门诊诊断输尿管阴道瘘,于1999年4月5日收住本院泌尿外科.患者系第一胎,妊娠足月临产后在当地乡镇医院待产,因见胎头6小时未结束分娩转市某医院妇产科.
作者:孙祥熙;章如璜;王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选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条件是,估计从这一个病例的治疗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相当或十分独特的.但根据当时的情况,短时间之内难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病例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可以围绕该病例的多方面情况,作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寻求研究结果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作者:谭永雄;王益夫;张明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威胁极大.本病常有明显诱因及表现,诊断多不困难.现将表现特殊、情况各异的4例子宫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业;吴守华;颜景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例1.19岁,藏族,住院号9701623.因G1P0孕3个月,腹痛、腹胀、排尿困难1周,阴道不规则出血2天,伴有肉样组织排出,于1998年2月9日入院.查体:T36.8℃、BP13.3/9.3kPa,心肺正常,腹部略膨隆,下腹部压痛(+),并可触及一界限不清之囊性包块.妇科检查:宫颈口松弛,宫体孕3个月大、活动差、压痛(+),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约12cm×10cm大小囊性包块.
作者:格花措;龙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癌临床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 16例原发性阴道癌采用放疗加顺铂、5-FU及丝裂霉素三联全身化疗,单行放疗者28例.结果 5年及10年存活率为50.9%和38.1%.Ⅱ期3年及5年存活率为74.5%和61.1%,Ⅲ期3年及5年存活率为56.8%和45.1%,Ⅳ期3年及5年存活率为0,Ⅱ期与Ⅲ期3年及5年存活率比较P<0.05.鳞癌3年及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腺癌(P<0.01).放射治疗总剂量<60Gy组的局部复发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总剂量≥60Gy组(P<0.05).肿瘤位于阴道上段及中段者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阴道下段及全段者(分别为P<0.01、P<0.05).放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及5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单行放疗者(P<0.05).结论原发性阴道癌的预后与期别、病理类型、癌肿的生长部位、治疗方法及放射剂量有关.
作者:王莉英;崔金全;成慧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研究妇科手术后罗哌卡因(Rop)、吗啡(Mor)不同模式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均选双泵法.A泵镇痛液为0.2%Rop,B泵镇痛液为0.01%Mor;Ⅰ组:A泵给药方法为每小时2ml持续硬膜外输注,B泵以LP模式PCEA;Ⅱ组:A泵输注方法同Ⅰ组A泵,B泵以LCP模式PCEA;Ⅲ组:A泵输注为零,B泵给药方法同Ⅱ组B泵.结果三组镇痛效果相似,而24h硬膜外Rop药量Ⅱ组>Ⅰ组>Ⅲ组,PCEA所需的Mor剂量Ⅰ组少.从4h后PCA按压次数Ⅰ组>Ⅱ组≈Ⅲ组(P<0.05),术后2h无运动阻滞的病人Ⅰ组为40%,Ⅱ组为45%,Ⅲ组为76%,术后4h三组病人均无运动阻滞.不良反应:三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10%,无呼吸抑制.结论 Rop持续硬膜外输注时,吗啡PCEA以LP模式用药,在达到满意镇痛效应的情况下,能减少吗啡的消耗量,手术后4h对病人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作者:佘守章;刘继云;许学兵;康佳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助产质量,减轻会阴裂伤给产妇带来的痛苦,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徒手扩张阴道与托肛法相结合的方法保护会阴,大大降低了会阴裂伤率和会阴侧切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红;刘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