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莲;张丰雪;杨春贵;周翠环
患儿女,住院号281412.其母孕39+2周,孕2产1,LOA,于1999年4月12日阴道自然分娩,新生儿体重3950g,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分娩后第1 天,发现患儿全身发绀,但无呼吸困难.检查:心率120/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立即行心脏扇扫发现: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房间隔缺损.追问产妇病史: 曾于孕6~7周患感冒,咽痛,耳后淋巴结肿大,孕4月间有阴道流血史,未服特殊药物治疗.患儿家族史无特殊记载.产后取产妇及患儿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查TORCH 4 项,母儿风疹病毒抗体均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染色体检查未见染色体数目及形态异常.
作者:宋成文;谢守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IL-6、IL-8、IL-10的水平 .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选择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各20例作对照.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IL-6、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早期流产组升高明显.IL-6与IL-8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与IL-10呈负相关(r=-0.54,P<0.05).流产患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降低.结论孕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的变化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
作者:于爱莲;张丰雪;杨春贵;周翠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T)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2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EIT治疗.10例行PEIT 5天后手术切除肌瘤,观察肌瘤内坏死情况;15例在行PEIT后定期观察肌瘤体积及内部血流变化 .结果 10例手术组5例注射无水乙醇3ml者,肌瘤中央坏死范围直径约2cm,另5 例注射5ml 者,坏死范围直径约3cm;未手术组注射治疗前平均肌瘤体积105.5cm3,2个月后缩小为7 4.6cm3(P<0.01);6个月后体积未再增大(62.4cm3,P>0.05),彩超显示肌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结论 PEIT治疗子宫肌瘤灭瘤效果确实,近期疗效满意,有关远期疗效及剂量与效果的关系正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谢红宁;车艳玲;刘杰;孔秋英;郭念群;李梅娣;蔡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异位妊娠采用超声诊断目前已是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早期异位妊娠,通过超声检查往往能提供较多的信息.综合文献报道,超声诊断正确率在77%~92%左右.
作者:张珏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以及残角子宫妊娠, 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98%.近年来其发生率逐年升高,是早孕期间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腹腔镜的问世,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谱写了新的篇章.
作者:冷金花;郎景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其抗孕酮作用已应用于终止早孕、紧急事后避孕、引产、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我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桂琴;巫世娟;周凤珍;曾云;李安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94例患者分氨甲喋呤(MTX)单次注射(A组), 单纯中药(B组)及MTX单次注射配合中药联合治疗(C组)进行比较.结果 C组较A、B 两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 减少住院日, 提高治疗成功率(P<0.01).结论 MTX单次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 疗效高, 副作用小,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赵轩;黄官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前,异位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延误诊治轻则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可危及生命.现将1998年我院收治的282例异位妊娠中的52例误诊病例作一回顾性总结,并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
作者:张海鹰;周行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10余年来,由于血hCG测定方法灵敏度的增强,经阴道超声诊断技术的改进以及妇科医师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绝大多数异位妊娠已能在早期作出诊断,处理方法因而也有所发展,不仅限于急诊抢救而行患侧输卵管切除,也可经剖腹或经腹腔镜行输卵管造口术,以保全其功能.
作者:卞度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治疗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根治性输卵管切除术快捷、安全、有效.即使是内出血休克者,在处理休克同时进行手术(甚至无血源之时, 利用腹腔内新鲜血经6层纱布过滤后回输)往往也能使患者转危为安.而且经腹根治性手术治疗也是非手术处理、腹腔镜手术或保守手术失败的后盾.
作者:刘新民;张亦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润滑止痛胶含1%的盐酸丁卡因,并含适量的洗必泰做杀菌剂,是一种腔道表面润滑麻醉剂,可同时起局部润滑和麻醉作用.我科于1997年8月至1999年3月间在扩张宫颈时试用润滑止痛胶,以期达到扩张宫颈、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疼痛之目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爱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异位妊娠内出血合并休克症状时,腹腔镜手术是否能显示出良好效果报道不多.在比较熟练掌握腹腔镜各种性能及操作技巧的基础上,我们对有急性内出血并伴有休克症状的异位妊娠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
作者:范秀玲;方志文;王广俊;谭一范;丁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输血是治疗异位妊娠严重内出血伴休克的有效措施.输注同种异体血液或血液成分为方便,但输血有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疾病的可能.
作者:郭兑山;王德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605例孕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并对其中90 例UU阳性的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喉咽部分泌物进行UU检验.结果孕产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喉咽部分泌物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并可引起新生儿肺炎.
作者:卢艺红;于江;刘家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19岁,住院号202245,因右下腹部肿物于1999年4月26日入院.患者下腹部略膨隆,一般情况较好.腹部B超提示右侧附件处巨大囊实性肿物.术前拟诊为卵巢囊腺瘤,恶性不能排除.于5月4日在妇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物位于右侧卵巢、输卵管处,肿物与周围器官分界尚清,似有一层薄包膜.术中冰冻切片考虑为盆腔恶性肿瘤.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栗安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输卵管的解剖与超微结构输卵管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输送精子、卵子和受精卵以及提供精子贮存、获能、顶体反应和受精场所等生理功能.输卵管长为6~15cm,由粘膜和环状平滑肌浆膜构成.分伞部、壶腹部、峡部和间质部,壶腹部与峡之间称壶腹-峡连接(AIJ),峡部与间质部之间称子宫-输卵管连接(UTJ).这些连接部位管壁较厚,管腔变化大.
作者:罗丽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卵巢妊娠(ovarian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在卵巢组织内种植和生长、发育[1] .以受精卵种植部位为基础,卵巢妊娠分为原发性及混合性两大类:原发性卵巢妊娠指孕卵种植于卵巢上,不论其卵泡内或卵泡外,包括卵巢表面、皮质内、髓质内; 混合性卵巢妊娠是指孕囊壁由部分卵巢及其它器官或组织所构成.临床上所见的卵巢妊娠,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卵巢妊娠.
作者:沙玉成;丛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角部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患者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胚囊型13例,在宫腔波即将消失或消失的同时可探及胚囊光环,与宫腔相通.不均质包块型8例,在突起的宫角内可探及团状不均质回声似蜂窝状结构强弱相间.残留型17例,在突起的宫角内可探及环状暗区间有强回声或团状强回声与宫腔相通.结论胚囊型易被忽视,妊娠早期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不均质包块型易被误诊,以经腹超声检查为宜.残留型多因人流不全,故人流刮宫术前应常规行超声检查.胚囊型、残留型可在超声指引下行吸刮术.
作者:赵梅;王军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对异位妊娠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增多,一个新的概念-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 ent ectopic pregnancy,PEP) 引起了妇产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研究状况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郑英;谭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测定在诊断难免流产及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88例因早孕先兆流产入院的病人,每周测定1次血清孕酮,直至流产或安胎成功出院.测定20例异位妊娠病人血清孕酮.测定52例正常宫内早孕妇女血清孕酮作为对照.结果正常早孕各孕周间孕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早孕、先兆流产与难免流产间孕酮值有显著差异(P<0.05,P<0.0005),正常早孕、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与异位妊娠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5).以孕酮47.03nmol/L 为临界值,鉴别难免流产与早孕、先兆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6.0%、91. 8%、86.5%;以孕酮55.65nmol/L为临界值,在疑似异位妊娠病例中鉴别宫内妊娠先兆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0%、89.8%、85.1%.结论血清孕酮测定在诊断难免流产及异位妊娠中有一定意义.孕酮<47.03nmol/L可作为安胎失败的指标; 而对疑似异位妊娠病例,若孕酮<55.65nmol/L,诊刮的安全系数较高.
作者:冯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