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03 吸入肾上腺素减轻气道梗阻的药理机制

关键词:吸入, 肾上腺素, 气道梗阻
摘要:
国际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发育的评估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螺旋CT等各种方法测量肺血管大小,计算肺动脉总干/主动脉比值、McGoon指数--即左肺动脉(LPA)与右肺动脉(RPA)直径之和/降主动脉直径、Nakata指数(LPA、RPA近第一支分支处血管截面积相加/体表面积)、PVI指数(所有肺静脉入心房近端处的截面积相加/体表面积),对各类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进行评估.肺血管大小与右心室/左心室峰压比、肺血管顺应性密切相关,并可影响肺血管阻力.McGoon 指数、Nakata指数、PVI指数与术后血液动力学、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术后生存率高度相关.

    作者:肖婷婷;陈树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薄基底膜肾病

    薄基底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以往认为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良性家族性血尿,病理以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变薄为特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研究的进展,证实了TBMN是一种较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仅部分患者有阳性血尿家族史,临床上除血尿外,还可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而且发现GBM变薄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有关TBMN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沈茜;徐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全胃肠外营养的肝胆并发症

    全胃肠外营养(TPN)相关性肝胆功能异常仍是TPN治疗中重要的并发症.小儿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长期TPN可引起胆泥和胆石形成.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病因学是多因素的,如静脉营养过量及营养成分失平衡;某些营养素缺乏;缺乏肠道刺激及肠道营养、胃肠激素分泌减少;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细菌移位及可能的肝脏毒性因子等.其防治应注意给予病人平衡的营养,不要过量;给予营养素全面的溶液;如果可能应尽早经口或肠道进食.

    作者:刘怡晟;蔡威;吴圣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0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进展性霍奇金病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9 AIN婴儿血清G-CSF水平并不增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参与气道慢性炎症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突发性致命性哮喘、哮喘持续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中,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炎症起决定性作用.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氧自由基、胰肽酶、白细胞介素-8、白三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哮喘反应.本文就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和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林剑;吴荣熙;李昌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类风湿因子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F)是抗人变性IgG的Fc段的抗原决定簇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有些RF易于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被称为隐匿性类风湿因子,尤其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阳性率较高.RF及其免疫复合物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它对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在的观点认为RF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也起着延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作用.RF是由B细胞产生、合成、分泌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网络学说可解释RF的合成机制.研究RF不仅有利于JRA的临床诊断、评估病情的活动性和进展前景及判断预后,而且有助于明确JRA的发病机制.

    作者:吴颖;何晓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与肾脏

    细胞周期蛋白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转,从而决定细胞的增生、肥大及凋亡等.P27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不仅调控着肾脏的发育过程,而且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资料进行综述.

    作者:吴元俊;陈荣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葡萄糖在围产期脑缺氧缺血损伤中的利弊探析

    国产期窒息所致脑缺氧缺血损伤为新生儿期危害大的常见病,脑缺氧缺血损伤后,补糖对脑有保护作用还是加剧了脑损伤尚有争议.本文从能量衰竭学说的角度,对葡萄糖在脑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利弊作一综述.与成人不同,对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似乎更倾向于补糖治疗,尽管一些研究提示高血糖能进一步加剧脑损伤.

    作者:张金凤;陈惠金;吴圣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7 无腹部症状而与结核病难鉴别的Crohn病一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小球滤过屏障及nephrin分子

    新近认识的nephrin分子为肾小球裂孔隔膜上第一被确定的蛋白成分.nephrin参与肾脏滤过屏障的正党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已经在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患者检测到编码nephrin的基因NPHS1的多种突变;此外,NPHS1突变以及nephrin表达异常可能也是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肾脏病蛋白尿发生的原因.

    作者:张敬京;丁洁;杨霁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少年横纹肌溶解一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3 治疗时机和甲状腺素剂量对先天性甲低患儿智力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儿童肾病综合征常合并高脂血症,其原因主要与脂蛋白合成增加、分解代谢减少及控制载脂蛋白表现型的基因突变有关.高脂血症不仅影响肾脏病的预后,也易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重度脂代谢紊乱患儿,尤其是病程长、易反复、易复发及激素耐药的肾病高脂血症患儿应该加用降脂药物.

    作者:孟群;张毓文;沈颖;江载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防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国内外动物实验证实神经节苷脂能通过血脑屏障,预防神经细胞的凋亡,稳定神经细胞膜,维持钙平衡,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和氧自由基反应,且与神经生长因子协同起神经营养作用.临床上神经节苷基脂用于治疗脑缺血已取得成效.

    作者:张艺;李志骏;刘仲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IL-12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白细胞介素(IL)-12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异二聚体分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2与自身免疫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一方面诱导并促进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病的特定时期又对宿主产生保护作用.阻断IL-12的产生或信号传导,能较好地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病.本文就IL-12的生物学特性、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及其在自身免疫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长江;高铁铮;周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4 反复患肺炎后诊断为高IgE综合征一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和强迫性障碍是基底节或基底节-丘脑-皮质回路病变所致的神经精神疾患,其病因不明.其中部分呈发作性经过的病例其发病或病情加重与链球菌感染后的自身免疫状态有关,被称为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本文综述了这类疾患的现代概念以及有关的病因学研究、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进展.

    作者:钟佑泉;周同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8 自身免疫性肺炎一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2 儿童脐血移植或骨髓移植GVHD发生率的对比分析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