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络穴位拍打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叶宝叶;康佳珺;魏定群;俞征宙

关键词:脑卒中, 经络穴位拍打, 情绪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经络穴位拍打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络穴位拍打治疗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单纯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30例,治疗21d,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袁(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版本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客观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穴位拍打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相比,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出现.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莪术醇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结肠癌细胞HTC116抑制、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100、50、25 μg/mL莪术醇为高、中、低剂量组,不加药为空白对照组,顺铂5μmol/L为阳性药物组,药物干预24 h,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结肠癌细胞HTC116的抑制作用,采用FDA染色实验观察结肠癌细胞各组生长状态,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莪术醇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形态学上,空白组生长密集,阳性药物组细胞稀疏,高、中、低莪术醇组分别呈密集到稀疏趋势.在凋亡方面,莪术醇能上调凋亡蛋白BAX、Caspase9的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莪术醇能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分化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蛋白BAX、Caspase9的表达,降低抗凋亡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乔芳;廖小林;吴洪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四物汤补血作用有效部位配伍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优选四物汤补血有效部位(多糖、二氯甲烷和正丁醇部位)的佳配比,并探讨其补血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选用U7(76)表分组设计,采用ip磷酰胺(CTX)复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模型,以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为考察指标,筛选有效部位的优配比.采用酶学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检测血清中IL-3、EPO含量.结果:经多元统计分析,四物汤补血有效部位优配比为多糖部位:1 600mg/kg,二氯甲烷部位:75mg/kg,正丁醇部位:14mg/kg.配比优化方能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IL-3和EPO水平.结论:均匀设计结合药效学实验的方法可确定四物汤有效部位的优配比.其补血作用机制与提高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和IL-3、EPO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颖新;刘利利;毛群芳;彭丽英;陈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针刺董氏奇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刺董氏奇穴之反后绝、灵骨、大白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20例.结果:120例患者,治愈69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17%.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靖;陆兔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消、托、补法在肛周脓肿术后的运用研究

    消、托、补法是古代医家根据外科疾病的发展演变总结出来的治疗原则,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在临床上运用此三法作为肛周脓肿术后调理法则,可收到较好疗效.通过病案举例,研究“消、托、补”法在肛周脓肿术后治疗中的作用,为治疗该病拓宽思路.

    作者:冯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对症治疗以及采取经验性治疗,远期疗效不佳.中医学把糖尿病性腹泻归于“消渴”和“泄泻”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而致,通过运用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一些疗法(针刺、隔姜灸、耳穴贴压、中药灌肠),并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崔丽;杜丽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女贞不同生长部位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女贞子不同生长部位抗氧化有效成分个含量.方法:选取女贞植物的果实、树叶、花、枝条作为研究对象,用乙醇浸提超声辅助提取研究对象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用有机自由基DPPH·法比较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对女贞植物不同部位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结果:女贞植物的不同部位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女贞嫩枝条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强,达到了90.11%;其次女贞花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到了89.64%;老枝条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低,只有3.92%;树叶的清除率是30.69%;女贞子的清除率为46.68%.结论:本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天然抗氧化植物女贞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田仁君;江洪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万红棉针刺配合鼻灸器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万红棉副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多责之于肺气虚弱,多从补肺益气、宣肺通窍入手,并佐以调神畅志之法.治疗上采用局部针刺、头针寸留针法、鼻灸器灸法综合治疗,可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颜承凤;万红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山药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小鼠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山药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式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分别应用中剂量和高剂量山药多糖灌胃.观察山药多糖对小鼠体重、肝脏指数、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并观察小鼠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小鼠在T9~T15期间体重明显降低,脾脏指数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造成严重的脾组织病理学损害.与环磷酰胺组相比,山药多糖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和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P<0.05),且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中剂量和高剂量山药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肝脾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俊杰;范军朝;王莹;郑孝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傣药“芽害巴”(珠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珠子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探讨其抗病毒和肝保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提取物用各种柱层析方法,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波谱解析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珠子草脂素(3)、珠子草次素(4)、珠子草素(5)、β-胡萝卜苷(6)、羽扇豆醇(7)、芦丁(8)、山奈酚-3-O-芸香糖苷(9)、短叶苏木酚(10)、没食子酸(11)、鞣花酸(12)、柯里拉京(13)、老鹳草素(14).结论:木脂素和多酚类成分可能是珠子草临床用于肝病治疗的物质基础.

    作者:李晓花;杨文玉;王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走罐”源流考

    走罐是在拔罐基础上,使罐吸拔在皮肤上以一定的动作沿着特定路线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但目前对走罐的历史沿革,关注尚不足.该研究通过文献对走罐法的历史沿革及操作方法演变进行梳理,发现与走罐类似的操作方法“移罐”首见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走罐一词,之后医学教材多用“走罐”“推罐”为名称,从20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发展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作者:蒙秀东;齐婧蕾;祝秋梅;陈波;陈泽林;黄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何平教授运用《滇南本草》治验举隅

    《滇南本草》是地方性特色著作,是当地人民与疾病抗争的智慧结晶.介绍何平教授运用《滇南本草》中的姜味草、马鞭草、山土瓜、蓝花参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如厌食、紫癜、抽动症等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黄秋凤;陆毓;郭奎廷;何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梁栋富名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梁栋富认为硬皮病隶属于中医学的“皮痹”范畴,其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标实主要为外感风寒湿邪、痹滞经络,病程迁延则累及诸脏.梁老师提出该病应“标本同治,针药结合”,以“补肾健脾、温经散寒、活血行气”为基本法则.列举梁老师临床医案二则,以飨同道.

    作者:陈明芳;陈良华;蒋艺敏;梁栋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紫草的蒙医传统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采用传统的蒙药炮制方法,对紫草药材进行奶炮制,通过HPLC等对其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紫草的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TLC进行理化鉴别,UV法测定其生品和炮制品的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HPLC法测定其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结果:TLC结果表明,紫草的炮制品和对照药材的斑点一致,表明奶炮制后其总色素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UV和HPLC的结果表明,炮制品的羟基萘醌总色素(0.56%~2.5%)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0.020%~0.52%)的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本研究可为今后的蒙医药中紫草的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及药理实验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苏日娜;牧丹;那生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大健康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随着“大健康时代”到来,中医药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契机,同时新时代背景也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存在着传统文化底蕴不深、中医经典学习不足、现代科技手段及研究方法掌握不够、临床实践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新要求,对如何深度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新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传统文化+中医思维+现代科技与人文知识+临床能力+N”五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思路.

    作者:倪昊翔;孙源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藏象论治及其健康管理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已经成为困扰广大青春期少女的难题,临床目前多采用激素疗法,长期用药副作用较大.因此,针对此病特点和青春期生理特点,临床医家多从肾肝脾三脏着手论治,采取滋养肾精、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等治法.针对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开展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治疗管理.

    作者:车勇智;马宏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浊点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知母药材中铁元素含量

    目的:测定知母药材中铁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NO3-H2 O2消解知母药材,使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铁元素含量.结果:拟合得到工作曲线:A=0.360 3c-0.017 3,相关系数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6.2%~103.1%之间,RSD为2.74%.测得知母药材中铁元素含量为170.8μg/g.结论:湿法消解结合浊点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知母药材中铁元素含量,结果较准确,为知母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妹珍;陈锋烨;冯毅凡;吴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颈型颈椎病患者对热敏灸治疗仪与艾条施灸的热敏灸感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治疗仪与艾条施灸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激发的热敏灸感阳性率差异,探讨热敏灸治疗仪代替艾条将热敏灸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敏灸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条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热敏化腧穴高发区中所选定的双侧风池(旁)、大椎(旁)3穴区处施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激发热敏灸感的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率为50.0%,对照组为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仪能够确切激发出热敏灸感,且与艾条比较无差异.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查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通过筛选,纳入26篇文献,共计纳入受试者2 079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6,95%CI (3.72,6.88),Z=10.35,P<0.000 01],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9,95%CI(0.11,0.34),Z=5.75,P<0.000 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SAT治疗后血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5.72,95%CI(-7.78,-3.66),Z=5.44,P<0.000 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尚需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赵勇;谢敏;陈继东;左新河;陈如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药天仙子用法用量本草考证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古称“莨菪子”“横唐”“行唐”等,为大毒中药,方中所用较少,内用剂量唐朝之前多在19以上,唐时期多在19以内,唐朝以后多在0.5g以下.从古至今天仙子在方中用法多样,用量呈递减趋势.查阅古今本草典籍,研究天仙子在古方中的用法用量,对其沿革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现代研究应用天仙子提供参考.

    作者:张强;杨志友;王鹤羽;刘秀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靳锋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其病程漫长、缠绵难愈,西医治疗远期疗效欠佳.靳锋主任医师对该病的中医诊治有其独到见解,认为皮下瘀点、瘀斑为辨证之要点,治疗当以凉血活血为大法,兼以宣肺祛风、清热化湿、补益脾肾,临证辨治,辄获显效.

    作者:王凡;连粉红;靳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