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靖;陆兔林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治疗仪与艾条施灸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激发的热敏灸感阳性率差异,探讨热敏灸治疗仪代替艾条将热敏灸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敏灸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条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热敏化腧穴高发区中所选定的双侧风池(旁)、大椎(旁)3穴区处施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激发热敏灸感的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率为50.0%,对照组为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仪能够确切激发出热敏灸感,且与艾条比较无差异.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激素依赖型哮喘(SDA)属于难治性哮喘(SRA)范畴,西医主要采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副作用较大、费用较昂贵、临床疗效不可靠,患者较难接受.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证选方,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特别是由于三步序贯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使中医在治疗SDA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作者:彭井华;张心月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平乐正骨理筋手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与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平乐正骨理筋手法和功能锻炼治疗,采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6个月随访的VAS及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乐正骨理筋手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KOA疗效较好,治疗KOA要注重筋骨平衡.
作者:王振亚;郭嘉宜;李峰;张云飞;范仪铭;郭艳幸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刺董氏奇穴之反后绝、灵骨、大白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20例.结果:120例患者,治愈69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17%.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靖;陆兔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放血疗法是藏族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学习和借鉴中医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放血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独特的理论基础.简要概述藏医放血疗法与中医放血疗法之间的联系以及藏医放血疗法在现代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促进传统藏医学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疾病的诊治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
作者:黄蓉萍;李元;王婷婷;黄先菊;程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癫痫是脑病中极为复杂且治疗困难的疾病之一,其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癫痫对脑部损害较大,会引起难以恢复的认知记忆能力损伤.因此,癫痫一直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针灸防治癫痫在古代即有论述,认为具有良好疗效,但因其多以医家个案为主,并无系统总结,且由于其缺乏实验支持,为现代医学所怀疑.为此,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对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行总结,系统阐述中医学对癫痫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重点总结电针对癫痫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
作者:吕明惠;武鑫;苏少华;张松江;王晓辉;孙宁宁;高剑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顽痹清丸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IL-33等实验室指标,VA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同时回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3例,终各入组33例.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实验室检查指标、VAS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可显著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啸;李无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各代谢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及其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MS平和质比例高,偏颇体质中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男性MS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男性MS偏颇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女性M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为主.青年MS偏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其次分别是痰湿质和气虚质.中年M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为主,其次分别是气虚质和血瘀质.老年MS偏颇体质以血瘀质为主,其次分别是痰湿质和气虚质;②痰湿质与TG水平相关(P=0.025,OR=0.273,95%CI.0.087~0.851);湿热质与TG水平相关(P =0.045,OR=0.231,95%CI:0.045~0.231).结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是MS主要中医体质类型,TG为MS患者形成痰湿质和湿热质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瑞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牵引、物理治疗等手段,治疗组患者在牵引、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疼痛量表、ODI生活质量评价、JOA腰腿疼评分,并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ODI、JOA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风哮、寒哮证的S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两组SA患者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PEF50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肺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S0.95%和9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拗汤合导痰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吉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万红棉副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多责之于肺气虚弱,多从补肺益气、宣肺通窍入手,并佐以调神畅志之法.治疗上采用局部针刺、头针寸留针法、鼻灸器灸法综合治疗,可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颜承凤;万红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芪与红芪临床使用中的异同点,为黄芪与红芪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历史沿革、性状成分、药理药效对黄芪与红芪进行梳理,比较黄芪与红芪临床使用的异同点.结果及结论:黄芪与红芪为同科异属,性味、功效、主治相似,黄芪药用历史久于红芪;二者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主要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强度稍有差别;临床常规处方用药中应以黄芪为主,但在治疗气虚、血瘀、精亏等以自由基为诱因的疾病及提高患者免疫力时,建议优先选用红芪.
作者:俞雯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名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证治及用药的一般规律,从而为中医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学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名中医医案文献5篇,共涉及时振声、朱星江、裘沛然、周仲瑛、胡希恕5位医家,13则医案,通过频数统计的方法,对其中医病位、病因、病机、证治及组方用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结果: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以喘息、咳嗽、咳逆倚息、胸闷、哮鸣、呼吸急促为主,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其病因与痰、风寒、内热、体虚、血瘀相关,病机以痰浊阻肺,外邪引动肺气上逆为主;在用药方面,麻黄、苦杏仁、紫苏子、紫菀、葶苈子、半夏、茯苓、射干、甘草等药的出现频率高,是治疗哮喘的常见中药组方;其治疗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发作期多采用泻肺平喘、化痰止咳的中药,缓解期多兼用补益脾肾的中药.结论:哮喘病因病机复杂,在治疗上,其表现出来的证候不同,所用方药也有所不同,应用药物时要做到准确辨证,方证对应,才是见效的关键.
作者:莫雨晓;陈瑶;何金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查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通过筛选,纳入26篇文献,共计纳入受试者2 079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6,95%CI (3.72,6.88),Z=10.35,P<0.000 01],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9,95%CI(0.11,0.34),Z=5.75,P<0.000 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SAT治疗后血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5.72,95%CI(-7.78,-3.66),Z=5.44,P<0.000 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尚需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赵勇;谢敏;陈继东;左新河;陈如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走罐是在拔罐基础上,使罐吸拔在皮肤上以一定的动作沿着特定路线移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但目前对走罐的历史沿革,关注尚不足.该研究通过文献对走罐法的历史沿革及操作方法演变进行梳理,发现与走罐类似的操作方法“移罐”首见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走罐一词,之后医学教材多用“走罐”“推罐”为名称,从20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发展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作者:蒙秀东;齐婧蕾;祝秋梅;陈波;陈泽林;黄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半夏泻心汤标准煎液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SB-C18 (250 mm×4.6mm,5μm,S.N.USCL072720)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加入三乙胺调pH=2.5)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q,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uL.结果: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检测浓度分别在45.0~180.01μg·mL-1 (r=0.999 2)、4.7~18.7μg·mL-1(r=0.999 7)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2.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3.33%和101.31%,RSD分别为0.74%、1.4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半夏泻心汤标准煎液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作者:张莹莹;季巧遇;李诒光;吴样明;李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辅助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儿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30例UAC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常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各115例.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及机体免疫功能指标表达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NF-α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可有效改善UACS患儿中医证候及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曹瑶凡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灸量的大小是艾灸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自古医家在运用艾灸法治疗疾病时,都注重灸量的变化.从艾灸时长、艾灸壮数、艾灸频次等方面,对近三年来有关艾灸灸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并发展了历代医家对艾灸灸量的认识,不过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多数研究仅停留在观察阶段.今后的研究应采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对灸量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身形等在辨证之后按疾病程度、疾病部位、脉象来确定灸量的多少,为建立灸量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艾灸用量指导模式奠定基础.
作者:黄逸珠;肖明明;赵彩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羚贝止咳糖浆中吗啡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氢二钾:0.005 mol·L-1庚烷磺酸钠(18:41:4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结果:吗啡在2.464~246.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44%(n=6).结论:所建立的吗啡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重现性、稳定性好,可作为羚贝止咳糖浆中吗啡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天学;刘学良;魏文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作者:胡永胜;刘维琴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