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锋
目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古典针法在现代临床中的特殊作用和疗效.方法:通过1例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在B超监测下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子宫并辅以普通针刺治疗的病例分析,对近年来针刺治疗LUFS的临床研究进行文献回顾,重点关注针灸治疗LUFS的选穴规律、针刺的角度与得气感.结果:针灸能有效降低LUFS发生率,而其中针刺的角度和得气感起着关键作用.另外,苍龟探穴以其针刺角度多、得气感强的特点,能行气、催气,促进排卵.结论:苍龟探穴针法对于促排卵具有明显疗效,为古法新用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证据.
作者:任继晗;兰颖;黄莉蓉;吴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波棱瓜子脂肪油中4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0.25mm × 30m),MS检测器,程序升温,初温180℃,保持5min,以2℃/min升至200℃,然后以15℃/min升至260℃,保持24min.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20∶1,流速1mL/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选样量1μL.结果:4种脂肪酸线性范围分别为30.45~174.00μg/mL、10.01~57.20μg/mL、216.44~1236.80μg/mL、25.76~147.20(相关系数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0%、98.82%、99.16%和97.57%,RSD分别为1.1%、1.8%、1.1%和1.4%.4种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n=3)分别为0.76~3.88mg/g、0.20~1.06mg/g、1.49~24.33mg/g、0.54~3.22mg/g.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专属,重复性好,适用于波棱瓜子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凌辉伦;刘美琳;张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向开维教授使用微火针配合负罐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退行性脊柱炎的病案,分析其作用机理,为患者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且易于接受的疗法,便于该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珺;向开维;范宏元;赵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荔枝草(Salvia plebeiaR.Br.)在民间常被用于治疗扁桃体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咽炎等症,疗效显著,近年来诸多学者对荔枝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荔枝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姜雪;曲中原;李雪;王一横;李思阳;孔庆新;东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四川省各市(州)附子的质量状况,分析不合格原因,为提高四川省附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样检验2016年四川省各市(州)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以及医疗机构中附子的质量情况,并进行探索性研究,统计结果,计算不合格率.结果:抽验100批次,86批次合格,合格率为86.0%;1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0%.其中造成附子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二氧化硫超标、农药残留量超标、毒性成分含量不合格等.结论:为提升四川省附子质量,需加强附子种植基地建设,完善附子饮片的质量标准,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建设中药材(饮片)追溯体系.
作者:张文强;吴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通过介绍纸塑药袋调剂方式,对比医院药房现行的其他调剂方式,探讨纸塑药袋摆药方式在书写时间、核对、洁净情况、调剂速度、调剂成本以及机动性的优势.结果发现纸塑药袋调剂在书写时间、核对、洁净情况、调剂速度、调剂成本以及机动性方面较传统调剂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医院药房选择调配模式,需要结合调剂工作量、调剂耗时以及调剂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
作者:刘敏豪;梅全喜;唐志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治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I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黄芩苷组(50mg·kg1·d1)、甲氨蝶呤组(0.9 mg·kg-1·W-1),观察膝关节切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大鼠组关节破坏程度明显减轻,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苷能明显减少CIA大鼠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关节病理损伤.
作者:陈芳;邵峰;夏帅帅;刘沙;鲜瑶瑶;周俭;曾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养心汤出自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类方·惊》,通过对养心汤组成的药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其治疗疾病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养心汤不仅临床效果确切,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备受广大医家青睐,对养心汤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波;孙天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因素很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很大关联,随着环境、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该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肠,多与肝脾相关,多从中下焦论治见效者颇多,然不效者也屡见不鲜.阐述从上焦-心肺的生理、病理及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进行论治,并附医案一则.
作者:李志远;刘杰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一些具有补气血、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与化妆品的改善肤色、祛斑美容的作用不谋而合,追根溯源,活血化瘀、补气血才是美容的根本,也是中医美容的指导思想.以当前市场上的中药化妆品系列产品为实例,对中医文献古籍中的经典方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和补中益气汤等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为其他经典方剂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希望可以为我国中药化妆品的挖掘、发展作一些有益尝试.
作者:葛媛;谢若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踝关节软骨是由特异的细胞外基质包绕稀少的软骨细胞构成,其缺少供应营养的组织,造成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常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与不便.近年来,软骨损伤治疗手段逐渐成为骨科临床研究焦点之一.参考目前治疗踝关节软骨损伤的新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及相关经典,从西医、中医及其他等方面对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的热点,如组织工程治疗等进行总结展望.
作者:黄峰泉;胡玉洁;池雷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俞募配穴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总结了近5年来俞募配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肖爱俤;李长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通过二则典型临床案例,分析“抓主症”辨治内科杂病的临床辨证要点,提出辨证论治当以病证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等为依据确立主症与兼症,结合舌象辨证分型,准确把握疾病的主要病机,随证用药,可以达到执简驭繁提高疗效的作用,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循证依据.
作者:冼建电;黎海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张敏建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男科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夫妻关系、家庭因素、工作压力及社会环境与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症、性欲低下、前列腺痛、不育症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根据该病病因病机发展规律,发现其与中医“肝气郁结”密切相关.张教授独创艾可汤,将疏肝理气法贯穿治疗始终,疗效显著.该方在四逆散基础上加川楝子、延胡索、川芎、乌药、蒲公英等而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总结张敏建教授应用艾可汤治疗男科疾病经验.
作者:曾智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吡哌酸滴丸与加味清耳解毒汤联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吡哌酸滴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清耳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CCE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活动限制、医疗资源占用、症状等CC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活动限制、医疗资源占用、症状等CCE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哌酸滴丸联合加味清耳解毒汤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亚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丹红通经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丹红通经方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标志物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茂锡;颜建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瘀开窍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1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DS-R、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DS-R、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开窍方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精神障碍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现军;范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通过张仲景六经辨证理论辨证脓毒症的发病过程、各阶段的治疗原则及代表方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何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稀红通络提取液的精制工艺.方法:以奇任醇保留率、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水提醇沉法、超滤法和ZTC1+1-Ⅱ天然澄清剂吸附法在豨红通络提取液精制中的效果,并且采取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出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ZTC1+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优于水提醇沉法和超滤法.提取液加入5%的B组分ZTC1+1-Ⅱ天然澄清剂,置于50℃的水浴中,以150r/min的速度搅拌,纯化絮凝搅拌时间45min为佳精制工艺.结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可用于精制稀红通络提取液.
作者:丁桃红;孙萍;王宝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和中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01例肺癌患者病例,分析处方中中药的用药频次、平均药味等.结果:301例病例治疗过程中,使用258味中药,613首方剂,用药总频数为7 953次,平均药味约13.04味,以11~15味居多,占57.59%.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甘草、人参、茯苓、陈皮、半夏.在常用药物涉及的20类药物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中药治疗肺癌以扶正固本、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章宁静;李琪;高天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