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平;曾旭文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2-DM)患者焦虑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D)对160例2-DM患者进行测评,并总结分析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器质性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方式、健康教育与焦虑情绪障碍的关系.结果 2-DM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障碍(占35.6%),女性、老年人、新发病或病程长、有器质性并发症、血糖控制差、使用胰岛素治疗及缺乏健康教育者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要关注糖尿病病人,特别是要关注有器质性并发症、新发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及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的心理现状,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其实施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作者:邓顺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Bu/Cy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病人肝静脉闭塞病(VOD)的发生.方法 10例Bu/Cy预处理的Allo-HSCT病人,MTX/CsA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阿波莫斯10ml和前列素E1(PGE1)10μg静脉输注(-7d至+28d)预防VOD.结果本组病人仅1例发生VOD;移植前后病人ALT和TBIL无差异(p>0.05).结果前列素E1与阿波莫斯的联合应用可预防VOD的发生.
作者:杨海虹;方平;黄振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病人,它具有减轻患者因反复的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和避免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组织渗漏甚至组织坏死等优点.针对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分阶段、多疗程、间歇用药以及维持时间长的特点,为了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更有效地发挥PICC管的优点,我科对10位维持化疗阶段的共21例次带留置PICC管出院的患儿,进行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和随访,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患儿带留置PICC管出院是可行的、安全的,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减轻了其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陈卫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131I制作甲状腺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选用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低剂量、高剂量三组,用胃管给药法将131I引入动物体内.通过99mTc扫描、甲状腺激素动态测定及病理检查等评价动物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各实验组病理生理改变差异显著,高剂量组模型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改变.结论合适的放射性碘剂量能稳定地制作甲状腺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作者:蒋宁一;陈贵兵;刘雄英;张弘;刘生;陈少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背景 Periostin被认为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中高度表达,然而,periostin功能引证未见报导,为了确定periostin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用直接转染法在大鼠的心脏检测了periostin基因是过度表达或失去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58例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实验组28例于生后6h内应用PS,对照组30例无应用PS仅作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用药后20h(或生后约24h)X线胸片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应用PS防治早产儿HMD的作用.结果两组病例生后24h的X线胸片异常发生率、平均应用呼吸机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固尔苏可有效预防HMD的发生,对已发生HMD者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岱峰;胡结明;崔其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大密度投影法(MIP)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图像工作站上用MPR、SSD 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40例共45处肩胛骨骨折及7例肩关节脱位;MPR、SSD及MIP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和程度.MPR在显示微小骨折方面较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结论 MPR、SSD及MIP是诊断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对肩胛骨骨折分类、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选择等方案的制定有帮助.
作者:练旭辉;陈忠;叶文钦;文康彦;陈锦垣;容小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如何在临床见习带教阶段中提高教学效果,是保证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教学组通过对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2002级护理大专班临床见习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做好教学前的准备、狠抓教学安排及规范带教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作者:周玉兰;吴华;梁丹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证,用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和阐明中医证的本质和发病学机理是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医学界从内分泌、免疫、能量代谢、血液循环、细胞因子及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等多个方面对于证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和进展.本文就阴虚证本质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等做一综述.
作者:刘晓燕;申维玺;祁岩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避免包皮环切术后发生粘连.方法采用2%lidocaine溶液进行局部麻醉下施行包皮环切术,术后3~4d局部水肿消失,10~14d伤面缝线脱落,15~20d趋向痊愈.结果有效的护理方法缩短了手术后的治疗时间,促进了患儿早日痊愈.结论解决了手术后粘连问题,99%达到了预期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叶结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双侧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20例病例资料,通过GOS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其死亡率为35%(7/20),较文献报道低;重残率为50%,中残率为25%.结论双侧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早诊早治、充分减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尹善浪;邵俊卿;郑阳;邓东海;郭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冰冻生理盐水合用口泰含漱对大剂量甲氨喋呤(MTX)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对49例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患儿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加口泰含漱,与对照组(52例)单纯应用口泰含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9例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加口泰含漱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且严重程度也较对照组轻,口腔炎持续时间由5~10d减少到2~3d.结论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合用口泰含漱对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所致口腔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春霞;邵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PML-RARα融合基因通过其转录抑制作用而诱发APL已基本得到认可,但其引发APL的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在PML-RARα融合基因的致病过程中,必须有其他因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导致APL.同时PML-RARα融合蛋白上存在着抗原性,PML-RARα多肽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为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汤冀;李扬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胆囊癌CT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本组23例胆囊癌术前CT正确诊断18例,5例误诊.根据CT表现可分为:腔内型8例、厚壁型5例、肿块型10例;其中共8例并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转移;病理结果:腺癌20例,鳞癌3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CT的诊断价值较高,但仍容易误诊,早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掌握其CT征象,注意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曾旭文;梁治平;步军;曾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报告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在使用大剂量MTX化疗后导致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皮肤护理.我们通过对病人进行控制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并根据皮肤损害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保护皮肤,减少皮肤受压刺激、防止皮肤继续受损,促进皮肤愈合.在护理时特别注重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提供感情支持和照顾,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皮肤损害痊愈.
作者:邵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胸片DR后处理功能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确诊为IPF的患者胸片在计算机上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后处理后,由3位放射诊断医师对处理前后的胸片DR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 IPF患者胸片DR后处理前影像表现:纤维化条索影21例(75.0%).云雾状磨玻璃16例(57.1%).粟粒状影10例(35.7%);结节状影12例(42.9%);网格状、蜂窝状影14例(50.0%);IPF患者胸片DR处理后影像表现:纤维化条索影26例(92.9%);云雾状磨玻璃23例(82%);粟粒状影22例(78.6%);结节状影13例(46.4%);网格状、蜂窝状影21例(75.0%).(p<0.001).结论运用胸部DR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能提高IPF的征象显示率,有助于提高诊断.
作者:陈淮;曾庆思;刘莉;岑人丽;胡文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MS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过程,HE染色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SC表面抗体的表达及细胞的大概纯度.结果用此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血液系细胞在换液过程中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可经差速贴壁法去除.经鉴定获得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能达到理想的纯度,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一定纯度的MSC,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实用,并且用这种方法所分离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好,在体外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原代及传代生长都可形成均一的细胞集落.
作者:肖承佐;章乐虹;张昊;贺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丝线环行结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粹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髌骨粉碎骨折的患者,行丝线环行结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9~36个月随访,了解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功能.结果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3例.骨折复位程度:优12例,良3例,可1例.膝关节活动范围:优13例,良3例.结论丝线环行结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能满意达到术中复位内固定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
作者:危伟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PML-RARα多肽和NB4细胞体外诱导体外诱导增殖的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NB4细胞或PML-RARα 多肽(LSSCITQGKAIETQSSSSEE)作为刺激原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利用LDH方法检测诱导后T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PML-RARα多肽诱导组第10d和第15d 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活性为:49.65±6.7%(p<0.01)和73.13±8.42%(p<0.01),NB4细胞诱导组第10d和第15d 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活性为:53.33±8.82%(p<0.01)和74.46±9.57%(p<0.01),而无诱导组的第10d和第15d 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5.93±9.25%和38.19±10.54%,前两组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ML-RARα多肽和NB4细胞体外可诱导出特异性T细胞,他们对表达PML-RARα的NB4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作者:杨力建;李扬秋;陈少华;汤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青少年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青少年胫腓骨骨折13例,随访6个月~2年,骨折全部愈合.按kolmert疗效评定标准,优7个关节,良4个关节,可1个关节,差1个关节,总优良率84.6%.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青少年胫腓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喜红;唐利民;李存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