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庆;郑琼莉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6.67%、4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咽红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84.21%,观察组、对照组咽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85.96%,观察组的咽红肿总有效率、咽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证侯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痨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进行的治疗干预,增强肺结核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舒然;葛海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取腰夹脊穴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推拿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疼痛指数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安全简单、无毒副作用、痛苦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流涎改善情况和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儿流涎控制率由9.38%提高到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儿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患儿流涎情况,促进血液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燕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情况,为针灸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近十年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结果:相关文献显示,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灸法丰富、技术创新多、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常用、适用、特色鲜明和疗效突出的方法.
作者:郭雅雯;罗本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对前列腺功能障碍精液质量和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中药方剂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常规留取研究对象的精液和血液标本,使用彩色精子质量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的精子密度、液化时间、活动率及活力等参数,应用免疫技术检测患者的血液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使用中药干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级精子以及血清睾酮、垂体泌乳素等均明显上升,液化时间缩短.而c、d级精子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中药辨证治疗对家具行业男性因职业危害所至的精液参数和血清性激素偏低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药补养还五消食汤随证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消食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SD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脑卒中后抑郁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2.3%,高于对照组73.9%(P<0.05);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出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1例.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消食汤随证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可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轩红卫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结核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观察组患者加用结核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CD4+/CD8+、INF-γ水平均明显改善,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系疾病的终结局,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林教授不拘泥于西医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心衰治疗原则,另辟蹊径,探寻古方,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应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补气养阴等治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举一例,以析其法.
作者:张忠欣;苏文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神经内科的疑难杂症,临床上以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颅神经受损及脑脊液呈“蛋白质 细胞分离”现象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其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治疗、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方法.而中医界多把此病归入“痿证”“痹证”范畴,治疗上主要以针药并用为主;遣方用药方面,多为自拟方或后世方、经验方,目前未见应用经方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文献,试从经方方证角度去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以期深化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识,并为其治疗提供更多的中医诊疗思路.
作者:付屺瞻;韩祖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过敏性咳嗽又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认为,导致过敏性咳嗽的外因在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或者患者接触气体、异物,内因在于患者肾脏、脾脏、肺脏不足,导致患者气因痰阻,痰随气动,患者终发为咳嗽.过敏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并且迁延难愈,虚、瘀、痰、风互相错杂.中医治疗过敏性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陈天然是知名中医,治疗过敏性咳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见解.主要阐述了过敏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对陈天然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作者:何怡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灌肠治疗血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血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四物汤加减灌肠结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每次排便时间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灌肠治疗血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排便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肖冰;熊之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医基础理论中,“人以天地之气生”指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体与天地阴阳之气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必然受到四季变化、气候节律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顺天地之刚柔”的理论,分别论述《时病论》对于“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1]的意义,从而得出四时养生的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慧;王捷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5-HT、NP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痛泻要方,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等症状积分及血液中5-羟色胺(5-HT)、酪神经肽(NPY)水平改善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5-HT水平降低,NPY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明显,可更好地改善胃肠激素及5-H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育琳;周文博;金连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等收集2012-2017年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文献,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此病处方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7篇,选用中药135味.分析发现补阴药、补气药、清热凉血类中药使用频次高,以补阴药为主,占总频次的22.22%;补气药和清热凉血药使用较广泛,分别为16.97%和10.51%.分析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文献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吴青青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解痉平衡针刺法结合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痉平衡针刺法结合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86.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痉平衡针刺法结合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玲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从哮病病因病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及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的思想诠释,包括以脾为基(基础)枢(枢纽)的中医理论依据、“益气清毒”法的内涵及益气清毒法治疗哮病之所见等方面浅析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在哮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闫雷雷;闫强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味常用中药,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雷公藤中提取的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论述雷公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
作者:姜海平;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呃逆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对于顽固性呃逆,快速缓解症状对呃逆的治疗十分重要.作者在临床中运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汤治疗重证呃逆取得了良好效果,特介绍一则典型案例.
作者:王家璐;陈守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目前常规治疗存在极易复发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却有独特的优势.周洁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在恶性腹水治疗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周洁教授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周喆;周洁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