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浓缩鱼肝油滴剂加利多卡因和制霉菌素治疗儿童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赵智勇

关键词:浓缩鱼肝油滴剂, 利多卡因, 制霉菌素, 治疗, 儿童口腔溃疡, 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 年龄, 门诊, 临床资料, 临床确诊, 临床表现, 患儿, 对照组, 复诊
摘要:临床资料: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为口腔溃疡的门诊(102例,能按规定复诊者)和住院(58例)患儿,共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为6个月至14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门诊和住院比例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儿童肾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儿科核医学泌尿系检查除能提供肾脏及集尿系解剖结构信息外,还能获得重要生理功能参数,其中对肾功能测定尤有价值.这主要归因于有符合肾功能测定要求的放射性药物及放射性核素(核素)示踪、成像技术.核素方法检测儿童肾功能主要有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和肾图测定.现就这些检查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述.

    作者:曾纪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内聚集和根除治疗相关性探讨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儿童家庭内聚集现象,探讨根除H 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治疗.方法经胃镜检查、病理切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PCR-UreA-DNA确诊H pylori感染患儿226例,对其383位父母及部分家庭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洛赛克+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疗法,治疗92例患儿,分成与感染的父母同治组和未同治组,观察对照2组H pylori根除率差异性.结果 226个家庭383位父母及部分家庭成员中H pylori总阳性检出率为83.8%.41例患儿菌株血清基因型与73位父母基因型符合率为89%(65/73).与父母同治组H pylori根除率为95.2%(40/42);未同治组H pylori根除率为80%(40/50),χ2=4.67,P<0.05,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H.pylori感染有突出的家庭内聚集现象,父母及有密切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是儿童感染的重要传染源;与感染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同步治疗,对提高患儿H pylori根除率与预防再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肖肖;欧弼悠;尚世强;吴秀英;章许平;陈黎勤;曲一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肺炎链球菌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对策

    1 抗生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肺炎链球菌(SP)仍然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年龄组人群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主要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儿童期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百万儿童死于肺炎,其中约1百万死于SP感染.在过去的40年中,在世界的许多地方,SP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性持续增加[1~4];尤其是近10年来,耐药菌株广泛传播,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出现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等新型抗生素耐药,以及出现对万古霉素耐受菌株,这一切严重威胁着SP感染的治疗,亦将成为21世纪一个主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作者: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浓缩鱼肝油滴剂加利多卡因和制霉菌素治疗儿童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为口腔溃疡的门诊(102例,能按规定复诊者)和住院(58例)患儿,共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为6个月至14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门诊和住院比例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赵智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对7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女性占81.59%,年龄为(10.52±3.12)岁,病程为(7.63±8.15)个月;全部病例均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初诊时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10例、甲状腺功能减低14例、无症状52例;初诊时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8.94%(60/76例),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B)诊断准确率为98.68%(75/76例).随访2个月至4.5年,26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低,32例甲状腺肿大消失,28例抗体降至正常;13例痊愈,痊愈病例中12例FNAB为淋巴型.结论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FNAB诊断准确率高,并可早期诊断;FNAB结合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可作为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较可靠诊断手段;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近期预后良好,预后可能与细胞学类型相关.

    作者:王德亮;解建军;张喜凤;王明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型糖尿病患儿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检测及分析

    对本院18例1型糖尿病住院患儿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二者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寻找血管内皮损伤的指标和可能发生的机制,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孙书珍;汪翼;寻文龙;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必思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本文3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年龄18个月至6岁,男18例,女12例.

    作者:王玥;尚世华;白克肃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2-甲基3-羟基丁酸尿症1例

    患儿男,23个月.以发热3d,呕吐3次,呼吸急促及嗜睡半天为主诉于2001年5月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母亲年龄大,46岁).出生体重4.15kg,无窒息史,生后母乳喂养至8个月,平时偶有感冒,无头痛及腹痛史.

    作者:麻宏伟;董贵章;张海娟;刘春峰;卢瑶;王旸;林树无;刘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口唇单纯疱疹伴急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

    患儿女,6岁.主因坐、站、行走不稳2d,于2002年8月住院.入院前7d患儿下唇邻近口周皮肤痒痛、色红,随即出现成簇密集分布小米粒大小透明水泡,无发热,当地医院诊断为单纯疱疹,未予治疗,疱疹很快破溃,形成表浅溃疡并结痂.入院前5d,患儿开始坐、站、行走不稳,容易跌倒,无头痛、呕吐,无惊厥及昏迷,无发热.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min,呼吸20/min,血压12/8kPa,神志清,精神弱,少语,语言断续,语音低弱;头、躯干、四肢无震颤,双眼球无水平震颤,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下唇邻近口周皮肤有疱疹及结痂;站立时左右摇晃,双足不能并拢,不能独自坐、站立、行走,家长扶走时见双足间距增宽,不能走在一条直线上;轮替试验缓慢,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不稳,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脑脊液检查常规及生化均正常,脑电图及脑CT检查正常,诊断为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及支持治疗,16d后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马玉红;宿秀英;金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西咪替丁试验纠正肾功能不全患儿肌酐清除率方法及评价

    1 使用肌酐清除率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偏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检测对观察肾脏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药物治疗疗效、透析充分性和移植肾的功能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准确评价GFR的指标是菊粉清除率(Cin)或同位素51铬-乙二胺四乙酸(51Cr-EDTA)等的清除率;临床上用来评价GFR常用的指标仍然是肌酐清除率(Ccr).Ccr与实际GFR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Ccr偏离GFR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管可分泌少量的肌酐,使Ccr高于GFR.血清肌酐(Scr)在正常水平时,肾小管分泌肌酐量很少,对Ccr影响不大,Ccr/GFR为1.1~1.4;且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存在昼夜规律,对肌酐的分泌主要集中在夜间,因此采用4h晨尿Ccr会比24h Ccr的偏差小.但是如果肾小球功能降低,Scr水平升高时,肾小管就会失去分泌肌酐的昼夜规律,分泌肌酐量会显著增多,使测得的Ccr远高于实际GFR;在GFR小于20mL*(min*1.73m2)-1时,Ccr/GFR比值可达到1.7[1,2].这样,用Ccr来反映GFR就会很不准确.

    作者:孙良忠;陈述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近期效果观察

    本文对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进行家庭早期干预指导,并追踪随访至纠正年龄1周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泓;陈一丹;梁晓红;谢栩;傅艳;李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剂量维生素B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B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大剂量维生素B6(20~30mg*kg-1*d-1静注10~14d后,改口服300~600mg/d)同时加用抗癫(疒间)药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结果大剂量维生素B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效果较好,硝基安定组总有效率为52.6%,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West综合征使用维生素B6加抗癫(疒间)药有肯定疗效,两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避免了激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作者:祝惠华;晏翠芳;何馨;查彩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04例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25μg/d、250μg/d和375μg/d,分别于初诊时及治疗2、4和12周后,评价其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和变应性鼻炎计分,记录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等)的揿数和应用天数,听诊哮鸣音改善情况.其中对266例于初诊时和治疗12周后监测高呼气流速(PEFR)值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值.结果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2、4和12周后与初诊基础值比较,患儿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变应性鼻炎计分和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揿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这些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第12周时PEFR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或FEV1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初诊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天数明显减少,哮鸣音均逐渐减少至消失,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哮喘,疗效好,而且安全.

    作者:李昌崇;张维溪;蔡晓红;董琳;罗运春;张海邻;李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致淋巴结炎15例临床分析

    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本院收治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15例.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年龄小38d,大8个月.淋巴结肿大早1例发现于接种卡介苗后31d,迟1例为接种后5个月,余者为接种卡介苗后3~4个月.所有患儿均无全身症状,且均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作者:穆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自Bokenkamp等提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并指出其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指标优于血清肌酐(Scr),Cys-C的临床应用即引起了广泛重视.兹将国外有关研究结合笔者医院近年所做的工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何威逊;方明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几种检测肾小管功能的方法及评价

    肾小管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物质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如钠、钾、氯、钙等电解质,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的吸收和排泌;尿液的浓缩稀释;泌氢和尿液酸化.有关这些功能的检测方法不少,现将有关检查作一介绍.

    作者:谢祥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性瘫痪儿多涎及其治疗

    脑性瘫痪(脑瘫)儿多涎是一常见的疑难病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10%~37.4%的脑瘫儿有多涎症状[1,2].流涎的先期表现,仅为一口腔的功能性损害症侯,但后续很可能导致不断地更换衣服及口水兜、体液丢失、吸入性肺炎、营养失衡、下唇与下颌区炎症、憔悴、肮脏、缺乏接触性躯体爱(如亲吻)、消弱语言沟通能力、性格孤僻等[3].

    作者:陈哨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

    目的了解新生儿感染和携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抗生素敏感性情况,并对耐甲氧西林CNS株(MRCNS)的mecA基因进行检测.方法应用常规生化鉴定及微生物的微量鉴定系统(API)法进行MRCNS分离株菌属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4株CNS分离株进行11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并建立PCR方法对MRCNS株的mecA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79.8%的CNS分离株对甲氧西林耐药;MRCNS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CNS),且多重耐药率高达92.3%.MRCNS分离株耐药率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占分型总数(56例)的78.6%(44/56);在91株MRCNS中检出62株me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68.1%.结论我国新生儿感染CNS甲氧西林耐药情况同国外相似,MRCNS对多种抗生素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是一种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很有帮助,值得推广.

    作者:底建辉;沈叙庄;王咏红;刘红;林影;甄景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型Pick-Wickian综合征1例

    患儿男,11岁.主因发热伴咳嗽及呼吸困难4d于2002年8月18日收入本院.患儿生后即为巨大儿,体重5kg,食欲好,体重增长迅速,于4年前体重达82kg;近4年中常有多饮,夜间遗尿,睡眠不能平卧,睡时有鼾声及呼吸暂停,体重迅速增长,活动困难;4d前患儿着凉后咳嗽,为顿咳,咳黄痰,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嗜睡伴发热,于当地静滴青霉素治疗3d,效果不佳转入本院.患儿于2年前在本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真菌性皮炎,迁延不愈;有肥胖家族史.

    作者:张向群;景文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皮质激素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应用(Cochrane评价)

    系统评价者:Hughes RAC,van der Mechy FGA对本篇系统评价的近一次实质性修改在2000年2月3日.如有必要,Cochrane评价将定期修改和更新.

    作者:陈大鹏;万朝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