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临床研究

周尚清

关键词:膀胱痉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自控镇痛, 穴位按摩,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并同时给予利多卡因溶液冲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口服解痉汤、艾条雀啄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膀胱痉挛疼痛持续时间及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iolml dyspepsia,FD)属消化内科常见综合征,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治疗FD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西医均有一定效果.总结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瑞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孔雀柏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孔雀柏(Chamaecyparis obtusa cv.Tetragon)的化学及活性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工业甲醇提取、碱溶酸沉,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C18反相硅胶以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采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测试各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catechin(1)、taxifolin-3-O-β-D-xylopyranoside(2)、icariside E4 (3)、(-)arctigenin(4)、savinin(5)、horsfieldin(6)、dihydrosesamin(7)和skimmin (8).结论:此8个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表明,孔雀柏的甲醇提取物及其总生物碱部位在体外对人肿瘤细胞株A549、BGC-823、K562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此8个化合物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进一步活性测试和化学研究尚在进行中.

    作者:蔡旭;宋启示;杨剑坤;卢志远;陈科力;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选取156例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并同时给予利多卡因溶液冲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口服解痉汤、艾条雀啄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膀胱痉挛疼痛持续时间及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尚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研究进展

    肺结核又称为痨病,属于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肺结核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总结肺结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阐述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原则,即扶正祛邪、清肺化瘀、辨证施治;介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即肺腑汤、保真汤、肺泰胶囊、结核灵片、抗痨颗粒、贞芪扶正颗粒.中医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减轻毒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胃肠道、肝肾功能的损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丘海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乌芪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乌芪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乌芪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芪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长效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翠芳;侯爱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丁香中丁香酚含量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色谱(HPLC)法对不同产地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DIONEX Acclaim120-C18色谱柱(4.6mm× 250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丁香酚在2.164~10.8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5.999 5X-5.712 2,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3%(RSD=0.06%,n-6),不同产地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印尼产丁香含量较高,其次为广东产丁香.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丁香中丁香酚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完善丁香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锐;卢金清;江汉美;周坤;徐惠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Treg细胞抑制的中医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是否可以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而对肿瘤治疗起到增效作用.方法: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并分析Treg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以及中药、针刺、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结果:Treg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活性等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结论:中医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数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魏玉林;王淑美;颜维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药饮片与颗粒剂治疗风热感冒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颗粒剂与饮片治疗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热感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忍冬感冒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忍冬感冒颗粒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显效4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5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退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药颗粒剂比较,中药饮片治疗风热感冒退热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杨立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形神合一话养生

    通过对形、神及形神合一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认为形神合一指导中医养生主要体现为调情志以养神、食药运动以养形、动静结合三个方面,通过对该三个方面的具体论述,认为形神合一、动静结合、身心共养是预防疾病发生、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

    作者:宗文静;曹洪欣;刘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等中医院校构建《医患沟通学》课程探索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对于优化中医药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的特点,掌握沟通原理和技能,熟悉中医学各专科医患沟通的特色与经验要点,树立中医人文精神.重建医患关系的基础构架,终产生全新的医学实践活动.

    作者:洪艳丽;吴飞;刘军;杨飞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西医院校全科专业学生《经络腧穴学》教学探讨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提出西医院校全科医生的《经络腧穴学》教学要因人施教,重视启发提问式教学,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针灸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

    作者:李仕学;袁代富;蒋华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西医联合小青龙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时间为(4.8±0.8)天、哮鸣音消失时间为(7.1±0.8)、住院时间为(8.2±0.9)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小青龙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锦;朱先云;高小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穴位使用文献统计

    目的:统计分析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疾病相关文献,观察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疾病的穴位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1988-2013年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常见三种疾病(勃起功能障碍、早发性射精、不射精症)的相关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统计其临床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98篇,其中勃起功能障碍文献52篇,使用穴位所占文献比例前五位为关元、三阴交、肾俞、中极、次髎;早发性射精文献18篇,使用穴位所占文献比例前五位为关元、太溪、太冲、三阴交、肾俞;不射精症28篇,使用穴位所占文献比例前五位为关元、曲骨、肾俞、三阴交、次髎.结论:在临床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常见三种疾病中,使用次数多穴位在肝经、肾经及任脉,所用次数多穴位均为关元穴.

    作者:袁野;文泳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宁夏地区中医药文化认知与构建和谐民族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调研宁夏回族地区中医药文化认知及民族文化认知情况,研究中药文化传播对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中医药文化认知情况及民族文化认知情况进行调研,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对民族文化交流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中药文化在当地传播各方面的限制,这种促进作用尚有局限性,与当地回汉文化处于同化阶段的情况相一致.

    作者:王莹莹;于津民;王良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近十年黄褐斑中医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总结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颜面部.资料显示,多数中青年女性惠有黄褐斑,约7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容大障碍包括面部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等.对近年来黄褐斑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总结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胡刘玉;叶明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八种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利用验证试验,为8种蒙药制剂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5株阳性菌进行回收率试验,确定8种蒙药制剂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8种蒙药制剂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到70.0%以上,符合验证要求.结论:经验证的方法有效去除了8种蒙药制剂的抑菌成分,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闹闹尔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为(9.1±2.6)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治疗总效率为9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5±3.2)天、22.2%、8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惠儿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林芝地区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丹参不同部位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4.60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A)-甲醇(B)(75∶25)等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结果: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3.24~97.2μg/mL,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结论:不同采收期丹参不同部位丹参酮ⅡA含量有差异.

    作者:张小红;梁洁;肖雪;史庆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治疗脾胃虚寒型单纯性消瘦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治疗脾胃虚寒型单纯性消瘦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新型医患互动诊疗模式.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单纯性消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疗效相当.结论: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增重治疗单纯性消瘦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同时也为探索新型医患互动诊疗模式提供思路.

    作者:向晓鸣;张克镇;杨焕苗;海洁静;吴云龙;成旭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