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褐斑中医针刺联合疗法研究进展

李燕红

关键词:黄褐斑, 针刺联合疗法, 文献综述
摘要: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且多发生于颜面部,其严重影响女性面容美,给患者带来了生活及精神方面的诸多烦恼和痛苦.单一中医外治疗法对黄褐斑有一定疗效,但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联合疗法对黄褐斑疗效更为显著,对近年来有关中医针刺联合疗法文献进行综述.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中医肾病学的内涵与外延

    根据中医对“肾”的认识,指出中医肾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肾脏生理特点和病理改变的学科.对中医肾病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春艳;王建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寿胎丸加味治疗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治疗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寿胎丸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和HCG肌注支持疗法,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为80.77%、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患者愈显率为65.38%、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PI及R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治疗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动脉RI、PI指数,改善子宫蜕膜血流灌注,全面改善患者胎盘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芸;徐迎涛;吴君;钟秀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60例,中药组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西药组的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胃痛、反酸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礼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衡先培教授治疗糖尿病热盛津伤证临证经验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导师衡先培教授在临床中常用清热生津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津伤证,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诊治经验,颇具特色,滋择其要进行简述,以飨大众.

    作者:刘亚楠;衡先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海拔高度对重庆产桔梗皂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海拔高度对重庆产桔梗中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UV定量测定桔梗中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D2、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的含量,采用手持GPS进行测定海拔高度.运用SPSS19.0软件对海拔高度与4个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庆产桔梗中皂苷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采样区域海拔高度与对应桔梗中皂苷D、D2、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总皂苷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88(P1=0.012),r2=0.987(P2=0.011),r3=0.996(P3 =0.004),r4=0.960(P4=0.04),表明海拔高度与桔梗皂苷的含量有相关性.结论:桔梗皂苷的含量与其生长海拔高度有关,为重庆产桔梗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娇;姜登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伤寒论》煎服法中的脾胃观探析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的内容结集为《伤寒论》.《伤寒论》重视脾胃的观点体现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护理调养、预后及药物煎服等各个方面.脾胃乃后天之本,化生之源,试从《伤寒论》中的煎服法浅析张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

    作者:康玉华;王宝家;徐由立;周文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闫平分期论治原发性痛经临证经验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难以彻底治愈.导师闫平多以中医辨证论治,认为该病以肾阳虚为本,以寒凝、气滞、血瘀为标,肝郁是关键病机,应分期论治.总结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证经验,以飨大众.

    作者:李英;闫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特点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收集8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分析其中医体质及BMI、空腹血糖等相关数据,比较患者体质分布及空腹血糖水平,分析中医体质与BMI、血糖的相关性.结果:BMI越高者气虚质、痰湿质比例越高;各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939.结论:不同体质2型糖尿痛患者的空腹血糖、BMI存在差异,BMI越高,气虚质、痰湿质比例越高,血糖控制差,其原因为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作者:向先玉;钱建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外治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月经不调及不孕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治疗该病的满意方法,而近年来,中医因其治疗EMS的独特优势而获得了广泛关注.综述和总结各类中医外治法治疗EMS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刘妍;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黄莺教授运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临证经验

    目的:慢性湿疹由血虚风燥引起,属于中医中“顽癣湿毒”范畴,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常年不愈.当归饮子是黄莺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方,用以治疗慢性湿疹每每见效.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养阴生津、补血活血、补气、祛风法治疗慢性湿疹,每获良效.现总结其临证经验,以飨大众.

    作者:张萨;张森茂;杨黎明;向联飞;高静;唐超;黄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玉屏风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治疗组患者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每日3次,同时照射NB-UVB,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NB-UVB照射治疗3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0.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黄建伟;黄瑞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超检查好转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B超检查好转率为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消化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振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脑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脑血管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脑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自拟方剂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2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脑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缓解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温阳通络法治疗功能性阳痿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温阳通络法治疗功能性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功能性阳痿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温阳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勃起功能评分、性欲减退、腰膝酸软症状积分及睾酮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勃起功能评分为(17.89±1.21)分、性欲减退积分为(0.56±0.13)分、腰膝酸软积分为(0.61±0.12)分、睾酮水平为(6.01±0.26) μg/L,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功能性阳痿可有效改善患者勃起功能,缓解腰膝酸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轩立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药膳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药膳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儿康宁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药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药膳治疗厌食症可有效提高患儿食欲,增加患儿体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洋;潘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治疗天数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的对照组的80.8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年,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华盖散合扶正治本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防止慢阻肺、肺心痛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闵清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蛋黄油治疗肛肠术后创面延迟愈合3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蛋黄油治疗肛肠术后创面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肛肠术后创面延迟愈合患者36例,均给予蛋黄油外敷创口,每日换药时涂擦1次,7天为1个疗程,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1例,占58.3%;有效15例,占41.7%;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蛋黄油可有效促进肛肠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岩;张相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高职高专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新医改的实施、就业形势的严峻化以及基层医疗对药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使高职高专药学教育面临新的任务及挑战.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面向基层,成为药学服务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学者需要思考的课题.以药学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实习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思考.

    作者:张雪晓;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蒙医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蒙医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蒙医温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34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蒙医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力根达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及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痛,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作者:郭生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