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洁华;廖伟娇;张东梅;谭惠明;李翊泉
目的探讨核素静脉和淋巴显像在下肢浮肿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对190例下肢浮肿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行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或(和)99Tcm-右旋糖酐(DX)双下肢静脉或(和)淋巴显像,其中35例行肺部多体位静态显像.结果 190例下肢浮肿患者中:下腔静脉栓塞4例(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46例(76.8%),血栓性静脉炎20例(10.5%);浅静脉曲张7例(3.7%),共177例中同时肺部显像异常35例(19.8%),后确诊肺栓塞29例(16.4%);13例(6.8%)浮肿患者下肢静脉显像正常或基本正常,双下肢-腹腔淋巴显像均见淋巴回流障碍.正常对照组49例患者下肢静脉和淋巴显像均正常.结论核素静脉显像对下肢浮肿患者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对静脉显像正常的浮肿患者,应常规加做下肢-腹腔淋巴显像.
作者:黄斌豪;甄作武;何彩霞;罗强;高淑清;吴月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电泳、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306±0.003mg/kg,缅甸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290±0.003mg/kg.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750μg/ml(约450LD50),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490μg/ml(约430LD50).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0.0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254μg(约41.5LD50)国产圆斑蝰蛇毒或116μg(约20LD50)缅甸蝰蛇毒的攻击,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余清声;张曼;张梅;侯力强;朱柳;钟满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一周内应用地塞米松(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453例早产儿中其母亲产前用DXM 240例为研究组(A),而无用DXM 213例为对照组(B),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有关因素.结果①A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4.6%(59/240),B组为3.2%(7/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DXM的总用量≥40mg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总量<40mg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孕妇产前后应用DXM与早产儿临产的时间间隔<24小时早产儿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时间间隔≥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孕妇产前应用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密切;②DXM的用量≥40mg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较总量<40mg大;③用DXM与临产的时间间隔<24小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24小时者明显增高.
作者:杨秀芳;邓向红;陈简;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方法将临床确诊的小儿肺炎患儿198例,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二组,对照组102例,用抗菌素或加用病毒唑治疗;治疗组96例在常规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 结果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可明显缩短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肺炎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和提高治愈率. 结论在常规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有效、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彭思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初步了解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在白血病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长期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细胞,运用RT-PCR-ELISA检测SCL基因的表达.结果 SCL表达于绝大多数CML、AML、C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中,部分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也表达SCL基因.结论 SCL可能与白血病和正常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调控作用有关.
作者:王震;李扬秋;吴秀丽;陈少华;杨力建;张洹;朱康儿;韩忠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恶性细胞异常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虽存在着自发性凋亡,但肿瘤细胞的凋亡远不及其恶性增殖.肝癌瘤细胞的凋亡机制极为复杂.近年的研究提示,诱导肝癌肿瘤细胞凋亡是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陈胜利;张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ET延迟显像在腹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64例18F-FDG PET扫描腹部有局灶性葡萄糖代谢增高灶的病人经饮水、进食1~3小时后进行了腹部延迟显像.根据延迟显像SUV(标准摄取值)变化,病人分为二组:A组(18例)延迟显像SUV值增高;B组延迟显像SUV值降低或病灶消失.两组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A组10例经病理、余8例PET所示病灶均得到CT/MR证实为恶性病变.B组未发现腹部恶性肿瘤改变.通过延迟显像,164例中筛选出18例高度怀疑结直肠癌患者. 结论延迟显像可显著提高PET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性.
作者:聂秋容;唐安戊;王淑侠;梁小林;张祥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大.经颅多普勒(TCD)可对糖尿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重要信息;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具有无创伤性、价廉、操作简便可动态检查或连续监测;是进行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佳选择.在诊断、治疗、预防、评估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林达吉;冯烈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术尿道改道方法.方法对6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2~18月,平均12个月,贮尿囊中平均容量380ml,内压力1.86~3.93kpa,平均2.45Kpa恢复完全自控排尿,无输尿管返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疗效可靠,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原位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尿路分流术.
作者:利庆文;任宗良;吴国定;区向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孙学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EDTA-K2浓度对Advia 120 计数仪结果的影响. 方法将50例正常人的静脉血,以不同血量放到同一浓度的4组抗凝管中,形成不同浓度的抗凝血.以符合抗凝标准的A组为对照组,用Advia 120 检测.结果四组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白细胞分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量不足的C、D两组的RBC、HGB、HCT、PLT 、WBC的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抗凝剂浓度对该仪器检测MCV、白细胞分类没有干扰;为防止血量不足时抗凝剂的稀释作用,必须按抗凝比例抽血.
作者:江洁华;廖伟娇;张东梅;谭惠明;李翊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DC是功能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其首要的功能是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近年来由于在细胞活化中共刺激机制的阐明,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及抗原呈递过程研究的深入,使得DC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DC与肿瘤预后的关系,DC抗肿瘤机制,DC疫苗的制备以及DC疫苗的临床试验等方面.
作者:高秋;李锦添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NPC)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NPC 679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其中82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 结果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有转移者295例,骨显像阳性率43.4%.骨显像发现转移病灶189个,而同时X线检查仅为56个. 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NPC骨转移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有无各占半数,骨显像阴性病例中有16%伴有明显骨痛,NPC患者有无骨痛症状均应常规骨显像检查.
作者:任志刚;刘枫;刘淑华;刘致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联合肿瘤标记物CA19-9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管癌和22例胆道良性疾病病人的术前MRCP影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的检测进行评价.结果 MRCP诊断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85%,阳性似然比为5.5;CA19-9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9%,阳性预测值为84%,阳性似然比为3.9.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6%,阳性似然比为7.7.结论 MRCP联合血清CA19-9的检测,提高了对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剧永乐;王岩;李家潜;戎祯祥;林雍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国产抗蝰蛇毒血清治疗蝰蛇伤的疗效、治疗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临床疗效的考察. 方法蝰蛇伤患者335例,抗蝰蛇毒血清治疗组322例,不使用抗蝰蛇毒血清治疗患者13例. 结果使用抗蝰蛇毒血清治疗组,死亡7例(2.2%),未见不良反应.没用抗蝰蛇毒血清治疗患者,死亡9例(69.2%), 结论抗蝰蛇毒血清是治疗蝰蛇伤的特效、高效和安全的急救药物.
作者:钟满森;余清声;黄劭;管锦霞;吴少巧;何林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利用心肌灌注模型模拟人体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观察移动对显像结果的影响,并与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病人移动的影响作比较,发现移动对显像结果影响极大,且病人移动造成的影响远比模型实验复杂和显著.
作者:欧阳习;李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HT)患者的护理特点.对53例OSAS合并HT者,经鼻持续正压气道装置(nCPAP)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减肥、体位训练、合理膳食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护理后,35例症状好转,血压恢复正常;4例对nCPAP不耐受,改为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治疗,病情好转,总有效率达73.6%.
作者:陈晓军;曹梅;陈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