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春梅;周善璧
目的 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生理状态下,在眼内的前后位移度及其和伪凋节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病人46例(46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一体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测和分析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前节OCT图像中的位移表现,记录不同度数镜片附加时的前房深度和瞳孔直径变化值,测量患者术眼的伪凋节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平均随访(5.2±1.6)个月.结果 78.26%(36/46)术眼屈光矫正后近视力≥Jr5;患者术眼术后平均伪凋节力为(1.08±0.71)D.眼前节OCT图像显示附加负值镜片时人工晶状体向前位移,前房变浅,附加正值镜片时人工晶状体向后位移,前房变深,前房深度变化值为(0.26±0.09)mm;不同度数镜片附加时瞳孔直径变化值为(0.58±0.28)mm.伪凋节力与前房深度变化呈正相关(r=0.8267,P<0.01),与瞳孔直径变化亦呈正相关(r=0.6724,P<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生理状态下位置可前后移动,视近时睫状肌收缩、人工晶状体向前移动,是IOL眼产生伪凋节力的重要机制之一;瞳孔收缩也可部分补偿调节力.
作者:王飞;卢奕;汪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对高眼压症患者视盘结构进行测试,观察眼压大于25mmHg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视盘结构参数的异同.方法 对27例(50只眼)高眼压症患者和27名(50只眼)正常人进行HRT检查,并将高眼压症患者分为眼压≥25mmHg(23只眼).和眼压<25mmHg(27只眼)两组.将获得的视盘结构参数分为三组进行比较:①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②眼压≥25 mmHg和<25mmHg的高眼压症眼.③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结果 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视盘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大杯深、轮廓线高度变化值、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大于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眼比较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各视盘参数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发生了较明显改变,这四个参数可作为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彰;岳向东;赵春梅;姜皓;王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干眼仪方法与传统的Schirmer试验方法的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门诊就诊干眼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男性2例(4只眼),女性28例(56只眼),年龄22~67岁,平均(38.23±10.54)岁.对30例患者依次询问症状,行干眼仪检查和Schirmer试验检查.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用相关回归分析干眼仪与Schirmer试验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观察的病例中,Schirmer试验<5mm/5min(阳性)的32只患眼中,有6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阴性).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5mm/5min(阴性)的28只患眼中,23只眼干眼仪检查分级>2级(阳性);5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但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此外,相关回归性分析显示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越高,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越短,两者呈负相关(r=-0.307,P=0.017).结论 干眼仪和Schirmer试验从不同角度诊断干眼,并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两者都存在假阴性,所以为了避免漏诊与误诊,仍需要与传统的其他干眼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作者:徐玲;付丽芳;何向东;何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 47岁因左眼反复红痛伴视力下降一年余入院.一年来,患者局部用降眼压眼液点眼治疗,左眼视力仍逐渐下降.入院查体:右眼视力1.0,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房角小于1/4角膜厚度,瞳孔3mm,眼底视盘C/D约0.8,眼压20mmHg;左眼无光感,睫状充血,角膜上皮雾状水肿,前房稍混浊、偏浅,瞳孔 6mm,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晶状体稍混浊,眼底看不清,眼压51mmHg.
作者:贡亦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和Na+,K+-ATP酶在人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测定人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和正常角膜中AQP1、AQP4和Na+,K+-ATP酶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AQP1表达量升高而AQP4和Na+,K+-ATP酶表达量下降.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AQP1、AQP4和Na+,K+-ATP酶在角膜组织水容量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理改变有一定关联.
作者:邱波;吕岚;卢清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AMD患者375例742只眼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萎缩型504只眼(67.9%),渗出型238只眼(32.1%).在同步进行FFA和ICGA检查的渗出型AMD93只眼中,FFA检查发现典型性CNV 14只眼(15.1%),隐匿性CNV 79只眼(84.9%);ICGA检查发现边界清楚的CNV48只眼(5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7,P<0.01).ICGA检查发现CNV的供养血管6只眼(6.5%),均位于中心凹旁或中心凹外.在发现边界清楚CNV的48只眼中,中心凹下CNV29只眼(60.4%),中心凹旁CNV 12只眼(25.0%),中心凹外CNV7只眼(14.6%).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CNV,发现CNV的供养血管,对AM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建民;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陈桂芬;杨爱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应用临时人工角膜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不同类型严重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外伤患者20例(21只眼),包括爆炸伤11例(12只眼)、眼球穿通伤9例(9只眼).术前视力为光感~眼前手动,采用临时人工角膜代替病变角膜完成闭合式玻璃体切割、白内障切除、球内异物取出、视网膜复位等眼内操作后,再用新鲜供体角膜置换人工角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7月,随访视力、眼压、眼球解剖完整性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眼爆炸伤和78%的眼球穿通伤,共19只眼(90%)保存眼球解剖结构完整性.11只眼(52%)保持佳矫正视力≥0.05,其中眼爆炸伤9只眼(9/12),穿通伤2只眼(2/9).严重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有持续性低眼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均发生在眼穿通伤.结论 临时人工角膜下行前后节联合手术是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外伤眼的惟一有效的方法,眼爆炸伤预后好于眼球穿通伤.
作者:王兴荣;温莹;毕宏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脉络膜血管瘤属先天性血管畸形所形成的错构瘤,分弥漫性和孤立性两种[1].该病对视力影响大,无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孤立性病变主要从视乳头及黄斑部附近开始,即使是早期发现,激光等方法治疗对视力损伤较大,且不能恢复.我们采用光动力治疗2例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宏忠;万生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谌××男 60岁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眼前黑幕遮挡感,视力骤降,无畏光、流泪、眼红、胀痛等不适.既往:患者自诉从10岁开始双眼视力欠佳,右眼尤甚,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家族无相同病史者、无近亲联姻史.血压125/75 mmHg,FBS:5.2 mmol/L.视力:右手动/眼前60 cm,左0.6.双眼鼻侧睑裂区可见肥厚的纤维血管组织呈翼状侵入角膜缘约2 mm,右眼中央部角膜基质层散在局限性雪片状、星状灰白色混浊,边界清楚而不规则,部分融合(图1,2).左眼中央部角膜基质层可见多个散发的,灰白色颗粒状样混浊(图3,4).
作者:熊宇;汪昌运;游志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例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分别观察术后6、9、12个月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值、泪河高度值、角膜荧光素染色,并与健眼对照观察.将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内,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低于健眼(P<0.01),但患者无明显眼部干涩等症状;泪液分泌值在6个月时,比较健眼有统计学意义(P<0.01),9、12个月时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河高度值在6个月时比较健眼有统计学意义(P<0.01),9、12个月时术眼与健眼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在6个月时评分为7.89,与健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9、12月时评分为4.62、3.03,与健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6~12月的时间内,术跟的泪膜稳定性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特别是泪膜破裂时间的缩短较健眼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时间内,存在泪膜不稳定和干眼症,需要定期复查泪膜变化,根据情况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和角膜营养,神经营养药物.
作者:戚朝秀;李奇根;王涛;董丽洁;朱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林××女 19岁因双眼自幼外斜来院就诊.出生时即发现外斜,随年龄增长斜视程度无明显变化.患者足月顺产,无眼外伤史,无手术史,无高热等诱因,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李谦益;伏冰冰;童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的难点.此文对近年来角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的进展分别进行论述.其中围绕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种血管抑制药物的实验性应用,光动力治疗药物的不断改进,对中药治疗的探索,还有电凝治疗,放射治疗等,都是对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不断探索.在治疗方法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意识到目前对角膜新生血管仍然缺乏一种明确有效而易于实施的方法,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作者:张研;陆晓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羊膜遮盖治疗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121例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行羊膜移植+羊膜遮盖手术.结果 121例术后1周溃疡上皮修复,炎症控制稳定.1例角膜溃疡穿孔病人前房形成良好.结论 羊膜移植+遮盖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取材容易、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素惠;周存江;赵霞;肖凤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 53岁农民.左眼无明显诱因红、痛、视物不清15 d.曾于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经治疗病情加重,于2008年2月1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角膜溃疡,性质待定,入院治疗.患者否认左眼有外伤史,无吸烟史.曾于1年前右眼有眼红、眼痛史,未做诊断及治疗.
作者:祁景零;王琴玲;牛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黄斑部的变化.方法 对37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者分别于术后2周、1月、2月、3月行OCT检查,分析其黄斑部的视网膜地形图变化.结果 术后半月所有患者不同程度发生黄斑水肿.术后1月2只眼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185μm,黄斑水肿35只眼.术后2月6只眼黄斑中心凹恢复正常.术后3月黄斑水肿程度较术后2月下降,矫正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并不影响OCT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黄斑区形态结构的观察和量化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是影响成功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后视力恢复的一个常见的原因.
作者:田芳;秦莹;张红;李筱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例1 女 31岁(先证者)因发现双眼角膜有白色斑点10余年,视物不清2年于2001年5月前往我院就诊.患者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右眼0.02,左眼0.02.双眼眼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双眼角膜中央可见大小约7mm×7mm密集灰白色斑点区,裂隙灯后照法可见上皮下大量密集的胶滴状结节,大小均匀,呈乳白色浑浊,未见新生血管.
作者:张研;伍桂军;陆晓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虹膜定位成功与否,对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的临床效果是否具有影响.方法 行Custom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单眼虹膜定位成功的近视患者31例62只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等检查,并进行双眼比较.结果 虹膜定位成功眼与未成功眼的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术后视力分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虹膜定位成功眼的术后屈光度的可预测性略高于未成功眼.两组术眼的术后高阶像差RMS值均高于术前.其中术后球差均高于术前(P均<0.01),但对于彗差和二级散光,IR成功组的术后和术前无显著性变化,而在IR未成功组术后测量值明显高于术前.IR成功组的术后彗差增加值低于IR未成功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虹膜定位技术应用于波前像差引导的IASIK手术,可防止术后彗差的增加,但对其他临床结果尚未发现明显影响.
作者:李海燕;孙同;谭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角膜原位磨镶术中负压吸引对眼球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64例(105只眼)行角膜原位磨镶术的近视眼患者分别在Hansatome角膜板层刀负压吸引眼球前以及吸引过程中用A型超声测量仪进行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以及眼球长度测量,比较负压吸引前及吸引过程中上述指标的改变,探讨其意义.结果 患者年龄大37岁,小18岁,平均22.4岁,等值球镜度(-4.50±1.75)D,负压吸引前超声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分别为(3.62±0.29)mm,(3.68±0.34)mm,(17.79±1.01)mm,(25.09±0.99)mm;负压吸引中上述指标分别为(3.76±0.26)mm,(3.52±0.26)mm,(17.95±1.01)mm,(25.23±1.01)mm.负压吸引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分别增加0.14mm,0.16mm和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晶状体厚度减少0.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SIK手术中负压吸引可引起眼球结构改变,导致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以及眼轴长度增加,晶状体厚度减少,手术中应尽量减少负压吸引时间,降低负压对眼球的影响.
作者:庞辰久;张清生;宋晓虹;王丽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自体血浆基质内注射,术后长期跟踪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注射后72h,血浆完全吸收,角膜水肿减轻,角膜上皮光滑.所有病例的无显著临床角膜刺激症状,角膜大泡消失.保留了原来的残存视力.结论 大泡性角膜病变能通过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的方法得到有效治疗,特别是在没有活性角膜材料供给的情况下,或者对于视功能差的患者和(或)患眼目前尚不具备角膜移植条件的患者,它是简单、安全、实用的方法.
作者:霍鸣;李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为提高角膜材料的利用率,探讨将同一噶供者的二个角膜同期移植给不同受者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供者的其中一个角膜材料分别为1例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蚕蚀性角膜溃疡伴穿孔行前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并对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另一个角膜材料分别为眼烧伤后重度睑球粘连行全板层角膜移植和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结果 5例角膜病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2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1个月,角膜上皮水泡消失,角膜水肿减轻,内皮植片透明.1例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视力术前0.3提高至术后0.6,植片透明,角膜植床及结膜无色素残留.1例蚕蚀性角膜伴穿孔经羊膜移植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治愈.1例眼烧伤睑球粘连患者,术后1个月,睑球粘连完全解除,植片透明,视力由术前0.1提高到0.3.结论 将同一供者的角膜分别移植给不同受者,能充分利用供者角膜材料,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吴护平;谢素贞;刘昭升;董诺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