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视神经疾患必须检查固视性质

李娜然;夏德昭

关键词:神经疾患, 检查, 偏心固视, 中心凹, 视力损害, 视网膜, 器质性, 统计, 目标
摘要:视神经疾患时,视力损害多很严重,有很大一部分病眼不能中心固视(中心凹失去优势)而成为偏心固视,用中心凹以外视网膜注视外界目标.据我们的统计,偏心固视眼在器质性视神经疾患中所占比例很大,表1.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脑转移首诊眼科1例

    患者男45岁半年前右眼视力下降,间断性伴有右侧头痛、眼胀,曾在多处就诊,并曾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诊断为后极部脉络膜炎(右).经多次治疗未见好转,进行性加重.2002年7月13日初诊,视力右0.2,左1.5.

    作者:陈惠康;徐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95例临床分析

    我院眼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间承担当地市区治安伤害病人的诊治工作.二年间共收治眼部拳脚钝力伤病人2021例,其中有95例确诊为眼眶爆裂性骨折.现将9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进行总结性的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卢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分析

    两年来,我科共收治青光眼患者百余例,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收治10例,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并用丝裂霉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怡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两种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评价MMC联合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并探讨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5例(25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该术式治疗,其中10眼行单盘molteno植入术,15眼行krupin减压阀植入术,所有病例术中均应用MMC.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Hg≤眼压≤21mmHg.术后平均随访23.52±14.88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大限度药物治疗下眼压比较,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手术总成功率80%(20/25),molteno组70%(2/7),krupin组86.67%(13/15),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出血、短暂性眼压升高、硅胶管内口阻塞、前后房交通受阻、硅胶管裸露、迟发性非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结论:MMC联合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可显著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molteno和krupin两种引流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别.施行molteno植入易发生浅前房,可采用二期植入、限制性结扎等方法降低发生率.施行krupin植入易发生短暂性眼压升高,应注意术后密切随访.

    作者:吴瑜瑜;庄铭忠;黄松春;许锻炼;陈淑端;叶克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LASIK术后角膜瓣完全溶解1例

    患者女性 30岁因双眼高度近视于2000年6月13日行双眼LASIK术.术前常规检查未见眼部异常.屈光度:右眼-10.00DS -2.50DC×90°=0.5;左眼-8.00DS -3.00DC×165°=0.6.

    作者:韩贤奎;李丽;任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复杂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经透明角膜切口对复杂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5例40眼复杂性白内障行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不同条件的处理方法及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随访1~6个月.结果:对不同条件下的白内障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无严重手术合并症,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好于0.5者12眼,0.5~0.3者25眼,0.3~0.1者2眼,0.04者1眼.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复杂性的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梁先军;何锦贤;李国培;朱敏;黄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保存人羊膜移植术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结膜重建及防止翼状胬肉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只眼翼状胬肉(包括4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扇形切除,在角膜缘1:30~4:30分离,鼻侧接近半月皱襞.尔后应用超低温(-80℃)冷冻保存的人羊膜进行修补.结果:随访观察5~16个月,平均10个月,翼状胬肉治愈率为100%.角膜上皮3天内修复,羊膜植片水肿在7~10内消失,2~3周新生血管化完成.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作者:陶祥臣;牟国营;李新;袁中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因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6.6个月,眼部刺激症状均缓解,术后视力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术后9例角膜植片透明,2例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作者:高建华;杨丽霞;郑金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双眼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单眼绿脓杆菌感染

    患者贺××女67岁入院诊断为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左眼急性发作期,右眼临床前期.入院时检查,左眼角膜雾状混浊,角膜后壁色素样KP(+),前房周深1/4CT,未见青光眼斑,瞳孔3.0×4.0mm,光反应(+),眼压T+2.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周深1/3CT,瞳孔2.0×3.0mm,光反应(+).眼压正常.

    作者:金粉;张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治疗体会

    自1989年孙秉基报导角膜内皮炎以来,国内报告逐渐增多,作为一种新的疾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有时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门诊治疗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医;康建华;朱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bcl-2及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为探讨bcl-2及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1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2.702±1.082)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中(0.167±0.389)相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001),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为1.089±0.848,而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为0.1667±0.38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6).结论:bcl-2及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均呈明显高表达,其明显抑制凋亡的发生,与肿瘤的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孔令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眼底改变的观察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眼底改变.方法:对515例单纯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直接眼底镜检查法进行了眼底观察.结果:515例单纯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有眼底改变者456例(88.54%),以视网膜静脉发绀、扩张、弯曲等改变为主.结论:视网膜静脉改变的程度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程度、病程以及在高原居住时间有关.

    作者:郭灵常;郭冀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睑基底细胞癌术后复发睑板腺腺癌

    患者女性70岁左眼上睑肿块切除、放疗后8年,复发1年于2002-11-21入院.患者于1990年发现左眼上睑近内眦部有一约黄豆大肿块,并缓慢增大.

    作者:陈瑶芸;李由;魏锐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干眼仪在干眼诊断中的价值初步评价

    目的:评价干眼仪对干眼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25只眼)正常人和35例(35只眼)干眼患者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仪检查和泪高度测量五项检查.结果: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与正常人差异显著(X2=32.22,P=0.000).干眼仪诊断干眼的特异度为80%,灵敏度为83%.干眼仪检查为Ⅲ级脂质层形态图像者患干眼的机率约为75%(15/25).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越高,BUT和Schirmer Ⅰ试验越短(r=-0.783,-0.368,P=0.000,0.015),角膜荧光素染色越多(r=0.806,P=0.000),而与泪河高度无相关(P=0.178).正常人的干眼仪检测等级也与BUT和Schirmer Ⅰ试验呈负相关(r=-0.398,-0.656,P=0.024,0.000).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显示图像的稳定性较正常人差.干眼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结论:干眼仪能较直观地观察角膜中央脂质层的光干涉图像,是一种快速、无创伤、重复性强、操作简单的检查方法.对干眼的诊断及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祖国;罗丽辉;程冰;张振平;张梅;肖启国;王智崇;黄挺;陈家祺;张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压电弧致双眼视网膜灼伤并白内障1例

    患者男16岁学生1998年被1万伏高压电缆断裂后产生的电弧击伤,当时昏迷,急送医院,4小时后清醒,感觉头晕,视物不清.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双眼睑正常,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透明.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黄斑区水肿,色红,有点状出血,中心凹反射不见.诊断:双眼辐射性视网膜灼伤.

    作者:黄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麝珠明目滴眼液对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并发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非激素类药物代替激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PRK术后发生一级以上Haze的患者分组,13只眼使用氟美童眼液(氟组)、22只眼在使用氟美童眼液的基础上加用麝珠明目滴眼液(氟+麝组)、对于有Haze及眼压增高的病例只使用麝珠明目滴眼液(麝组),于术后3月、6月随访视力、Haze、屈光度.结果:氟美童组术后3月haze的情况与眼压增高伴haze组(麝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hze观察各组均有效,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麝珠明目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激素类眼液的副作用,可望成为防治角膜Haze的一种新药.

    作者:刘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长期服用双氯芬酸钠致双眼视网膜病变

    因长期服用双氯酸钠芬(商品名非言)引起的双眼视网膜病变.患者男41岁个体经营者半年前因车祸致腰部损伤,在本院骨科保守治疗后病情基本控制,但腰痛反复发作.

    作者:陆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PRK和LASIK治疗后屈光回退的再治疗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usis,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LASIK和13例PRK术后再次治疗的病例.LASIK组在首次术后5.89月,采用原瓣掀起法治疗;PRK组在首次术后13.15月,采用机械刮除上皮后PRK的方法治疗.结果:LASIK组治疗后裸眼视力≥0.5者占100%,≥1.0者占59.26%,等值球镜度在±0.50D之间占59.26%,在±1.00D之间占77.78%,1眼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没有眼发生再次回退.PRK组治疗后裸眼视力≥0.5者占61.54%,≥1.0者占53.89%,等值球镜度在±0.50D之间占46.15%,等值球镜度在±1.00D之间占61.54%,3眼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5眼再次发生屈光回退.结论:对于屈光手术的矫正不足的再治疗,LASIK术后的再治疗在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等各方面均优于PRK的再治疗,而且等待时间短,稳定性好,易于操作.PRK术后的再治疗应等待更长的时间.

    作者:赫天耕;王力军;史秀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OCT观察黄斑裂孔的自发闭合

    特发性黄斑裂孔多发生于60~70岁,无屈光不正的老年女性,人群中约有千分之三的患者因黄斑裂孔而致视力损害,是比较常见的致盲眼病[1].

    作者:李永;戴虹;夏群;龙力;张尧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脉络膜黑色素瘤脱色素处理后FⅧ-RAg、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经两种脱色素法处理后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 antigen,FⅧ-RA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选择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发生学研究中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适宜的脱色素方法.方法:6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石蜡组织标本,改良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脱色素法,并与10%H2O2色素法相对照,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FⅧ-RAg、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所有切片均呈不同程度的FⅧ-RAg、VEGF蛋白表达,且不受脱色素的影响.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脱色素法较10%H2O2脱色素法具有操作简便、费时短,不易掉片,去除色素彻底等特点,而且保持了组织的抗原性.结论: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脱色素法是脉络膜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染色较为适宜的脱色素方法,对FⅧ-RAg、VEGF蛋白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王凤华;李彬;李辽青;陈长喜;孙宪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