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
生理状态下视网膜偏心度对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主要是指不同偏心度视网膜区域在接收视觉刺激之后,在各区域所产生的VEP上,在排除掉个体差异和检查参数的影响后,所表现出的区别.
作者:张忠志;吴景天;夏德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纤维蛋白溶解酶(以下简称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兔玻璃体腔内注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阐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机制.方法: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8、4、4只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0.1ml纤溶酶1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B组注射纤溶酶1U,C组注射透明质酸酶20U,所有对照眼注射0.1ml BSS液.术后7天摘除眼球做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扫描电镜发现A组赤道后内界膜(ILM)表面较光滑,残留玻璃体皮质大部分位于直径2~15μm的小凹陷上方,其下为Muller细胞足板.完全性PVD100%.B组后极部ILM表面较光滑,残留玻璃体皮质较A组多,部分性PVD75%.C组直径10~30nm的玻璃体胶原纤维网状支架塌陷,在赤道后平行排列于ILM表面,无PVD.所有对照眼无PVD.结论:药物诱发PVD的实质是解除后界膜与内界膜之间分子胶的粘附.诱发PVD的药物应既能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之间的粘连,又能液化玻璃体.纤溶酶1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能诱发出完全性PVD.
作者:王志良;张皙;孙晓东;许迅;王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来,我们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检查青光眼和外伤患者时,发现虹膜背面及睫状体囊肿16例23只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淑雅;魏炜;刘诗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以及某些肿瘤细胞,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分子,在细胞生长、分化的调控和信号转导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文丹;刘双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8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入院.左眼视力0.15,左眼手动,光定位准确,红绿色正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较浅,中央1CT,周边1/4CT,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晶体混浊,左眼底窥不见,右眼底隐约可见,未见异常.双眼眼压均为14.57mmHg.
作者:王雪梅;许红霞;杨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术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了解手术部位的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00年2月~2002年3月收治我院的23例药物不能控制的POAG进行NPTS,其中12例同时联合羊膜植入.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3.04±15.16岁(20~71岁).右眼13例,左眼10例.术前平均眼压26.26±6.66mmHg,平均运用降眼压药物2.48±0.51种.平均随访期9.78±7.79月(1~26月).在不同的随访期对手术部位进行UBM检直,包括滤泡形态、巩膜内房水池、房角、残留的小梁-后弹力层厚度.结果: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平均眼压26.26±6.66mmHg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6.89±4.19mmHg、19.14±5.95mmHg、18.50±4.36mmHg、18.79±3.58mmHg.术前平均运用降压药物2.48±0.51种,术后6个月、12个月平均用药数分别为0.67±0.98种、1.10±0.88种.手术部位UBM检查结果:本组23眼在随访期末高回声型滤泡占30.4%(7/23),低回声型占43.5%(10/23),囊型占17.4%(4/23)及扁平型占8.7%(2/23).21只眼在手术部位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巩膜内房水池、厚薄不同(71~248μm)的小梁网-台氏膜层.巩膜内房水池的大小与是否植入羊膜无明显关系.1只眼见脉络膜上腔底回声暗区.该眼眼压一直持续在10mmHg.结论:NPDS是一种治疗POAG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巩膜瓣下的房水引流通道持续存在是维持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孙静芬;叶纹;王嘉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严重眼外伤因合并眼后段的损伤,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强;陈钦元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 53岁因左眼突然前突、胀痛12小时,来院就诊.全身查体正常.左眼视力0.8,左眼0.5,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mm,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内外未见异常.左眼上睑下垂,下睑皮下青紫,睑裂高度紧张;眼球向正前方突出,各方向转动均受限;下方球结膜水肿脱出睑裂之外.
作者:杨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3眼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术中11眼联合全氟萘烷注入,12眼予以巩膜环扎术,1眼行视网膜切开,17眼联合硅油注入,6眼联合C3F8注入.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21例23眼术中均检出视网膜裂孔.术后19例2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91.3%);视力提高20眼,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选术式为玻璃体手术,术中仔细查找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艳玲;熊宁;胡泳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视神经萎缩时患眼视网膜偏心度对图型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方法的影响.方法:31例53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接受了非矫正的P-VEP检查,患眼佳矫正视力高于0.02.全部患眼按照视力性质分为0~10°组(全部患者)和0~3°组(低偏心度患者,39眼).结果:0~3°和0~10°两组均偏心度和VEP潜时间正相关关系明显(P<0.05).直线回归分析表明:两组均回归关系明显,方差分析意义显著(P<0.05).但两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组9.11,0~10°组为2.42.结论:结果表明随患眼固视的视网膜偏心度增大,患眼的P-VEP潜时均有相应延长,但两组间延长程度不同,0~3°组延长明显.提示在偏心视力患眼出现的情况下,常规VEP检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减弱或部分掩盖了病变的损伤和影响程度,应该进行矫正VEP检查.即在偏心视力患眼,视网膜偏心度对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VEP检查结果的影响,而且也对常规VEP检查方式产生了影响.
作者:张忠志;吴景天;夏德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复杂眼眶良性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7例复杂眼眶良性肿瘤病人,视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2例,泪腺混合瘤1例,广泛静脉蔓状血管瘤1例,眶顶巨大血管瘤1例,眶尖肌锥内侧海绵状血管瘤1例,采用外眦延长切口、结膜切口或二者联合切口进行手术切除,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肿瘤完全切除6例,1例肌锥内血管瘤紧密包绕视神经为保存视力而大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均消失,部分有短暂性复视、上脸下垂、眼球运动受限,3~6月恢复,6例视力不变,1例因脑膜瘤包绕视神经与神经一并切除而视力丧失.结论:复杂眼眶良性肿瘤采用外眦延长切口、结膜切口或二者联合切口进行手术切除,创伤小、外观影响少、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取的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西友;苗林;殷汝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之一,笔者收集了6例,报告如下.
作者:严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肌性视力疲劳的三棱镜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外隐斜伴辐辏功能不足性视力疲劳患者25例,15例采用三棱镜矫正法,10例采用外直肌退后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视力疲劳症状明显改善,但正向融合范围未见增大,手术组未见远期复视. 结论:三棱镜和外直肌退后术可帮助外隐斜视力疲劳患者充分利用其有限的正向融合空间来改善视力疲劳.
作者:江波;钟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初步研究激光对水肿视网膜的生物效应.方法: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上采用三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氩离子、半导体和532倍频)对水肿视网膜进行光凝,光凝后即刻和7天行眼底彩色照相,并在光、电镜下观察水肿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半导体光凝斑可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游离进入视网膜外核层,严重者达内核层;少数氩离子光凝斑可见轻度色素上皮层细胞紊乱.但各波长激光光凝水肿视网膜后,Bruch氏膜都始终保持完整.结论:眼底可见的传统概念边界清晰的乳白色视网膜光凝反应对于水肿视网膜己为过强,要在水肿视网膜上达到与正常视网膜光凝后相对应的组织学改变,其所呈现的反应应较正常的轻.
作者:周正申;王玲;王康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图型刺激条件对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时视觉诱发电位(VEP)潜时异常的影响. 方法:31例53眼视神经萎缩和14例21眼视神经炎患者接受了36%和97%两种黑白方格对比度的给撤图型刺激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刺激方格3°12′.结果: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时两种P-VEP的P100波潜时均值均显著延长(P<0.05);潜时异常阳性率分别为75%和88%左右.但两种疾病时,两种P-VEP之间的P100波潜时均值差异和潜时异常阳性率区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说明:在大刺激方格(3°12′)条件下,在对比度高于36%以后,对比度因素对两种疾病的P-VEP潜时的影响均没有区别.
作者:张忠志;吴景天;夏德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马×女75岁住院号487157因左眼胀痛伴头痛4天,在卫生院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无效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左眶急性蜂窝织炎收住眼科.入院查体,T37.4℃,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无改变.
作者:王皓月;王兵;党同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应用HRT-Ⅱ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单眼有过急性发作的处于急性发作或缓解期或慢性期,对侧眼处于前驱期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双眼各指标的差异,指导临床随访治疗等.方法:对于确诊的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进行HRT-Ⅱ检查,得到双眼视盘参数,对其视盘面积、盘缘面积、杯盘面积比、缘盘面积比、大杯的深度、平均杯的深度、平均纤维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每位患者其单眼急性发作期、慢性期、缓解期,其视杯的面积、杯盘面积比、缘的面积、平均纤维层厚度、平均杯的深度、大杯的深度与前驱期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其P<0.01.急性发作期在杯的容积、缘的容积、平均杯的深度、大杯的深度、神经纤维厚度与慢性期及缓解期比较有差异,慢性期与缓解期各个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其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过急性发作后其神经损害明显存在,应尽量减少急性发作的出现,减少神经损害的发生,同时提示我们在慢性期、缓解期神经损害并未消失,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维持正常眼压水平,定期进行视野及HRT-Ⅱ检查,追踪其神经改变,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应用HRT-Ⅱ对于确诊的青光眼患者进行检查,对于其随访、早期发现对侧眼的病理改变,从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则琳;张金华;蔡鸿英;刘伍存;孟宪锐;封利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口服斯匹仁诺引起双眼虹膜睫状体炎很少见,现将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函;原金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病者女 62岁因双眼渐进性视朦8年,右眼视物不见1个月,以老年性白内障收入院手术治疗.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准,左眼0.4.眼压右眼5.5/8=1.36kPa,左眼5.5/6=1.94kPa.
作者:廖水群;梁达红;欧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硅油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32只眼(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只获得解剖学的复位,成功率84.3%,3只眼部分复位(9.3%),未复位的2只眼(6.3%).术后视力进步者18只眼,不变者6只眼,下降者8只眼.术后视力≥0.05者14只眼(43.75%).结论:玻璃体切除、膜剥离为硅油填充创造了条件并充分发挥了硅油的作用,而硅油填充完善了玻璃体手术并提高了成功率.
作者:聂红平;唐侠;贺泽峰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