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透性巩膜软化1例

韩雪梅;李添天;史跃武

关键词:穿透性, 视力下降, 分泌物, 住院, 主诉, 右眼, 眼痛, 疼痛, 流泪, 患者
摘要:患者女57岁住院号121690以双眼视力下降半年,右眼疼痛1个月为主诉人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时常眼红,眼部分泌物多,无眼痛及畏光、流泪.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据1985年胡铮等的调查显示[1]:青光眼患病率为0.60%,40岁以上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1.40%.

    作者:田莹;朱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09例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自1978年1月到1999年12月收集的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209例.结果:209例中,男118例,女91例;就诊年龄4~80岁(平均44.4岁);右眼90例,左眼81例,双眼38例.眼球突出(66%)、眶缘可触及肿物(65%)、眼睑肿胀(55%)、眶压增高(55%)和眼球运动受限(48%)为常见的表现.根据影像学和手术所见,以眼眶内占位性病变表现者多见(43%),其次为泪腺炎型(32%)、弥漫型(10%)和肌炎型(8%).视神经周围炎型(2%)、巩膜周围炎型(2%)、急性型(2%)与眼睑型(1%)少见.经手术、全身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和眼眶局部放射治疗后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5年)显示完全治愈率和部分治愈率分别为40%和57%,其中随访半年以上的80例病人中有43%复发. 结论:尽管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容易复发,但手术切除、全身用激素和眼眶局部小剂量放射治疗等的成功率高.

    作者:颜建华;吴中耀;李永平;庞友鉴;杨华胜;毛羽翔;陈智聪;艾思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学进展

    青光眼是全世界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大致盲因素,影响了大约7000万人,其中一半是开角型青光眼[1].一般认为,家族史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16%,而在一般人群中仅为2%[2].

    作者:金晓红;孙兴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前房内注射去甲万古霉素对预防超声乳化术后感染的作用

    目的:观察前房内注射去甲万古霉素对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本院1997年1月以来所施行的1552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未在前房注射去甲万古霉素者8322眼,术中前房内注射去甲万古霉素者7198眼.注射药物的方法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毕向前房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4~0.8mg.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例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0.5~32个月.未注射药物组共有5例(5眼)发生感染性眼内炎(0.06%),其中细菌性眼内炎4眼(0.05%),真菌性眼内炎1眼;注射药物组尚未发现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结论:我们的资料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毕前房内注射去甲万古霉素有预防细菌性眼内炎的作用.

    作者:杨文辉;邹玉平;林振德;陈碧蓉;李绍珍;刘奕志;张振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棘阿米巴角膜炎23例临床报告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感染所致的一种角膜炎.这类角膜炎病情顽固、治疗棘手,在病变早期常易误诊为其它性质的角膜炎,如贻误治疗则造成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作者:刘锦;朱斌良;乔磊;张越梅;刘先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颌关节注射去炎舒松乳剂引起双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

    笔者曾收治一例因面神经炎行左下颌关节和耳后局部注射去炎舒松乳剂而致双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军;刘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视LASIK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611人,3210只眼.术后形成继发性圆锥角膜的5人6只眼,占0.18%.形成圆锥角膜的时间为术后8~36月,平均22.3±10.6月.预测6眼LASIK术后角膜瓣下所保留的基质床厚度分别为160μm、162μm、159μm、232μm、206μm及286μm.结论: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与角膜瓣下保留基质厚度过薄有关,也可能与患者的角膜组织存在生物力学差异有关.

    作者:陈跃国;夏英杰;朱秀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内眼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术中及术后,可致视力完全丧失.其眼部的危险因素包括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内出血及炎症等.

    作者:邱凌飞;刘兴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壮年近视患者的眼压变化及其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青壮年近视患者的眼压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466例(891眼)年龄在16岁~46岁、屈光度从-0.50D~-23.50D的近视患者的眼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非近视组对照. 结果:近视患者眼压水平随屈光度增加而升高(P<0.005);近视组平均眼压较非近视组高约0.9mmHg(1mmHg=0.133kPa),高度近视组较非近视组高约1.3mmHg;不论中、低度近视还是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其平均眼压水平均高于非近视组(P<0.05);在近视组内,中、低度近视的平均眼压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度与低度近视之间、高度与超高度近视之间无明显差异.屈光度从0D增加到>8D时,眼压均值上升辐度大,净升值高达1.27mmHg,屈光度从-8D上升到-12D时,眼压均值升辐小,净升值低,仅0.14mmHg.近视男性眼压高于女性(P=0.0001).近视眼压与年龄及眼别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平均眼压随屈光度增加而升高,应加强对近视患者的眼压监测,对男性患者更为重要,降低眼内压也许是控制近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陈辉;周激波;李红美;龚启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妥布霉素误注眼内致内眼病变1例

    妥布霉素误注眼内导致中毒性内眼病变罕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1岁主因左眼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后胀痛、流泪、视力急剧于下降26小时于2000年5月24日入院.

    作者:韩梅;陶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空壳形碳纤维义眼座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眼球摘除后施行义眼座植入是眼部整形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随着制作材料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使美容效果不断提高.

    作者:刘继红;汤喜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SOD,MD和NO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视网膜压力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SOD、MDA和NO,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结果:视网膜缺血60min再灌注后SOD水平下降,而MDA和NO水平则升高;视网膜缺血60min再灌注12h,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样DNA断裂(Apoptotic DNAfragmentation).川芎嗪能显著对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SOD水平的下降、MDA和NO水平的升高;同时能阻断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12h后视网膜细胞DNA凋亡样断裂.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对抗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施月欢;邹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1例

    患者陈××男 11岁4年前,右眼被剪刀刺伤后视力丧失,右眼剧痛、眼红、流泪,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球内容物剜除术,未行病理检查.眼部检查可见右眼残留巩膜,呈团状、可转动.

    作者:董冰松;黄发明;谢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1例

    患者男15岁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视物变形半个月,于1999年11月23日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1.0,左眼指数/50cm.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球正位,无眼球突出,各方活动不受限,结膜无充血和水肿.

    作者:周雄;黄震唏;金中秋;周和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48例(92眼)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眼合并近视,44眼合并高度近视,手术后视力恢复差.结论: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者或高度近视患者应注意警惕是否伴有青光眼,主张及早手术.

    作者:王平;姜德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穿透性巩膜软化1例

    患者女57岁住院号121690以双眼视力下降半年,右眼疼痛1个月为主诉人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时常眼红,眼部分泌物多,无眼痛及畏光、流泪.

    作者:韩雪梅;李添天;史跃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V型斜视手术探讨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以求达到矫正斜视,消除V征,建立双眼视功能目的.方法:按V征上下斜角差的大小分为<20△、20~30△、>30△三组,分别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术式,分别矫正上下斜角差异不同的V型斜视.结果:以上术式不仅矫正了水平斜视,消除V征,而且可能建立和恢复原在位及阅读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方法能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术后测定远近立体视锐度,对双眼单视功能及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损1例

    患者女29岁自幼左眼视力不佳,眼球震颤,于2000年11月2日就诊.右眼视力无光感,右眼球轻度萎缩,白内障,眼底视不到(1年前右眼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作者:侯钟明;何宝莲;侯维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翼状胬肉手术对改善角膜散光及曲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与必要性.方法:对52眼胬肉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曲率检查,其中对46眼行胬肉切除术者进行手术前后的上述3个指标的对比观察,并按胬肉大小分为两组(Ⅰ组≤2.5mm,Ⅱ组>2.5mm)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2眼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其中单纯远视散光占40.4%,混合性散光占28.8%,以顺规性散光为主占65.9%.胬肉切除术后散光度、垂直子午线的屈光力差均有明显降低P<0.001,视力平均提高2行,Ⅰ、Ⅱ组对比,Ⅱ组改变显著,P<0.001.结论:胬肉手术能明显改善角膜的散光状况,从而提高视力,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发生关系密切,当其侵入角膜2.5~3.0mm后有必要进行胬肉切除也是手术良机.

    作者:童晓维;朱伟林;王巍;沈自芳;殷汝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474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

    目的:评价474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12例(474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反眉弓巩膜隧道超声乳化吸除,3.5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平均眼轴长28.12±2.53mm(27~33.52mm),其中27~30mm者269眼,>30mm者205眼.随访6月-2年,观察超声乳化能量、时间、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眼轴27~30mm组术后3月视力≥0.5者239眼占88.85%,后囊破裂19眼(7%),悬韧带断裂2眼(0.74%).眼轴≥30mm组视力≥0.5者103眼占50.24%,后囊破裂11眼(5.37%),悬韧带断裂2眼(0.98%),角膜失代偿2眼(0.98%),视网膜脱离5眼(2.44%).术后3月两组视力差异显著.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改善患者的视力,但眼轴>30mm组恢复程度较差.

    作者:邹俊;马晓昀;王文清;吴强;陈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