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考试焦虑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李瑾;徐燕

关键词:初中生, 团体心理辅导, 考试焦虑, 心理弹性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考试焦虑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依次抽取上海市某区某中学8年级学生84名,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学校常规心理健康课程,干预组在常规心理健康课程基础上,开展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两组进行考试焦虑和心理韧性量表测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考试焦虑总均分及各因子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后考试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及各因子组分间比较:两组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因子组分及总分呈显著性差异(P<0.01);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因子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干预前后心理韧性比较:对照组因子组分及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的因子组分及总分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降低考试焦虑水平.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6月 ~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内侧柱支撑重建(研究)组46例和锁定钢板(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二次手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优良率、CMS及Neer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均显著减小(P<0.01);二次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锟;郑世军;张大伟;许伟朋;赵东晓;李东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ICU重症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重症创伤患者伤后因多有直接的胸部创伤、排痰困难、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以及剧烈应激诱导的免疫紊乱等多种因素,致伤后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据报道,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约为 36%,而需机械通气的重症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可高达 70% [1,2].为此,我们分析了 2014 年 7 月 ~ 2018 年7 月我院 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望能有助于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熊乾援;许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耶尔森菌肠炎

    耶尔森菌肠炎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感染性疾病.该病除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及结缔组织疾患等并造成慢性迁延性疾病,在部分患者可引发败血症,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乃至威胁生命.

    作者:秦梦琳;方向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0例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给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照组给予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两组分娩后的会阴情况、并发症、产程、住院时间、满意度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率分别为23.33%、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3%、30.83%,而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2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均P<0.01);两组会阴裂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性生活恢复时间、性交痛发生率分别为(3.14±1.12)d、(97.53±2.11)分、(61.85±6.97)d、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2±1.64)d、(85.64±4.79)分、(86.23±9.31)d、25.83%(均P<0.01).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有效减轻分娩对产妇会阴造成的损伤,缩短产妇住院时间,预后良好.

    作者:程玉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30例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手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并与采取传统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红;雷华双;邓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痰热清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8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4例支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另予痰热清注射液,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时间.结果 1个疗程内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观症状缓解时间:呼吸困难[(2.04±0.99)d VS(2.82±1.00)d,P<0.5];咳嗽[(3.151.22)d VS(4.46±1.50)d,P<0.5].体征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3.56±1.25)d VS(4.92±1.50)d,P<0.5];肺部哮鸣音[(4.65±1.38)d VS(5.66±1.08)d,P<0.5].客观指标改善时间:白细胞总数[(6.93±1.62)×109 VS(7.782.19)×109,P<0.5];C-反应蛋白[(18.47±6.28)mg/L VS(21.4±28.27)mg/L,P<0.5];氧合指数[(337.19±26.29)mmHg VS(321.72±36.42)mmHg,P<0.5].1个疗程后,实验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4.8%VS 44.0%,P<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96.3%VS 94.0%,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能够改善患者早期症状及体征.

    作者:王耀勇;任建国;吴建华;张小飞;郑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住院顺序编号的单双号分为强光疗组与传统光疗组各73例,分别采取高强度光[35~45μW/(cm2·nm)]与常规强度光[10~12μW/(cm2·nm)]进行光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强光疗组累计光疗与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光疗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强光疗组12、24 h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光疗组(P<0.05);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光疗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且氧化应激损伤与不良反应并未增加,疗效优于传统光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小儿急性腹泻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小儿急性腹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粪便细菌学培养鉴定,通过ELISA和RT-PCR检测,分析病原菌类型和关联性.结果 200例标本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0%,病毒占比多(73.3%),主要是人杯状、轮状病毒.男、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56.1%和44.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岁检出率高(53.7%),与其他年龄段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相关性,1~2岁容易发病,多以病毒为主.

    作者:宋俐君;倪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显微镜结肠炎

    显微镜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以慢性复发性水样腹泻为表现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内镜下无或轻度异常的黏膜改变.根据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将 MC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lymphocytic colitis,LC)和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十年 M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慢性非出血性腹泻的常见病因.相比于炎症性肠病,对于 MC的认识较少,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MC因患者症状呈持续性、复发性的特点,影响生活质量,而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任宏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伦琴射线发现 2 年后的 1897 年[1],它是由于腹腔或者盆腔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的肠管(包括小肠、大肠)黏膜损伤[2],很多证据表明放射性肠炎本质上是一种炎症.放射性肠炎按照起病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炎两类.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在放疗期间发病,临床症状多在2 至 12 周左右自行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一般在是放疗结束后的几个月至数年的时间内发展而来的[3],临床表现不典型,随着病程迁延,可致肠壁增厚、溃疡以及肠纤维化,导致梗阻、瘘、出血或局部脓肿[ 4].随着肿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病率逐步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得到诸多关注.

    作者:吴龙云;庞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便秘与肠道菌群

    慢性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胃肠道疾病,其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3 次 /周)、粪便干结、伴或不伴排便不尽感为特征[ 1].同时可导致腹痛、腹胀、头晕、头痛等不适[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普通人群的便秘患病率从 0. 7%到 79%不等(中位数为16%).儿童便秘的患病率在 0. 7% ~ 29. 6%之间(中位数 12%).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似乎都可影响便秘的发生[ 3].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外,微生态制剂被认为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新手段.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人群的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宿主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胃肠动力[4].本文拟对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的关系进行概述.

    作者:李英莉;刘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乳腺癌康复者重返工作岗位初期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康复者重返工作岗位初期内心体验,为医务人员及社会支持者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期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已完成规范化治疗且顺利康复后在2017年2~4月重返工作岗位的乳腺癌康复者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主题.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重获新生,心怀感激;谨慎小心,担心复发;精力有限,自卑沮丧;自我价值的回归;感悟生命,规划未来.结论 对重返工作岗位初期阶段的乳腺癌康复者,医护人员及社会各支持系统应该提供多途径、多方式的关怀、帮助、支持,使其能真正回归社会.

    作者:汪红英;刘茜茜;赵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TNF-α 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25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疗程7 d,连续监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7、14 d血清MMP-9、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mRS评分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的第7、14 d,亚低温组血清MMP-9、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且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TNF-α在体内的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尹帅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特殊的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1例并文献复习

    发生双胎输血的重要条件是双胎胎盘间有共同的血管床,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胎盘几乎均存在这种血管吻合,双胎之间可互相交换血液,一旦这些吻合支发生异常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 - 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它是一种慢性胎胎输血综合征,在单绒毛膜双胎中的发生率约为9% [1],主要的特征为双胎之间存在明显的羊水过多及过少的情况,受血儿羊水过多(羊水大垂直暗区≥8 cm),供血儿羊水过少(羊水大垂直暗区≤2 cm),同时双胎的体重可相差 15% ~20%,血红蛋白水平相差大于 50 g/ L.在临床工作中,单绒毛膜双胎儿有时并不存在羊水及体重的差异,仅表现为血红蛋白的差异.针对此类情况, 2007 年,Lopriore 等提出一个新的定义:双胎贫血 -红细胞增多序列症(twin anemia - 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2],TAP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胎胎输血,指单绒毛膜双胎间存在明显的血红蛋白差异而不具备羊水显著差异.2013 年 12 月我院收治一例TAPS患儿,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玭;魏聪;张小芳;郑君文;何秉燕;赵东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调查及其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龙岩市新罗区妊娠晚期妇女B群链球菌(GBS)的定植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2017年1月 ~2018年1月期间内进行产检的孕妇中,随机抽取152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阴道与直肠标本联合筛查,了解产妇GBS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并对比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①本研究所选152例产妇中,经筛查GBS阳性38例,GBS阴性114例;②GBS阳性组产妇流产史显著高于GBS阴性组;③GBS阳性组产妇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④GBS阳性组新生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⑤GBS阳性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Apgar评分均低于GBS阴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产史是导致GBS感染的高危因素,而GBS感染会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黄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ETD、PTA及IL-6、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TBD)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咽鼓管功能障碍(ETD)、纯音听阈均值(PTA)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组则予以ETBD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鼓膜愈合、听力恢复正常、积液消失、耳鸣耳闷消失所需时间,手术前后ETD、PTA及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鼓膜愈合、听力恢复正常、积液消失、耳鸣耳闷消失所需时间比对照组低(均P<0.01).术后研究组ETD评分、PTA水平比对照组低(均P<0.01).术后研究组血浆IL-6、IL-10水平比对照组低(均P<0.01).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ETBD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能有效降低ETD、PTA及血浆IL-6、IL-10水平,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益欢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应激性心肌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胸痛10 h,加重伴胸闷、呼吸困难7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患者于10 h前与家属争吵后突然出现胸痛,胸痛呈持续性发作,未予以重视.7h前胸痛加重,从睡梦中痛醒,伴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无放射痛,无大汗、咯血、发热、晕厥、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症状.上述症状持续2h未见明显缓解,急送至外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异常,前壁心肌缺血.

    作者:邓秋艳;童传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小儿重症肺炎中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 ~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患儿临床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家属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气促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早期颅骨修补术对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9例行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骨缺损修补距首次开颅时间分为超早期组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颅骨修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超早期组手术前后患侧皮层、基底节区、丘脑rCBV的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早期组手术前后患侧皮层、基底节区rCBF的改变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深部丘脑的改变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基底节区的MTT的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的改变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早期组术后NIHSS和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颅骨修补对大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金盼盼;胡飞;蒋泳;岑波;肖国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防量维生素D与小儿头围及智力发育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口服预防量(400 U/d)维生素D(VitaminD,VitD)与小儿头围及智力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出生后具有出生时及出生后3、12、24个月头围、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及中国标准化儿童发展量表(CDCC)中的智力发育商(MDI)、运动发育商(PDI)评分资料的健康小儿76例,根据是否规律给予预防量VitD(400 U/d)分成A、B两组,A组未给予预防量,B组给予预防量.分别对两组的头围、Gesell评分、MDI评分、PDI评分进行比较,并统计B组VitD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头围、Gesell评分、MDI评分及P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的记录.结论 预防剂量的VitD对小儿头围、智力及神经系统发育无影响,可以用于临床预防小儿佝偻病、VitD缺乏及不足.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