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镜结肠炎

任宏宇

关键词:显微镜结肠炎, 发病机制, 诊治
摘要:显微镜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以慢性复发性水样腹泻为表现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内镜下无或轻度异常的黏膜改变.根据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将 MC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lymphocytic colitis,LC)和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十年 M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慢性非出血性腹泻的常见病因.相比于炎症性肠病,对于 MC的认识较少,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MC因患者症状呈持续性、复发性的特点,影响生活质量,而逐渐受到重视.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超早期颅骨修补术对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9例行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骨缺损修补距首次开颅时间分为超早期组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颅骨修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超早期组手术前后患侧皮层、基底节区、丘脑rCBV的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早期组手术前后患侧皮层、基底节区rCBF的改变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深部丘脑的改变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基底节区的MTT的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的改变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早期组术后NIHSS和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颅骨修补对大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金盼盼;胡飞;蒋泳;岑波;肖国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ATR抑制剂VE-82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作用

    目的 检测ATR抑制剂VE-82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对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给予不同浓度梯度ATR抑制剂VE-822干预24h、48h、72h,DMSO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ATR、p-chk1、BRCA1、rad51、γ-H2AX蛋白的表达.结果 VE-822处理组较DMSO对照组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MCF-7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并伴有细胞凋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p-ATR、p-chk1、BRCA1、rad5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 γ-H2AX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抑制剂VE-822可明显抑制体外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al repair,HRR)和非同源重组修复(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有关.

    作者:凌欢;周云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早在 1954 年,Umiker 和 Iverson 开始用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一词描述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酷似恶性肿瘤的一些病变,但至今对其研究报道较少.将其归为失控的炎性反应过程还是一种真性肿瘤仍未达成共识[1].IPT可在人体多种脏器和部位发病,如肝、脾、结肠、肠系膜、胸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报道,常见于肺和眼眶.目前仍不清楚炎性假瘤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其临床转归既可以是自发性消退,也可恶化为肉瘤[2].由于 IPT 的异质性,病灶含有多种炎症细胞和间叶细胞如浆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常常与浆细胞肉芽肿、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黄瘤或组织细胞瘤等混淆甚至通用,导致很多医学组织不能对其准确描述和定义,仅将其简单分为非瘤性和瘤性[ 3].

    作者:王思思;童淑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显微镜结肠炎

    显微镜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以慢性复发性水样腹泻为表现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内镜下无或轻度异常的黏膜改变.根据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将 MC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lymphocytic colitis,LC)和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十年 M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慢性非出血性腹泻的常见病因.相比于炎症性肠病,对于 MC的认识较少,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MC因患者症状呈持续性、复发性的特点,影响生活质量,而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任宏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RP、PCT、WBC联检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CAP患儿10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 d晨起测定血清CRP、PCT、WBC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程度CAP血清PCT、CRP、WBC水平,Person检验分析血清PCT、CRP、WBC水平与CAP病情程度相关性,比较PCT、CRP、WBC各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CAP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CT、CRP、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患儿血清PCT、CRP、WBC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0.05);血清PCT(r=0.890)、CRP(r=0.872)、WBC(r=0.868)水平与CAP病情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98.06%)、准确度(94.17%)高于PCT、CRP、WBC单独诊断;联合诊断与PCT诊断的特异度(90.29%与90.29%)高于CRP及WBC单独诊断.结论 PCT、CRP、WB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的判断,为临床诊断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芳;刘玲;王桂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耶尔森菌肠炎

    耶尔森菌肠炎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感染性疾病.该病除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及结缔组织疾患等并造成慢性迁延性疾病,在部分患者可引发败血症,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乃至威胁生命.

    作者:秦梦琳;方向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目的 探讨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7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施以传统治疗,试验组施以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改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积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95.92%,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孔莎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痰热清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8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4例支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另予痰热清注射液,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时间.结果 1个疗程内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观症状缓解时间:呼吸困难[(2.04±0.99)d VS(2.82±1.00)d,P<0.5];咳嗽[(3.151.22)d VS(4.46±1.50)d,P<0.5].体征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3.56±1.25)d VS(4.92±1.50)d,P<0.5];肺部哮鸣音[(4.65±1.38)d VS(5.66±1.08)d,P<0.5].客观指标改善时间:白细胞总数[(6.93±1.62)×109 VS(7.782.19)×109,P<0.5];C-反应蛋白[(18.47±6.28)mg/L VS(21.4±28.27)mg/L,P<0.5];氧合指数[(337.19±26.29)mmHg VS(321.72±36.42)mmHg,P<0.5].1个疗程后,实验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4.8%VS 44.0%,P<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96.3%VS 94.0%,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能够改善患者早期症状及体征.

    作者:王耀勇;任建国;吴建华;张小飞;郑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TNF-α 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25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疗程7 d,连续监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7、14 d血清MMP-9、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mRS评分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的第7、14 d,亚低温组血清MMP-9、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且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TNF-α在体内的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尹帅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特殊的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1例并文献复习

    发生双胎输血的重要条件是双胎胎盘间有共同的血管床,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胎盘几乎均存在这种血管吻合,双胎之间可互相交换血液,一旦这些吻合支发生异常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 - 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它是一种慢性胎胎输血综合征,在单绒毛膜双胎中的发生率约为9% [1],主要的特征为双胎之间存在明显的羊水过多及过少的情况,受血儿羊水过多(羊水大垂直暗区≥8 cm),供血儿羊水过少(羊水大垂直暗区≤2 cm),同时双胎的体重可相差 15% ~20%,血红蛋白水平相差大于 50 g/ L.在临床工作中,单绒毛膜双胎儿有时并不存在羊水及体重的差异,仅表现为血红蛋白的差异.针对此类情况, 2007 年,Lopriore 等提出一个新的定义:双胎贫血 -红细胞增多序列症(twin anemia - 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2],TAP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胎胎输血,指单绒毛膜双胎间存在明显的血红蛋白差异而不具备羊水显著差异.2013 年 12 月我院收治一例TAPS患儿,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玭;魏聪;张小芳;郑君文;何秉燕;赵东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伦琴射线发现 2 年后的 1897 年[1],它是由于腹腔或者盆腔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的肠管(包括小肠、大肠)黏膜损伤[2],很多证据表明放射性肠炎本质上是一种炎症.放射性肠炎按照起病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炎两类.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在放疗期间发病,临床症状多在2 至 12 周左右自行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一般在是放疗结束后的几个月至数年的时间内发展而来的[3],临床表现不典型,随着病程迁延,可致肠壁增厚、溃疡以及肠纤维化,导致梗阻、瘘、出血或局部脓肿[ 4].随着肿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病率逐步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得到诸多关注.

    作者:吴龙云;庞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ETD、PTA及IL-6、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TBD)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咽鼓管功能障碍(ETD)、纯音听阈均值(PTA)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组则予以ETBD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鼓膜愈合、听力恢复正常、积液消失、耳鸣耳闷消失所需时间,手术前后ETD、PTA及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鼓膜愈合、听力恢复正常、积液消失、耳鸣耳闷消失所需时间比对照组低(均P<0.01).术后研究组ETD评分、PTA水平比对照组低(均P<0.01).术后研究组血浆IL-6、IL-10水平比对照组低(均P<0.01).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ETBD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能有效降低ETD、PTA及血浆IL-6、IL-10水平,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益欢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ICU重症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重症创伤患者伤后因多有直接的胸部创伤、排痰困难、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以及剧烈应激诱导的免疫紊乱等多种因素,致伤后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据报道,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约为 36%,而需机械通气的重症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可高达 70% [1,2].为此,我们分析了 2014 年 7 月 ~ 2018 年7 月我院 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望能有助于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熊乾援;许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小儿重症肺炎中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 ~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患儿临床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家属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气促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某三甲医院ICU与非ICU目标监测菌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非ICU)病原菌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质控菌株ATCC25922、ATCC29213;药敏结果判断标准参照2016、2017版CLSI标准.检测多重耐药菌(MDR);计算耐药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ICU多重耐药率远高于非ICU(P<0.05),ICU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没有耐药菌株;对复方新诺明之外的其他抗菌药物,ICU比非ICU耐药率高出明显(均P<0.05);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除了阿米卡星,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ICU均明显高于非ICU(P<0.05);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ICU也显著高出非ICU(P<0.05或0.01).结论 主要目标监测菌ICU比非ICU更耐药、MDR检出率更高,因此要做好ICU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佳霖;廖亚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盐酸纳美芬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肾上腺髓质素(AD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β-内啡肽(β-E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2%),治疗后观察组的ADM、NSE、CK-BB、β-E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死亡.结论 盐酸纳美芬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且安全性佳.

    作者:金娟;康文清;李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30例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手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并与采取传统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红;雷华双;邓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高龄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高龄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年龄≥75岁行单侧髋部手术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单纯喉罩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程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管、苏醒、下床活动及出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T0时点比较,对照组T1、T2时点MAP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1、T2时点对照组MAP、HR均高于观察组(P<0.05);T1、T2时点两组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8、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高龄髋部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循环系统稳定,不良反应小,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勇辉;彭辉;张国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乳腺癌康复者重返工作岗位初期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康复者重返工作岗位初期内心体验,为医务人员及社会支持者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期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已完成规范化治疗且顺利康复后在2017年2~4月重返工作岗位的乳腺癌康复者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主题.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重获新生,心怀感激;谨慎小心,担心复发;精力有限,自卑沮丧;自我价值的回归;感悟生命,规划未来.结论 对重返工作岗位初期阶段的乳腺癌康复者,医护人员及社会各支持系统应该提供多途径、多方式的关怀、帮助、支持,使其能真正回归社会.

    作者:汪红英;刘茜茜;赵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住院顺序编号的单双号分为强光疗组与传统光疗组各73例,分别采取高强度光[35~45μW/(cm2·nm)]与常规强度光[10~12μW/(cm2·nm)]进行光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强光疗组累计光疗与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光疗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强光疗组12、24 h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光疗组(P<0.05);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光疗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且氧化应激损伤与不良反应并未增加,疗效优于传统光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