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媛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肿、水肿体积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程度,减少血肿及水肿体积.
作者:韩永强;付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者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肠粘膜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慢性肠道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体重下降,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D一旦发生,便不可治愈,伴随一生,且其逐渐增高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难治性,使得IBD的药物治疗不断得以研发及更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昔)自1998年投入美国市场用于难治性CD的治疗后[1],便在IBD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已有6种生物制剂被投入到IBD的临床治疗:4种抗TNF制剂(英夫利昔、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及2种抗整合素制剂(维多珠单抗、那他珠单抗),此外,各种针对炎性通路的生物制剂仍在大力研发中.本文就IBD生物制剂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做一简述.
作者:詹会;刘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剖宫产女性30例(A组)、自然分娩女性30例(B组)及未孕女性30例(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进行会阴超声检查.通过经会阴超声检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评估.结果 ①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静息状态检查时,对照组膀胱大于A、B两组(P<0.05);②尿道旋转度:B组尿道旋转度大于A组及对照组(P<0.05);③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对照组大于A、B组(P<0.05);③B组女性的尿道漏斗及直肠膨出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对照组(P<0.05);⑤Valsalva肛提肌大面积:A、B两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会阴超声可较好地显示女性盆底器官结构,并对损伤情况做出反应,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范丽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1].随着人口老龄化,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其中超过1/4的患者死亡,成为当今世界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是在脓毒症的基础上,发生循环衰竭及细胞代谢方面的异常,大幅度升高了脓毒症的病死率[1].脓毒性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过度兴奋[2],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出现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损伤、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不利影响.而β受体阻滞剂通能够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结合,减少其过度激活对器官的多重副作用.近期研究发现,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传统治疗相比,不但不增加不良事件,反而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代谢紊乱、调节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旭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1998~2014年文献变化情况,为IBD研究提供核心期刊、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方法 采用Excel表对万方医学网1998~2014年IBD文献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和机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布拉德福定律计算IBD文献核心期刊.结果 1998年1月~2014年12月共检索IBD 文献3614篇,其中诊断相关文献875篇(24.2%),治疗相关文献2041篇(56.4%).IBD文献逐年增加.IBD文献核心期刊有20种,其中《中华消化杂志》、《胃肠病学》、《国际消化病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IBD文献数超过100篇.研究机构文献数量前十位为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南京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结论 IBD研究倍受关注;核心期刊是获取IBD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选择科研课题的重要助手;IBD研究机构和专家是编辑组织IBD稿件的重要对象.
作者:陈捷;檀旦;李瑾;朱利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在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推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和ACR两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Scr、BUN、eGFR三项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安全可靠.
作者:周瑞琴;李小巧;杨艳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长迅速,目前,全球约 4.15亿人确诊糖尿病,还有大约1.93亿人患糖尿病而未得到诊断,据201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已成为全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1~2],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目前的治疗主要以饮食运动疗法及西药降糖为主,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Ⅳ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3~5].西药降糖效果显著,但并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外周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近年来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显示,中药降糖力度虽不及西药,但对自身免疫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机体代谢紊乱改善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植物中药降糖,有人参、黄芪、黄连、葛根等.动物中药降糖,有水蛭、蚕、蚂蚁、蟾衣粉等.现将常见的一些中药降糖及其机制研究做一介绍.
作者:赵晟珣;陈辉;刘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增强CT与彩色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1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超声组(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和CT组(采用增强CT进行诊断),诊断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超声组胆总管结石、实质不均匀、胰管扩张等检出率均高于CT组,而CT组胰外脓肿、局限性扩大、脂肪层模糊不清等检出率均高于超声组(均P<0.05).结论 采用彩色超声与增强CT诊断急性胰腺炎各有利弊,联合使用两种诊断工具,可互相弥补不足.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青光眼患者,均接受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96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A组使用典必殊眼药水治疗,B组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和典必殊联合治疗;C组术前1天使用普拉洛芬眼药水,术后采用联合用药方法;D组术前3天使用普拉洛芬眼药水,术后联合用药治疗.比较4组患者在术后第1、3、7、15和30天的疗效.结果 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D组综合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术后第7天A组评分高于其他组,术后第15天和第30天,4组综合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对于治疗青光眼可以减轻炎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智勇;李秀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8例高钾血症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与实验室诊断的符合率达到89%,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高耸的T波段,且其振幅高低程度与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并不呈平行关系;随着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增高,T波改变的导联数也逐渐增多.结论 心电图具备操作简单、无创且便捷等优势,在判断高血钾方面比血清钾检测更具临床价值,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诊断并接受治疗.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等作用,是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隶属于NSAID范畴,因其抗血小板作用明显,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极为重要.长期口服NSAID可致多种副反应,其中,消化道副反应为突出.本文结合近年来多个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诊疗指南或共识,对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的处理及预防进行阐述.
作者:贾业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窥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结果、定期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1d、3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症状效果评定总有效率98.08%.手术时间50~130(71.23±3.05)min;患者出血量5~25(16.18±0.85)ml.结论 内窥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少.
作者:余卫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调查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实习生43.75%,护士33.59%;危险因素以针刺伤为主,占64.07%;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2.19%.结论 实习生和护士是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是高危因素.医务人员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做好标准预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金学兰;李源;谈宜斌;张克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1,2].UC的病因至今未明,研究普遍认为免疫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可以激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从而导致肠道炎症的产生.Th1和Th2细胞均参与、诱导了肠道慢性炎症,但主要以Th2型免疫为主.而在免疫反应中,炎症分子则占据重要组成部分[3,4].
作者:林雪;李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在手术室中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实施手术室时间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并与常规手术流程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时间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后,手术开始时间的准确率,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手术患者的周转率均有所提高;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明显下降;差错事故明显较少,无一例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结论 通过对手术室进行时间管理,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孙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团队为核心(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PBL-TBL)在外科住院医师小血管吻合技术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对2014~2016年16名外科住院医师采用PBL-TBL教学模式进行小血管吻合技术培训,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员小血管吻合技术操作(组损伤程度;血管吻合操作;缝合后的血管表现和血管通畅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经过PBL-TBL模式的小血管吻合技术培训,学员对小血管吻合技术操作兴趣明显增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显著提高;操作评分总分和分项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应用PBL-TBL教学模式进行小血管吻合技术培训,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作者:胡祥;喻爱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护理配合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输液速度由快至慢;对照组以较大量补液来维持血压,进行容量复苏.对两组患者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护理配合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平均输液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鲍勇;戴坤鹏;胡坤;于广艳;王枫;董兰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消化道疾病.成人IBD患者常伴有消瘦及特定营养缺乏.儿童IBD患者,尤其是CD患儿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此外,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降低,脓毒血症发生风险及病死率增加.该类疾病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治愈性措施.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结合药物及营养治疗可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营养在IBD患者的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其与IBD的关系较复杂,主要包括:为营养不良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活动性疾病的诱导及维持缓解;参与IBD的发病过程[1].营养支持治疗对于IBD患者非常重要,包括预防及治疗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儿童患者则可以促进佳的生长发育.肠内营养被认为是儿童及部分成人活动性CD患者的治疗首选.本文旨在强调肠内外营养与IBD的关系,阐述肠内外营养在诱导及维持疾病缓解中的作用.
作者:赵美华;李林静;马娜;冯百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FGIDs,目前均采用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但临床实践中,部分IBS患者同时表现出符合FD诊断的上消化道症状,临床通行的做法是将这类患者诊断为症状重叠.但目前有观点认为多数症状重叠患者可能是IBS症状的全胃肠道表现,应诊断为IBS,本文拟对此进行解读.
作者:李加欢;刘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方法 以2013年6月~2015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6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80例入院进行健康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化疗疗程结束后空腹清晨抽取静脉血,对照组入院次日取血,提取血清并对TG、TC水平进行检测.以对照组结果为标准,观察肺癌患者TG、TC水平化疗前后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不同病理分型肺癌患者TG、TC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后TC水平上升(P<0.05),TG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鳞癌患者TC水平较其他分型患者低(P<0.05),甘油三酯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TC水平较正常者低,化疗后TC水平明显上升.患者血清TC水平检测可作为疾病发展、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