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TP泪道探通术加透明质酸钠置留治疗泪道阻塞

李玉茹;张萍;赵勇

关键词:泪道探通术, 透明质酸钠, 治疗, 泪道激光, 泪总管阻塞, 泪道冲洗, 泪囊鼻腔吻合, 慢性泪囊炎, 泪小管阻塞, 材料和方法, 鼻泪管阻塞, 效果报告, 输出功率, 脉冲频率, 泪道阻塞, 激光工程, 导光纤维, 手术后, 泪小点, 冲洗针
摘要:我院自2000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倍频YAG激光(即KTP-ND:YAG激光,简称KTP激光)治疗各种泪道阻塞18例19眼,治疗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对象:18例19眼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9至65岁,病程半年至8年,19眼中泪小点阻塞2眼,泪小管阻塞6眼,泪总管阻塞2眼、鼻泪管阻塞3眼,慢性泪囊炎4眼,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后不通2眼.(2)设备:①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带导光纤维KTP泪道激光,波长为532nm,脉冲频率为3000 5000pps,输出功率8-15W可调,用0.3 0.6mm光纤输出.②9号空芯泪道激光套针(带针芯).③钝头泪道冲洗针(其前端封闭针头,两侧有小孔),常规泪道冲洗物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VEP 早期诊断视神经挫伤

    近年来,由于眼头部外伤造成眼部视功能障碍的病人较多.它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本文对眼头部外伤的患者在受伤早期行眼VEP检查,估断视神经损伤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的予后有极大的帮助,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对82例头部及眼部挫伤的患者进行VEP检查,其中男性53例,女性29例,年龄小10岁,大65岁,其中眼部直接挫伤35例,头部外伤16例,头眼复合性外伤31例,分别于伤后一周内行VEP检查.结果在82例患者中,VEP波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0人占24.4%;潜伏期延长,波幅正常约8人,占9.8%;无明确波形5人,占6.1%;潜伏期,波幅正常约49人,占56.7%.即82例中异常VEP约占43.3%,治疗后恢复正常12人.

    作者:韩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及滤过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常见滤过泡并发症及低眼压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我们对随访了1~3年的75例(64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滤过泡并发症中,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9.3%,巨大薄壁滤过泡发生率为8%,包裹囊样滤讨泡发生率为12%,无滤过泡形成发生率为6.7%;低眼压并发症中,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为8%,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为0.7%.说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术中或术后常规使用MMC或5-Fu,滤过泡及低眼压并发症已成为常见并发症,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已成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滤过泡并发症,大部分滤过泡仍可恢复功能,眼压也可回升至正常.

    作者:成洪波;黄丽娜;赖铭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后天性外旋转斜视的临床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后天性外旋转斜视病例.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为:①有明确的外伤病史;②患者有极明显的下半视野复视;③双马德氏三棱镜检查阳性;④双马德氏杆检查为外旋转斜视.本组病例中有4例经保守治疗后仍有眼位偏斜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Harada-Ito术式或改良的Harada-Iro术式,4例手术病人术后均外旋斜消失,有立体视觉存在.结论:当外伤或其他病史所致患者有明显的下半视野复视时,要注意外旋斜视的诊断,外旋斜视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手术治疗.

    作者:邓大明;麦光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抗近紫外辐射无晶体镜的研究

    白内障是人类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据统计,全世界有三千万至四千五百万人因老年性白内障而致视力明显障碍.美国有31000人因老年性白内障或其并发症失明[1].中国有100多万人患白内障,其中60%因此而失明.据临床报告,40~49岁白内障的发病率为23%;50~60岁的发病率为50%;60~70岁的发病率为78%;80岁以上的发病率几乎为100%.随着白内障手术的不断改进,如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晶体皮质和囊膜残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采用人工晶体、无晶体接触镜或眼镜等进行屈光矫正亦均能建立良好的光学效果.但术后视网膜及黄斑病变,重新导致复明患者出现视功能障碍的症状近年来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重要医学课题进行研究.

    作者:徐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7例17眼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手术技术的要点及技巧进行了研究.结果:术后14例前房反应与正常超声乳化相同;30天视力大于或等于0.8者10例,大于或等于0.5者13例;矫正视力1.0者11例,大于或等于0.5者15例;人工晶体位于中央者13例;人工晶体偏心4例;术后继发青光眼3例.结论:对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行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为此类病人的佳手术方法.

    作者:刘华;张先平;杨学风;荆毓陶;李宏;刘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醋酸去炎松-A点眼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观察

    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公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病因多不明确,治疗上仍以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为主,在糖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有两个副作用即: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引起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选择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激素剂型及给药途径在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本人选用醋酸去炎舒松A点眼治疗虹膜睫状体炎42例46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眼科诊断的内因性虹膜睫状体炎,共42例46眼,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大的47岁,小的20岁.就诊时好视力0.5,差视力0.06,均不能矫正.病程短3天,长20年.初次发病29例29眼,复发病例15例1 7眼.所有病例半年内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全身及局部),并排除青光眼家族史.

    作者:蒋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正常人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Imaging,CDI对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与眼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应用CDI技术测量30例(60眼)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的各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CRA、PCA与OA血流参数及OA段间血流参数关系.结果:CRA、PCA与OA各相应血流参数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OA各部位相应血流参数间亦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01),并可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论:应用CDI技术分析球后各动脉血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对临床眼血流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姜利斌;文峰;王守境;叶桂荣;程昌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Orbscan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LASIK术前角膜厚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LASI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术前患者的ORBSCAN(ORB)与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测量值的相关性,并给出术前A超预测值的回归公式.方法:分别应用ORB与A超测量74眼LASIK术前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对两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方程对LASIK术前A超测量值进行预测.结果:两组测量值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两者呈密切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8,T-19.6,P<0.001),本组资料呈正态分布.结论:LASIK术前患者ORB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呈线性相关,A超预计值(μm)=1 6.5+0.93*ORB测量值(μm),ORB预计值(μm)=75.34+0.908*A超测量值(μm).

    作者:袁满红;胡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眼内上皮植入性囊肿治疗体会

    上皮植入性囊肿多继发于眼球外伤及内眼手术,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往往造成较严重的视力损害.本组3例患者病情均较复杂,治疗结果不尽相同,现报告如下.例1李××男11岁94年10月因左眼视力下降一个月就诊.患者四个月前左眼被剪刀扎伤,当时行角膜缘伤口缝合术,术后视力曾恢复至0.8.检查左眼视力数指/1m,左眼颞上方近角膜缘条形白斑,前房内白斑向下可见一囊性肿物,约4× 3×2mm,遮蔽大部瞳孔.囊壁棕色半透明,裂隙灯下透见水样囊液.眼压3.86kPa.拟诊前房浆液性上皮植入性囊肿,继发青光眼.药物降眼压后局麻下于临近白班处角膜缘外1mm板层切开巩膜8mm,向前分离至白斑,沿角膜缘切开后层,轻夹囊肿向外,至切口处囊壁破裂,将全部囊壁及附着处少许内层角膜一并切除,冲洗前房,间断缝合切口.术后抗炎降眼压三天,一周出院视力0.4,一个月后恢复至0.6,随访6年未见复发.

    作者:张一凡;孙轶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无光感球后视神经炎的视力恢复

    目的:观察无光感球后视神经炎的视力恢复及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9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持续无光感1~13天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加球后注射治疗.结果:全部病人脱离无光感,其中治疗1周内出现光感3眼,2周内3眼,3周内2眼,23天1眼.随访3个月~5年,视力达到0.1~0.2 2眼,0.3~0.6 4眼,0.8 1眼,1.5 2眼.结论:无光感球后视神经炎只要视盘没有褪色并不意味着永久性的视力丧失,只要早期坚持积极的治疗,恢复部分视力是可能的.

    作者:方克娅;方春庭;孔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KTP泪道探通术加透明质酸钠置留治疗泪道阻塞

    我院自2000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倍频YAG激光(即KTP-ND:YAG激光,简称KTP激光)治疗各种泪道阻塞18例19眼,治疗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对象:18例19眼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9至65岁,病程半年至8年,19眼中泪小点阻塞2眼,泪小管阻塞6眼,泪总管阻塞2眼、鼻泪管阻塞3眼,慢性泪囊炎4眼,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后不通2眼.(2)设备:①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带导光纤维KTP泪道激光,波长为532nm,脉冲频率为3000 5000pps,输出功率8-15W可调,用0.3 0.6mm光纤输出.②9号空芯泪道激光套针(带针芯).③钝头泪道冲洗针(其前端封闭针头,两侧有小孔),常规泪道冲洗物品.

    作者:李玉茹;张萍;赵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临床观察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是一种以水平直肌运动障碍,内转时眼球后退伴睑裂缩小,同时向内上或内下偏斜并伴有眼部或全身其它异常的先天发育异常的病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集了9例此病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就诊年龄5~32岁,女性6例,男性3例.其中4例有同时视,5例伴弱视.详见表1,表中分型采用Huber分类法,其中例7反向型是指患眼外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1],此型不在Huber分类之中.

    作者:高淑琴;于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并发玻璃体积血

    我们遇到4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表现为玻璃体积血,现报告如下.例1男54岁左眼视力下降5个月余,右眼视力5.0,左眼手动/10cm,左眼压1.94kPa,右眼2.12kPa.左眼玻璃体呈暗红光反射,眼底窥视不清.B超检查显示左眼球内上方周边有约9.6mm稍强回声团,大小约11mm×9.5mm,高5.6mm,自眼环突向球内,顶部突破Bruch氏膜,形态规则,边缘清晰.肿物周围呈强回声带,玻璃体内有大量弱回声光点及中等回声膜状物,提示左球内实性占位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CT扫描显示左球内鼻上方见-高密度结节状肿物(11×9×10.4mm)自球壁突向玻璃体腔,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呈高密度,玻璃体呈中等高密度.提示左眼球内肿瘤、玻璃体积血.

    作者:张运银;石义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斜视矫正术后分离性垂直偏斜消失2例

    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简称DVD)多伴有先天性内斜,也可与后天性内斜或外斜视同时存在.外斜视矫正术后,DVD现象完全消失实属罕见,郭少山[1]曾报道两例.我院于1 996~1998年收治两例外斜合并DVD患者.经水平斜视矫正术后追踪观察1年余,DVD现象完全消失.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静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后巩膜开窗术中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

    患者贺××女68岁住院号3604因左眼胀痛伴同侧头痛,视力障碍2年,左眼失明1年,以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左绝对期、右慢性期)、左眼大泡性角膜炎,于2000年6月13日收入病房治疗.入院时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8,左眼无光感,右眼眼压4.77kPa(35.76mmHg),左眼7.29kPa(54.66mmHg).左眼睫状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可见多个大泡,前房浅,前房周深1/4CT,虹膜表面有许多新生血管,瞳孔竖椭圆形(4mm),光反射消失.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进.右眼视乳头色正常,C/D约0.4,动脉反光增强,A:V=1:2.眼科 B超检查,双眼均未见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血压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未发现身体其他异常.

    作者:张叶青;谢梅芬;杨俭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眶内血管瘤伴多发静脉石

    患者陈××女44岁住院号:46995自1995年起发现左眼球缓慢向正前方突出,偶感眼胀.于1 999年10月24日摄CT片显示:左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脑膜瘤;T3、T4、Ts TG4均为正常值.于同年12月6日因病情加重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力1.2,左眼1.2.双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屈光间质透明,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眼底正常.眼球突出霞:右1 2mm,左1 7mm,眶距98mm.低头试验(-),眼前都未扪及肿块,未闻及血管杂音.彩色B超检查显示:左眼轴长23mm.球内结构层均清,视神经直径2mm,略向鼻侧偏位,于视神经颞侧见-1 3.6×11.6mm实质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光点粗,分布不均匀,内可见多个散在性回声光团体声影,大者直径4.6mm,不规则,CPF2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少,仅在周边部位见少量点状彩流,为静脉频谱,流速为8.0cm/s.

    作者:于永庆;许雪亮;谭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病的临床评价

    干眼症、点状角膜炎、丝状角膜炎、角膜上皮剥脱等角膜上皮损伤的病例,常表现眼干、异物感及眼不适等各种症状,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改善患者的痛苦是治疗上述病变的主要目标.作者将爱丽应用于上述各种病变的患者,以评价其治疗效果.一、病例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17~79岁.其中干眼症 16例、干燥综合征2例、戴隐形眼镜后点状角膜炎1例、PRK术后干眼症1例.二、治疗方法:0.1%爱丽每天滴眼6次,每次1滴,连续用药2周后进行药物疗效评价.用药前、用药后1周和2周共观察3次,每次均检查并记录自觉症状、角膜上皮萤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

    作者:晏晓明;李海丽;翟影;陈斯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伤性提上睑肌完全麻痹治愈2例

    例1赵××女34岁,左眼因车祸致上睑下垂8天,于1999年12月5日入院.检查:左眼睑无肿胀,内上眶缘处有一斜形瘢痕,长约1cm,上睑不能上提,提上睑肌肌力为零.角膜透明,瞳孔双侧等大正园,直径约3mm,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映光正位,眼球运动无异常,复视像检查无复视,诊断:左眼外伤性提上睑肌完全麻痹.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针灸主穴为睑透、睛明、鱼尾腰、见阳,配穴为阳白、合谷、太阳等.

    作者:吴丽华;穆劲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斑裂孔的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切割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的:对比激光治疗与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不同视力结果.方法:30例30眼黄斑裂孔患者行氩激光治疗,随诊3~108个月(平均25.9个月);43例43眼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手术治疗,随诊3~23个月(平均5.95个月).结果:激光治疗组术后视力≥0.1者8眼,占26.7%,术后好视力0.2,视力提高5眼,占16.7%;手术治疗组术后视力≥0.1者27眼,占62.8%,术后好视力1.0,视力提高26眼,占6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视力明显好于激光治疗黄斑裂孔.

    作者:齐慧君;黎晓新;姜燕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皮质盲

    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皮质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皮质盲系外侧膝状体以上两侧性损害,包括枕叶和视放射两侧的病变.皮质盲具有以下临床特征:①视觉完全丧失;②强光照射及外界恐吓性刺激均不能引起眼睛闭合反应;③两侧瞳孔大小相等,对光反应存在;④眼底无异常[1].目前对此症尚无理想疗法[2].作者自1996年至1999年对确诊的6例1 2眼皮质盲患者采用复方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1~68岁,均双眼同时发病,发病时间3~15天,平均6天.视力无光感6眼,光感3眼,眼前手动3眼.

    作者:李文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