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球后注射尿激酶联合碘离子透入治疗玻璃体积血

赵娟;庞利民;李铁兵;宫贤惠;李晓蕾

关键词:球后注射, 酶联, 离子透入, 住院治疗, 现报告如下, 玻璃体积血, 良好疗效, 尿激酶, 白求恩, 应用, 女性, 年龄, 男性, 门诊, 局部, 患者
摘要:笔者应用尿激酶球后注射联合眼局部碘离子透入治疗玻璃体积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994年7月~1999年7月在我院及白求恩医大二院接受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149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58例,年龄12岁~76岁,平均47.3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两种植入法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用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和不用巩膜包裹的带线HA义眼台在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内植入的疗效.方法:共眶内植入HA义眼台232例,其中用同种异体巩膜包裹HA义眼台48例,自体巩膜包裹义眼台8例,带线义眼台176例,随诊5月~4年.结果:共29例(占12.5%)发生与义眼台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是义眼台暴露(25例),其他为义眼台暴露后合并眶内感染(2例)、球结膜变薄(2例)、义眼台植入位置异常(2例).异体巩膜包裹义眼台暴露发生率为18.8%(9/48例),多数病例暴露范围在10mm以上,须手术处理.而带线义眼台暴露发生率为8.0%(14/176例),显著低于异体巩膜包裹义眼台(P<0.01),且暴露范围多在5mm内和6~10mm,多可自愈或手术处理容易.结论:HA义眼台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是义眼台暴露,用带线义眼台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中耀;杨华胜;艾思明;陈智聪;林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晚期青光眼的房水动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晚期青光眼高眼压对睫状体功能的损害作用及对角膜透明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扫描荧光光度计及Schiotz电子眼压计分别测定15只正常眼和15只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眼压、房水排出率和房水流畅系数,并观察角膜的透明性.结果:晚期青光眼眼房水排出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眼压水平及病程成正比.房水排出率降低至0.8μl/min,角膜出现水肿混浊,房水排出率下降愈甚,角膜透明性改变愈明显.结论:持续高眼压将损害睫状体功能导致房水生成减少,从而影响角膜的透明性.

    作者:陈钧;赵俊锋;付瑞;陈肇熙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眼眶肌炎4例

    眼眶肌炎是一组具有典型临床急、慢性发病特征的非特异性眼眶炎症,近年来引起人们在诊断上的重视.此病归类于眼眶炎性假瘤的一个临床亚型还是/或作为一种独立的眼外肌疾病,值得探讨.现报告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例眼眶肌炎

    作者:石安娜;蓝绪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睑板结核1例

    患者男58岁病例号00849457右上睑皮下有绿豆大小无痛性肿物10个月,于1999年5月31日来诊.曾在外院诊为麦粒肿,口服环丙沙星片及氯霉素滴眼液点眼,略好转后停药即复发.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及卡介苗接种史.

    作者:陈洁芳;付映辉;贾广学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玻璃体切除在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应用

    外伤性晶体脱位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传统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后并发症较多,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眼科手术仪器的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尤其是玻璃体切割器和晶体超声乳化仪的发展,对一些手术适应症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韩琪;颜华;周朝晖;许瀛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视野检查对脑内段视路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评价视野检查对脑内段的视路病变,尤其是枕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以视觉障碍为第一主诉的眼科门诊患者,选择临床资料较完整的脑内段视路病变患者9例.结果:视野检查结果全部符合CT诊断,甚至比CT更具确诊意义.结论:自动定量视野检查对发现脑内段的视路病变特别是枕叶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晓明;闫一鸣;贺忠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原发性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失效的处理

    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手术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术后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或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但术后一段时间又发生滤过泡失败,同时滤过泡本身发生病变又会带来许多并发症,本文就滤过泡的有关问题及处理作综述.

    作者:刘文宗;张新潍;徐学农;田杰;李国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的观察

    目的:了解不同位置、不同深度角膜损伤后,角膜神经恢复的特点和过程.方法:以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和显微板层角膜层间置换术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术后3周~8个月角膜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2个月创缘神经以再生成环或以芽生的方式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可见粗大神经从周边长入植片,术后6个月上皮下丛形成,术后8个月神经基本恢复.显微板层角膜层间置换术术后3周切缘两侧的受体神经开始再生,术后2个月再生神经长入植片,术后3个月切缘附近的自体神经基本恢复,上皮下丛形成,术后5个月有神经长入层间镜片,术后8个月角膜植片中央出现神经末梢.结论:角膜神经受伤后可以再生重建,上皮下丛、基质浅丛和角膜周丛是主要再生来源,神经再生程度和时间上的差异不但与角膜伤口的位置和深度有关,还与角膜是单纯切开还是植入供体植片及瘢痕组织厚度有关.不同个体间甚至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存在着较大差异,原因不明.

    作者:王智崇;徐锦堂;陈家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t-PA治疗人工晶体前膜

    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又往往严重影响病人术后视力,我院对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病人用t-PA前房内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志艳;崔海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维拉帕米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为了探讨维拉帕米在防治眼部增殖性疾病中的价值,本文研究了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CAMP的关系.结果发现:维拉帕米明显抑制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药物浓度和细胞数量呈负相关,其50%抑制率浓度(ID50)为28mg/l;维拉帕米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不通过改变CAMP来实现.提示:维拉帕米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防治眼部增殖性疾病的药物.

    作者:刘艳秋;端木智强;孙黎丽;裴成林;张柏新;洪晶;陈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培养角膜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障碍

    目的:临床观察培养的角膜干细胞羊膜移植片治疗角膜缘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后接种生长于羊膜上,临床选择角膜缘烧伤后(碱烧伤、酸烧伤、其他化学烧伤等)角膜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术后观察角膜上皮、组织浸润和新生血管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轻,视力有一定提高,角膜缘移植片紧密贴附,角膜上皮完整,轻度基质炎性浸润,浅层新生血管减少,深层新生血管充盈减轻,睑球粘连得到松解.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障碍能够使患者获得进一步进行角膜移植的条件.

    作者:潘志强;张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低龄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探讨

    共同性内斜视是儿童多见的斜视类型.因其发病早,对双眼视觉发育影响严重.其治疗目的是矫正眼位,恢复双眼视功能.多数需在基础麻醉下手术,故掌握手术时机及手术定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观察了62例低龄(≤7岁)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后双眼视觉及眼位恢复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以探讨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定量及术后管理.

    作者:韩惠芳;赵春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托百士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托百士是用于外眼感染治疗的抗生素制剂,每毫升滴眼液含0.3%妥布霉素3mg.妥布霉素是水溶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活性,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现将我科临床应用托百士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马波;王从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沈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及斜视调查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发病情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院于1999年3~7月对沈阳市城区43所幼儿园3~7岁72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及斜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虹;郭晓松;刘卫革;牛艳;付姝;李青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异体全结膜移植术

    患者女53岁住院号20082口腔和结膜溃疡反复发作4年,视力下降2年,视物不见6个月,1998年10月12日入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粘膜严重溃疡,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发病1年后,双眼结膜也出现红肿、溃疡,当时诊断为病毒性结膜炎、类天疱疮.

    作者:刘现忠;陈素英;刘艳梅;岳筱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LASIK治疗近视后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观察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近视眼术后切削中心的偏移对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185例(356眼)LASIK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进行观察分析,测量准分子激光切削中心相对于瞳孔中心的距离、方向,并用视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激光切削中心相对于瞳孔中心的距离平均偏心值为0.38±0.26mm;其中偏离瞳孔中心0.5mm以内为263眼(73.9%),0.5~1.0mm为85眼(23.9%),1.0~1.2mm者为8眼(2.2%),切削中心位于鼻侧者为320眼(89.9%).偏中心切削致术后佳矫正视力下降1~3行:偏心量≤0.5mm中、小光区切削9眼,偏心量>0.5mm为27眼.结论:严重的偏中心切削将导致术后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下降,准确的切削中心定位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扩大切削直径以及完整的角膜瓣对LASIK术后的效果应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杜新华;杨亚波;姚克;夏文琴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Theodore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

    Theodore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superior limbic keratoconjunctivitis of Theodore,SLK)是以上睑结膜、上方球结膜、上方角膜缘和邻近角膜反复发作的慢性角结膜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多为双侧发病.1/3患者伴发上方角膜上皮丝状物.

    作者:周清;陈剑;徐锦堂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AcrySof与PMMA人工晶体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人工晶体材料与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以及后囊混浊的关系.方法:178例(190眼)老年性白内障由同一位医生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其中90眼植入AcrySof人工晶体,100眼植入PMMA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和后囊混浊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AcrySof组占83.33%,PMMA组占56%;≥1.0者,分别为26.7%、6%.术后3个月视力≥0.5者,AcrySof组88.89%,PMMA组84%;≥1.0者,分别为82.22%、58%.术后前房炎症及后囊混浊的发生率,AcrySof组显著低于PMMA组.结论:AcrySof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前房炎症及后囊混浊发生率显著低于PMMA人工晶体.

    作者:叶剑;袁容娣;贺翔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抗生素眼膏在泪道探通中的应用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眼科较常见的难治疾病,可发生在:①泪小点;②泪小管同泪囊结合部;③泪囊和鼻泪管,特别是两者之间的结合部;④鼻泪管出口处.除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炎可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外,其他处阻塞由于管道细小,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抗生素眼膏在泪道探通后注入泪道的方法,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加祥;林海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24例临床分析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简称Leber病,1871年由Leber首先报告为一种独立性疾病.本病急性期常表现为视盘炎,晚期则以视神经萎缩为眼底征象,故又称Leber视神经萎缩.Leber病在缺乏家族史,又无分子遗传学检测条件时,常使不熟悉本病的医师因惑于诊断或为确定病因滥用多种检查.本文总结了近4年中收治的Leber病24例,着重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的归纳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减少误诊.

    作者:韦企平;张丽霞;杨薇;路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