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吴云华;帕瓦;巴土马热;孙成文;巴图孟克
目的 观察调Q开关1064 nmNd:YAG激光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Medlite C6激光治疗仪(美国悍马公司生产,波长1 064 nm,光斑大小3 mm,能量3.0~5.0 J/cm2)治疗36例睑黄瘤患者,间隔3个月做1次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36例患者经过多次治疗后,痊愈率为88.9%,有效率为100%,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采用MedliteC6 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睑黄瘤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作者:陈艳芳;芦玉慧;屈晓莺;陈亮;王菜花;方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小儿非典型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典型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茶碱类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60例非典型哮喘患儿全部治愈.其中52例患儿治疗2d后症状明显改善,3~5d后咳嗽、发热、气促、胸闷症状消失;5例7~10d后症状消失;3例症状未改善者,继续给予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半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过程中,55例患儿无复发,5例在定期随访中有典型哮喘发作,经上述治疗并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小儿非典型哮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用糖皮质激素、茶碱类及β2受体激动剂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李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2007年5月-2011年8月采用PPH治疗836例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或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并发术后出血.结果 术后24h内发生出血7例,术后7d发生出血1例,术后20 d发生出血1例,术后2个月内间断少量出血2例;出血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7例,吻合口感染或钛钉脱落2例,吻合口肉芽肿形成2例.结论 术中止血不彻底是主要的原因,吻合口感染或吻合钉脱落、吻合口肉芽肿形成、手术操作不规范、吻合器质量差也是术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在肛镜缝扎器的显露下,用可吸收线缝扎止血,疗效确切.
作者:孙红;吴云华;帕瓦;巴土马热;孙成文;巴图孟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反复腹胀、腹泻20余天入我院.以黄色水样便为主,偶伴黑色、红色水样便,同时恶心、呕吐,呕出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头晕、头痛等不适.人院体格检查:心肺体查正常,腹部稍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脾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门诊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隐血弱阳性;血淀粉酶104.8 U/L,尿淀粉酶2049.5 U/L;CEA 58.7 ng/ml;AFP 4.13 ng/ml;腹部立位平片示小肠积气,肝大;腹部B超示肝内多个低回声结节,不排除占位性病变;上腹部CT平扫加三维示胰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多次肝功能复查转氨酶、胆红素呈进行性上升;少尿,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肌酐升高;血、尿淀粉酶进行性上升.
作者:胡长梅;刘德良;霍继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共生菌与肠上皮屏障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的肠粘膜免疫失衡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对揭示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无疑有所裨益.正常的肠道粘膜既可吸收生理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及分子,又同时对肠腔有害大分子及微生物进行屏蔽,而肠道发挥其生理功能及维持其微环境平衡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肠粘膜屏障.肠粘膜屏障由肠上皮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等组成,这四个功能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有序的屏障网络.
作者:葛柳青;夏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小儿急性喉炎是引起小儿急性喉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喉粘膜急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传统治疗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全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了减少全身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观察局部用药的临床疗效,2007年8月~2010年5月我院应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10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喉炎39例,年龄6个月~9岁,病程1h~2d,均有声嘶、犬吠样咳嗽、发热,以及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喉炎的诊断标准,1期无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史,并排除先心病、先天性喉部疾病、气管异物等疾病,以及3度及4度喉梗阻.
作者:李晓玲;邹典定;翟敏;张玮;吴维平;李先青;兰安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两种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配合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内镜甲状腺手术2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136例,改良Miccoli手术110例.结果 246例手术均在内镜下顺利完成.改良Miccoli手术术后切口疼痛率明显低于完全内镜组,病人住院天数短,是真正意义的微创手术.而完全内镜术式大的优点是颈部无疤痕,是一种美容手术.结论 术前充分的器械及物品准备、术中手术护士熟练地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世艳;黄娟;田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等改变,玻璃体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眼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77例(77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骨肉瘤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成分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人骨肉瘤细胞U2 - OS、MG - 63、SAOS -2及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hTERT mRNA表达;用逆转录PCR、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入骨肉瘤细胞U2 - OS、MG - 63、SAOS -2及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hTERT mRNA表达.结果 全基因组芯片法显示MG - 63、SAOS -2、U2 - OS、hFOB1.19细胞系中hTERT 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0.9、-0.1、-0.8、11.4,各细胞系均处于相对低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显示MG - 63、Hela细胞系中hTERT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0.08和2.13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T mRNA在骨肉瘤各细胞系中表达率较低,端粒延伸替代机制可能在骨肉瘤端粒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魏任雄;张翼;朱晓彬;蔡林;胡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使药物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通过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关,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1].我科采取加用思密达灌肠可使药物保留灌肠时间短的病人得以延长,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1日~ 2010年6月30日在我科住院确诊为UC(按2007年济南标准)且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时,保留时间不足2h的1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例,女9例,发病年龄17 ~4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内镜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
作者:解圣琴;黄梅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的预测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 27例结核性呼吸衰竭患者达到临床撤机条件后,监测其浅快呼吸指数.结果 撤机成功组( 23例)和撤机失败组(4例)患者在撤机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RSB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失败组的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和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动态观察RSBI对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简单、可靠、重复性好且与呼吸做功相关性好,预测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胡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Tetraspanins跨膜蛋白所属的Tetraspanins家族,又称作跨膜四超蛋白家族TM4SF(TM4SF跨膜四超蛋白家族),其通过富含tetraspanins蛋白和其他相关蛋白的形成微模体结构TEMs( tetraspanin - enriched microdomain),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并且通过与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相互作用,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的进展.其在不同的肿瘤尤其是进展期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异,这为肿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提供新指标,同时也为临床基因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马珲敏;周瑞;夏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普遍认为,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NK细胞和CTL细胞数量减少,同时能激活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FN -γ、TNF -α等表达下降,与此同时,肿瘤微环境中IL -4和TGF -β等细胞因子表达上升,TGF -β可以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协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以及通过刺激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及细胞外基质合成而对肿瘤的生长起促进作用.IL -4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IL -4可使幼稚Th2细胞前体转化为Th2细胞,下调保护性IFN -γ反应,抑制IFN -γ,TNF -α产生,从而抑制由IFN -γ,TNF -α介导的抗肿瘤效应.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抗肿瘤的途径,打破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激活特异杀伤肿瘤细胞反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陈志芬;邓长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小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等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点,长久以来小肠病变的诊断一直是消化界的一道难题.随着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双气囊小肠镜( Double - balloon enteroscopy,DBE)检查技术的相继问世,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以内窥镜的方式来观察整个小肠.近十年来双气囊小肠镜被广泛用于小肠病变的诊断、内镜下治疗,以及用于操作困难的大肠镜检查和胃肠道病变外科手术后的胃肠镜检查或治疗,业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准确性高的方法[1].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作者:丁一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时使用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37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硝苯地平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含服硝苯地平10 mg,每8h1次;对照组在出现规律官缩后停止使用,硝苯地平组继续每8h服用硝苯地平10 mg,直到第二产程末;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h内出血量.结果 产后2h内出血量,硝苯地平组为(362.5±135.3)ml,对照组为(258.5±113.7)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硝苯地平组为43.75%,对照组为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时应用硝苯地平会增加产后出血量,易引起产后出血.
作者:舒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病变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32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21例,肝局灶性结节病变10例,腰椎软骨结节7例.分析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螺旋CT能较准确地对结节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螺旋CT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可对结节性病变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作者:黄耀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的CT征象.结果 59例(44.70%)初诊时明确CT阳性征象,73例(55.30%)为回顾分析时在首次CT扫描上发现阳性征象;CT阳性征象包括32例(24.24%)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4例(40.91%)组织肿胀征,41例(31.06%)脑实质低密度征,48例(36.36%)岛带征.结论 CT是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占军;李坤炜;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患者按屈光矫正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充分散瞳验光,其中观察组(A组)68例108只眼配戴RGP(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B组)52例98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按遮盖、增视等综合训练方案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为38.2%,配戴RGP无急性结角膜炎发生,安全有效.B组治愈率为11.5%,无并发症发生.比较两组治愈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配戴RGP等综合治疗较配戴框架眼镜对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治疗安全高效,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邱晓华;徐永城;曾秋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小肠是胃肠道中难检查的部分,小肠疾病虽可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小肠镜、放射性核素扫描及动脉血管造影等方法检查,但具有诊断阳性率低、定位不准确、患者痛苦大或有并发症等诸多缺点.胶囊内镜填补了小肠缺乏可视性检查的空白,是消化内镜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胶囊内镜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内镜机械插入法的思维,它能观察以往内镜不易达到的小肠部位,操作简单,无需镇静,对胃肠动力影响小.胶囊内镜已成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
作者:徐少勇;杜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胰肠吻合口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在10%左右.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学者们对胰肠吻合术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我科2005年11月~2010年5月对10例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式进行治疗,无1例发生胰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手术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5~67岁.临床症状:腹痛3例、黄疸5例、消瘦2例、贫血1例;临床诊断:胰头癌3例、壶腹部癌4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腹部外伤致胰头毁损1例,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
作者:宋劲松;陈杰;张新民;郭辉;黎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