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锐和;李建强;李永浩;招雄民
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之后,根据症状而作出的诊断.其患病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常见的FGIDs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C)、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和功能性嗳气(belching disorders,BD)等.不同的FGIDs常合并存在.自幽门螺旋杆菌(Hp)发现以来,Hp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便受到关注,其中以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多.
作者:张连峰;刘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Benazepril)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过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和贝那普利组10只.糖尿病组和贝那普利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贝那普利组大鼠用贝那普利(5mg/kg)治疗10周.用免疫组化法测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TIMP-1、MMP-1mRNA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心脏指数、心室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间质纤维化,胶原Ⅰ、胶原Ⅲ含量增加,TGF-β1、TIMP-1蛋白及TIMP-1mRNA的表达增高,MMP-1蛋白及MMP-1mRNA的表达减少.贝那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 贝那普利可能通过对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间质纤维化.
作者:张晗;熊世熙;雷红;廖梅梅;肖然;宋陈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处理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 腹腔镜辅助下对56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进行嵌顿肠管还纳,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破溃,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 56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6例行肠修补术,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结论 经腹腔镜处理小儿嵌顿疝损伤小、安全系数更大.
作者:李永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功能性食管疾病(functional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FDE)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一部分,以典型的食管症状为表现,而不能用结构障碍、病理组织学异常、动力紊乱或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来解释.
作者:吴开春;王新;卢瑗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胆囊功能障碍即胆囊动力障碍,系胆囊收缩失调[1],导致胆源性疼痛,且呈间歇性出现,检查示胆囊排空异常,未见胆道结石[2].临床上常发生于20~50岁的女性.
作者:刘诗;田爱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来我科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共500例,其中先天性牙列缺失59例.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先天性牙列缺失(不包括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占同期接受正畸治疗患者(500例)的11.80%.59例均无拔牙史,经详细检查发现恒牙数目不足,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恒牙胚缺失.其中单个牙缺失41例,两个牙缺失17例,多个牙缺失1例.其缺牙部位见表1.
作者:潘向东;张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处女膜伞是尿道综合征的一种,易被误诊或漏诊.1996年6月~2003年1月,我科用电灼治疗1098例处女膜伞,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军;王齐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250000名患者死于肝细胞癌.虽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HCC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己届中晚期而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HCC常用的肿瘤标志物.随着对HCC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HCC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受到人们重视.
作者:金思思;吴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因夫利西(infliximab)系一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自1995年临床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已有数十万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及硬化性强直性脊柱炎等)应用本品,取得了明显的诱导与维持缓解的疗效[1].近,我们应用因夫利西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2例,短期内取得了诱导缓解,兹报道如下.
作者:郑家驹;王毓明;邢晔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功能性肛管直肠疾病(functional anus and rectum disorders,FARD)罗马Ⅲ定义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不能以结构和生化异常来解释的各种肛门直肠症状的总称[1].FARD分为3大类:①功能性大便失禁(functional fecal incontinence,FFI);②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P):③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isorders ofdefacation,FDD).目前FARD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肛门直肠肌肉的功能异常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由于了解不深入,我国对FARD的诊断尚不够准确,因而加强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正确诊治.
作者:霍继荣;周艳艳;任剑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阑尾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常规阑尾切除术以右下腹麦氏点斜切口,分离切断结扎系膜,结扎阑尾根部,切除阑尾,荷包包埋,此为经典阑尾切除术[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对阑尾切除术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136例实施阑尾切除手术在手术方法上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相超;刘斌;吴韬;李玉太;赵建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 2000年9月~2008年4月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25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24例)对糖尿病病人手术前后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糖尿病病人术后血糖的影响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作者:黎锐和;李建强;李永浩;招雄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佑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急性感染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制作幼猪急性感染创面模型,设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为VSD组,常规换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VSD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VSD组创面红润,肉芽组织新鲜,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促进急性感染创面血管化,缩短急性感染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胡祥;余国荣;刘兴邦;陶圣祥;曾中华;刘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柚皮素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Caspase酶的活性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 50μmol/L,200μmol/L的柚皮索分别作用K562细胞后,CaSpaSe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和Csapase-9酶活性的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柚皮素作用下,K562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增强(P<0.05),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柚皮素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增值抑制和上调Caspase-9和Csapase-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刘明辉;左学兰;胡宁;周颖;冯颖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病情危重、变化快、预后差,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30%[1].而老年ACST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老年人多存在其他疾病,使得治疗变得更复杂.1998~2006年,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ACST43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江群刚;程真平;蔡鹤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肾阳虚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SD雄性大鼠制作肾阳虚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黄芪多糖治疗组.于实验第8周时统一处死各组老鼠,测定大鼠肾脏重量/体重、血糖、血脂;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果 APS可明显降低肾脏重量/体重、血糖、血脂,并能使大鼠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减少.结论 APS可能通过改善大鼠血糖、血脂降低TGF-β1 mRNA的表达,进而阻滞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APS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肾阳虚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吴朝妍;张莹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7年1月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痛,腹胀、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的阳性率为100.0%,全消化道造影对空回肠诊断阳性率66.7%,B超+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阳性率63.2%,术前未能确诊20.8%;恶性肿瘤的根治率33.3%.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螺旋CT、双气囊小肠镜、球囊内镜对提高诊断率甚至早期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旗;孟翔凌;国维克;唐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HepG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MIT法检测5 mmol/L丁酸钠在不同时间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丁酸钠作用于HepG2细胞后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的改变;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丁酸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丁酸钠处理HepG2细胞48 h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S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端粒酶活性为1.16±0.12,对照组端粒酶活性为3.58±0.33,实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丁酸钠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作者:曹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VSD合并中重病AI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或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AVP21例,其中1例失败行AVR;另3例行AVR.术后随访5例有轻度AI.结论 对VSD合并AI,无论其关闭不全程度,应首选主动脉瓣成形术,瓣叶质量差或者成形失败后则应行瓣膜置换术.
作者:谢模彦;黄江平;孙成耘;崔丰和;王向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