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王伟;郑水平

关键词:奥曲肽,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奥曲肽治疗组(观察组,30例)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83.4%、46.6%,治疗后再出血率分别为0%、10%.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快,能减少再出血,毒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3年4月~2005年10月应用国产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并与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对比,观察其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威;石彩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肛肠外科诊治水平

    20世纪是肛肠外科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其早期经典学说或具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解释.即使对一些很常见疾患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长期盛行的痔静脉曲张学说,已被否定;常见的慢性便秘症状,用肛肠动力学解释,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公认.尤其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因其可明显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正在国内迅速推广.肛肠外科已经成为独立学科而发展,并且在诊断、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作者:杨新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挫裂伤时三脑室及基底池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时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影像学征象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首次CT/MRI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将132例脑挫裂伤分为4组:Ⅰ组(35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Ⅱ组(32例):第三脑室呈条形或基底池轻度受压;Ⅲ组(33例):第三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Ⅳ组(32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结果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GCS评分、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其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的改变与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高红章;周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病人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74年Bleijenberg首次将生物反馈治疗用于临床.1980~2006年54篇国外文献报道的生物反馈治疗1979例,有效率达68.4%.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包括肛肠测压反馈技术和肛肠肌电图反馈技术等.Pallson等2004年复习了1975~2003年74篇文献,报道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有效率为62.4%;治疗大便失禁的有效率为67.2%.

    作者:刘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针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附147例报告)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采用电针和按摩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8例,痊愈率90.7%;对照组痊愈45例,痊愈率73.8%;两组疗程比较,治疗组第1疗程痊愈48例,占61.5%,第2疗程痊愈30例,占38.5%;对照组第1疗程痊愈18例,占40%,第2疗程痊愈27例,占60%;两组总痊愈率和第1疗程痊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作者:管蔚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18例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观察其症状、血气指标的变化,留管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8例插管均一次获得成功,呼吸衰竭症状均明显改善,留管时间1~8(平均3)d,并发症少.结论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具有快速、准确、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新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天花粉治疗异位妊娠(附75例报告)

    目的观察天花粉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75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天花粉蛋白治疗,36例)和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39例).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成功率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9.5%)(P<0.05);观察组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7.58±4.23)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4±5.18)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花粉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米非司酮.

    作者:王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TEN-PKB途径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PTEN、PKB在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1例增殖期内膜中PTEN及PKBmRNA的表达.结果PTENmRNA在正常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间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8.5%及36.4%,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KB mRNA在正常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3%、46.2%及61.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PTEN mRNA和PKB mRNA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TEN可能通过PI3K-PKB途径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作者:张静;陈丽春;朴锦丹;于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蒜素治疗喉真菌病10例疗效观察

    喉真菌病少见,属深部真菌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临床上我们采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喉真菌病,并辅以口服抗真菌药物,加强用药观察及护理,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敏;罗彩群;孙开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欣安林、力欣奇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附86例报告)

    目的探讨欣安林、力欣奇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细菌性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连续静点欣安林7~10 d,观察组静点欣安林5 d后改为口服力欣奇,总疗程10 d.观察两组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欣安林、力欣奇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荣;邹典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17例,其中特发性慢传输型便秘14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2例,特发性巨结肠1例.评估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5(3~7)次,半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3(2~4)次,固体状大便;术后2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2(1~4)次.术后所有患者均不需用止泻药;1例混合型便秘患者仍间断使用泻药外其余患者均未用泻药.17例患者(100%)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例出现粘连性小肠梗阻,其余患者未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对部分慢传输型便秘及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江从庆;钱群;樊利芳;郑科炎;吴云华;胡金香;刘志苏;艾中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B超监测高危人工流产413例

    目的探讨B超监测高危人工流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B超监测下的高危人工流产手术413例进行分析.结果413例均1次成功,无吸宫不全、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监测下行高危人工流产手术,其操作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可明显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莉君;孟庆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骨髓纤维化26例临床分析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是骨髓造血细胞受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性纤维组织和骨质增生.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一,很易误诊.我们1990年6月~2004年9月收治骨髓纤维化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俊华;马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5例克罗恩病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观察2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的临床缓解率为21.4%,有效率为78.6%;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缓解率为60.0%,有效率为30.0%;手术治疗后临床缓解率为62.5%,有效率为37.5%.三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病程的CD,分别采取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手术的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缓解效果.

    作者:罗燕;夏冰;姜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LEEP刀治疗380例宫颈糜烂.根据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电极,切除范围超过病变边缘0.3 cm,并尽量保证标本完整性;根据病变深浅程度确定切割深度.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352例,有效28例.手术时间3.5~15(平均5.8)min.术中出血量5~85(32±8)ml.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近期并发症少.

    作者:刘涛;王细文;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IV阳性患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种

    目的探讨HIV阳性患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和比较14例HIV阳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观察组)与10例HIV阴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10例CD4<200个/μl者,6例表现斑片状渗出,2例出现网结节影,1例为均匀结节影,1例为非均匀结节影,有3例发生肺外结核;4例CD4>200个/μl者表现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的结节影.对照组全部表现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的结节影.结论HIV阳性合并血播型肺结核,当CD4<200个/μl时其影像学表现与一般免疫功能正常者不同,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渗出性病变,且肺外结核发生率高.

    作者:刘建国;胡姮;鲁植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两种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包皮环套术和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儿应用HK型包皮去除环行包皮环套术,同时对80例行包皮环切术.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环套脱落时间.结果与包皮环切组相比,包皮环套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P<0.05),环套脱落时间为(14±4)d.结论包皮环套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易护理,是一种对治疗小儿包茎和包皮过长较好的新方法.

    作者:陈海涛;杨星海;郑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常用临床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别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A组)、5%葡萄糖注射液(B组)和10%脂肪乳注射液(C组)中.采用显微镜法检测3组配伍溶液中乳粒粒径;观察静置6 h内配伍溶液有无分层、破乳及颜色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配伍溶液6h内的维生素A、E、K1含量的变化.结果3组配伍溶液静置6h内,未见外观变化,乳粒粒径及B组、C组的维生素含量基本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能满足临床用药要求.

    作者:曾韶辉;王佩贤;黄伟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横过异位睾丸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阴囊空虚5年,于1996年1月10日入院.体检:阴茎无异常,阴囊腔空虚,右腹股沟区可触及2.0cm×1.0 cm肿块,左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彩超:右腹股沟管中下段有1.8 cm×1.0cm低回声肿块,血供可.

    作者:刘绪堃;张少峰;罗茂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管黏膜和胆汁的Hp、IL活性及自由基、PLA2的检测与意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检测胆道幽门螺杆菌,并测量阳性和阴性组胆汁中的IL-2、IL-4、自由基以及PLA2含量.结果54例中检出15例(27.8%).阳性组IL-2表达为(3.44±1.29)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2.09)μg/ml;IL-4表达为(14.34±8.2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1)pg/ml;自由基表达为(20.98±3.711)n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5±3.73)nU/ml,PLA2活性表达为(872.37±70.02)μmol/(L· 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42±57.42)μmol/(L· 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由基与PLA2活性的增高同IL-2活性降低以及IL-4活性的增高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存在有Hp感染因素,并有可能通过IL及自由基、PLA2促进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

    作者:何鑫;孙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