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9例临床分析

郑清水;曹林升;罗义麒;薛学义;林曦;方哲明

关键词:肾细胞癌, 下腔静脉癌栓, 临床分析, inferior vena cava, 实质性肿瘤, 肌肉组织, 内扩散, 治疗, 脂肪, 诊断, 特性, 肾脏, 侵犯, 病人
摘要:肾细胞癌是常见的肾脏实质性肿瘤,除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外,还具有向静脉内扩散形成癌栓的特性.我院自1993年1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9例.现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逼尿肌收缩无力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疗效评价

    为探寻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方法,应用美国Laborie公司的Encore5.7尿动力检查仪对670例储尿、排尿功能异常的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筛选,对其中71例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使用新斯的明、加兰他敏及普瑞博思等药物,引流尿液,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家杰;李金华;张先觉;李娟;王建国;陈士祥;杨光华;丁树平;朱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螺旋CT增强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附32例报告)

    CT增强过程中常有伪影产生,认识伪影特征、形成原因及掌握限制和消除伪影的方法可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作者:黄雄;罗锐;谢长清;田丽霞;屈艳娟;廖美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9例临床分析

    肾细胞癌是常见的肾脏实质性肿瘤,除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外,还具有向静脉内扩散形成癌栓的特性.我院自1993年1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9例.现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郑清水;曹林升;罗义麒;薛学义;林曦;方哲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和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睾丸扭转复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睾丸扭转和复位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7 d观察扭转侧睾丸的变化,测定睾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睾丸扭转复位后其损伤进行性加重.复位后第3 d,与对照组相比,扭转组睾丸SOD、CAT活性显著下降(P<0.01),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复位后第7 d,扭转组睾丸重量减轻(P<0.05),SOD/(CAT+GSHPx)比值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睾丸扭转复位后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和活性氧生成增多是导致睾丸组织结构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子明;郑新民;李世文;杨志伟;胡礼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CA)n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CA)n重复序列不稳定性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2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基因组DNA,Inter-SSR 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PCR扩增产物约20多种,片段大小为104~1200 bp,带型的差异主要是增加或减少;染色增强或减弱,不稳定系数与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中平均有12.8%的(CA)n重复序列DNA片段与正常组织基因组有差异,肿瘤分级越高差异越大.

    作者:杨晓峰;申鹏飞;米振国;姚开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

    膈疝是腹腔内或腹膜后脏器通过膈肌裂孔或膈肌薄弱部位疝入胸腔形成,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目前误诊率较高.尤其慢性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病程较长,症状体征各异,X线征象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我们于2001年6月~2002年9月收治创伤性膈疝2例,现就其临床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王丽慧;曹作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科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细菌学调查

    为了更好地掌握小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对我院近2年儿科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三季;孙伯良;刘亮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脑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人脑瘤中的表达,探讨EGFR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EGFR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年龄、肿瘤大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低分化胶质瘤(WHOⅢ+Ⅳ级)EGFR表达69.57%(16/23),高分化胶质瘤(WHOⅠ+Ⅱ级)EGFR表达30.43%(7/23),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EGFR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882,P<0.001)EGFR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EGFR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

    作者:陈新军;袁先厚;陈卫国;曹长军;文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呈倒栗形,正常前列腺大小为3 cm×2.5 cm×2.5 cm,重约20 g,包绕前列腺尿道.精囊和输精管壶腹位于膀胱底和直肠下1/3之间,直肠指诊常难触知.

    作者:鲁功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临床分析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不少患儿因应用多种抗生素与中药治疗,咳嗽反复,迁延不愈而到处求医.现对1997~2002年门诊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曾祥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粘膜增生性病变,自1899年Stoerck[1]首次报告以来,逐渐引起了泌尿科及病理科医生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统计有162篇报道,国外统计有92篇报道,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文献.我院2001~2002年14个月膀胱镜检1 000人次,共检出腺性膀胱炎50例,说明本病的发生率较高,现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特征进行讨论.

    作者:郑新民;马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与预后,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收治的7例睾丸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林;他同生;李瑞乾;张国颖;赵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后排尿、性功能障碍的调查

    目的了解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EM)后排尿、性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自主尿流速率、残余尿量和膀胱逼尿压等尿流动力学检查,分别在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泌尿系症状和性功能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每个病人都以手术前、后的结果作自身对照.结果连续68例中53例接受了直肠系膜全切除,15例作部分直肠系膜切除(PEM).术前65例均接受了上述方法的检查,58例接受了上述方法的复查,3例术前被确定有逼尿功能降低,6例术后发展成膀胱麻痹,2例出现尿潴留.32例男病人中有4例发展成某种程度的勃起功能减退,其中1例阳萎,2例不能射精.所有上述并发症均发生于TEM组.结论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后并发排尿、性功能障碍的并不多见.

    作者:李升明;孙福堂;王万民;梁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附8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尚未被广泛应用,我们自2001年9月开始运用该手术,体会如下.

    作者:乔建国;潘定宇;尹玉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紧急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及早进行止血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1996年以来,我们对24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进行紧急内镜硬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贵;蔡艳俊;张弥平;郑泽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低钙血症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易并发低钙血症,现从我院近5年来HIE病例中随机选择38例已检查血钙者,并将其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陈建锋;胡芙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硅胶管持续尿道扩张治疗小儿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及狭窄

    1985年5月以来,我科在尿道会师术后应用3根直径2.0~3.0 mm硅胶管置入尿道内持续扩张治疗小儿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23例,尿道狭窄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福宝;马良宏;师宏斌;闫廷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并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咯血并肺部肿块通过常规检查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我科近3年来对102例咯血并肺部肿块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总结分析和评价如下.

    作者:叶燕青;徐启勇;林宇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门诊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是常见多发病.它是导致我国人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1,2].因此,在门诊社区人群中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门诊医疗活动中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我们对一组高血压病人服用非洛地平的疗效进行了观察,以便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作者:姚昌伟;熊伟;郑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桥本氏病患者甲状腺摄99mTcO-4量与其功能的关系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核素显像时,甲状腺摄99mTcO4 量与腺体功能的关系,探索摄99mTcO4 量在桥本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健康对照者及细胞学穿刺确诊的桥本氏病患者36例行甲状腺显像,将桥本氏病分为:功能亢进组、功能正常组、亚临床甲减组、功能减退组,对摄99mTcO4 量与FT4进行相关分析,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桥本氏病者摄99mTcO4 量与FT4呈正相关(rs=0.69,P<0.001).功能亢进组、亚临床甲减组摄99mTcO4 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功能正常组、功能减退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亢进组摄99mTcO4 量均增高,功能正常组及亚临床甲减组摄取量可增多或正常,功能减退组可增多、正常或减低.摄99mTcO4 量减少者均属功能减退组.结论桥本氏病者甲状腺摄99mTcO4 量与其功能变化间表现出复杂特点,摄99mTcO4 量在桥本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汪长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