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介素18的研究进展

文建军;刘世贵

关键词:高水平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休克, 小鼠血清, 小鼠肝脏, 棒状杆菌, 脂多糖, 提取物, 强刺激, 干扰素, 白介素, 感染, 导出
摘要:在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中,除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表达外,还发现γ-干扰素(IFN-γ)有高水平表达.Okamura等[1]对感染疮疱棒状杆菌(P.acnes)小鼠肝脏提取物用脂多糖(LPS)加强刺激,可诱导出使IFN-γ高水平表达的因子.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放疗和化疗在妇癌治疗中的应用

    妇科肿瘤治疗效果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进展及应用.随着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的进展,放疗和化疗已经不再是仅作为妇癌治疗的辅助性治疗方法,而是作为规范化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或作为规范化综合性根治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作为姑息治疗方法用于大多数妇癌的治疗.

    作者:于世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25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感染性菌株分类和耐药性分析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多发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为给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对1997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225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细菌分离和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献群;谢文;刘芳;冯国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过氧乙酸对复用透析器及管道消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复用血液透析器及管道的消毒方法直接关系到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我科于1991年改用过氧乙酸为消毒剂,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晓红;姚缨;宋慧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探讨

    舌象是祖国医学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在应用现代医学技术观察舌象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对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试图寻找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变化规律,籍以提高中医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江仙远;徐惠琴;王海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64例偏头痛经颅多普勒分析

    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一种,以往只能靠临床分析,而缺乏相应的辅助诊断的手段.1993年7月~10月,对我科收治的164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颅多普勒(TCD)检测,以求找出对该病进行辅助诊断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涵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雌雄激素受体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

    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了8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获长期随访的77例中有32例复发,复发率为41.56%.采用乘积限法计算受体表达阳性各组及阴性组肿瘤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膀胱癌复发率随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雄激素受体表达阳性与否亦与肿瘤复发率无关.

    作者:魏强;李世文;李虹;杨宇如;邓显昭;唐孝达;姚先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卵巢癌缩瘤术后ICU监护指征分析

    为探讨卵巢癌缩瘤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的指征,将24例卵巢癌缩瘤术后入ICU监护的患者按监护时间≤48 h及>48 h分为A组(13例)及B组(11例).对术前5个变量(年龄、美国麻醉学会评分、体重、白蛋白水平及初次或再次手术)及术中4个变量(失血量、腹水量、手术时间、有否肠切除等)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变量与监护时间进行了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B两组术前5个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4个变量中,除B组肠切除发生率(63.6%)明显高于A组(15.4%,P<0.05)外,其余3个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B组上述各变量与ICU监护时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A评分、白蛋白水平及失血量与监护时间明显相关(P<0.05).说明卵巢癌缩瘤术后患者术前ASA评分高、白蛋白水平低、术中失血多以及实施了肠切除的患者,术后更应在ICU中监护治疗.

    作者:张帆;漆林涛;李建国;薛燕妮;陈惠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3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收集我院自1988年12月~1998年10月记载完整可供分析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30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左学兰;陈飞;朱育樟;曾宪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白介素18的研究进展

    在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中,除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表达外,还发现γ-干扰素(IFN-γ)有高水平表达.Okamura等[1]对感染疮疱棒状杆菌(P.acnes)小鼠肝脏提取物用脂多糖(LPS)加强刺激,可诱导出使IFN-γ高水平表达的因子.

    作者:文建军;刘世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腋下纵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胸部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一直作为胸外科传统常规手术径路.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和美容需求的提高.近年来,我们采用腋下纵切口施行胸部手术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

    作者:梁大昌;陈冠中;钟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CT表现

    放射线照射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现代放疗工具的改进,技术处理的提高,使放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较深部X线和60Co治疗机使用的年代要低,但外照射对正常组织产生的放射性损伤的报道仍见诸文[1~5].

    作者:付荣;葛鸿惠;陈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口服伊曲康唑致血管性水肿伴发寻常性荨麻疹1例

    患者,男,24岁.因患手、足灰指甲8年.于1999年9月20日就诊我院皮肤科.就诊前未服用其他药物,也无药物过敏史.经检查:双手及双足指(趾)甲变形、变脆、失去光泽、肥厚、呈污黄色,表面高低不平.

    作者:沈永芝;程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剂量安定治疗成人破伤风疗效观察

    安定被认为是治疗破伤风的理想药物,但对其应用剂量却意见不一.我科1988~1998年间采用大剂量安定治疗成人破伤风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嘉玉成;刘邦芝;郭永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嗜铬细胞瘤诊治体会(附15例报告)

    嗜铬细胞瘤较少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改变.亦有肿瘤较大而无临床症状者.本组自1987~1998年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明;宋武;廖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表面麻醉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200例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手术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既往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麻醉是用球后麻醉、球周麻醉或眼筋膜囊下麻醉.我科自1997年7月开始采用表面麻醉代替上述三种方法.共完成手术2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鸿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61例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是儿童发育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具有发作性并伴有植物神经兴奋等症状.现对61例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进行分析.

    作者:谢红音;王稚平;刘智胜;王丽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包皮环切术的改进

    包皮环切术虽然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小手术,但如手术处理不当,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1988~1997年我们对56例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报道如下.

    作者:刘加升;张雷;蔡敦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探讨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占较大比例,治疗也较困难.1996年7月~1997年10月,我们采用国产TRM-2S型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简称TRM)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60例,其中37例随访3~11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绪堃;石兵;田忠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子宫颈浸润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为了准确地选择宫颈浸润癌患者的手术范围,对242例浸润癌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其中Ⅰa期19例、Ⅰb期162例、Ⅱa期16例、Ⅱb1期18例、放疗后未控或复发癌共27例.Ⅰ类手术4例(Ⅰa1期),Ⅱ类手术5例(Ⅰa1期)、Ⅲ类手术104例、Ⅳ类手术125例、Ⅴ类及Ⅵ类手术各2例.随访5年.结果:Ⅰa、Ⅰb1期5年生存率均为100%,Ⅰb2期5年生存率为91.11%,Ⅰb3期为86.11%,Ⅱa及Ⅱb1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及77.78%,放疗后未控及复发癌的5年生存率为62.23%.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泌尿道感染,膀胱功能障碍及输尿管瘘,其发生率随手术范围的扩大而增加.提示:宫颈浸润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针对每个患者治疗的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既不盲目扩大手术范围,也不无原则缩小手术范围.

    作者:蔡红兵;漆林涛;吴绪峰;聂道梅;杜永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VHL综合征的诊治(附2例报告)

    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VHL综合征,林岛综合征,视网膜和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是一组多发的、多器官的良、恶性肿瘤征候群,涉及脑、脊髓、视网膜、胰腺、肾脏、肾上腺和附睾等器官.现报道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伴有泌尿系肿瘤的VHL综合征,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诊疗措施.

    作者:沈宏;曾文彤;石明;李虹;杨宇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