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钢;韩涛;刘中正;谢晓冬
高原官兵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力量之一,担负着大量维稳、反恐、保障、救灾等任务,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军队各级部门高度关注的重点.其中,血液生化指标因数据可信度高、可重复性强、临床和保健指导意义突出等特点,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高原官兵血液生化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从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作者:赵祝;张建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iRoot BP Plus结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36例(患牙39颗),按倒充填材料将患牙分为 iRoot BP Plus 组(n =13)、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组(n=13)及银汞合金组(n=13).对患牙行显微根尖手术,分别对各组术后1周时的肿痛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旧根尖周指数(O-PAI)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周,iRoot BP Plus组肿痛率为15.4%(2/13),MTA组肿痛率为23.1%(3/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汞合金组肿痛率为53.8%(7/13),高于iRoot BP Plus组与MT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iRoot BP Plus组O-PAI指数分别为(1.03 ± 0.37)、(1.11 ± 0.33), MTA组O-PAI指数分别为(1.19 ± 0.58)、(1.07 ± 0.1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汞合金组O-PAI指数分别为(1.46 ± 0.35)、(1.28 ± 0.31),均高于 iRoot BP Plus 组与 MTA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RootBP Plus作为根尖手术的倒充填材料,术后肿胀率较低,根尖周骨组织恢复较好,拥有良好操作性,有望成为临床上适宜的根尖倒充填材料.
作者:薛燕;王亦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股前外穿支修复组(n=48)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n=47).股前外穿支修复组采取股前外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采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动脉皮瓣修复组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91.7%(44/48),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的65.9%(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组的压觉平均值为0.37 g,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压觉平均值为0.87 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功能恢复、压觉恢复方面均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作者:翟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称腺肌瘤性息肉,占子宫内膜息肉的1.3% ~8.0%,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根据腺上皮有无异型性,分为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恶变可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任健;吴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HFN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n=30)及无创通气(NIV)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HFNC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为30.0%(9/30),显著低于NIV组的57.1%(16/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的ICU住院时间为(12.0 ± 2.8) d,显著低于NIV组的(18.0 ± 3.2)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28 d病死率为6.7%(2/30),显著低于NIV组的28.6%(8/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与传统氧疗相比,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减少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降低28 d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的优势.
作者:高瑞丽;李彦波;费月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含铋四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开滦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患者.常规组给予含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后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为96.0%(48/50),高于常规组的78.0%(39/50);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0%(48/50),高于常规组的76.0%(38/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低于常规组的14.0%(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铋四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减轻患者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汪海涛;张杰;蒋晓忠;段和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修复方法.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脊柱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颈椎、胸椎、腰椎术后出现的伤口不愈合,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进行显微外科处理,包括Ⅰ期的清创、抗感染治疗,Ⅱ期的椎体旁肌瓣转移修复手术.术后随访1~3年,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无复发,无感染、血肿、血清肿发生.长期随访,患者的椎体活动度良好,未发生椎体不稳定等并发症.结论 脊柱术后的伤口不愈合、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可以进行显微外科修复,疗效可靠.
作者:张志新;梁久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患者.常规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心律失常改善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5.7%(134/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112/140);观察组心律失常纠正有效率为93.6 %(131/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100/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预后更理想.
作者:景国强;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乐市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的240例高危孕妇临床资料,比较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超声监测)、胎心电子监护(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胎心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2%、54.2%、58.3%及60.2%;超声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8%、67.5%、61.0%及57.9%;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77.5%、78.5%及81.6%,联合检测均明显高于单独胎心检测及超声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可有效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翠娟;李倩;唐翠;牛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计算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送检率及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在2014—2017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广泛,氨基糖苷类等也较常见.抗菌药物送检率逐年上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高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且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高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类型为给药频次不当、给药时机不当、联合用药、换药无指征、越权使用、疗程过长以及无指征使用.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随着时间推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在临床应用时注意到如何处理.但抗菌药物送检率也有提升,在这一点上需保持.
作者:安庆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在肛肠外科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肛肠外科术后出现创面水肿和疼痛的患者1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82例.常规组予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水肿及分泌物、肛门疼痛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3.9%(77/8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3%(65/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及分泌物少于常规组,且术后5、10 d疼痛积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液对肛肠外科术后创面进行熏洗坐浴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创口的出血量及炎性分泌物量,缓解创面水肿和疼痛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林迪;白景阳;侯广;祁凯;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n=42)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B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以及随访3、6、12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B组月经量增多、痛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经期延长、贫血、尿路和直肠压迫、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均良好.
作者:吴双;宋晶晶;黄凌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5).A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上肢功能手臂与肩关节运动障碍(DASH)评分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高于A组,DASH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低于A组的17.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手臂功能恢复.
作者:刘英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高盐饮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可疑冠心病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5~75岁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终纳入诊断为高血压前期的4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139)与非糖尿病组(n=282),比较高血压前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同时,根据饮食情况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高盐组(n=83)与正常盐组(n=56).比较并分析高血压前期各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随访期间发生高血压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比较各组随访期间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高血压、MACE发生情况.结果 高血压前期各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甘油三酯、Gensini 评分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含量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冠状动脉特点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比例,平均支架数、平均支架长度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无血管病变患者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各组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及MA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盐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正常盐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显示,在随访期间高盐组高血压及MA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盐饮食(风险比=1.97,95%可信区间为1.07~3.63,P<0.05)、高血压家族史(风险比=1.91,95%可信区间为1.04~3.53,P<0.05)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发展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盐饮食(风险比=2.12,95%可信区间为1.03~4.35,P<0.05)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发展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脂高,冠脉病变程度较重,临床预后差;高盐饮食可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艳;赵昕;张效林;田效祥;彭俊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寒区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症状自评量表,对北纬45° ~50°驻军的45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患有FD的官兵进一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感染Hp,并与未患FD官兵(健康组)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回426份有效问卷,FD发病患者66例,发生率15.5%(66/426).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发生率为9.6%(41/426),上腹痛综合征发生率为5.9%(25/426).依据不同并发症进一步分析发现,餐后饱胀发生率为6.1%(26/426);上腹烧灼感发生率为1.9%(8/426);上腹痛发生率为3.5%(15/426);早饱发生率为2.8%(13/426);恶心发生率为1.6%(7/426);呕吐发生率为0.9%(4/426);厌食发生率为2.6%(11/426);嗳气发生率为3.8%(16/426);其中,混合多种症状19例,发生率为4.5%(19/426).FD组Hp感染率为28.8%(19/66),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3.6%(9/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区官兵FD发生率较高,以餐后不适综合征较常见,餐后饱胀和混合症状为主要表现;患病官兵Hp感染率较高,应重视Hp感染在寒区官兵FD治疗中的影响.
作者:刘旭;郭晓钟;李宏宇;刘涵;王然;原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67岁.因间断腹胀、乏力2年,加重伴尿少1周,乘坐飞机5 h就诊.既往多次CT、胃镜、化验等检查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入院2 h 后呕吐鲜红色血约1 000 ml,血压低至60/0 mmHg(1 mmHg=0.133 kPa),经降门脉压、抑酸、止血、输血、保肝等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腹水化验为漏出液,经补充蛋白、血浆、利尿等治疗,患者尿量增多,腹水减少,但双下肢水肿加重,行床旁彩超发现双侧小腿肌静脉不规则扩张,右侧大宽度0.5 cm,显示长度3.0 cm,左侧大宽度0.6 cm,显示长度4.1 cm,腔内见低回声团,边缘可见血流显示,诊断双侧小腿肌静脉血栓形成,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异常,化验D-二聚体7.0 mg/L,凝血酶原时间17.2 s,凝血酶原活动度58.6%,血小板66×109个/L,血白蛋白19 g/L,胆红素正常.嘱患者卧床下肢抬高制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每天2次;华法林2.5 mg,每天1次.4d后,国际标准化比值稳定在2.0 ~3.0,停用低分子肝素钠,患者下肢水肿渐消失.临床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分级 C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双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军婷;张美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3—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消化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0例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粪便样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的12例健康人粪便样本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样本中细菌总DNA,根据16SrD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予以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样本物种信息.结果 两组样本平均优化序列、平均高质量序列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中种群多样性高于观察组,两组样本Chao、shannon、Ac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分类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分别为(3.343 ± 0.733)与(1.777 ± 0.3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及梭杆菌门丰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纲分类水平,两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纲、梭菌纲;观察组梭菌纲丰度值低于对照组,γ变形菌纲丰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分类水平,两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属、柔嫩菌属;观察组布劳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被分开,两组样本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有明显差异,菌群结构亦存在较大的差别.
作者:雷春红;林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各指标对心肺复苏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时间将患者分为存活时间≤72 h组(A组,n=32)与存活时间>72 h组(B组,n=40),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能否存活超过72 h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对于B组患者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n=20)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n=20),收集入院及治疗72 h的各项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神经功能预后的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入ICU时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pH值、乳酸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预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时间>72 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75、0.777.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的入ICU 72 h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 h的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 h的SOFA评分预测患者能获得良好神经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870、0.885、1.000、0.885.结论 心肺复苏72 h使用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均能够较好预测心肺复苏ROSC后在30 d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
作者:高崇莹;陈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厄洛替尼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停止用药.评价各项临床指标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相关性,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后,总有效率为46.2%(110/238),疾病控制率为70.6%(168/2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77 ~15.23),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95%可信区间19.01 ~22.99).1年总存活率为69.7%(166/238),2年为32.7%(78/238),3年为13.4%(32/238).与药物有关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以及食欲下降,多为1~2级毒副反应.女性、腺癌以及无吸烟史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对更高.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及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袁钢;韩涛;刘中正;谢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6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101)和开腹组(n=1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CD4 +/CD8 +)、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腹腔镜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皮质醇和ACTH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CD3 +、CD4 +、CD8 +、CD4 +/CD8 +、NK细胞水平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各指标术后、术前差值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黄贵儒;郭世洲;孙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