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官兵血液生化特点研究进展

赵祝;张建祥

关键词:高原官兵, 血液, 生化特点
摘要:高原官兵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力量之一,担负着大量维稳、反恐、保障、救灾等任务,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军队各级部门高度关注的重点.其中,血液生化指标因数据可信度高、可重复性强、临床和保健指导意义突出等特点,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高原官兵血液生化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从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91)与B组(n=91).A组患者手术结束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镇静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血气胸等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薛志强;张娇娇;王俊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股前外穿支修复组(n=48)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n=47).股前外穿支修复组采取股前外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采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动脉皮瓣修复组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91.7%(44/48),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的65.9%(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组的压觉平均值为0.37 g,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压觉平均值为0.87 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功能恢复、压觉恢复方面均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作者:翟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称腺肌瘤性息肉,占子宫内膜息肉的1.3% ~8.0%,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根据腺上皮有无异型性,分为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恶变可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任健;吴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血管吻合器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中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肢体动静脉血管损伤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抚顺市第三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5例外伤性肢体动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吻合器组)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血管吻合,15例患者(手法组)在显微镜下行手法血管吻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及吻合血管通畅率.结果 吻合器组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吻合血管通畅率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手法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血管通畅率高,缺血再灌注时间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光秀;邵忠;郭澍;梁晓旭;沙德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与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URHL)与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MPCNL)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URHL组(54例)和MPCNL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400 ml比例、术中开放手术及术后发热情况,并分析结石成分.结果 URHL组患者手术时间(55.3 ± 12.1)min,长于MPCNL组的(49.6 ± 11.5)min,而术后住院时间(1.7 ± 0.9)d,短于MPCNL组的(4.4 ± 1.2)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400 ml比例、术中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发热及结石成分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HL与斜仰卧位MPCNL均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斜仰卧位MPCNL手术时间短,URHL术后患者恢复快.

    作者:段中阳;李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5).A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上肢功能手臂与肩关节运动障碍(DASH)评分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高于A组,DASH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低于A组的17.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手臂功能恢复.

    作者:刘英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croRNA-12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croRNA-124(miR-124)表达水平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NSCLC患者75例作为肺癌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定量 PCR 对 miR-124血清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 ROC 曲线评价其对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miR-124表达水平(1.22 ± 0.24),显著高于健康组受试者的(0.86 ± 0.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R-124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而与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ROC曲线面积为0.902,95%可信区间84.91~95.40.结论 NSCLC患者miR-124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于诊断和评估肺癌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能是肺癌尤其是NSCLC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鹏飞;吕慧娜;马业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NE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治愈组(n=51)和预后不良组(n=33).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合并症、喂养方式、发病前益生菌用药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的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膜炎、肺炎、呼吸暂停合并症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及发病前益生菌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腹膜炎,母乳喂养、应用益生菌为保护因素.结论 NEC的预后与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前益生菌给药、母婴喂养等预防措施可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姚爱敏;王叶青;孙学江;陈楠;姚亮;孙玮;张洁;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某三甲医院2014—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评价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计算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送检率及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在2014—2017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广泛,氨基糖苷类等也较常见.抗菌药物送检率逐年上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高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且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高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类型为给药频次不当、给药时机不当、联合用药、换药无指征、越权使用、疗程过长以及无指征使用.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随着时间推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在临床应用时注意到如何处理.但抗菌药物送检率也有提升,在这一点上需保持.

    作者:安庆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钙粘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胎盘综合征,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围生期孕产妇病死率的6% [1].血压及尿蛋白轻度升高可作为诊断PE的基本条件,当患者出现头痛、眼花、上腹部疼痛、高血压及蛋白尿加重或血液系统的实验室指标时,表明病情加重,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胎盘娩出2~3 d后,PE患者症状即可减轻甚至消失,提示PE进展与胎盘密切相关[2].有文献报道,胎盘滋养细胞中特异表达E-钙粘素,该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PE的病程有关,可作为滋养细胞的标志性蛋白[3].笔者就 E-钙粘素与 PE 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娜娜;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HFN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n=30)及无创通气(NIV)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HFNC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为30.0%(9/30),显著低于NIV组的57.1%(16/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的ICU住院时间为(12.0 ± 2.8) d,显著低于NIV组的(18.0 ± 3.2)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28 d病死率为6.7%(2/30),显著低于NIV组的28.6%(8/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与传统氧疗相比,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减少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降低28 d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的优势.

    作者:高瑞丽;李彦波;费月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乐市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的240例高危孕妇临床资料,比较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超声监测)、胎心电子监护(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胎心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2%、54.2%、58.3%及60.2%;超声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8%、67.5%、61.0%及57.9%;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77.5%、78.5%及81.6%,联合检测均明显高于单独胎心检测及超声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可有效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翠娟;李倩;唐翠;牛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显微外科处理

    目的 探讨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修复方法.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脊柱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颈椎、胸椎、腰椎术后出现的伤口不愈合,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进行显微外科处理,包括Ⅰ期的清创、抗感染治疗,Ⅱ期的椎体旁肌瓣转移修复手术.术后随访1~3年,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无复发,无感染、血肿、血清肿发生.长期随访,患者的椎体活动度良好,未发生椎体不稳定等并发症.结论 脊柱术后的伤口不愈合、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可以进行显微外科修复,疗效可靠.

    作者:张志新;梁久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Root BP Plus结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iRoot BP Plus结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36例(患牙39颗),按倒充填材料将患牙分为 iRoot BP Plus 组(n =13)、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组(n=13)及银汞合金组(n=13).对患牙行显微根尖手术,分别对各组术后1周时的肿痛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旧根尖周指数(O-PAI)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周,iRoot BP Plus组肿痛率为15.4%(2/13),MTA组肿痛率为23.1%(3/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汞合金组肿痛率为53.8%(7/13),高于iRoot BP Plus组与MT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iRoot BP Plus组O-PAI指数分别为(1.03 ± 0.37)、(1.11 ± 0.33), MTA组O-PAI指数分别为(1.19 ± 0.58)、(1.07 ± 0.1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汞合金组O-PAI指数分别为(1.46 ± 0.35)、(1.28 ± 0.31),均高于 iRoot BP Plus 组与 MTA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RootBP Plus作为根尖手术的倒充填材料,术后肿胀率较低,根尖周骨组织恢复较好,拥有良好操作性,有望成为临床上适宜的根尖倒充填材料.

    作者:薛燕;王亦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并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n=50)和B组(n=47):A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口服;B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天1次口服.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 组和 B 组血小板大聚集率分别为(58.78% ± 8.46%)和(38.84% ± 1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0.0%(5/50)和6.4%(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PCI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NSTE-ACS患者,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替代氯吡格雷.

    作者:郑振国;官朝坤;刘玉果;张妍;尹达;周旭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6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101)和开腹组(n=1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CD4 +/CD8 +)、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腹腔镜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皮质醇和ACTH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CD3 +、CD4 +、CD8 +、CD4 +/CD8 +、NK细胞水平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各指标术后、术前差值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黄贵儒;郭世洲;孙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方案对冠脉事件影响Meta分析

    目的 评估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方案对冠脉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英文医学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方案对主要有效性终点栓塞事件、主要安全性终点大出血相关事件以及冠脉事件(心肌梗死等)的发生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到118篇文献,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2029例患者.其中,利伐沙班组15993例,传统抗凝组16036例.利伐沙班组栓塞性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 =0.60,95%可信区间为0.53~0.67,P<0.05].两组在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可信区间为0.94~1.09,P>0.05).与传统抗凝组相比较,利伐沙班组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呈减少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可信区间为0.63~1.02,P>0.05).结论 利伐沙班在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抗凝方案,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

    作者:李楠;赵庆春;党大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胸部CT快速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与链球菌肺炎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胸部CT快速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与链球菌肺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新民市医院收治的134例单一病原体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CT影像.根据肺炎种类,将所有患者分为支原体肺炎组(n=65)和链球菌肺炎组(n=69).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胸部CT表现及叶受累率.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白细胞计数为7500个/μl,显著低于链球菌肺炎组的14200个 /μ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的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及小叶中心结节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链球菌肺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一叶以上受累率为70.8%(46/65),显著高于链球菌肺炎组的44.9%(3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支气管壁增厚和小叶中心结节CT表现诊断支原体肺炎可靠.

    作者:李先锋;姜梹;徐海鹰;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寒区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寒区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症状自评量表,对北纬45° ~50°驻军的45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患有FD的官兵进一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感染Hp,并与未患FD官兵(健康组)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回426份有效问卷,FD发病患者66例,发生率15.5%(66/426).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发生率为9.6%(41/426),上腹痛综合征发生率为5.9%(25/426).依据不同并发症进一步分析发现,餐后饱胀发生率为6.1%(26/426);上腹烧灼感发生率为1.9%(8/426);上腹痛发生率为3.5%(15/426);早饱发生率为2.8%(13/426);恶心发生率为1.6%(7/426);呕吐发生率为0.9%(4/426);厌食发生率为2.6%(11/426);嗳气发生率为3.8%(16/426);其中,混合多种症状19例,发生率为4.5%(19/426).FD组Hp感染率为28.8%(19/66),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3.6%(9/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区官兵FD发生率较高,以餐后不适综合征较常见,餐后饱胀和混合症状为主要表现;患病官兵Hp感染率较高,应重视Hp感染在寒区官兵FD治疗中的影响.

    作者:刘旭;郭晓钟;李宏宇;刘涵;王然;原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患者.常规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心律失常改善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5.7%(134/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112/140);观察组心律失常纠正有效率为93.6 %(131/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100/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预后更理想.

    作者:景国强;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