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张翠英;薛丽英;吕爽;李卉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URHL)与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MPCNL)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URHL组(54例)和MPCNL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400 ml比例、术中开放手术及术后发热情况,并分析结石成分.结果 URHL组患者手术时间(55.3 ± 12.1)min,长于MPCNL组的(49.6 ± 11.5)min,而术后住院时间(1.7 ± 0.9)d,短于MPCNL组的(4.4 ± 1.2)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400 ml比例、术中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发热及结石成分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HL与斜仰卧位MPCNL均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斜仰卧位MPCNL手术时间短,URHL术后患者恢复快.
作者:段中阳;李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91)与B组(n=91).A组患者手术结束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镇静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血气胸等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薛志强;张娇娇;王俊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乐市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的240例高危孕妇临床资料,比较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超声监测)、胎心电子监护(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胎心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2%、54.2%、58.3%及60.2%;超声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8%、67.5%、61.0%及57.9%;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77.5%、78.5%及81.6%,联合检测均明显高于单独胎心检测及超声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可有效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翠娟;李倩;唐翠;牛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在肛肠外科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肛肠外科术后出现创面水肿和疼痛的患者1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82例.常规组予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水肿及分泌物、肛门疼痛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3.9%(77/8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3%(65/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及分泌物少于常规组,且术后5、10 d疼痛积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液对肛肠外科术后创面进行熏洗坐浴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创口的出血量及炎性分泌物量,缓解创面水肿和疼痛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林迪;白景阳;侯广;祁凯;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成功后改为单肺通气.A组非通气侧肺不做任何处理;B组非通气侧肺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引10 s后开放于空气,5 min后改为双肺通气,5 min后再次改为单肺通气,重复上述操作3个循环后改为双肺通气.于T1(单肺通气前即刻)、T2(单肺通气0.5 h)、T3(单肺通气1 h)、T4(单肺通气1.5 h)、T5(术毕)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肺泡-动脉氧分压(PA-aDO2)和动脉氧分压(Pa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用旁气流法监测动态肺顺应性(Cdyn)、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同时,比较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的PA-aDO2、PaO2、QS/QT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T3、T4、T5时的PA-aDO2、PaO2、QS/QT水平均明显低于T2时,且T2、T3、T4、T5时,B组的PA-aDO2、QS/QT水平明显低于A组,PaO2明显高于对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Cdyn均明显低于T1,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Pplat、Ppeak均明显高于T1,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根治术中,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能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王南;黄泽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3—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消化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0例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粪便样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的12例健康人粪便样本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样本中细菌总DNA,根据16SrD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予以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样本物种信息.结果 两组样本平均优化序列、平均高质量序列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中种群多样性高于观察组,两组样本Chao、shannon、Ac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分类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分别为(3.343 ± 0.733)与(1.777 ± 0.3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及梭杆菌门丰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纲分类水平,两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纲、梭菌纲;观察组梭菌纲丰度值低于对照组,γ变形菌纲丰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分类水平,两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属、柔嫩菌属;观察组布劳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被分开,两组样本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有明显差异,菌群结构亦存在较大的差别.
作者:雷春红;林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各指标对心肺复苏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时间将患者分为存活时间≤72 h组(A组,n=32)与存活时间>72 h组(B组,n=40),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能否存活超过72 h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对于B组患者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n=20)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n=20),收集入院及治疗72 h的各项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神经功能预后的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入ICU时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pH值、乳酸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预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时间>72 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75、0.777.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的入ICU 72 h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 h的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 h的SOFA评分预测患者能获得良好神经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870、0.885、1.000、0.885.结论 心肺复苏72 h使用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均能够较好预测心肺复苏ROSC后在30 d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
作者:高崇莹;陈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胎盘综合征,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围生期孕产妇病死率的6% [1].血压及尿蛋白轻度升高可作为诊断PE的基本条件,当患者出现头痛、眼花、上腹部疼痛、高血压及蛋白尿加重或血液系统的实验室指标时,表明病情加重,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胎盘娩出2~3 d后,PE患者症状即可减轻甚至消失,提示PE进展与胎盘密切相关[2].有文献报道,胎盘滋养细胞中特异表达E-钙粘素,该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PE的病程有关,可作为滋养细胞的标志性蛋白[3].笔者就 E-钙粘素与 PE 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娜娜;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患者.常规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心律失常改善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5.7%(134/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112/140);观察组心律失常纠正有效率为93.6 %(131/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100/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预后更理想.
作者:景国强;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寒区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症状自评量表,对北纬45° ~50°驻军的45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患有FD的官兵进一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感染Hp,并与未患FD官兵(健康组)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回426份有效问卷,FD发病患者66例,发生率15.5%(66/426).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发生率为9.6%(41/426),上腹痛综合征发生率为5.9%(25/426).依据不同并发症进一步分析发现,餐后饱胀发生率为6.1%(26/426);上腹烧灼感发生率为1.9%(8/426);上腹痛发生率为3.5%(15/426);早饱发生率为2.8%(13/426);恶心发生率为1.6%(7/426);呕吐发生率为0.9%(4/426);厌食发生率为2.6%(11/426);嗳气发生率为3.8%(16/426);其中,混合多种症状19例,发生率为4.5%(19/426).FD组Hp感染率为28.8%(19/66),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3.6%(9/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区官兵FD发生率较高,以餐后不适综合征较常见,餐后饱胀和混合症状为主要表现;患病官兵Hp感染率较高,应重视Hp感染在寒区官兵FD治疗中的影响.
作者:刘旭;郭晓钟;李宏宇;刘涵;王然;原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1],占成人CHD的22% ~30%.该先天缺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心律失常、脑栓塞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存在严重PAH的ASD是否应该关闭缺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研究对ASD患者PAH发生机制与性质进行评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志明;李冬梅;李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设为LC-COPD组,同期收治的未合并COPD 的40例患者设为LC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Th1、Th2细胞比例及两种细胞比值.结果 LC-COPD组患者血清中 IL-2、TNF-α、IL-10水平明显高于LC组,IL-4、IL-6水平明显低于L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COPD组和LC组中,Th1/Th2比值分别为(5.99 ± 0.22)和(4.62 ± 0.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合并COPD患者血清中Th1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较高,提示Th1/Th2比值可以作为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
作者:宋署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基因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神经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过表达的MIIP基因慢病毒转染HCMV感染的U87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其转染效率,并将细胞分为为实验组(U87+HCMV/MIIP)、对照组(U87+HCMV/CMV4)和空白组(U87+HCMV).采用CCK-8检测过表达的MIIP基因对HCMV转染的U87细胞增殖情况的作用;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情况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细胞的MIIP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侵袭力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明显减弱,且细胞数显著下调(P<0.05);迁移能力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HCMV感染的U87细胞在MIIP基因过表达后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受抑制.
作者:赵鹏;钱冬萌;胡明;王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6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101)和开腹组(n=1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CD4 +/CD8 +)、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腹腔镜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皮质醇和ACTH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CD3 +、CD4 +、CD8 +、CD4 +/CD8 +、NK细胞水平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各指标术后、术前差值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黄贵儒;郭世洲;孙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股前外穿支修复组(n=48)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n=47).股前外穿支修复组采取股前外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采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动脉皮瓣修复组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91.7%(44/48),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的65.9%(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组的压觉平均值为0.37 g,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组压觉平均值为0.87 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功能恢复、压觉恢复方面均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作者:翟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并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n=50)和B组(n=47):A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口服;B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天1次口服.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 组和 B 组血小板大聚集率分别为(58.78% ± 8.46%)和(38.84% ± 1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0.0%(5/50)和6.4%(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PCI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NSTE-ACS患者,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替代氯吡格雷.
作者:郑振国;官朝坤;刘玉果;张妍;尹达;周旭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Ⅲa~Ⅳb期局部鼻咽癌患者47例,根据疗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29)和B组(n=18).两组患者均先行DP方案(第1天静脉注射多西他赛8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奈达铂40 mg/m2)诱导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B组患者静脉注射尼妥珠单抗200 mg,1次/周,共7周;化疗结束3周后,两组患者静脉滴注奈达铂40 mg/m2,1次/周,共7周.之后,两组患者均应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进行调强放疗.随访9~7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复发率、3年无进展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放疗前,A 组完全缓解率为89.7%(26/29)、部分缓解率为10.3%(3/29),有效率为100.0%(29/29);B组完全缓解率为94.4%(17/18)、部分缓解率为5.6%(1/18),有效率为100.0%(1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B 组复发率为11.1%(2/18),低于A组的13.8%(4/29);B组3年无进展存活率为88.9%(16/18),高于A组的86.2%(25/29);B组3年总存活率为94.4%(17/18),高于A组的93.1%(27/29).但两组复发率、3年无进展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黏膜反应、口干、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莹;任雪;阎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HFN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n=30)及无创通气(NIV)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HFNC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为30.0%(9/30),显著低于NIV组的57.1%(16/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的ICU住院时间为(12.0 ± 2.8) d,显著低于NIV组的(18.0 ± 3.2)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28 d病死率为6.7%(2/30),显著低于NIV组的28.6%(8/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与传统氧疗相比,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减少气管插管或切开比率,降低28 d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的优势.
作者:高瑞丽;李彦波;费月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20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收治的78例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38眼)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40例(40眼)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眼痛、炎症、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眼压,将佳矫正视力转化为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组和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7.32 ± 17.63)min和(83.42 ± 14.34)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G玻切治疗组患者和25G玻切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5/38)和2.5%(1/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5G玻切治疗组logMAR视力高于20G玻切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5G玻切治疗组眼压数值明显高于20G玻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0G玻切治疗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26眼(68.4%),25G玻切治疗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29眼(7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都能使黄斑裂孔达到解剖学闭合和视力恢复,但25G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更有效的维持眼内压,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作者:刘振通;秦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5).A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上肢功能手臂与肩关节运动障碍(DASH)评分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高于A组,DASH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低于A组的17.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手臂功能恢复.
作者:刘英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