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影响研究

郑振国;官朝坤;刘玉果;张妍;尹达;周旭晨

关键词: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并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n=50)和B组(n=47):A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口服;B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天1次口服.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 组和 B 组血小板大聚集率分别为(58.78% ± 8.46%)和(38.84% ± 1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0.0%(5/50)和6.4%(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PCI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NSTE-ACS患者,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替代氯吡格雷.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官兵血液生化特点研究进展

    高原官兵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力量之一,担负着大量维稳、反恐、保障、救灾等任务,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军队各级部门高度关注的重点.其中,血液生化指标因数据可信度高、可重复性强、临床和保健指导意义突出等特点,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高原官兵血液生化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从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作者:赵祝;张建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钙粘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胎盘综合征,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围生期孕产妇病死率的6% [1].血压及尿蛋白轻度升高可作为诊断PE的基本条件,当患者出现头痛、眼花、上腹部疼痛、高血压及蛋白尿加重或血液系统的实验室指标时,表明病情加重,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胎盘娩出2~3 d后,PE患者症状即可减轻甚至消失,提示PE进展与胎盘密切相关[2].有文献报道,胎盘滋养细胞中特异表达E-钙粘素,该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PE的病程有关,可作为滋养细胞的标志性蛋白[3].笔者就 E-钙粘素与 PE 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娜娜;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NE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治愈组(n=51)和预后不良组(n=33).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合并症、喂养方式、发病前益生菌用药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的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膜炎、肺炎、呼吸暂停合并症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及发病前益生菌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腹膜炎,母乳喂养、应用益生菌为保护因素.结论 NEC的预后与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前益生菌给药、母婴喂养等预防措施可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姚爱敏;王叶青;孙学江;陈楠;姚亮;孙玮;张洁;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胸部CT快速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与链球菌肺炎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胸部CT快速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与链球菌肺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新民市医院收治的134例单一病原体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CT影像.根据肺炎种类,将所有患者分为支原体肺炎组(n=65)和链球菌肺炎组(n=69).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胸部CT表现及叶受累率.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白细胞计数为7500个/μl,显著低于链球菌肺炎组的14200个 /μ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的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及小叶中心结节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链球菌肺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一叶以上受累率为70.8%(46/65),显著高于链球菌肺炎组的44.9%(3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支气管壁增厚和小叶中心结节CT表现诊断支原体肺炎可靠.

    作者:李先锋;姜梹;徐海鹰;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患者.常规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心律失常改善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5.7%(134/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112/140);观察组心律失常纠正有效率为93.6 %(131/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100/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预后更理想.

    作者:景国强;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厄洛替尼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停止用药.评价各项临床指标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相关性,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后,总有效率为46.2%(110/238),疾病控制率为70.6%(168/2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77 ~15.23),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95%可信区间19.01 ~22.99).1年总存活率为69.7%(166/238),2年为32.7%(78/238),3年为13.4%(32/238).与药物有关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以及食欲下降,多为1~2级毒副反应.女性、腺癌以及无吸烟史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对更高.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及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袁钢;韩涛;刘中正;谢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硬化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67岁.因间断腹胀、乏力2年,加重伴尿少1周,乘坐飞机5 h就诊.既往多次CT、胃镜、化验等检查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入院2 h 后呕吐鲜红色血约1 000 ml,血压低至60/0 mmHg(1 mmHg=0.133 kPa),经降门脉压、抑酸、止血、输血、保肝等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腹水化验为漏出液,经补充蛋白、血浆、利尿等治疗,患者尿量增多,腹水减少,但双下肢水肿加重,行床旁彩超发现双侧小腿肌静脉不规则扩张,右侧大宽度0.5 cm,显示长度3.0 cm,左侧大宽度0.6 cm,显示长度4.1 cm,腔内见低回声团,边缘可见血流显示,诊断双侧小腿肌静脉血栓形成,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异常,化验D-二聚体7.0 mg/L,凝血酶原时间17.2 s,凝血酶原活动度58.6%,血小板66×109个/L,血白蛋白19 g/L,胆红素正常.嘱患者卧床下肢抬高制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每天2次;华法林2.5 mg,每天1次.4d后,国际标准化比值稳定在2.0 ~3.0,停用低分子肝素钠,患者下肢水肿渐消失.临床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分级 C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双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军婷;张美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与性质评估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1],占成人CHD的22% ~30%.该先天缺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心律失常、脑栓塞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存在严重PAH的ASD是否应该关闭缺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研究对ASD患者PAH发生机制与性质进行评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志明;李冬梅;李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肠外科术后创面水肿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在肛肠外科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肛肠外科术后出现创面水肿和疼痛的患者1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82例.常规组予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水肿及分泌物、肛门疼痛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3.9%(77/8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3%(65/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及分泌物少于常规组,且术后5、10 d疼痛积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液对肛肠外科术后创面进行熏洗坐浴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创口的出血量及炎性分泌物量,缓解创面水肿和疼痛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林迪;白景阳;侯广;祁凯;韩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血管吻合器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中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肢体动静脉血管损伤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抚顺市第三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5例外伤性肢体动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吻合器组)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血管吻合,15例患者(手法组)在显微镜下行手法血管吻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及吻合血管通畅率.结果 吻合器组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吻合血管通畅率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手法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血管通畅率高,缺血再灌注时间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光秀;邵忠;郭澍;梁晓旭;沙德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与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URHL)与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MPCNL)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URHL组(54例)和MPCNL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400 ml比例、术中开放手术及术后发热情况,并分析结石成分.结果 URHL组患者手术时间(55.3 ± 12.1)min,长于MPCNL组的(49.6 ± 11.5)min,而术后住院时间(1.7 ± 0.9)d,短于MPCNL组的(4.4 ± 1.2)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400 ml比例、术中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发热及结石成分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HL与斜仰卧位MPCNL均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斜仰卧位MPCNL手术时间短,URHL术后患者恢复快.

    作者:段中阳;李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参附汤煎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疗效及对心肌保护作用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参附汤煎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休克的疗效及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12月收治的100例AMI合并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参附汤.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观察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盐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结果 B组有效率为84.0%(42/50),显著高于A组的60.0%(3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CK、LDH水平低于A组,NO水平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胸彻痛、胸闷气短及汗出肢冷等中医症状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汤煎剂具有益气回阳救脱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AMI合并休克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彤;李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5).A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上肢功能手臂与肩关节运动障碍(DASH)评分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高于A组,DASH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低于A组的17.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手臂功能恢复.

    作者:刘英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croRNA-12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croRNA-124(miR-124)表达水平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NSCLC患者75例作为肺癌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定量 PCR 对 miR-124血清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 ROC 曲线评价其对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miR-124表达水平(1.22 ± 0.24),显著高于健康组受试者的(0.86 ± 0.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R-124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而与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ROC曲线面积为0.902,95%可信区间84.91~95.40.结论 NSCLC患者miR-124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于诊断和评估肺癌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能是肺癌尤其是NSCLC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鹏飞;吕慧娜;马业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20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收治的78例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38眼)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40例(40眼)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眼痛、炎症、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眼压,将佳矫正视力转化为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组和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7.32 ± 17.63)min和(83.42 ± 14.34)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G玻切治疗组患者和25G玻切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5/38)和2.5%(1/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5G玻切治疗组logMAR视力高于20G玻切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5G玻切治疗组眼压数值明显高于20G玻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0G玻切治疗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26眼(68.4%),25G玻切治疗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29眼(7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都能使黄斑裂孔达到解剖学闭合和视力恢复,但25G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更有效的维持眼内压,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作者:刘振通;秦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乐市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的240例高危孕妇临床资料,比较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超声监测)、胎心电子监护(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胎心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2%、54.2%、58.3%及60.2%;超声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8%、67.5%、61.0%及57.9%;联合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77.5%、78.5%及81.6%,联合检测均明显高于单独胎心检测及超声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联合胎心电子监护可有效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翠娟;李倩;唐翠;牛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某三甲医院2014—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评价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计算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送检率及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在2014—2017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广泛,氨基糖苷类等也较常见.抗菌药物送检率逐年上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高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且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高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类型为给药频次不当、给药时机不当、联合用药、换药无指征、越权使用、疗程过长以及无指征使用.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随着时间推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在临床应用时注意到如何处理.但抗菌药物送检率也有提升,在这一点上需保持.

    作者:安庆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91)与B组(n=91).A组患者手术结束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镇静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血气胸等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薛志强;张娇娇;王俊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8)与B组(n=38).A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B组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存活时间(PFS)、总存活期(OS)、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 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27/38),高于 A 组的36.8%(1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DCR为89.5%(34/38),高于A组的50.0%(1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PFS为(16.21 ± 1.32)个月,高于 A 组的(12.21 ± 1.32)个月;B 组患者的 OS 为(29.21 ± 1.32)个月,高于 A 组的(23.21 ± 1.3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QOL评分为(81.21 ± 1.34)分,高于A组的(60.21 ± 1.6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4/38),低于A组的23.6%(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采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珏;张翠英;薛丽英;吕爽;李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及肺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成功后改为单肺通气.A组非通气侧肺不做任何处理;B组非通气侧肺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引10 s后开放于空气,5 min后改为双肺通气,5 min后再次改为单肺通气,重复上述操作3个循环后改为双肺通气.于T1(单肺通气前即刻)、T2(单肺通气0.5 h)、T3(单肺通气1 h)、T4(单肺通气1.5 h)、T5(术毕)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肺泡-动脉氧分压(PA-aDO2)和动脉氧分压(Pa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用旁气流法监测动态肺顺应性(Cdyn)、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同时,比较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的PA-aDO2、PaO2、QS/QT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T3、T4、T5时的PA-aDO2、PaO2、QS/QT水平均明显低于T2时,且T2、T3、T4、T5时,B组的PA-aDO2、QS/QT水平明显低于A组,PaO2明显高于对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Cdyn均明显低于T1,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Pplat、Ppeak均明显高于T1,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根治术中,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能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王南;黄泽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