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R成像系统非优质图像的原因分析及图像质量控制

戴志龙;芦中庆;刘咏;陈鸿轩;吴瑾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DR), 非优质图像, 图像质量监控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各环节产生非优质图像的成像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DR片的质量优劣及各成像环节造成乙级片和废片的具体因素并加以控制.结果 各成像环节过程中人为因素或设备故障是造成高乙片率和废片率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是得到优质图像的保证,熟练掌握各设备的功能、特点及充分发挥计算机后处理的优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 做到设备操作程序的规范化、投照技能熟悉化及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熟练运用,完全可以使数字图像及照片完全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空中战勤人员先天性马蹄肾放飞1例

    病人,男,25岁,运-8飞机空中通信员,飞行时间300 h.病人从2008年开始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多出现在劳累时,休息后缓解.2009年大体检时化验尿常规:红细胞+,双肾超声未见异常,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肾绞痛等泌尿系症状,飞行结论合格.此后一直参加飞行,多次复查尿常规:红细胞均异常.2011年10月8日因腰部酸痛,排肉眼血尿来我院军人门诊就医,化验尿常规:红细胞++++/HPF(高倍视野),潜血:3+,于2011年10月11日入院.

    作者:李冬梅;刘德宝;王秀明;何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沙立度胺片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多西紫杉醇联合沙立度胺片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8年12月-2010年7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53例,行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观察组53例,接受多西紫杉醇联合沙立度胺片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局部控制率、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局部控制率为94.3%,对照组分别为86.8%和73.6%,观察组疗效及局部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均出现粒细胞下降,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79.2%,对照组为5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沙利度胺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局部控制率,且不增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胡其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驻福州某部队中青年干部脂肪肝检出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部队中青年干部脂肪肝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年龄、血脂、血清酶等因素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驻福州某部663名男性中青年干部健康体检报告的脂肪肝、体质量指数、年龄、血脂、血清酶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663名受检者中检出脂肪肝患者157例,占23.68%.脂肪肝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脂、血清酶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两者上述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脂密切相关.脂肪肝可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改变饮食结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作者:施洪;周晓丹;刘辉强;史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80例年龄>55岁、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3分,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V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其中V组患者随机分为V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 60)和V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 50);C组患者随机分为C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 60)和C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 ~ 50).采用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术后第1、3、7天,分别利用简易智能量表判定患者是否有POCD.同时比较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对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 各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7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1、C1组相比,V2、C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延长.结论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叶晓明;叶军青;徐海涛;袁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秧歌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了解秧歌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某社区坚持秧歌锻炼1年以上,每周锻炼不少于两次的28名中老年女性为实验组,居住在同一社区的30名同龄健康中老年女性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生存质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肺活量及静态平衡功能进行对照研究;生存质量采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 health survey,SF-36)调查,平衡功能采用静态平衡分析系统测试.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肺活量分别为(1 998±137)ml和(1 949±192)ml(P <0.05),肺活量指数分别为(32.59±5.22) ml/kg和(30.26 ±4.07) ml/kg(P <0.05),闭眼身体重心摆动区域面积分别为(78.46±27.34) mm2和(83.44±37.55) mm2(P <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生存质量相关项目评分分别为:活力维度评分(75.06±20.93)和(63.27±15.22)(P<0.05),情感职能维度评分(77.67±28.49)和(65.33±15.87) (P <0.05),精神健康维度评分(78.58±21.24)和(70.35±16.86) (P <0.05),SF-36总分(594.36±102.76)和(565.67 ±78.46) (P <0.05).其他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长期规律的秧歌锻炼可明显改善中老年妇女的生存质量、肺功能和静态平衡功能.

    作者:王丹;魏智钧;王崇伟;孙维;樊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环状痔与并发病灶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环状痔、残留痔体及并发病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对49例老年患者环状痔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同时对残留痔体及合并的肛乳头肥大、息肉、肛瘘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平整,形态恢复满意,合并病灶同时得到治疗,消除了残留及合并病灶的术后症状.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结论 对PPH治疗老年环状痔的残留痔体和合并病灶一次性手术治疗,可彻底消除病灶和术后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王忱;侯学忠;赵东旭;孙茂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型抗胆碱能药物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新型抗胆碱药物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7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进行索利那新与托特罗定的对比研究.服药方法为索利那新,每次5mg,1次/d,托特罗定,每次2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12周后,索利那新组(4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由治疗前的(9.05 ±2.38)分降到治疗后的(4.06±1.22)分;尿急次数由治疗前的(3.97 ±1.12)次降到治疗后的(1.13 ±0.44)次;托特罗定组(38例)OABSS评分由治疗前的(9.12 ±2.53)分降到治疗后的(5.22 ±1.45)分,尿急次数由治疗前的(3.85±1.26)次降到治疗后的(1.98 ±0.5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利那新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10%,而托特罗定组发生率为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托特罗定相比,新型抗胆碱能药物索利那新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晓英;张永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加抗生素灌洗保留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83例

    阑尾周围脓肿早期多为肠壁间隙,网膜间隙多腔小脓肿,且脓腔较小,此时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可使其局限吸收,但当脓肿壁形成时,即使静滴抗生素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脓肿内的细菌作用也是有限的[1].我们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行脓腔内抗生素灌洗加保留术联合静脉内滴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志平;徐良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主-双髂动脉闭塞的综合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腔内溶栓术及成形术治疗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腔内溶栓及成形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其中男13例,女2例;5例为肾动脉水平下腹主动脉闭塞,10例为腹主动脉末端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血管闭塞长度14.1 ~33.5(19.61±6.24) cm.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1例1周后发生左侧髂动脉急性栓塞;2例在半年内发生支架内闭塞;5例2年后再次出现跛行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术中发生血管夹层,6例术中发生肢体远端血管栓塞,15例患者因留管溶栓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穿刺点血肿,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利用多种介入方法对主-髂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是一种治疗长段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优先考虑施行综合介入治疗.

    作者:钱钧;高继东;吕孝军;杨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阴、阴道、宫颈静脉曲张1例

    病人,女,52岁.健康体检行妇科检查发现两侧大阴唇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突起,位于皮下,长约1 cm,青紫色.窥器暴露阴道,见整个阴道壁及宫颈呈紫蓝色,均可见细线状曲张的静脉.内诊:子宫、附件未触及异常.诊断:外阴、阴道、宫颈静脉曲张.既往月经规律,4 ~ 5/28~30 d,绝经2年,长期从事教师职业.30年前久站及劳累后自觉外阴部肿胀,当时经某医院检查发现外阴静脉曲张,因未婚未做内诊,未治疗.婚后性生活后无异常阴道出血,孕1剖1,27年前孕后期静脉曲张明显加重,足月后行剖宫产,产后妇检发现阴道、宫颈也有静脉曲张(具体情况不详),持续至今,无明显不适,未治疗.

    作者:钱飞虹;李玉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

    目的 评估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25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龄(72.5 ±5.19)岁.所有患者经过术前准备后首先接受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部分难复位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3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出血150 ml,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改良Harris评分标准,25例患者中优18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84%.结论 PFNA能够较好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胡跃;王子田;周进林;马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多种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38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去骨减影及双能去骨减影技术对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瘤内血栓、瘤壁钙化及载瘤动脉等方面进行显示.结果 DSCTA显示颅内动脉瘤38例,单发33例,4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颈内动脉17个,前交通动脉8个,基底动脉6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4个,大脑前动脉4个.动脉瘤平均直径(7.2±1.7)mm,小动脉瘤直径2.1 mm.清晰显示瘤颈38例,44个动脉瘤瘤壁钙化4例,瘤内血栓3例.结论 DSCTA多模式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多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及制定治疗计划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作者: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薛中元;李皖陇;王中勋;权影;高从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炉甘石洗剂治疗卧床病人皮肤擦伤

    在骨科经常有发生皮肤擦伤的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用聚维酮碘涂抹擦伤处,但效果差.2010-2012年我科对45例患者应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擦伤处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均为骨科皮肤擦伤卧床患者,其中成人40例(男19例,女21例),小儿5例,年龄5 ~ 80岁.治疗方法:先用干棉签取适量已混合均匀的炉甘石洗剂涂抹擦伤处,由中心向外涂抹,再用吹风机吹干,这样可以防止背部擦伤处皮肤与床单粘连,3~6次/d,吹风机如用热风挡应距离皮肤30 cm以避免烫伤,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次数,持续保持皮肤干燥、几天后皮肤可脱痂.结果:45例卧床皮肤擦伤的患者,在涂抹炉甘石洗剂72 h内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100%.

    作者:曾青林;陈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喉返神经的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依序选择三种手术入路方法,根据成功率、出血量、花费时间等因素比较分析寻找喉返神经的难易情况.结果 共找到喉返神经130条,其中由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法找到25条,由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法找到33条,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找到72条,1例术后暂时声音嘶哑,2周后消失,随访3个月无声音改变病例.结论 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相对较容易找到喉返神经,且较安全,不易引起神经损伤.

    作者:崔泉;何效东;赵晓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相关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基础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性别在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216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肌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分别为76、59、47、27和7例,其中风心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相比,其基础疾病分布存在差异(P<0.05).结论 新疆叶城县房颤患者病因分布及发病年龄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为主,维吾尔族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作者:潘肯林;杨兵;周方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细菌感染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细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30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患者中19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共培养菌株207株,其中G-菌126株,占60.9%,G+菌81株,占39.1%.引起胆道感染较为常见的菌属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属、粪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 随着闽北地区各种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肝胆管感染细菌谱发生了一定变化,G+菌比例虽有所上升,但G-菌仍占较高比例,且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应根据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吴文飞;潘建华;丁国崇;赵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海水浸泡对模拟海训皮肤擦伤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海训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医用贴膜对皮肤擦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擦伤未浸泡组(A组),擦伤蒸馏水浸泡组(B组),擦伤海水浸泡组(C组),擦伤贴膜保护海水浸泡组(D组)及无擦伤不浸泡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其余各组均以消毒工业砂纸在大鼠右后肢皮肤进行擦伤处理.A组未予以浸泡处置,B组浸泡于蒸馏水0.5h,C组浸泡于海水0.5h,D组擦伤后用医用贴膜敷贴保护创面,海水浸泡0.5h.A、B、C、D四组分别于擦伤后0.5、6、12、72 h取尾静脉血,E组在0.5h时取血,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取病变皮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A、B、C、D四组三种炎症因子水平在0.5、6、12h时相点均明显高于E组(P<0.01),A、B、C、D四组在72 h时相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B组的三种因子在12 h时相点均显著降低(P<0.01),D组的IL-1β、TNF-α在12h时相点也显著降低(P<0.05).除12h时相点的IL-6外,B、D两组其他时相点的三种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局部炎症加重;医用贴膜敷贴擦伤创面后,炎症因子水平相对降低,局部炎症减轻,医用贴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晓明;王远征;郝光辉;刘红;肖云贵;叶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对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飞凡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畸形筛查,检出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后观察胎儿水囊瘤以及合并症的声像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10 112例孕妇中,检出4例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3例为有分隔水囊瘤,1例为无分隔水囊瘤,4例均发生于颈部,其中3例伴有合并症.结论 超声检查在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直接有效的首选方法.

    作者:潘虹霞;尹佳园;张晨雪;刘娟;陈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我院诊治的8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在8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87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治愈率为98.2%;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有16例,发生率为1.8%,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永久声音嘶哑.结论 熟悉喉返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和变异,是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振乾;黄河;蒋晓;毛岸荣;胡剑平;崔小红;种锦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软骨上角综合征35例报告

    目的 探讨以甲状软骨上角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的命名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2年5月-2012年12月发现和治疗的以甲状软骨上角局部疼痛为特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这些患者甲状软骨上角局部压痛明显,并且能排除茎突过长、舌骨综合征等其他颈部疼痛疾病.其中25例在外院已给予3~12d静脉输注抗生素等治疗症状无好转.结果 全部病例采用微波、超短波照射等理疗方法,治疗5 ~7 d,每天照射1~2次,症状完全消失,理疗过程中未再使用抗生素.结论 我们称之谓甲状软骨上角综合征的是一组以甲状软骨上角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其上角软组织为非感染性炎症,表现为咽痛、吞咽痛、颈部疼痛,而痛点位于甲状软骨上角,通过微波、超短波等照射理疗就能治愈.

    作者:张云高;何志刚;黄涛;刘健民;关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