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阴、阴道、宫颈静脉曲张1例

钱飞虹;李玉虹

关键词:外阴, 阴道, 宫颈, 静脉曲张
摘要:病人,女,52岁.健康体检行妇科检查发现两侧大阴唇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突起,位于皮下,长约1 cm,青紫色.窥器暴露阴道,见整个阴道壁及宫颈呈紫蓝色,均可见细线状曲张的静脉.内诊:子宫、附件未触及异常.诊断:外阴、阴道、宫颈静脉曲张.既往月经规律,4 ~ 5/28~30 d,绝经2年,长期从事教师职业.30年前久站及劳累后自觉外阴部肿胀,当时经某医院检查发现外阴静脉曲张,因未婚未做内诊,未治疗.婚后性生活后无异常阴道出血,孕1剖1,27年前孕后期静脉曲张明显加重,足月后行剖宫产,产后妇检发现阴道、宫颈也有静脉曲张(具体情况不详),持续至今,无明显不适,未治疗.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麻醉医生误操作致患者气胸的治疗

    目的 评价由于麻醉医生误操作致患者气胸时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对胸腔引流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2003年至今因麻醉操作和疼痛诊疗时误致气胸的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7例患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时间1.5~3 min,2~3d内全部不再漏气而拔出导管,再观察2~3d未有再发.置管期间和带管期间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麻醉医生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包进行由于误操作而致气胸的引流排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并且由麻醉科医生处置也容易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

    作者:盖成林;苏芳;孙正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环状痔与并发病灶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环状痔、残留痔体及并发病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对49例老年患者环状痔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同时对残留痔体及合并的肛乳头肥大、息肉、肛瘘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平整,形态恢复满意,合并病灶同时得到治疗,消除了残留及合并病灶的术后症状.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结论 对PPH治疗老年环状痔的残留痔体和合并病灶一次性手术治疗,可彻底消除病灶和术后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王忱;侯学忠;赵东旭;孙茂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海水浸泡对模拟海训皮肤擦伤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海训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医用贴膜对皮肤擦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擦伤未浸泡组(A组),擦伤蒸馏水浸泡组(B组),擦伤海水浸泡组(C组),擦伤贴膜保护海水浸泡组(D组)及无擦伤不浸泡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其余各组均以消毒工业砂纸在大鼠右后肢皮肤进行擦伤处理.A组未予以浸泡处置,B组浸泡于蒸馏水0.5h,C组浸泡于海水0.5h,D组擦伤后用医用贴膜敷贴保护创面,海水浸泡0.5h.A、B、C、D四组分别于擦伤后0.5、6、12、72 h取尾静脉血,E组在0.5h时取血,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取病变皮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A、B、C、D四组三种炎症因子水平在0.5、6、12h时相点均明显高于E组(P<0.01),A、B、C、D四组在72 h时相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B组的三种因子在12 h时相点均显著降低(P<0.01),D组的IL-1β、TNF-α在12h时相点也显著降低(P<0.05).除12h时相点的IL-6外,B、D两组其他时相点的三种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局部炎症加重;医用贴膜敷贴擦伤创面后,炎症因子水平相对降低,局部炎症减轻,医用贴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晓明;王远征;郝光辉;刘红;肖云贵;叶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80例年龄>55岁、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3分,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V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其中V组患者随机分为V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 60)和V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 50);C组患者随机分为C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 60)和C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 ~ 50).采用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术后第1、3、7天,分别利用简易智能量表判定患者是否有POCD.同时比较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对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 各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7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1、C1组相比,V2、C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延长.结论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叶晓明;叶军青;徐海涛;袁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应用加温输液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温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排除合并颅脑外伤者),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24例,加温组:通过加温复苏仪输入37℃液体;常温组:常规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加温组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加温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国亮;吴耀建;元智昊;范海鹏;赵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于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24例,单纯股骨头置换术(AHR) 24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HR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THA组(P <0.05);A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 (5/24),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HR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均小于THA组,下地行走时间晚于THA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

    作者:赵庆华;张珂;李峰;王子治;孙羽;刘其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共治疗40个椎体:单椎体23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 ~138 min,术中球囊扩张压力200~300 psi(1 psi =6.89 kPa),骨水泥注射量2.5~5 ml.1例球囊术中破裂,1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掌握好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以及把握好骨水泥的推注时机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俊;杨双石;曹海泉;荆兴泉;蒲小兵;李燕树;刘梓阳;刘江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主-双髂动脉闭塞的综合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腔内溶栓术及成形术治疗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腔内溶栓及成形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其中男13例,女2例;5例为肾动脉水平下腹主动脉闭塞,10例为腹主动脉末端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血管闭塞长度14.1 ~33.5(19.61±6.24) cm.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1例1周后发生左侧髂动脉急性栓塞;2例在半年内发生支架内闭塞;5例2年后再次出现跛行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术中发生血管夹层,6例术中发生肢体远端血管栓塞,15例患者因留管溶栓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穿刺点血肿,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利用多种介入方法对主-髂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是一种治疗长段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优先考虑施行综合介入治疗.

    作者:钱钧;高继东;吕孝军;杨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削痂保留变性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

    深Ⅱ度烧伤创面虽不经植皮也能自行愈合,但愈合后多遗留瘢痕,常形成各种挛缩畸形,因此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我们于2009年9月-2011年12月采用早期(磨)削痂保留变性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红;蔡兴东;张文龙;王鹏;徐昕;黄静;匡婧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沙立度胺片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多西紫杉醇联合沙立度胺片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8年12月-2010年7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53例,行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观察组53例,接受多西紫杉醇联合沙立度胺片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局部控制率、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局部控制率为94.3%,对照组分别为86.8%和73.6%,观察组疗效及局部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均出现粒细胞下降,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79.2%,对照组为5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沙利度胺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局部控制率,且不增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胡其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我院诊治的8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在8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87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治愈率为98.2%;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有16例,发生率为1.8%,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永久声音嘶哑.结论 熟悉喉返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和变异,是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振乾;黄河;蒋晓;毛岸荣;胡剑平;崔小红;种锦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加抗生素灌洗保留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83例

    阑尾周围脓肿早期多为肠壁间隙,网膜间隙多腔小脓肿,且脓腔较小,此时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可使其局限吸收,但当脓肿壁形成时,即使静滴抗生素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脓肿内的细菌作用也是有限的[1].我们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行脓腔内抗生素灌洗加保留术联合静脉内滴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志平;徐良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细菌感染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细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30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患者中19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共培养菌株207株,其中G-菌126株,占60.9%,G+菌81株,占39.1%.引起胆道感染较为常见的菌属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属、粪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 随着闽北地区各种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肝胆管感染细菌谱发生了一定变化,G+菌比例虽有所上升,但G-菌仍占较高比例,且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应根据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吴文飞;潘建华;丁国崇;赵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第3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主要发生在18~ 30岁智齿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齿冠周炎的患者[1].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蜂窝组织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治疗上以局部冲洗上药,结合全身抗感染为主.军队官兵是智齿冠周炎的多发人群.近年来我科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商品名派丽奥,日本新时代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治疗智齿冠周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维;刘珂铭;姜海沫;崔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氟康唑联合CO2激光包皮环切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龟头炎60例

    目的 探讨氟康唑联合CO2激光包皮环切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疗效.方法 应用CO2激光包皮环切术联合口服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龟头炎60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93.3%.口服氟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一般在治疗过程中会自行消失而不影响治疗.结论 该疗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添龙;林双娇;林琼;于宇;宋维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软骨上角综合征35例报告

    目的 探讨以甲状软骨上角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的命名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2年5月-2012年12月发现和治疗的以甲状软骨上角局部疼痛为特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这些患者甲状软骨上角局部压痛明显,并且能排除茎突过长、舌骨综合征等其他颈部疼痛疾病.其中25例在外院已给予3~12d静脉输注抗生素等治疗症状无好转.结果 全部病例采用微波、超短波照射等理疗方法,治疗5 ~7 d,每天照射1~2次,症状完全消失,理疗过程中未再使用抗生素.结论 我们称之谓甲状软骨上角综合征的是一组以甲状软骨上角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其上角软组织为非感染性炎症,表现为咽痛、吞咽痛、颈部疼痛,而痛点位于甲状软骨上角,通过微波、超短波等照射理疗就能治愈.

    作者:张云高;何志刚;黄涛;刘健民;关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骨科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用6%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单用术中自体血回输.两组术中均应用血细胞回输仪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开始(T2)、输血前(T3)、术毕(T4)四个时点MAP、CVP、HR、Hb及Hct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回收血量、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监测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变形能力(IF)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2DPG)含量.结果 手术过程中A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行AHH后Hb、Hct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与B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四个时点MAP、CV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细胞回输仪所收集回输红细胞IF值较B组明显降低(P<0.05),而2,3-2DPG较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术前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能有效维持循环,增加回输血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释放,从而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增加组织氧供.

    作者:李建华;李斌;胡惠英;程磊;吴坛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带兵士官身心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带兵士官身心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驻地544名基层带兵士官进行评定,并用深町识别图对该组对象身心状况进行分析,对处于Ⅲ、Ⅳ区进行访谈.结果 54.4%的调查对象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集中在焦虑、紧张、神经过敏、肌肉与骨骼、生活习惯等方面.躯体健康与工作年限、工作性质相关;心理健康与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婚姻、工作性质、家庭居所相关.结论 本组调查对象身心状况不佳,心理亚健康状态突出.担任骨干年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性质、家庭居所对身心健康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宫媛;刘荣;贺纳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多种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38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去骨减影及双能去骨减影技术对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瘤内血栓、瘤壁钙化及载瘤动脉等方面进行显示.结果 DSCTA显示颅内动脉瘤38例,单发33例,4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颈内动脉17个,前交通动脉8个,基底动脉6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4个,大脑前动脉4个.动脉瘤平均直径(7.2±1.7)mm,小动脉瘤直径2.1 mm.清晰显示瘤颈38例,44个动脉瘤瘤壁钙化4例,瘤内血栓3例.结论 DSCTA多模式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多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及制定治疗计划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作者: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薛中元;李皖陇;王中勋;权影;高从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对宫颈癌术前诊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宫颈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疑为宫颈癌的患者,经临床病理证实,宫颈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例,正常15例,均进行普通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阴道超声图谱声像特征以及造影增强特征.结果 宫颈癌CEUS可以清晰显示癌灶的范围,宫颈病变造影参数结果显示宫颈癌组早期增强时间以及峰值时间较短,其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宫颈上皮瘤变组,且CEUS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U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CEUS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率,还可以明确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郭兴全;马玉红;玄延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