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平;徐良志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海训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医用贴膜对皮肤擦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擦伤未浸泡组(A组),擦伤蒸馏水浸泡组(B组),擦伤海水浸泡组(C组),擦伤贴膜保护海水浸泡组(D组)及无擦伤不浸泡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其余各组均以消毒工业砂纸在大鼠右后肢皮肤进行擦伤处理.A组未予以浸泡处置,B组浸泡于蒸馏水0.5h,C组浸泡于海水0.5h,D组擦伤后用医用贴膜敷贴保护创面,海水浸泡0.5h.A、B、C、D四组分别于擦伤后0.5、6、12、72 h取尾静脉血,E组在0.5h时取血,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取病变皮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A、B、C、D四组三种炎症因子水平在0.5、6、12h时相点均明显高于E组(P<0.01),A、B、C、D四组在72 h时相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B组的三种因子在12 h时相点均显著降低(P<0.01),D组的IL-1β、TNF-α在12h时相点也显著降低(P<0.05).除12h时相点的IL-6外,B、D两组其他时相点的三种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局部炎症加重;医用贴膜敷贴擦伤创面后,炎症因子水平相对降低,局部炎症减轻,医用贴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晓明;王远征;郝光辉;刘红;肖云贵;叶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在抗幽门螺杆菌(HP)补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将80例HP初治失败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接受以下治疗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 g,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连用7d(A组)或10d(B组);或联合左氧氟沙星300 mg,2次/d,连用7d(C组)或10d(D组).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 13C尿素呼气试验.同时观察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HP各组根除率分别为:A组57.9%,B组88.9%,C组65.0%,D组82.4%.不同服药时间(7d与10d)疗程方案下,HP的根除率分别为61.5%与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组间根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各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左氧氟沙星10d补救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根除HP感染(根除率85.7%).两种不同疗程的比较表明服药时间是影响根除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邹曰坤;陶颖;蒋冬瑞;郑培浩;张宝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动态增强CT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并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例AIP患者,治疗前的动态对比增强CT、ERCP检查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2例为弥漫型,5例为局限型AIP.治疗前增强CT检查显示受累胰腺早期强化程度弱于正常胰腺,呈延迟期轻中度强化;1例弥漫型AIP伴有肾脏低密度结节状病变.ERCP示各例AIP示主胰管弥漫或节段性狭窄,1例弥漫型和2例局限型AIP伴有胆管狭窄.类固醇激素治疗半年后CT复查显示,各例AIP胰腺炎症明显减轻,胰胆管狭窄改善.结论 AIP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类固醇治疗前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后随访有助于其明确诊断.
作者:翟振艳;黄文才;陈志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骨科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用6%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单用术中自体血回输.两组术中均应用血细胞回输仪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开始(T2)、输血前(T3)、术毕(T4)四个时点MAP、CVP、HR、Hb及Hct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回收血量、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监测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变形能力(IF)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2DPG)含量.结果 手术过程中A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行AHH后Hb、Hct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与B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四个时点MAP、CV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细胞回输仪所收集回输红细胞IF值较B组明显降低(P<0.05),而2,3-2DPG较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术前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能有效维持循环,增加回输血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释放,从而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增加组织氧供.
作者:李建华;李斌;胡惠英;程磊;吴坛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病人,男,25岁.左下后牙疼痛1d.口腔检查:38(牙合)面龋坏,探诊疼痛,叩诊(±),有冷热刺激痛.36、37残冠,探诊(-),叩诊(-),冷热刺激无反应.诊断:38急性牙髓炎;36、37残冠.治疗:38行根管治疗术,36、37择期拔除.38牙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去尽腐质,暴露髓腔,可见根管呈连接近中、远中根管的峡区,使根管口的形态呈180°弧形连续带状外观,拍X线片示:牙根有融合趋势、髓室底低而窄、近中远中根管口距离近、根管在向根尖走行的过程中有聚拢趋势并且在近中远中根管中间有明显纵沟影像.
作者:申晋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国产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国产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EXCEL)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国产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 Select)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PCI成功率、置入支架数目、长度、术后支架内管腔丢失、节段内管腔丢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EXCEL与Cypher Select相比,两者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均具有良好效果,但EXCEL并未降低术后患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吴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由于麻醉医生误操作致患者气胸时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对胸腔引流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2003年至今因麻醉操作和疼痛诊疗时误致气胸的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7例患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时间1.5~3 min,2~3d内全部不再漏气而拔出导管,再观察2~3d未有再发.置管期间和带管期间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麻醉医生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包进行由于误操作而致气胸的引流排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并且由麻醉科医生处置也容易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
作者:盖成林;苏芳;孙正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于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24例,单纯股骨头置换术(AHR) 24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HR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THA组(P <0.05);A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 (5/24),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HR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均小于THA组,下地行走时间晚于THA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
作者:赵庆华;张珂;李峰;王子治;孙羽;刘其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右美托咪啶对中枢神经和脊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过去10年问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可对小儿产生镇静作用的同时尚可维持呼吸道通畅,只产生轻微的呼吸功能抑制.但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可能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或高血压等事件.本文对右美托咪啶近年在小儿的临床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苗玉良;郭文治;米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加温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排除合并颅脑外伤者),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24例,加温组:通过加温复苏仪输入37℃液体;常温组:常规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加温组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加温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国亮;吴耀建;元智昊;范海鹏;赵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喉返神经的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依序选择三种手术入路方法,根据成功率、出血量、花费时间等因素比较分析寻找喉返神经的难易情况.结果 共找到喉返神经130条,其中由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法找到25条,由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法找到33条,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找到72条,1例术后暂时声音嘶哑,2周后消失,随访3个月无声音改变病例.结论 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相对较容易找到喉返神经,且较安全,不易引起神经损伤.
作者:崔泉;何效东;赵晓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本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8例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检测其确诊当日、第3天和第7天血清hs-CRP水平,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组48例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治愈或明显缓解36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5%;患者确诊当日、第3、7天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0.37±6.51)mg/L、(87.35-±20.18) mg/L和(33.47±19.85) mg/L,其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和第7天患者血清hsCRP水平在病情危重组均明显高于病情较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进展具有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有助于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
作者:陶莹;石李金;许敏;詹鑫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阑尾周围脓肿早期多为肠壁间隙,网膜间隙多腔小脓肿,且脓腔较小,此时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可使其局限吸收,但当脓肿壁形成时,即使静滴抗生素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脓肿内的细菌作用也是有限的[1].我们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行脓腔内抗生素灌洗加保留术联合静脉内滴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志平;徐良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各环节产生非优质图像的成像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DR片的质量优劣及各成像环节造成乙级片和废片的具体因素并加以控制.结果 各成像环节过程中人为因素或设备故障是造成高乙片率和废片率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是得到优质图像的保证,熟练掌握各设备的功能、特点及充分发挥计算机后处理的优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 做到设备操作程序的规范化、投照技能熟悉化及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熟练运用,完全可以使数字图像及照片完全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戴志龙;芦中庆;刘咏;陈鸿轩;吴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细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30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患者中19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共培养菌株207株,其中G-菌126株,占60.9%,G+菌81株,占39.1%.引起胆道感染较为常见的菌属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属、粪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 随着闽北地区各种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肝胆管感染细菌谱发生了一定变化,G+菌比例虽有所上升,但G-菌仍占较高比例,且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应根据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吴文飞;潘建华;丁国崇;赵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复发后甲状腺上动脉(ST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药物治疗6周后临床有效的甲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1年后运用彩超观测ST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同期血T3、T4、TSH进行对照.结果 药物治疗6周后STA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1年后复发患者的STA Vmax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高(P<0.05)、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STA血流阻力指数(RI)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彩超通过观测STA Vmax不但对甲亢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甲亢的复发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吴欣;宋兆杰;王时宏;石桂红;晏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病人,男,25岁,运-8飞机空中通信员,飞行时间300 h.病人从2008年开始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多出现在劳累时,休息后缓解.2009年大体检时化验尿常规:红细胞+,双肾超声未见异常,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肾绞痛等泌尿系症状,飞行结论合格.此后一直参加飞行,多次复查尿常规:红细胞均异常.2011年10月8日因腰部酸痛,排肉眼血尿来我院军人门诊就医,化验尿常规:红细胞++++/HPF(高倍视野),潜血:3+,于2011年10月11日入院.
作者:李冬梅;刘德宝;王秀明;何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9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26例临床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列为F4级),应用ARFI技术测定肝脏剪切波速,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根据病理S0~S4分期,将患者分为F0~F4级.比较ARFI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建立本地区的佳界限值.设立5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239例肝活检患者中病理诊断为S0~ S4期的病例数分别为58例、48例、54例、59例和20例,ARFI平均值分别为(1.17 ±0.25)m/s、(1.39±0.36) m/s、(1.91±0.49) m/s、(2.66 ±0.51)m/s、(2.75±0.41)m/s.265例中,F0期与F1期,F3期与F4期的ARFI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期与F2期、F3期、F4期之间,F1期与F2期、F3期、F4期之间,F2期与F3期、F4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FI分级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高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剪切波速中值数2.7是ARFI检查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交界点.结论 ARFI技术可较客观的评价肝纤维化分级,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倚河;廖瑞真;秦青秀;吴秀艳;郑瑞丹;刘舜辉;孟家榕;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病人,女,32岁.1个月前无意中触及下腹部包块,在当地医院查超声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盆腔积液.我院门诊复查妇科超声:子宫前方可见约12.3 cm×9.1 cm囊实性包块,其内见不规则偏强回声及液性暗区,透声差.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双侧卵巢显示不清.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妇科检查:子宫前方偏左侧附件区可扪及一约13 cm × 12 cm大小包块,边界欠清,活动欠佳,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90 g/L、红细胞比容30.2%.
作者:任妞;罗俊华;曹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共治疗40个椎体:单椎体23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 ~138 min,术中球囊扩张压力200~300 psi(1 psi =6.89 kPa),骨水泥注射量2.5~5 ml.1例球囊术中破裂,1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掌握好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以及把握好骨水泥的推注时机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俊;杨双石;曹海泉;荆兴泉;蒲小兵;李燕树;刘梓阳;刘江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