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路感染490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冯柏娥;刁光伟;吴优良;刘朝军

关键词: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
摘要: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49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VITEK2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尿路感染比例高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4.5%)和肠球菌属(13.1%).药敏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66.3%)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ESBLs阴性菌株具有较低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粪肠球菌有较低耐药率.结论 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其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右肱骨大块骨溶解症1例

    病人,女,24岁.因右肩酸痛10余d,加重伴肿胀、皮下淤斑及活动受限4d于2011年11月29日入院.查体:右肩部及右上臂明显肿胀,皮下广泛瘀斑,右上臂近端及中部深压痛(+),右肱骨纵向叩击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X线片示:右肱骨上段骨质破坏中断,见多个大小不一的骨块分离,肱骨头塌陷,肱骨颈消失,肩关节正常结构消失,右肩胛颈骨密度减低,见透亮骨折线影通过,下缘见骨片影,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肩锁关节在位.考虑:右肱骨头颈部、右肩胛颈恶性骨病变伴病理性骨折,肩关节半脱位,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CT检查示:右肱骨头骨质明显破坏、吸收,肿瘤组织突破骨皮质,仅残留部分骨皮质,边界不清,右肱骨中段前内侧、肱二头肌内可见一高密度影,边界尚清楚.ECT全身骨扫描:右肱骨上段、右肩胛骨、左侧额骨骨代谢活跃,建议进一步检查,动态观察;MRI示:右肩关节间隙结构不清,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充填,肱骨头及肩胛骨受侵犯,以右肱骨头明显,正常解剖结构消失,呈弥漫性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边界模糊,累及肱骨中、上段髓腔,右侧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肿胀,肌间隙结构模糊.考虑:右肩关节腔异常软组织块影,考虑滑膜肉瘤可能,右侧肱骨中上段、肩胛骨及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受侵犯.胸片、肝脾肾子宫附件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辅助检查均阴性.入院初步诊断:(1)右肱骨头骨肿瘤(性质待定);(2)右肱骨头病理性骨折.于2011年12月7日在CT引导下行右肱骨骨肿瘤穿刺活检术,因穿刺活检组织少病理报告不满意.分别于12月12日,12月24日两次手术切开取病变骨组织及周围疑似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肿瘤细胞,考虑良性病变.12月31日行右肱骨头病灶切除+右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镜下见滑膜绒毛表面纤维素样坏死;间质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纤维胶原生成;部分区域炎性肉芽组织较明显;部分区域(关节囊骨端)慢性炎细胞浸润较明显;尚可见钙化,少量死骨和软骨、骨化及新生的编织骨.结合第1、2次活检,考虑为原因不明骨病(大块骨溶解症)(图1、2、3).术后随访1年未见新的病灶出现,右侧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陈小林;刘好源;陈瑞松;陈峰嵘;简国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PVP组102例,PKP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Cobb角及治疗有效率,VA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KP组(P<0.05).PVP组及PKP组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及PKP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PVP及PK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病程<6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98.4%)显著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73.6%)(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病程长短会影响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荆兴泉;杨双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减轻术后瘢痕的研究

    目的 比较自制负压引流装置与常规广泛切开引流术应用于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术后瘢痕形成的差异.方法 将49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颌面颈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术,试验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两组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加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伤口愈合后皮肤瘢痕的长度、宽度.结果 试验组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及平均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伤口愈合后的瘢痕长度明显小于广泛行切开引流的患者,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田文艳;曹健;姚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猝死的病理生理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中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甚至猝死,卒中后猝死和严重的致命性心脏事件可能是由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探讨卒中后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卒中后严重的心脏事件和猝死的干预以及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跃;刘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透针滞针牵拉法治疗久治不愈面神经麻痹23例体会

    早期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疗效肯定[1-3].但是,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延误了治疗时机者,再继续使用普通针刺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笔者近3年采用透针滞针牵拉法治疗这类患者2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病程均超过2个月,长病程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面肌僵硬、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面部肌肉板结等典型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5 ~51岁.均经过2个月以上(长半年)普通针灸治疗未见明确效果.

    作者:张孟玲;王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磁共振在肋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胸部外伤后,肋骨有无骨折或损伤的诊断,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和预后,对司法案件的定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X线平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明确显示错位骨折,但是对于肋骨无错位骨折、骨挫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显示较差或无法显示.我们对20例有胸部外伤史患者进行MRI检查,旨在探讨MRI在肋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贵将;刘智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36例采用3-DCRT治疗技术(总剂量DT:60 ~ 70 Gy/30 ~ 35次,2 Gy/次,5次/周,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90%),同步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1~3个月内复查增强CT或MRI,获CR 15例(41.7%),PR 18例(50.0%),NC2例(5.6%),PD 1例(2.7%),总有效率PR(CR +PR)为33例(91.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1%、83.1%、57.5%.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2例(5.6%)、张口困难10例(27.8%)、脑神经损伤6例(16.7%).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放射损伤比例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诚忠;陆叶兰;夏炎春;夏海波;林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评估肺炎患儿严重程度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评估细菌性肺炎患儿感染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肺炎患儿,依照是否合并脓毒症及严重程度分为单纯肺炎组、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住院但无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治疗前抽血查PCT、CRP、WBC水平,治疗5d后复查PCT水平.结果 感染早期,单纯肺炎组、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炎组、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的PCT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肺炎组、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的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早期PCT水平的高低能反映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恢复期PCT的下降程度能反映病情的恢复情况.

    作者:戴永利;王君霞;周少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在自身溶血性贫血应用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名AIHA患者分为两组:A组13例输注洗涤红细胞(WRC),B组12例输注红细胞(RBC)悬液,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输血24 h后,A、B两组患者的RBC、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有升高,输血前后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HA患者输注WRC与RBC悬液,其临床疗效相近.

    作者:贝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94例临床观察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极差[1].其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在我国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2].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化疗效果差,既往也无特殊有效治疗手段.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对9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OPEN式体部伽玛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田;刘思杰;张伟;马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9月-2011年3月外科治疗112例65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其中胸穿抽气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72例,胸腔镜手术36例.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72例,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时间5 ~85 d,平均14.02 d,治愈67例,带管出院5例.胸穿抽气4例,住院天数3~7d.均治愈出院.电视胸腔镜下手术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VATS)手术2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 15例.大疱切除27例,结扎或缝扎6例,肺减容术3例.手术时间30 ~ 85 min,平均47 min,出血20~15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5~22 d,平均10.14 d,术后住院时间8~24 d,平均11.44 d,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 d6例,带管时间15 ~24 d,无其他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者均治愈出院.全组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无死亡.随访1~5年,胸腔闭式引流组复发25例,胸腔镜手术组无复发.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老年自发性气胸应急抢救必要治疗方法,而胸腔镜手术治疗是首选有效治疗方法,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滕洪;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高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紫外线照射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外线照射治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68例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1次/d;对照组采用莫皮罗星软膏涂患处,1次/d.比较两组对穿刺点感染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3.53%;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5.42±1.60)d和(10.51±3.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波紫外线具有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省时、经济等特点.

    作者:陈向荣;马容莉;章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应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国产铰链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5 ~48(32.8±7.4)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4(12 ~80)个月.无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膝关节伸直0°,屈膝75~110°.MSTS为(25.0±4.5)分,优良率为85%.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下沉.结论 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敬东;项良碧;韩文锋;祖启明;毕岩;孙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SE、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对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意义.方法 对72例胃腺癌患者完整地随访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以3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分析胃腺癌与正常胃组织中HPSE、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两者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HPSE蛋白胃癌中的各级表达分别为:0级43% (31/72)、1级25%(18/72)、2级21%(15/72)、3级11%(8/72),VEGF蛋白胃癌中的各级表达分别为:0级53% (38/72)、1级22%(16/72)、2级15%(11/72)、3级10% (7/72),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P<0.05).HPSE、VEGF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2个月,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HPSE、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与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SE、VEGF可作为胃癌诊断及不良预后的两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肖祥;何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42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和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陈旧性脑梗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可能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平;苏宁;岳阳;李晓荟;姜树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尸检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1956-1988年剖检的12例合并血栓栓塞的白血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慢粒急髓变1例,慢粒急淋变1例;初治患者9例,复发患者3例.(2)6例患者合并霉菌性败血症,4例为毛霉菌,2例为曲霉菌.(3) WBC(96.4±12)×109/L,PLT(73.2±12)×109/L.(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均应用门冬酰胺酶.结论 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并不少见,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景华;周凡;张晓琳;李敏燕;张素芬;宋福林;刘彦琴;王吉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恢复期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171例确诊为CAG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分别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A组)、法莫替丁片+克拉霉素+萎胃宁(B组)、法莫替丁片+克拉霉素+硫糖铝(C组)进行治疗,疗程4周,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83.60%、56.1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21、4.13、4.02,敏感度分析结果为B组优.结论 对CAG B组治疗方案具有佳的性价比.

    作者:张明;倪颖;金伟华;范开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路感染490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49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VITEK2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尿路感染比例高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4.5%)和肠球菌属(13.1%).药敏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66.3%)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ESBLs阴性菌株具有较低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粪肠球菌有较低耐药率.结论 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其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冯柏娥;刁光伟;吴优良;刘朝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肘管综合征行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手臂尺神经作为CUTS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的连续性、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及比邻结构关系,取横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尺神经与健侧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SA).结果 尺神经受压明显时神经局段变细,变细处回声明显减低,束状结构欠清晰,卡压近端及远端神经增粗;尺神经卡压瘢痕粘连时,神经增粗回声减低,外膜及束膜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个别患者未见明显卡压段,仅见肘管内尺神经全程肿胀.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患侧肘管尺神经与健侧肘管尺神经比较,患侧尺神经横截面积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损伤情况,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利;王伟莉;向慧娟;陆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致霍纳综合征1例

    病人,女,35岁,体质量52 kg,ASA I级,术前检查无异常,否认其他疾病和过敏史,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左肱骨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于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1 00 mg和阿托品0.5 mg,入室后常规吸氧,心电监护.BP 125/7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HR) 86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 98%.开放外周静脉后,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右侧,手臂贴体旁,以肩胛舌骨肌与前、中斜角肌共同构成三角形,靠近此三角形的底边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当患者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针斜面朝头侧注入0.33%罗哌卡因25 ml.8 min后患者诉左手臂麻木、手臂上举无力;12 min后患者诉左眼不适,感觉左眼比右眼小.仔细检查发现:左侧眼睑下垂、眼裂缩小,眼结膜充血,左侧瞳孔明显小于右侧.BP112/70 mmHg、HR 75次/min、SpO2 99%,患者无其他不适,考虑为霍纳综合征表现,予静注咪达唑仑3 mg镇静,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麻醉效果好.术程顺利,历时45min,术毕返麻醉恢复室继续观察,25 min后霍纳综合征消失,患者无不适.随访无特殊.

    作者:卢承志;古德华;吴江;宋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