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排螺旋CT定量评估左心功能研究进展

董盼盼;陈自谦;钟群;倪萍;李忠明;王运韬

关键词:X线计算机, 心功能, 心肌灌注, 室壁运动, 心肌质量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多排螺旋CT(MDCT)评估左心功能,MDCT定性定量评估左心功能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文主要综述了MDCT评估左心功能的容积、动态容积、心肌质量与室壁厚度、室壁运动、心肌灌注成像等指标.对MDCT在评价左室功能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及展望也作了简要讨论.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恢复期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171例确诊为CAG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分别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A组)、法莫替丁片+克拉霉素+萎胃宁(B组)、法莫替丁片+克拉霉素+硫糖铝(C组)进行治疗,疗程4周,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83.60%、56.1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21、4.13、4.02,敏感度分析结果为B组优.结论 对CAG B组治疗方案具有佳的性价比.

    作者:张明;倪颖;金伟华;范开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在自身溶血性贫血应用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名AIHA患者分为两组:A组13例输注洗涤红细胞(WRC),B组12例输注红细胞(RBC)悬液,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输血24 h后,A、B两组患者的RBC、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有升高,输血前后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HA患者输注WRC与RBC悬液,其临床疗效相近.

    作者:贝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SE、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对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意义.方法 对72例胃腺癌患者完整地随访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以3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分析胃腺癌与正常胃组织中HPSE、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两者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HPSE蛋白胃癌中的各级表达分别为:0级43% (31/72)、1级25%(18/72)、2级21%(15/72)、3级11%(8/72),VEGF蛋白胃癌中的各级表达分别为:0级53% (38/72)、1级22%(16/72)、2级15%(11/72)、3级10% (7/72),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P<0.05).HPSE、VEGF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2个月,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HPSE、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与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SE、VEGF可作为胃癌诊断及不良预后的两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肖祥;何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儿童手部小面积电击伤创面19例

    儿童因受好奇心的驱使常常用手触摸电源,导致手部发生小面积电烧伤.电击伤因其深度深,且存在夹心样坏死的特点,术中往往难判断深度,同时往往存在多个散在小面积创面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损伤后机体愈合能力较成人强,加上围术期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因此临床治疗策略往往先选择非手术治疗.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湿润烧伤膏及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的混合药膏进行创面换药的方法治疗儿童手部小面积电击伤创面19例(23只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黄金华;周荣芳;刘森;刘亦峰;周杰;练慧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

    目的 探讨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MRI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其中平扫60例,平扫+增强122例.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分房、囊液信号、囊壁或分隔厚度等,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囊肿.功能性囊肿分为卵巢囊肿(15例)、成熟卵泡(25例)、黄体囊肿(25例)、黄素囊肿(20例)、出血性囊肿(15例);非功能性囊肿分为巧克力囊肿(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9例)、卵巢输卵管脓肿(25例)、输卵管积水伴卵巢炎(6例).根据囊液中是否有出血及出血的不同时期,MR表现多样:可呈长T1等T1或短T1信号,T2 WI可呈等-稍高-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扫描,功能性囊肿动脉期囊壁轻微强化,静脉及延迟期中等度强化,其强化程度超过卵巢间质信号;非功能性囊肿及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囊壁较厚且有明显延迟强化的特征;所有病变中囊液均无强化.结论 卵巢非肿瘤性囊性病变MRI平扫时囊液T1、T2信号变化多样,增强扫描时囊液无强化,囊壁光整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延迟强化.

    作者:文星;冯经华;肖立华;方向军;邓承建;陈昊伟;周坤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肱骨大块骨溶解症1例

    病人,女,24岁.因右肩酸痛10余d,加重伴肿胀、皮下淤斑及活动受限4d于2011年11月29日入院.查体:右肩部及右上臂明显肿胀,皮下广泛瘀斑,右上臂近端及中部深压痛(+),右肱骨纵向叩击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X线片示:右肱骨上段骨质破坏中断,见多个大小不一的骨块分离,肱骨头塌陷,肱骨颈消失,肩关节正常结构消失,右肩胛颈骨密度减低,见透亮骨折线影通过,下缘见骨片影,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肩锁关节在位.考虑:右肱骨头颈部、右肩胛颈恶性骨病变伴病理性骨折,肩关节半脱位,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CT检查示:右肱骨头骨质明显破坏、吸收,肿瘤组织突破骨皮质,仅残留部分骨皮质,边界不清,右肱骨中段前内侧、肱二头肌内可见一高密度影,边界尚清楚.ECT全身骨扫描:右肱骨上段、右肩胛骨、左侧额骨骨代谢活跃,建议进一步检查,动态观察;MRI示:右肩关节间隙结构不清,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充填,肱骨头及肩胛骨受侵犯,以右肱骨头明显,正常解剖结构消失,呈弥漫性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边界模糊,累及肱骨中、上段髓腔,右侧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肿胀,肌间隙结构模糊.考虑:右肩关节腔异常软组织块影,考虑滑膜肉瘤可能,右侧肱骨中上段、肩胛骨及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受侵犯.胸片、肝脾肾子宫附件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辅助检查均阴性.入院初步诊断:(1)右肱骨头骨肿瘤(性质待定);(2)右肱骨头病理性骨折.于2011年12月7日在CT引导下行右肱骨骨肿瘤穿刺活检术,因穿刺活检组织少病理报告不满意.分别于12月12日,12月24日两次手术切开取病变骨组织及周围疑似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肿瘤细胞,考虑良性病变.12月31日行右肱骨头病灶切除+右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镜下见滑膜绒毛表面纤维素样坏死;间质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纤维胶原生成;部分区域炎性肉芽组织较明显;部分区域(关节囊骨端)慢性炎细胞浸润较明显;尚可见钙化,少量死骨和软骨、骨化及新生的编织骨.结合第1、2次活检,考虑为原因不明骨病(大块骨溶解症)(图1、2、3).术后随访1年未见新的病灶出现,右侧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陈小林;刘好源;陈瑞松;陈峰嵘;简国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应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国产铰链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5 ~48(32.8±7.4)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4(12 ~80)个月.无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膝关节伸直0°,屈膝75~110°.MSTS为(25.0±4.5)分,优良率为85%.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下沉.结论 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敬东;项良碧;韩文锋;祖启明;毕岩;孙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对66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纳差、腹胀)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血液电解质、尿素氮、肌酐及白、球蛋白水平.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纳差、腹胀)显著改善(P<0.05);体质量、腹围缩小(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P<0.05);而血清球蛋白、尿素氮、肌肝及血清钾、血清钠无显著改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操作简便、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副反应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方法.

    作者:魏淑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采用进一步改良的钻单孔引流法,3例采用内镜微创治疗.结果 86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在术后3d内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3个月,血肿消失,无复发.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采用改进后的钻单孔引流法和内镜微创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刘宗霖;程新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与原发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血清CA199、CEA水平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DMT)和原发性胃癌(PGC)在临床表现和血清CEA、CA199方面的差异,以期对PDMT做出预判.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PDMT和86例PGC的临床资料.结果 PDMT组黄疸26例,贫血26例,体质量减轻32例,PGC组黄疸、贫血、体质量减轻分别为2、18、23例,上述临床特征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DMT组血清CA199为(82.31±81.30) U/ml,CEA为(10.38±7.41) μg/L,PGC组血清CA199为(248.87±579.14)U/ml,CEA为(65.50±174.10) μg/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MT更易出现黄疸、贫血、体质量减轻症状,但血清CA199和CEA值升高不明显.

    作者:罗哲;浦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7例发热疑似菌血症患者首诊时检测PCT,并同时进行血培养,分析比较确诊患者的首检PCT阳性率、血培养首日和5d阳性率,以及首检PCT阳性患者的菌血症确诊率.结果 在确诊的107例菌血症患者中首次检测PCT阳性为91例,阳性率为85.0%;血培养首日结果为阳性的27例,阳性率为25.2%,5d后血培养阳性总计43例,血培养阳性率为40.2%.137例疑似患者中,首次检测PCT阳性为99例,其中91例确诊为菌血症,确诊率为91.9%.结论 PCT检测对菌血症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菌血症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宇;陶红霞;杨光晗;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9月-2011年3月外科治疗112例65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其中胸穿抽气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72例,胸腔镜手术36例.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72例,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时间5 ~85 d,平均14.02 d,治愈67例,带管出院5例.胸穿抽气4例,住院天数3~7d.均治愈出院.电视胸腔镜下手术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VATS)手术2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 15例.大疱切除27例,结扎或缝扎6例,肺减容术3例.手术时间30 ~ 85 min,平均47 min,出血20~15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5~22 d,平均10.14 d,术后住院时间8~24 d,平均11.44 d,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 d6例,带管时间15 ~24 d,无其他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者均治愈出院.全组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无死亡.随访1~5年,胸腔闭式引流组复发25例,胸腔镜手术组无复发.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老年自发性气胸应急抢救必要治疗方法,而胸腔镜手术治疗是首选有效治疗方法,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滕洪;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高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125例老年T2DM患者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综合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治疗组较对照组低45.4%,(P<0.05).结论 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饮食控制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老年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霖;韩晨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路感染490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49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VITEK2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尿路感染比例高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4.5%)和肠球菌属(13.1%).药敏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66.3%)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ESBLs阴性菌株具有较低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粪肠球菌有较低耐药率.结论 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其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冯柏娥;刁光伟;吴优良;刘朝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下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囊肿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囊肿中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超声引导下行经阴道介入穿刺硬化治疗的80例卵巢囊肿患者,将其分为靶控丙泊酚组(A组)和恒速输入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前,手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苏醒时间、准确定位时间、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及丙泊酚总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B组比较,A组的方法对循环和呼吸影响更小,A组患者苏醒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可提高麻醉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任广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36例采用3-DCRT治疗技术(总剂量DT:60 ~ 70 Gy/30 ~ 35次,2 Gy/次,5次/周,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90%),同步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1~3个月内复查增强CT或MRI,获CR 15例(41.7%),PR 18例(50.0%),NC2例(5.6%),PD 1例(2.7%),总有效率PR(CR +PR)为33例(91.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1%、83.1%、57.5%.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2例(5.6%)、张口困难10例(27.8%)、脑神经损伤6例(16.7%).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放射损伤比例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诚忠;陆叶兰;夏炎春;夏海波;林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肘管综合征行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手臂尺神经作为CUTS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的连续性、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及比邻结构关系,取横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尺神经与健侧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SA).结果 尺神经受压明显时神经局段变细,变细处回声明显减低,束状结构欠清晰,卡压近端及远端神经增粗;尺神经卡压瘢痕粘连时,神经增粗回声减低,外膜及束膜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个别患者未见明显卡压段,仅见肘管内尺神经全程肿胀.3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患侧肘管尺神经与健侧肘管尺神经比较,患侧尺神经横截面积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损伤情况,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利;王伟莉;向慧娟;陆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尸检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1956-1988年剖检的12例合并血栓栓塞的白血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慢粒急髓变1例,慢粒急淋变1例;初治患者9例,复发患者3例.(2)6例患者合并霉菌性败血症,4例为毛霉菌,2例为曲霉菌.(3) WBC(96.4±12)×109/L,PLT(73.2±12)×109/L.(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均应用门冬酰胺酶.结论 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并不少见,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景华;周凡;张晓琳;李敏燕;张素芬;宋福林;刘彦琴;王吉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将56名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接受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仅接受CO2激光治疗,两组治疗4次后对治愈率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 治疗4次后,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组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CO2激光组(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较单独CO2激光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林双娇;于宇;刘作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6例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等方法,观察手法治疗前的临床表现,评价手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治愈169例,好转16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90.9%.结论 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

    作者:柳小林;王飞;范宇;赵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