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万晓丽;夏秀英;罗晓;廖芸;许洪梅

关键词:子宫肌瘤, 射频消融,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72例直径<5.0 cm子宫肌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消融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后月经过多、贫血、痛经等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卵巢性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使瘤体缩小或消失,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影响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法简单、安全.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误诊1例

    病人,女,32岁.在哺乳3个月突然断乳后,右侧乳房出现肿块,有压痛,无乳头内陷、溢血等,此后肿块渐增大,性质同前.曾于外院行右乳针吸涂片检查提示少量炎症细胞,未见肿瘤证据.曾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近1周出现畏寒、发热.超声检查:右侧乳腺内未探及正常腺体回声,内可探及不均匀性低回声区,范围约为14cm×8.5 cm×13 cm,边界不清,内部可探及多处低至无回声区,内部充满细小回声点.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低回声内部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左侧乳腺内可探及多处低回声区,其一大小为3.5 cm×2.1 c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低回声周边及内部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右侧腋窝可探及多个低回声区,较大的为1.8 cm×5 cm.

    作者:黄聚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战伤性鼻中隔穿孔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战伤性鼻中隔穿孔的临床症状、诊疗情况.方法 对19例因战伤造成鼻中隔穿孔的军人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9例患者中术后经过1个月~3年的随访,17例愈合良好,2例在穿孔下缘裂开约2.5 mm裂隙.1例经门诊贯穿缝合后愈合,另1例无症状,未再治疗.结论 战伤造成鼻中隔穿孔,根据穿孔的范围和实际情况进行清创和及时采用不同方法修补,复合瓣修补效果较佳,其他修补方法可根据情况选用.

    作者:安飞;袁媛;钟翠萍;陈志峰;张晶;马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来源精子对ICSI助孕结局的比较

    目的 比较无精子症患者附睾或睾丸精子、重度少和(或)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以及非男方因素不育患者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非男方因素患者(n=62)和重度少和(或)弱精子症患者(n=102)采用射出的精子,无精子症患者(n=24)采用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SA)或睾丸穿刺抽吸术(TESA)获取精子,比较ICSI后的受精率、妊娠率和种植率等.结果 非男方因素患者组女方年龄显著高于重度少和(或)弱精子症患者组以及无精子症患者组(P<0.05),然而三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MⅡ期卵数以及正常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男方因素患者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无精子症患者组(P<0.05),但三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A-ICSI和TESA-ICSI治疗部分无精子症患者可获得与重度少和(或)弱精子症患者甚至非男方因素不育患者同等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是治疗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不育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亚;王荣祥;郭丽;吴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的安全评价

    目的 探讨单次静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麻诱导对剖宫产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足月妊娠剖宫产320例,ASAⅠ~Ⅱ级,静注氯胺酮1.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随后以30 ml/min的速度静注1%丙泊酚1.5 mg/kg.患者意识消失肌松满意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实施全身麻醉,静脉诱导1 min开始手术,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同步进行.结果 全身麻醉下,产妇未发生麻醉并发症和术中知晓,且新生儿Apgar评分未见异常.结论 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平稳,苏醒迅速,对新生儿影响小.

    作者:赵景朝;王振宇;程玉青;彭红军;齐征;周俊涛;曹培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误服乙二醇中毒抢救成功1例

    病人,男,47岁.本人饮用瓶中饮料后出现头晕、恶心、胡言乱语2h,昏迷5h.病人室友称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病史,近期未服用任何药物.查体:昏迷,体温37.2℃,血压100/70 mmHg(1 mmHg =0.133 kPa),脉搏94次/min,呼吸30次/min,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未闻及任何异常气味儿,口唇略发绀,胸部和四肢未见皮下出血点或淤斑,心脏检查无异常,肺部未闻及干、湿哕音,腹平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0.1×109/L,N 0.75,Hb 10.8 g/L.血气分析:CO2CP 12 mmol/L,PaO2 85 mmHg,PaCO2 40 mmHg,K 5.7 mmol/L.

    作者:韩涛;温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热疗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增殖及p-Akt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简称鸦油乳)联合热疗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膀胱癌细胞形态、增殖、细胞周期及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鸦油乳(1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鸦油乳(5、10、20、3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鸦油乳(1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鸦油乳(1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BIU-87膀胱癌细胞24 h后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倒置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热疗组、鸦油乳组和鸦油乳联合热疗组的细胞数均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变圆、体积变小、核固缩,但鸦油乳联合热疗组变化明显,活细胞数少.与热疗组和鸦油乳组比较,鸦油乳联合热疗对BIU-87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鸦油乳联合热疗作用于人BIU-87膀胱癌细胞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4、62、35 mg/L,低于单药鸦油乳的101、79、57 mg/L.鸦油乳联合热疗组作用24 h后人BIU-87膀胱癌细胞S期比率为(16.79±2.78)%,显著低于热疗组的(29.52±3.31)%和鸦油乳组的(26.34±0.86)%(P<0.05).鸦油乳联合热疗组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51±0.02),显著低于热疗组的(0.98±0.05)和鸦油乳组的(0.70±0.04) (P<0.05).结论 鸦油乳联合热疗能增强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下调p-Akt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悦;曹阳;李超刚;孔薇薇;隋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显微手术治疗成人腰骶椎管内脂肪瘤远期随访疗效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腰骶椎管内脂肪瘤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与远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成人腰骶椎管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和随访结果.结合性别、年龄、脂肪瘤分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有无腰骶椎管探查手术史、是否部分切除脂肪瘤等因素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51例(66.2%),无一例患者症状加重,经统计学分析,腰骶椎管探查手术史与远期神经功能再次恶化显著相关,性别、年龄、脂肪瘤类型、症状持续时间、部分切除与神经功能远期再次恶化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成人腰骶椎管内脂肪瘤安全可靠,手术应尽早实施.腰骶椎管探查手术史与成人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远期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周青;汤可;周敬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波、拔罐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微波、拔罐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泛昔洛韦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1周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周后,微波、拔罐联合泛昔洛韦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泛昔洛韦组(P<0.05).结论 三联疗法较单独口服泛昔洛韦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于宇;林琼;宋维芳;翁文馨;张添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翘温胆汤治疗放射性肺病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银翘温胆汤治疗放射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患者使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90例患者采用银翘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2、4、6周后以放射性肺炎临床疗效、肺功能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31)为标准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临床疗效、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及完全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F-β1表达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呈递减趋势,但治疗组患者各期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翘温胆汤对放射性肺炎有一定治疗作用,与西药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并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陈连生;杨光华;付尚志;薛耀辉;付相建;余胜珠;吴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动态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动态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当传至第2代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神经细胞个数相同,观察组在接种后的第3天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为50μg/L),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营养因子.分别于给药后的第2、4、6天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视网膜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给药后第2天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451±0.049、给药后第4天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376±0.043、体外培养1个月神经元细胞存活数为13.10±1.35、NSE阳性表达细胞数10.53±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6天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291±0.0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短时间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保护视网膜神经元细胞.

    作者:穆小茜;程淑霞;王艳;黄海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用苹果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人,男,20岁,战士.空腹食用苹果(约重90 g)后约8 min,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全身皮肤见散在皮疹伴瘙痒.患者既往有食苹果过敏史,无家族史,无鸡蛋、海鲜、花粉等过敏史.查体:脉搏125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5/5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眼球结膜充血,眼睑肿胀,全身皮肤见散在斑疹.立即予卧床,吸氧,抗过敏等对症处理(0.1%肾上腺素1 ml、异丙嗪50 mg肌注;5%葡萄糖5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入壶静滴)后约30 min,血压升至90/60 mmg,意识转清,皮温转暖后,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d后出院.

    作者:庞国义;靳青会;任彤萍;王增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硝唑致发热1例

    病人,男,45岁.因牙痛1d来诊.查体:体温36.5℃,87+牙龈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牙冠无缺损.诊断为牙龈炎.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患者口服甲硝唑0.4g,5 min后出现发热,头痛.复诊查体温39.1℃,余无异常.门诊观察1h后查体温37.5℃,头痛症状消失.半年后又因牙痛服用牙痛安胶囊2颗(每颗牙痛安胶囊含甲硝唑0.2g,人工牛黄5 mg)又出现发热、头痛来诊.查体温39.3 ℃,牙龈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牙冠无缺损.诊断为牙龈炎,甲硝唑药物反应性发热.经口服500 ml白开水,门诊观察1h后体温36.8℃,头痛症状消失.

    作者:胡铁石;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能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白癜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高能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90例,按半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共计皮损209片,采用高能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45例,共计皮损203片,采用单纯高能中波紫外线治疗,共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5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能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白癜风的早期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维芳;李正;于宇;林炳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

    病人,女,4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外耳道针扎样疼痛,可触及绿豆大小包块,无耳流脓、红肿等,当时就诊于乡镇医院(诊断不详),行右耳外耳道肿物切除术,未行病理检查,术后恢复良好.2年前复发,右耳疼痛伴少量血性分泌物,就诊于我院,门诊检查外耳道前壁距外耳道口约0.5 cm处可见直径约0.5 cm大小圆形溃疡面,局部肉芽增生,周边无明显肿物生长.活检提示:肉芽增生,诊断为外耳道肉芽,行手术切除肉芽并植皮.切除组织送病检提示:考虑混合瘤可能.术后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半年前再次复发,右耳屏前上方肿物增大伴轻度压痛.

    作者:王峰;韩闯举;陈虎;李喜军;马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人吸入性窒息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吸入性窒息发病及预后相关特征.方法 对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成人吸入性窒息病例误吸前慢性病、误吸原因、误吸时意识状态、吸入异物、误吸后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日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0.31±24.80)岁.急性期病死率34.4%,误吸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65.6%,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62.5%.84.4%误吸发生于意识障碍中,87.5%吸入胃内容物.急性期死亡组(11例)与存活组(21例)比较,误吸前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慢性病累及系统数多,误吸当日首次抢救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分值高(P<0.05).结论 成人吸入性窒息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多见于意识障碍中胃内容物反流,急性期病死率高,预后不良与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患慢性病有关.

    作者:张岩;乔锐;聂岩;边瓯;季瑞芬;何瑞;刘际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套石篮联合低压灌注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套石篮联合低压灌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0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6例)和对照组(274例),两组均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观察组采用套石篮联合人工手控低压灌注,对照组采用灌注泵进行灌注.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5.9%和77.7%,术中结石逃逸落回肾盂或肾盏内比率分别为4.1%和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套石篮联合手控低压灌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显著降低了结石逃逸进入肾盏内的比例,提高了碎石成功率.

    作者:丁俊;周晨曦;吴渊文;李国波;朱旭明;陈国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72例直径<5.0 cm子宫肌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消融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后月经过多、贫血、痛经等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卵巢性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使瘤体缩小或消失,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影响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万晓丽;夏秀英;罗晓;廖芸;许洪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学检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236例胆道感染患者,于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36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01株,检出率85.2%,病原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占64.1%,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耐药性比粪肠球菌高.结论 对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胆道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钱雄杰;沈昊;杨鸿林;沈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阶段Notch1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Notch1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乙型肝炎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21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5例,正常对照20例,抽取抗凝外周血,以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抽提两种细胞的总RNA,荧光定量PCR分析Notch1、Hes1、Jag1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CD4+T细胞中仅NF-κB在AHB和CHB组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其他基因各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中Notch1、Jag1和Hes1的mRNA表达在AH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同时其在CHB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F-κ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otch1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D4+和CD8+T细胞的异常分化参与调节乙肝病毒感染.

    作者:崔燕红;龚燕萍;韩志君;吴传勇;蒋廷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消化性溃疡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PU)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以及SIBO与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儿童PU患者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22例)、HP阴性组(8例)两组,通过葡萄糖氢呼吸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0例儿童PU患者,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PU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消化性溃疡SIBO发生率高,若合并HP感染,其SIBO发生率增加尤为显著,推测儿童消化性溃疡SIBO阳性率高与幽门螺杆菌存在某种关联.

    作者:王为;冷明芳;韩龙;雷丝丝;葛妍芹;蔡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